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页
虽然没提到胤禛,除了胤礽之外,甚至没提任何闲杂人等,要引导别人想多这样就足够了。康熙长命百岁对太子的打击是巨大的,如今就将至而立之年,康熙才五旬而已,等他活够了百岁,太子已经是八十上下能挺到那时候的概率是很低的,他极有可能就提前去了,即便真的活到那岁数,让他坐皇位非但不是好事,反而是折磨。
要是万岁爷能活那么久,继位可能性越大的反而是如今还没出生的那些阿哥,就算是这会儿刚刚两岁的十八阿哥,五十年后那也半截身子入土了,怎么想都不合适这种说法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呢?说是贾恩候的原话,什么时候出于什么目的对什么人说的?
可疑的地方太多,以至于大多数人都不相信。
是真的还需从长计议,若是假的那么放这个消息的人是谁?图什么?
人就不能想太多,一旦想多了就会搞出被害妄想症,同时怀疑上无辜的人。譬如太子,康熙长命百岁这个论调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虽然真假未知,脸已经丢了,毕竟,只要说到这事人人都会感慨一句:太子爷真是可怜。
亲娘死得早就算了,亲爹还没陪着去。
生下来就册封太子,如今已经快三十年,万岁爷才半百之数,等他活够了,太子得憋屈多少年?做三十年太子的在历史上就极为少见,基本可以说是没有,要是他们都不死,等康熙活够百岁,八十年太子简直是绝响!
以前没有,以后也不可能被超越。
史上最憋屈最尴尬最丢人。
胤礽坚定的相信这是假的。
自己的命不会这样差。
那么,谣言是谁放出来的呢?
他心里有个答案,不想说,索额图却没有那么多顾忌,当着太子的面就点了四阿哥胤禛的名,从前一直挺安稳,这位爷改玉牒之后风浪就没断过,如今更是传出这样的谣言。呵呵,动摇大臣们的心思,打击到的是太子殿下,折损己方支持率,最大的受益人不就是四阿哥?
咱们不能坐以待毙,这样下去局势真要不好了。
也不能证明一定是四弟所为。
宁可杀错不能放过,太子爷,这节骨眼上您可不能犹豫不决。
☆、第118章
胤禛拉拔过太子许多次,他站队一直很明确,就是坚定的太子党,虽然成了小佟贵妃的儿子,四爷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没有跃跃欲试要同胤礽一较高下的意思,在改玉牒之前,贾赦说的那番话给了胤禛一些启示,他仔细想过,别看皇阿玛已经年逾五十,身子骨健硕得很,按照老十三传回来的话,四十七年左右会有一劫,九成能平稳度过,然后就是六十二年,过不去就要交代在那里,若是过去了,长命百岁的节奏。四爷和太子的心态到底是不同的,一个从来将自己定位在贤臣贤王的位置上,没肖想过皇位;一个做了快三十年太子,离大位只差一步,就算起初能摆正心态,随着年龄的增长,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诱惑也越来越多,索额图以及他麾下那些大臣隔三岔五就要给胤礽洗一次脑,听得多了,心就大了。
太子不傻,他在阿哥之中算是天资极好的,自幼就文武双全,康熙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待这么个人能感觉不出皇父对自己的态度?这些年,康熙对他还是好,同以前到底是不一样了,隐隐还有防备,随着年纪增加,成年的兄弟越来越多,与他分权的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往外冒,摁都摁不住。
这是康熙的意思,他知道太子已经爱上了手中的权势,并且很不满足,他不愿意也不敢将大权无限制的放出去。胤礽是皇子之中最了解康熙的人,虽然对动机的把握有偏差,他明白皇阿玛不再是全心全意对他好。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成长太快让对方感觉到害怕。
或许是他老了。
或许都有。
站在胤礽的立场,随着年纪增加,他继承皇位的困难是越来越大,希望更加渺茫,与其拖下去,等更多兄弟壮大,不如早些发难,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虽然不相信长命百岁这个说法,皇阿玛这身子骨,活过十年问题不大。
他没自信能够等过去。
胤禛从没有过离皇位那么近的时候,加上他本人比较客观自律,想这些问题就冷静理智得多,四爷觉得自己还是顺其自然的好,如今才四十二年,就算皇阿玛在六十二年挨不过去了,那也是很久以后的事。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启动太早铁定会出事,不如先做好分内的事,到时候再打算。
不能说太子不理智,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同,做的决策自然也不同,就算在等二十年,四爷也不会多尴尬,他从前在德嫔跟前,日子就不好过,如今也就是个贵妃的儿子,离皇位还远着,他等得起胤礽做了太久的储君,背后不知道多少人嘲笑,能等下去那才奇了怪。
虽然很不愿意怀疑在关键时刻帮过自己很多次的四弟,被念得多了,他的心态依然有转变,加上四爷做人太正直太客观,就算站在太子一党,他也从未摆过跪舔的脸色,也不主动往前凑,一直冷冷清清的,遇到很多事还相当坚持原则,不是以太子的利益为上,是以康熙的意愿为准,兼顾百姓。
--
要是万岁爷能活那么久,继位可能性越大的反而是如今还没出生的那些阿哥,就算是这会儿刚刚两岁的十八阿哥,五十年后那也半截身子入土了,怎么想都不合适这种说法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呢?说是贾恩候的原话,什么时候出于什么目的对什么人说的?
