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页
虽然已经分了家,除了搬出宁荣街之外,他拿了自己该拿的东西,听说当时为了方便,分给他的古董并不多,很多都是折了现。退一万步说,贾家出了好几人国公老爷,的确是辉煌一时,如今却已经没那么体面风光了,能够媲美春秋战国时期锻造大师打的匕首,这种等级的宝贝他们也不是轻易能拿出,贾政两口子是什么德行?就算他们那儿有,能轻易贡献出来?以为妥妥的要被处置了,没想到他还翻了盘,据说是遣了两个人抬上去一口贴了封条的木箱子,箱子本身很不打眼,抬上去的时候还被嘲笑,打开之后才发现,里头装的是比春秋战国还久远,殷商的国宝,朝廷御制的,具体是啥我就不清楚了,当时可是风光,万岁爷高兴得很,还赐了吃食给他带回来,让家里人跟着沾光。
虽然细节有些模糊,倒没什么大的出入,想来的确是有在大官府上做事的亲戚。官太太们在外头端庄稳重,实际背地里什么话都说得出,听到几句也不稀奇。
那些凑热闹的才是啧啧称奇,就问:难道是贾家的收藏?
这种说法被提出来立刻就遭到辩驳,有人嗤笑道:若真是,早就被假正经拿来显摆了,能瞒到现在,就算是分家拿走的,天师这样轻易的将重宝送出去,眼也不眨,贾家人知道了也会去闹,在京城里混的还不知道他们的德行?
要是他们不知道呢?
工部员外郎虽然是从六品官,很不上台面,不过每天也是要出入工部的,贾恩候还在宫里解释了那玩意儿的出处,就算当天没扩散开,不出三日满朝文武都得知道,铁定会有人去贾政那儿问话,能不知道?
这么说倒是有道理,众人点点头。
贾天师对那丢脸的婆娘真的心无芥蒂?当时没法做那是顾着脸面,回来没扇她大耳刮子?这种说法也不是无根无据,都是爷们,很了解遇到这种情况应该会有的心态,若是换了他们,忍不住当场发作的占一半,不说什么但是黑脸的又占不少分量,余下的就是笑眯眯看不出什么,心里恨得咬牙切齿,因为不想让外人看笑话准备回去再和蠢妇人算账的这三种应该是男人会有的心态,他们理所应当的认为贾恩候是第三种,又有人提出质疑,听说之后两天邢氏还和娘家人见了一面,贾恩候也出过门的,没看出有任何不对来。
得有多好的忍性才能伪装到这地步?
只要是男人,这种事能忍得住?我看他是在外头装得潇洒。
又不是给人戴了绿帽子,有什么忍不住?
到贾天师这份上,还会在意这些俗事?
发表意见的不少,说到点子上的却没有。
到后面,这些人基本就分为三派,一部分说贾恩候是装的,死要面子活受罪,关上门指不定怎么折腾他婆娘;有人说他是世外高人,不在乎这些;还有人从这起丧事得到启发,他们认为大老爷对填房太太邢氏是真爱,若非如此,他干嘛连夜请大夫?干嘛找那么多太医上门?干嘛在人死后停尸七日供人祭拜?排场也忒大。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老百姓的想法同贵人们相差很大,康熙觉得,贾赦是个很重规矩的人,对他夫人这么好最有可能就是走个程序,人都死了还计较什么?四爷和九爷同大老爷往来最密,他们是唯二摸到关键的,道家有很多因果缘法,在分家之后贾恩候还是对亲娘很好,就是这个道理,邢氏就算是填房,就算出身卑贱不上台面,那也是他的妻,这么做七成是在还债,做完之后你不欠我的,我也不欠你的,咱们桥归桥路归路,老实投胎去吧
康熙和阿哥们的想法都还是比较靠谱的,官老爷以及他们的夫人才是真奇葩。
在他们看来,贾恩候为什么搞这么大阵仗?
首先是显得自己本事很大,能够在大热天停尸七日一点没有怪味,尸体看起来特别安详,就像是睡着了一样,这是变相给自己宣传,只要是上门看过邢氏最后一眼的,都会被这个稀奇事吸引,贾赦那么抠,报准是一石二鸟,将自己包装成好相公,同时让大家伙儿知道他还接丧葬相关的业务。
其次就是要将自己成为鳏夫的消息扩散出去,吸引各家寡妇上门,早点觅得第三春。
从这个行为的解毒就能看出,人和人的差别真是大得很。出身不同,所处的位置不同,代表的利益阶层不同,眼界就不同,看问题的方式简直南辕北辙。
京城里疯言疯语很多,大老爷不是会对这种事上心的,邢家倒是没那么淡定,在听说以后,他们就暗地里引导了舆论,暗示说贾赦对填房太太是真的好,举案齐眉就像是原配一样。这些事大老爷自然听说过,是从贾琏口中得知的,因为守孝的关系,儿子也不去君子别院了,停了手中的活计,整日待在府中。
填房太太也是正妻,她死了,贾琏和王熙凤是要守孝三年的。
说起孝期的规矩,最要紧的就是服饰、饮食以及行为方面。后者又包括两种,一是日常作风,不可以寻欢作乐,不可以搞什么聚会;二是不嫁娶,不行房事。按照朝廷的规矩,婆娘死了,大老爷也要哀思一年,之后才能再次续弦,他身上的限制要少很多,也不用穿孝服,作风正派穿着素净,别往家里抬人,别把府中女眷搞怀孕基本就没事了。
--
虽然细节有些模糊,倒没什么大的出入,想来的确是有在大官府上做事的亲戚。官太太们在外头端庄稳重,实际背地里什么话都说得出,听到几句也不稀奇。
那些凑热闹的才是啧啧称奇,就问:难道是贾家的收藏?
