李可夫只要回想起李晓峰进行的那次政治赌博,就觉得不可思议。他完全无法理解某人为什么敢这么赌,难道某人真的是经济天才,真的能看穿资本的本质?
说实话,李可夫既不愿意承认更不愿意相信某人有这种天才,这种恐怖的看穿事物本质的能力,之前恐怕只有马 克 思才有吧?如果承认某人有这种能力,岂不是要承认某人有成为下一个马 克 思的可能?而承认了这一点,岂不是说某仙人就是正儿八经的接班人了?
李可夫是坚决不愿意承认的,因为他的好基友跟斯维尔德洛夫是存在竞争关系的,布哈林比小斯还小三岁,完全可以跟小斯一争长短。而如果李晓峰有这种恐怖的能力,以他跟小斯的关系,那等于是给小斯接班大大的加分了。这让李可夫如何能忍?
可问题是,不承认李晓峰的能力,是需要有真凭实据的。就算要抹黑某人,也得有把柄不是。可是自从参加革命以来,李晓峰几乎就没有犯过任何一点儿错误,一直坚定的站在列宁那一边,并且在每一次即将发生转折的时刻,这位都会无比正确的选对阵营。这么完美的履历根本就没办法下黑手啊!
李可夫敲了敲脑门,对于即将到访的某仙人表示十分无语,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一定会想办法给某人找点别扭,可是却没有任何下手的借口,甚至外 交人民委员会还欠某仙人的不少人情要还,这就让李可夫愈发的头疼了。
外 交人民委员会为什么会欠李晓峰的人情呢?那还得从头说起,苏联建立之后,随着党内争论愈发激烈以及彻底摆平一切****份子的现实需求,肃 反就成为了不可回避的问题。
肃 反一度在当时有扩大化的倾向,契卡几乎成为了全国的梦魇,不断地有间谍、特务和对国家和党心怀不满的****份子被揪出来。其中受冲击最严重的重灾区就是外 交人民委员会。
本来也是,搞外 交工作的,怎么可能不跟国外有接触?可是这些哪怕最正常的接触也经不起国内那些别有用心的家伙诋毁.那一段时间外 交人民委员会几乎是被各路“狗仔队”用放大镜审视,稍微说错了一句话,哪怕只是一句无伤大雅的牢骚,都有可能被契卡请去喝茶。
而那时候长官契卡的明仁斯基真心是个混蛋,放任手下的人胡折腾。一时间外 交人民委员会是鸡飞狗跳,所有工作人员全都是人心惶惶,几乎到了朝不保夕连正常工作都无法开展的境况。
在这个时候,敢于将契卡嚣张气焰打压回去的就是国家安全人 民委员会(国家政 治保卫局在1924年进行了改组),作为国家安全人 民委员,李晓峰可是为不少被打为****份子的人洗刷了冤屈,几乎是硬顶着契卡和内务部迫使肃 反没有全面的扩大化。
那一次行动,李晓峰也被认为是在冒险,是拿政治生命开玩笑,毕竟肃 反是列宁和托洛茨基同时点头同意了的事,那时候谁敢反对?可李晓峰不光是反对了,还反对成功了,他不光将一票备受迫害的老革命——比如前外 交人民委员齐契林、比如曾经的红军英雄恰巴耶夫和米罗诺夫,从黑牢和劳改营救了出来,并且还没有因此得罪列宁和托洛茨基,反而还让这两位导师认为某人是党内唯一敢说实话的人!
说心里话,当时李可夫是惊掉了一地的眼镜——尼玛,这样也可以?
总而言之,李晓峰那一次也赌对了,而这些回回正确的光辉历史实在太吓人了,这让很多不喜欢某人,甚至对某人恨之入骨的人心理压力不是一般的大。作为某人的政 敌,当你面对一个永远正确的对手时,那种徒劳感和无力感真心是折磨人。以至于会让你生出一种某人永远都无法战胜的感觉!