可疑的地方太多,以至于大多数人都不相信。
是真的还需从长计议,若是假的那么放这个消息的人是谁?图什么?
人就不能想太多,一旦想多了就会搞出被害妄想症,同时怀疑上无辜的人。譬如太子,康熙长命百岁这个论调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虽然真假未知,脸已经丢了,毕竟,只要说到这事人人都会感慨一句:太子爷真是可怜。
亲娘死得早就算了,亲爹还没陪着去。
生下来就册封太子,如今已经快三十年,万岁爷才半百之数,等他活够了,太子得憋屈多少年?做三十年太子的在历史上就极为少见,基本可以说是没有,要是他们都不死,等康熙活够百岁,八十年太子简直是绝响!
以前没有,以后也不可能被超越。
史上最憋屈最尴尬最丢人。
胤礽坚定的相信这是假的。
自己的命不会这样差。
那么,谣言是谁放出来的呢?
他心里有个答案,不想说,索额图却没有那么多顾忌,当着太子的面就点了四阿哥胤禛的名,从前一直挺安稳,这位爷改玉牒之后风浪就没断过,如今更是传出这样的谣言。呵呵,动摇大臣们的心思,打击到的是太子殿下,折损己方支持率,最大的受益人不就是四阿哥?
咱们不能坐以待毙,这样下去局势真要不好了。
也不能证明一定是四弟所为。
宁可杀错不能放过,太子爷,这节骨眼上您可不能犹豫不决。
☆、第118章
胤禛拉拔过太子许多次,他站队一直很明确,就是坚定的太子党,虽然成了小佟贵妃的儿子,四爷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没有跃跃欲试要同胤礽一较高下的意思,在改玉牒之前,贾赦说的那番话给了胤禛一些启示,他仔细想过,别看皇阿玛已经年逾五十,身子骨健硕得很,按照老十三传回来的话,四十七年左右会有一劫,九成能平稳度过,然后就是六十二年,过不去就要交代在那里,若是过去了,长命百岁的节奏。四爷和太子的心态到底是不同的,一个从来将自己定位在贤臣贤王的位置上,没肖想过皇位;一个做了快三十年太子,离大位只差一步,就算起初能摆正心态,随着年龄的增长,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诱惑也越来越多,索额图以及他麾下那些大臣隔三岔五就要给胤礽洗一次脑,听得多了,心就大了。
太子不傻,他在阿哥之中算是天资极好的,自幼就文武双全,康熙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待这么个人能感觉不出皇父对自己的态度?这些年,康熙对他还是好,同以前到底是不一样了,隐隐还有防备,随着年纪增加,成年的兄弟越来越多,与他分权的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往外冒,摁都摁不住。
这是康熙的意思,他知道太子已经爱上了手中的权势,并且很不满足,他不愿意也不敢将大权无限制的放出去。胤礽是皇子之中最了解康熙的人,虽然对动机的把握有偏差,他明白皇阿玛不再是全心全意对他好。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成长太快让对方感觉到害怕。
或许是他老了。
或许都有。
站在胤礽的立场,随着年纪增加,他继承皇位的困难是越来越大,希望更加渺茫,与其拖下去,等更多兄弟壮大,不如早些发难,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虽然不相信长命百岁这个说法,皇阿玛这身子骨,活过十年问题不大。
他没自信能够等过去。
胤禛从没有过离皇位那么近的时候,加上他本人比较客观自律,想这些问题就冷静理智得多,四爷觉得自己还是顺其自然的好,如今才四十二年,就算皇阿玛在六十二年挨不过去了,那也是很久以后的事。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启动太早铁定会出事,不如先做好分内的事,到时候再打算。
不能说太子不理智,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同,做的决策自然也不同,就算在等二十年,四爷也不会多尴尬,他从前在德嫔跟前,日子就不好过,如今也就是个贵妃的儿子,离皇位还远着,他等得起胤礽做了太久的储君,背后不知道多少人嘲笑,能等下去那才奇了怪。
虽然很不愿意怀疑在关键时刻帮过自己很多次的四弟,被念得多了,他的心态依然有转变,加上四爷做人太正直太客观,就算站在太子一党,他也从未摆过跪舔的脸色,也不主动往前凑,一直冷冷清清的,遇到很多事还相当坚持原则,不是以太子的利益为上,是以康熙的意愿为准,兼顾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