这种说法被提出来立刻就遭到辩驳,有人嗤笑道:若真是,早就被假正经拿来显摆了,能瞒到现在,就算是分家拿走的,天师这样轻易的将重宝送出去,眼也不眨,贾家人知道了也会去闹,在京城里混的还不知道他们的德行?
要是他们不知道呢?
工部员外郎虽然是从六品官,很不上台面,不过每天也是要出入工部的,贾恩候还在宫里解释了那玩意儿的出处,就算当天没扩散开,不出三日满朝文武都得知道,铁定会有人去贾政那儿问话,能不知道?
这么说倒是有道理,众人点点头。
贾天师对那丢脸的婆娘真的心无芥蒂?当时没法做那是顾着脸面,回来没扇她大耳刮子?这种说法也不是无根无据,都是爷们,很了解遇到这种情况应该会有的心态,若是换了他们,忍不住当场发作的占一半,不说什么但是黑脸的又占不少分量,余下的就是笑眯眯看不出什么,心里恨得咬牙切齿,因为不想让外人看笑话准备回去再和蠢妇人算账的这三种应该是男人会有的心态,他们理所应当的认为贾恩候是第三种,又有人提出质疑,听说之后两天邢氏还和娘家人见了一面,贾恩候也出过门的,没看出有任何不对来。
得有多好的忍性才能伪装到这地步?
只要是男人,这种事能忍得住?我看他是在外头装得潇洒。
又不是给人戴了绿帽子,有什么忍不住?
到贾天师这份上,还会在意这些俗事?
发表意见的不少,说到点子上的却没有。
到后面,这些人基本就分为三派,一部分说贾恩候是装的,死要面子活受罪,关上门指不定怎么折腾他婆娘;有人说他是世外高人,不在乎这些;还有人从这起丧事得到启发,他们认为大老爷对填房太太邢氏是真爱,若非如此,他干嘛连夜请大夫?干嘛找那么多太医上门?干嘛在人死后停尸七日供人祭拜?排场也忒大。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老百姓的想法同贵人们相差很大,康熙觉得,贾赦是个很重规矩的人,对他夫人这么好最有可能就是走个程序,人都死了还计较什么?四爷和九爷同大老爷往来最密,他们是唯二摸到关键的,道家有很多因果缘法,在分家之后贾恩候还是对亲娘很好,就是这个道理,邢氏就算是填房,就算出身卑贱不上台面,那也是他的妻,这么做七成是在还债,做完之后你不欠我的,我也不欠你的,咱们桥归桥路归路,老实投胎去吧
康熙和阿哥们的想法都还是比较靠谱的,官老爷以及他们的夫人才是真奇葩。
在他们看来,贾恩候为什么搞这么大阵仗?
首先是显得自己本事很大,能够在大热天停尸七日一点没有怪味,尸体看起来特别安详,就像是睡着了一样,这是变相给自己宣传,只要是上门看过邢氏最后一眼的,都会被这个稀奇事吸引,贾赦那么抠,报准是一石二鸟,将自己包装成好相公,同时让大家伙儿知道他还接丧葬相关的业务。
其次就是要将自己成为鳏夫的消息扩散出去,吸引各家寡妇上门,早点觅得第三春。
从这个行为的解毒就能看出,人和人的差别真是大得很。出身不同,所处的位置不同,代表的利益阶层不同,眼界就不同,看问题的方式简直南辕北辙。
京城里疯言疯语很多,大老爷不是会对这种事上心的,邢家倒是没那么淡定,在听说以后,他们就暗地里引导了舆论,暗示说贾赦对填房太太是真的好,举案齐眉就像是原配一样。这些事大老爷自然听说过,是从贾琏口中得知的,因为守孝的关系,儿子也不去君子别院了,停了手中的活计,整日待在府中。
填房太太也是正妻,她死了,贾琏和王熙凤是要守孝三年的。
说起孝期的规矩,最要紧的就是服饰、饮食以及行为方面。后者又包括两种,一是日常作风,不可以寻欢作乐,不可以搞什么聚会;二是不嫁娶,不行房事。按照朝廷的规矩,婆娘死了,大老爷也要哀思一年,之后才能再次续弦,他身上的限制要少很多,也不用穿孝服,作风正派穿着素净,别往家里抬人,别把府中女眷搞怀孕基本就没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