李可夫很讨厌这种感觉,但是却没办法驱除这种感觉,在这种心理下他跟李晓峰的每一次会面压力都颇大。那么李晓峰为什么要去见他呢?这涉及到一个很敏感的问题——招商引资。
虽然在二十年代早期,列宁为了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问题,提出过这方面的设想,希望能够用国外的资本带活国内的经济。不过当时反对的意见很大,托洛茨基就认为这是变相的走资本主 义道路,是强烈地抵制。到了后来,因为帝国主 义的经济封锁,这个政策其实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过到了1929年,资本主 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之后,随着外部的封锁被解除,相关的话题又回来了。而积极倡导吸引外国资本的代表人物就是李晓峰。
李晓峰这一回是拿托洛茨基全面发展工业的,尤其是要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个路线当幌子了。他提出:“要实现全面的工业化,就必须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而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农产品滞销导致我们没有办法获得引进外国技术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另辟蹊径的完成二五计划(从1925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历史上是1928年)的目标。引进外资,用合资的方式获得外国的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路子……”
李晓峰当时把托洛茨基气得吹胡子瞪眼,这跟他主张的那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完全是相抵触的。尤其是允许外国资本进入国内,这在他看来简直就是放狼入羊圈!最让托洛茨基生气的还是某人打着振兴工业的幌子说这番话,这简直就是在打他的脸。
可是被打脸了托洛茨基还没有太多的办法还击,因为当时苏联的情况其实并不是特别好。之前说过了,因为搞集体农庄,因为大量的出口粮食,乌克兰甚至又一次出现了饥荒,当时国内对老托的政策是有相当大的反弹的。
而且要全面的工业化,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可是按照老托这种压榨农民的搞法,并没有搞到特别充沛的资金。并且因为经济危机爆发,农产品出口的路子也走不通了。这根本就是一个死循环!
可老托还不能承认失败,更不愿意放弃全面工业化的既定国策,那么怎么办?似乎也只有李晓峰的这个办法能试一试了。反正某人也说了,引进外资不是放任外资在国内肆虐,而是更合理的利用它们,已达到双赢的目的,而且吸引外资的领域不能是涉及到国家战略层面,比如金融、石油、煤铁以及交通这些领域。
反正当时中 央全会讨论了一个星期,才由列宁拍板先试一试,而头一批试点就是汽车和机械制造领域。比如现在李可夫跟李晓峰主要要谈的就是这两个领域。
在1928年,由李晓峰牵头,同美国的国际—麦考密特公司取得了联系,双方意向在苏联合资建立一个年产拖拉机5万台的拖拉机厂。按理说这应该是好事,不过也应了那句好事多磨的话。这份合作协定因为某些方面的干扰,一直都没有真正落实。
为此,李晓峰不得不三天两头的在外 交人民委员会、商务人民委员会和重工业人民委员会部以及人民委员会办公厅跑来跑去。这一跑就跑了一年多,直到今天上午,这份意向最终才变成合同草案。
作为外 交人民委员和商务人民委员,李可夫需要最后审视这份合同草案,直到确定没有任何问题,才能提交给列宁签字。而李晓峰之所以来见他,恐怕就是防止李可夫在最后的时刻又耍花样。
不过,李可夫真心没有耍花样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可夫其实是支持同国际—麦考密特公司合作的。原因很简单,作为布哈林的小伙伴,他也是相当的重视农业生产,哪怕布哈林跟托洛茨基有分歧,但是对于提升俄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好事,还是愿意开绿灯的。
不得不说,俄国的农业实在是太落后了,不少地区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水平,甚至连乌克兰这种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其农业生产力也是极端的低下,大部分耕种依然采用畜力,机械化水平异常的低。
而更搞笑的是,在确定全面工业化,重点发展重工业的既定国策之后,老托对农业基本上就忽视了。真心是当农民是取款机,只想着怎么从农民那里弄钱,至于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准,嘿嘿,对不起,咱们没那么多外汇,宝贵的外汇要留给引进重工业用!
