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满朝大臣看不上软绵绵吃不了苦的五皇子,就是老皇帝看着也不喜。要不是有秦寂言对比,旁人还以为他虐待儿子了。
事实上,老皇帝真正是虐待儿子了。有哪家父母惩罚儿子,是让他们在冰冷的地上跪四五个时辰的?
别说五皇子,就是秦寂言也撑不住,要不是有内力护着,秦寂言这个时候也倒下了,绝不会比五皇子好到哪里去。
老皇帝落印后,此次科考的排名正式生效,可就在礼部官员准备去读名次时,太监急急忙忙上前,“皇上,大事不好。”
“慢着。”老皇帝心中有不好的预感,忙叫住出去宣读名次的官员,“先放下,回头再去宣读。”
礼部官员忙收回脚,退在一旁,这个时候老皇帝才问道:“出什么事了?”语气平静,可哆嗦的手却表明他此时的紧张。
小太监虽然急得脸发白,可口齿却很清晰,霹雳吧啦的就将前因后果全部说清。
左右就是举子们无意中发现科考泄题一事,又顺着这条线查到了一些证据。不过这群举子也没有闹事,他们只是写了状纸,去顺天府告状了。
今年的科考有多黑,在场的人都清楚,可当事情闹起来时,众人还是吓了一大跳,“怎么会这样?”
“考题泄露?这怎么可能?今年的考题只有康大人一人知晓,他得知考题后就住进了贡院,怎么可能泄题,是不是哪里出了差错?”
“年年科考从来不存在泄题一事,莫不是那群举子故意闹事。”
科考舞弊的方法多得是,泄题虽然稳当可风险太大,主考官员爱惜自己的名声,绝不会做出泄题一事,康大人为人亦是不错,所以也有不少人为他说话。
“不是说有证据吗?此事还是慎重一些好。科考三年一次,乃是我大秦读书人的大事,要是科考泄题,对举子们来说是不公,选出一批无能之人,于江山社稷亦有害。”
……
不管何时,朝廷上永远是这样,一群人吵来吵去,各说各得理,反倒是当事人被他们丢在一旁。
老皇帝被他们吵得头痛,怒吼一声:“闭嘴!”吵能吵出真相吗?吵能解决事情吗?
这群人除了吵,还会做什么?
如同水流被掐断,争吵声瞬间停了下来,甚至有些人刚发出一个音就停了下来,那画面说不出来的滑稽。
老皇帝冷冷地斜了一眼,对着跪在殿中的康大人道:“康大人,到底是怎么回事?朕要知道实情。”有能力将试题泄露出去的,只有康大人一人。
这个时候打死也不能承认,康大人想也不想的道:“臣,臣不知。”
出了这么大的事,并不是一句不知就可以推脱的,老皇帝又问:“除了你之外,还有谁知晓科考试题?”
“没有。”康大人埋头,不敢看任何人,更不敢看皇帝,他怕泄露心中的害怕。
原本以为,殿试结束,今年的科举会平安落下帷幕,可不想最后关头居然出了这样的事,果然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一问三不知,不用想也知道从康大人嘴里问不出什么,老皇帝转而问向进来禀报的太监,“谁人带头去衙门告状?”这般品性也想入朝为官,简直是笑话。敢带头与朝廷作对,就是考上状元也别在官场走远。
“山东孔家子弟。”太监说这话时,连大气也不敢出。
谁人不知,山东孔家子弟才识不凡,可却没有人入朝为官,他们参加科举也只为检验自己的才学,朝廷根本威胁不到他们。
“山东孔家子弟落榜了?”老皇帝皱眉,眼神凌厉地看向康大人。
山东孔家子弟都能落榜,这简直是笑话。
康大人忙不迭的道:“没有,孔家子弟在二甲第十。”
“不是孔家嫡系,是旁系。”太监忙解释了一句,“除了孔家公子外,贤隐居士也在衙门,说是代众位举子出面,希望朝廷不要为难众举子。”
贤隐居士也是一个不愿意当官的人,所以朝廷无法拿官位来威胁他。
连当朝大儒都出了面,科考舞弊一事绝对捂不住,更不可能善了,哪怕老皇帝再怎么镇压也无用。
而,科考舞弊案一出,关在大牢、没有户籍的湘北举子,也趁机“逃”了出来,跌跌撞撞的跑到顺天府,状告科举考试,有人冒名顶替的事……
第598章 告罪,连机会也没有了
有些事就是这样,没有揭露前,表面花团锦簇,看不到一点肮脏。大家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往里看,可是……
一旦真正将表面的假象撕开,就会发现事情远比他们认为的严重得多。
对官场上的人来说,科考舞弊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每年总有那么几个人,是靠手段上位的,大家早就习惯了,也不觉得科考舞弊是多么严重的事。
三年一度的科考,每年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大家都漠视不去管,弊端越积越多,直到……
有一天,这些弊端呈井喷之姿暴发出来,这才让这些官老爷明白,事情积压在一块暴发出来居然这么可怕。
“泄题,替考……我们大秦的科举制度,已经烂到这个地步了吗?”