然后呢?然后就悲剧了,因为农业太落后,导致俄国的农业“商品率”极低,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农产品的生产代价太高,大部分的粮食农民自己留着果腹了,根本走不上市场。农产品进入不了市场,自然也就变不成外汇,再接着就是发展工业的资金也就没有着落。
总而言之,等问题暴露了,政 治局才忽然发现拖拉机这玩意儿真的是相当重要,不完成农业的工业化,国家的重工业化几乎也无从谈起。
其实,政 治局之前是相当重视拖拉机和农业的,比如在1919年,在内战最激烈也是最关键的当口,列宁就说过:“如果我们明天能拿出十万台头等拖拉机,供给汽油,供给驾驶员,那么中农就会说:‘我赞成康姆尼(共产主 义)’。可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必须战胜国际资产阶 级,必须迫使它给我们这些拖拉机,或者必须把我们的生产率提高到能自己生产制造拖拉机的程度!”
不光是导师大人,铁面人捷尔任斯基在1925年也说:“为了提高农业生产,为了巩固工农联盟,需要建立一个巨大的拖拉机制造厂!”
不过在老托要求重点发展重工业的路线获得通过之后,拖拉机就被忘记了,只有李晓峰一直在坚持要首先建立拖拉机厂。当然,某仙人之所以坚持这么做,不仅仅是因为知道政 治局会掉坑里,更关键的是因为当时的红军,尤其是倡导机械化的图哈切夫斯基、乌博列维奇和特里安达菲洛夫三人是不断地在某仙人耳边嘀咕:“我们要拖拉机,要大量的拖拉机!”
那么这三位为什么这么喜欢拖拉机呢?原因很简单,苏联恶劣的基础设施建设简直就是军队的噩梦,尤其是对炮兵而言是噩梦中的噩梦,为什么内战红军士兵不喜欢大炮,原因就在于实在是太难伺候了。畜力根本满足不了牵引大炮的需求,而且俄国也没有那么多畜力(骑兵占了),至于汽车,这玩意儿太高大上了,俄国没有这么多汽车。
而拖拉机这玩意儿不错哈,操作简单、比普通卡车的牵引力强太多,价格还便宜,简直是炮兵的福音啊!
于是乎为了达成建立机械化军队的目标,图哈切夫斯基他们就盯上了拖拉机,以至于俄国从国外进口以及本国生产的拖拉机相当一部分都被红军要走了。甚至,那三位还说数量不够,最好是再弄个两三万台才马马虎虎凑合了。
刚性的需求就迫使李晓峰不得不帮着想办法,而且他也有一番小算盘,谁说拖拉机厂就只能生产拖拉机了?苏联的拖拉机厂在二战中可是能文能武,生产坦克装甲车是不在话下。如果能够提前在乌拉尔地区建立一个产能巨大的拖拉机厂,万一苏联在二战初期又悲剧了,不是不用像历史上一样忙着紧急搬迁了吗?
总而言之,李晓峰对拖拉机十分重视,但是老托那边却有抵触情绪,由老托一手把持的重工业人民委员会是强烈地抵制合资建厂,总是说没钱。
以至于后来李晓峰都发飙了,直接来了一招狠的,你不是说没钱么,那老子贷款给你。谁想到老托更狠,又说什么国际—麦考密克公司有间谍嫌疑,是来窃取我国情报的。如果不是后来红军总 参谋部。总 装 备部以及农业生产中拖拉机的缺口实在太大,老托真心是会卡住不放。
对此,李可夫也很是感慨,这年头想做点事儿太不容易了,尤其是想在俄国做点事就更加不容易,不知道怎么的就会有人用莫名其妙的借口攻讦你,让你做不成事。在这个方面李可夫还有些佩服李晓峰,从1928年到1932年,整整四年,某人总算是熬出来了,也算是可喜可贺!
不过当李可夫见到李晓峰的时候,却愕然的发现某人脸上一点儿高兴的意思都没有,反而是一脸的愤怒,这是又发生什么事儿了?
李晓峰确实是遇到事儿了,还是遇到了无比蛋疼的扯淡的事儿。这些年,他一直都在为二战做准备,都在研发领域进行投入。比如他的北方工业公司就同中 央航空动力研究所有广泛的合作,尤其是在车用动力领域,双方的合作是相当的深入。从1925年开始,双方就共同投资一起研发一款柴油机,这项研究一直到1932年终于有了结果,历史上闻名遐迩的b2柴油机终于提前了几年走上了生产线。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接下来问题就来了,当b2结出硕果之后,按照之前的协议,双方是共享知识产权共同生产。可是重工业人民委员会却横插了一竿子。先是要求以极为低廉的价格买断b2的专利权,糟糕严词拒绝之后,他们又耍花样,拒绝将哈尔科夫第75厂生产的b2柴油机出售给北方工业。
而此时,北方工业正在进行一款划时代的坦克研制工程,整车的设计已经开始,一直在等相关动力系统(北方工业的b2生产线还没有建立起来)装车试验。这么一搞就极大的延缓了北方工业的节奏,耽误几个关键的节点。
在前来跟李可夫会谈之前,李晓峰为此正在跟重工业人民委员乌利茨基交涉,要求对方别故意设置障碍。不过很显然,交涉的结果恐怕是不入人意的。
乌利茨基到没有直接拒绝李晓峰的请求,而是说:“安德烈同志,不是我们故意要设置障碍,而是哈尔科夫75厂的产能确实有问题,到今年11月,该厂总共只生产了35台b2型柴油机。这些柴油机满足我们国内的需求都不够,实在是不能出口!”
这个理由成立吗?可能哈尔科夫75厂的产能确实有问题,可是李晓峰又不是一口气要将这35台都拿走,对于北方工业来说,只需要5台,甚至3台就就能凑活着开始设计工作了。难道3台b2都拿不出来吗?
当时李晓峰并没有说什么,因为说什么都是空的,对方摆明了就是报复,而且是光明正大的报复,跟他扯皮有什么用?而更让李晓峰生气的是他还不能报复,他确实有办法让重工业人民委员会不好过,可是真要那么做了,受影响最大的还是苏联,总不能让整个苏联为乌利茨基一个人的错误买单吧?
至少李晓峰没有这么肤浅,不过某仙人暗暗地是下了决心,今后一定要跟乌利茨基算总账!
说实话,李可夫既不愿意承认更不愿意相信某人有这种天才,这种恐怖的看穿事物本质的能力,之前恐怕只有马 克 思才有吧?如果承认某人有这种能力,岂不是要承认某人有成为下一个马 克 思的可能?而承认了这一点,岂不是说某仙人就是正儿八经的接班人了?
李可夫是坚决不愿意承认的,因为他的好基友跟斯维尔德洛夫是存在竞争关系的,布哈林比小斯还小三岁,完全可以跟小斯一争长短。而如果李晓峰有这种恐怖的能力,以他跟小斯的关系,那等于是给小斯接班大大的加分了。这让李可夫如何能忍?
可问题是,不承认李晓峰的能力,是需要有真凭实据的。就算要抹黑某人,也得有把柄不是。可是自从参加革命以来,李晓峰几乎就没有犯过任何一点儿错误,一直坚定的站在列宁那一边,并且在每一次即将发生转折的时刻,这位都会无比正确的选对阵营。这么完美的履历根本就没办法下黑手啊!
李可夫敲了敲脑门,对于即将到访的某仙人表示十分无语,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一定会想办法给某人找点别扭,可是却没有任何下手的借口,甚至外 交人民委员会还欠某仙人的不少人情要还,这就让李可夫愈发的头疼了。
外 交人民委员会为什么会欠李晓峰的人情呢?那还得从头说起,苏联建立之后,随着党内争论愈发激烈以及彻底摆平一切****份子的现实需求,肃 反就成为了不可回避的问题。
肃 反一度在当时有扩大化的倾向,契卡几乎成为了全国的梦魇,不断地有间谍、特务和对国家和党心怀不满的****份子被揪出来。其中受冲击最严重的重灾区就是外 交人民委员会。
本来也是,搞外 交工作的,怎么可能不跟国外有接触?可是这些哪怕最正常的接触也经不起国内那些别有用心的家伙诋毁.那一段时间外 交人民委员会几乎是被各路“狗仔队”用放大镜审视,稍微说错了一句话,哪怕只是一句无伤大雅的牢骚,都有可能被契卡请去喝茶。
而那时候长官契卡的明仁斯基真心是个混蛋,放任手下的人胡折腾。一时间外 交人民委员会是鸡飞狗跳,所有工作人员全都是人心惶惶,几乎到了朝不保夕连正常工作都无法开展的境况。
在这个时候,敢于将契卡嚣张气焰打压回去的就是国家安全人 民委员会(国家政 治保卫局在1924年进行了改组),作为国家安全人 民委员,李晓峰可是为不少被打为****份子的人洗刷了冤屈,几乎是硬顶着契卡和内务部迫使肃 反没有全面的扩大化。
那一次行动,李晓峰也被认为是在冒险,是拿政治生命开玩笑,毕竟肃 反是列宁和托洛茨基同时点头同意了的事,那时候谁敢反对?可李晓峰不光是反对了,还反对成功了,他不光将一票备受迫害的老革命——比如前外 交人民委员齐契林、比如曾经的红军英雄恰巴耶夫和米罗诺夫,从黑牢和劳改营救了出来,并且还没有因此得罪列宁和托洛茨基,反而还让这两位导师认为某人是党内唯一敢说实话的人!
说心里话,当时李可夫是惊掉了一地的眼镜——尼玛,这样也可以?
总而言之,李晓峰那一次也赌对了,而这些回回正确的光辉历史实在太吓人了,这让很多不喜欢某人,甚至对某人恨之入骨的人心理压力不是一般的大。作为某人的政 敌,当你面对一个永远正确的对手时,那种徒劳感和无力感真心是折磨人。以至于会让你生出一种某人永远都无法战胜的感觉!
李可夫很讨厌这种感觉,但是却没办法驱除这种感觉,在这种心理下他跟李晓峰的每一次会面压力都颇大。那么李晓峰为什么要去见他呢?这涉及到一个很敏感的问题——招商引资。
虽然在二十年代早期,列宁为了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问题,提出过这方面的设想,希望能够用国外的资本带活国内的经济。不过当时反对的意见很大,托洛茨基就认为这是变相的走资本主 义道路,是强烈地抵制。到了后来,因为帝国主 义的经济封锁,这个政策其实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过到了1929年,资本主 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之后,随着外部的封锁被解除,相关的话题又回来了。而积极倡导吸引外国资本的代表人物就是李晓峰。
李晓峰这一回是拿托洛茨基全面发展工业的,尤其是要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个路线当幌子了。他提出:“要实现全面的工业化,就必须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而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农产品滞销导致我们没有办法获得引进外国技术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另辟蹊径的完成二五计划(从1925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历史上是1928年)的目标。引进外资,用合资的方式获得外国的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路子……”
李晓峰当时把托洛茨基气得吹胡子瞪眼,这跟他主张的那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完全是相抵触的。尤其是允许外国资本进入国内,这在他看来简直就是放狼入羊圈!最让托洛茨基生气的还是某人打着振兴工业的幌子说这番话,这简直就是在打他的脸。
可是被打脸了托洛茨基还没有太多的办法还击,因为当时苏联的情况其实并不是特别好。之前说过了,因为搞集体农庄,因为大量的出口粮食,乌克兰甚至又一次出现了饥荒,当时国内对老托的政策是有相当大的反弹的。
而且要全面的工业化,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可是按照老托这种压榨农民的搞法,并没有搞到特别充沛的资金。并且因为经济危机爆发,农产品出口的路子也走不通了。这根本就是一个死循环!
可老托还不能承认失败,更不愿意放弃全面工业化的既定国策,那么怎么办?似乎也只有李晓峰的这个办法能试一试了。反正某人也说了,引进外资不是放任外资在国内肆虐,而是更合理的利用它们,已达到双赢的目的,而且吸引外资的领域不能是涉及到国家战略层面,比如金融、石油、煤铁以及交通这些领域。
反正当时中 央全会讨论了一个星期,才由列宁拍板先试一试,而头一批试点就是汽车和机械制造领域。比如现在李可夫跟李晓峰主要要谈的就是这两个领域。
在1928年,由李晓峰牵头,同美国的国际—麦考密特公司取得了联系,双方意向在苏联合资建立一个年产拖拉机5万台的拖拉机厂。按理说这应该是好事,不过也应了那句好事多磨的话。这份合作协定因为某些方面的干扰,一直都没有真正落实。
为此,李晓峰不得不三天两头的在外 交人民委员会、商务人民委员会和重工业人民委员会部以及人民委员会办公厅跑来跑去。这一跑就跑了一年多,直到今天上午,这份意向最终才变成合同草案。
作为外 交人民委员和商务人民委员,李可夫需要最后审视这份合同草案,直到确定没有任何问题,才能提交给列宁签字。而李晓峰之所以来见他,恐怕就是防止李可夫在最后的时刻又耍花样。
不过,李可夫真心没有耍花样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可夫其实是支持同国际—麦考密特公司合作的。原因很简单,作为布哈林的小伙伴,他也是相当的重视农业生产,哪怕布哈林跟托洛茨基有分歧,但是对于提升俄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好事,还是愿意开绿灯的。
不得不说,俄国的农业实在是太落后了,不少地区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水平,甚至连乌克兰这种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其农业生产力也是极端的低下,大部分耕种依然采用畜力,机械化水平异常的低。
而更搞笑的是,在确定全面工业化,重点发展重工业的既定国策之后,老托对农业基本上就忽视了。真心是当农民是取款机,只想着怎么从农民那里弄钱,至于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准,嘿嘿,对不起,咱们没那么多外汇,宝贵的外汇要留给引进重工业用!
然后呢?然后就悲剧了,因为农业太落后,导致俄国的农业“商品率”极低,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农产品的生产代价太高,大部分的粮食农民自己留着果腹了,根本走不上市场。农产品进入不了市场,自然也就变不成外汇,再接着就是发展工业的资金也就没有着落。
总而言之,等问题暴露了,政 治局才忽然发现拖拉机这玩意儿真的是相当重要,不完成农业的工业化,国家的重工业化几乎也无从谈起。
其实,政 治局之前是相当重视拖拉机和农业的,比如在1919年,在内战最激烈也是最关键的当口,列宁就说过:“如果我们明天能拿出十万台头等拖拉机,供给汽油,供给驾驶员,那么中农就会说:‘我赞成康姆尼(共产主 义)’。可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必须战胜国际资产阶 级,必须迫使它给我们这些拖拉机,或者必须把我们的生产率提高到能自己生产制造拖拉机的程度!”
不光是导师大人,铁面人捷尔任斯基在1925年也说:“为了提高农业生产,为了巩固工农联盟,需要建立一个巨大的拖拉机制造厂!”
不过在老托要求重点发展重工业的路线获得通过之后,拖拉机就被忘记了,只有李晓峰一直在坚持要首先建立拖拉机厂。当然,某仙人之所以坚持这么做,不仅仅是因为知道政 治局会掉坑里,更关键的是因为当时的红军,尤其是倡导机械化的图哈切夫斯基、乌博列维奇和特里安达菲洛夫三人是不断地在某仙人耳边嘀咕:“我们要拖拉机,要大量的拖拉机!”
那么这三位为什么这么喜欢拖拉机呢?原因很简单,苏联恶劣的基础设施建设简直就是军队的噩梦,尤其是对炮兵而言是噩梦中的噩梦,为什么内战红军士兵不喜欢大炮,原因就在于实在是太难伺候了。畜力根本满足不了牵引大炮的需求,而且俄国也没有那么多畜力(骑兵占了),至于汽车,这玩意儿太高大上了,俄国没有这么多汽车。
而拖拉机这玩意儿不错哈,操作简单、比普通卡车的牵引力强太多,价格还便宜,简直是炮兵的福音啊!
于是乎为了达成建立机械化军队的目标,图哈切夫斯基他们就盯上了拖拉机,以至于俄国从国外进口以及本国生产的拖拉机相当一部分都被红军要走了。甚至,那三位还说数量不够,最好是再弄个两三万台才马马虎虎凑合了。
刚性的需求就迫使李晓峰不得不帮着想办法,而且他也有一番小算盘,谁说拖拉机厂就只能生产拖拉机了?苏联的拖拉机厂在二战中可是能文能武,生产坦克装甲车是不在话下。如果能够提前在乌拉尔地区建立一个产能巨大的拖拉机厂,万一苏联在二战初期又悲剧了,不是不用像历史上一样忙着紧急搬迁了吗?
总而言之,李晓峰对拖拉机十分重视,但是老托那边却有抵触情绪,由老托一手把持的重工业人民委员会是强烈地抵制合资建厂,总是说没钱。
以至于后来李晓峰都发飙了,直接来了一招狠的,你不是说没钱么,那老子贷款给你。谁想到老托更狠,又说什么国际—麦考密克公司有间谍嫌疑,是来窃取我国情报的。如果不是后来红军总 参谋部。总 装 备部以及农业生产中拖拉机的缺口实在太大,老托真心是会卡住不放。
对此,李可夫也很是感慨,这年头想做点事儿太不容易了,尤其是想在俄国做点事就更加不容易,不知道怎么的就会有人用莫名其妙的借口攻讦你,让你做不成事。在这个方面李可夫还有些佩服李晓峰,从1928年到1932年,整整四年,某人总算是熬出来了,也算是可喜可贺!
不过当李可夫见到李晓峰的时候,却愕然的发现某人脸上一点儿高兴的意思都没有,反而是一脸的愤怒,这是又发生什么事儿了?
李晓峰确实是遇到事儿了,还是遇到了无比蛋疼的扯淡的事儿。这些年,他一直都在为二战做准备,都在研发领域进行投入。比如他的北方工业公司就同中 央航空动力研究所有广泛的合作,尤其是在车用动力领域,双方的合作是相当的深入。从1925年开始,双方就共同投资一起研发一款柴油机,这项研究一直到1932年终于有了结果,历史上闻名遐迩的b2柴油机终于提前了几年走上了生产线。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接下来问题就来了,当b2结出硕果之后,按照之前的协议,双方是共享知识产权共同生产。可是重工业人民委员会却横插了一竿子。先是要求以极为低廉的价格买断b2的专利权,糟糕严词拒绝之后,他们又耍花样,拒绝将哈尔科夫第75厂生产的b2柴油机出售给北方工业。
而此时,北方工业正在进行一款划时代的坦克研制工程,整车的设计已经开始,一直在等相关动力系统(北方工业的b2生产线还没有建立起来)装车试验。这么一搞就极大的延缓了北方工业的节奏,耽误几个关键的节点。
在前来跟李可夫会谈之前,李晓峰为此正在跟重工业人民委员乌利茨基交涉,要求对方别故意设置障碍。不过很显然,交涉的结果恐怕是不入人意的。
乌利茨基到没有直接拒绝李晓峰的请求,而是说:“安德烈同志,不是我们故意要设置障碍,而是哈尔科夫75厂的产能确实有问题,到今年11月,该厂总共只生产了35台b2型柴油机。这些柴油机满足我们国内的需求都不够,实在是不能出口!”
这个理由成立吗?可能哈尔科夫75厂的产能确实有问题,可是李晓峰又不是一口气要将这35台都拿走,对于北方工业来说,只需要5台,甚至3台就就能凑活着开始设计工作了。难道3台b2都拿不出来吗?
当时李晓峰并没有说什么,因为说什么都是空的,对方摆明了就是报复,而且是光明正大的报复,跟他扯皮有什么用?而更让李晓峰生气的是他还不能报复,他确实有办法让重工业人民委员会不好过,可是真要那么做了,受影响最大的还是苏联,总不能让整个苏联为乌利茨基一个人的错误买单吧?
至少李晓峰没有这么肤浅,不过某仙人暗暗地是下了决心,今后一定要跟乌利茨基算总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