“科考是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可科举考试却成了几大家族,给族中弟子铺路的桥梁,这还是为大秦选拔官员吗?”
--
事实上,老皇帝真正是虐待儿子了。有哪家父母惩罚儿子,是让他们在冰冷的地上跪四五个时辰的?
别说五皇子,就是秦寂言也撑不住,要不是有内力护着,秦寂言这个时候也倒下了,绝不会比五皇子好到哪里去。
老皇帝落印后,此次科考的排名正式生效,可就在礼部官员准备去读名次时,太监急急忙忙上前,“皇上,大事不好。”
“慢着。”老皇帝心中有不好的预感,忙叫住出去宣读名次的官员,“先放下,回头再去宣读。”
礼部官员忙收回脚,退在一旁,这个时候老皇帝才问道:“出什么事了?”语气平静,可哆嗦的手却表明他此时的紧张。
小太监虽然急得脸发白,可口齿却很清晰,霹雳吧啦的就将前因后果全部说清。
左右就是举子们无意中发现科考泄题一事,又顺着这条线查到了一些证据。不过这群举子也没有闹事,他们只是写了状纸,去顺天府告状了。
今年的科考有多黑,在场的人都清楚,可当事情闹起来时,众人还是吓了一大跳,“怎么会这样?”
“考题泄露?这怎么可能?今年的考题只有康大人一人知晓,他得知考题后就住进了贡院,怎么可能泄题,是不是哪里出了差错?”
“年年科考从来不存在泄题一事,莫不是那群举子故意闹事。”
科考舞弊的方法多得是,泄题虽然稳当可风险太大,主考官员爱惜自己的名声,绝不会做出泄题一事,康大人为人亦是不错,所以也有不少人为他说话。
“不是说有证据吗?此事还是慎重一些好。科考三年一次,乃是我大秦读书人的大事,要是科考泄题,对举子们来说是不公,选出一批无能之人,于江山社稷亦有害。”
……
不管何时,朝廷上永远是这样,一群人吵来吵去,各说各得理,反倒是当事人被他们丢在一旁。
老皇帝被他们吵得头痛,怒吼一声:“闭嘴!”吵能吵出真相吗?吵能解决事情吗?
这群人除了吵,还会做什么?
如同水流被掐断,争吵声瞬间停了下来,甚至有些人刚发出一个音就停了下来,那画面说不出来的滑稽。
老皇帝冷冷地斜了一眼,对着跪在殿中的康大人道:“康大人,到底是怎么回事?朕要知道实情。”有能力将试题泄露出去的,只有康大人一人。
这个时候打死也不能承认,康大人想也不想的道:“臣,臣不知。”
出了这么大的事,并不是一句不知就可以推脱的,老皇帝又问:“除了你之外,还有谁知晓科考试题?”
“没有。”康大人埋头,不敢看任何人,更不敢看皇帝,他怕泄露心中的害怕。
原本以为,殿试结束,今年的科举会平安落下帷幕,可不想最后关头居然出了这样的事,果然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一问三不知,不用想也知道从康大人嘴里问不出什么,老皇帝转而问向进来禀报的太监,“谁人带头去衙门告状?”这般品性也想入朝为官,简直是笑话。敢带头与朝廷作对,就是考上状元也别在官场走远。
“山东孔家子弟。”太监说这话时,连大气也不敢出。
谁人不知,山东孔家子弟才识不凡,可却没有人入朝为官,他们参加科举也只为检验自己的才学,朝廷根本威胁不到他们。
“山东孔家子弟落榜了?”老皇帝皱眉,眼神凌厉地看向康大人。
山东孔家子弟都能落榜,这简直是笑话。
康大人忙不迭的道:“没有,孔家子弟在二甲第十。”
“不是孔家嫡系,是旁系。”太监忙解释了一句,“除了孔家公子外,贤隐居士也在衙门,说是代众位举子出面,希望朝廷不要为难众举子。”
贤隐居士也是一个不愿意当官的人,所以朝廷无法拿官位来威胁他。
连当朝大儒都出了面,科考舞弊一事绝对捂不住,更不可能善了,哪怕老皇帝再怎么镇压也无用。
而,科考舞弊案一出,关在大牢、没有户籍的湘北举子,也趁机“逃”了出来,跌跌撞撞的跑到顺天府,状告科举考试,有人冒名顶替的事……
第598章 告罪,连机会也没有了
有些事就是这样,没有揭露前,表面花团锦簇,看不到一点肮脏。大家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往里看,可是……
一旦真正将表面的假象撕开,就会发现事情远比他们认为的严重得多。
对官场上的人来说,科考舞弊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每年总有那么几个人,是靠手段上位的,大家早就习惯了,也不觉得科考舞弊是多么严重的事。
三年一度的科考,每年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大家都漠视不去管,弊端越积越多,直到……
有一天,这些弊端呈井喷之姿暴发出来,这才让这些官老爷明白,事情积压在一块暴发出来居然这么可怕。
“泄题,替考……我们大秦的科举制度,已经烂到这个地步了吗?”
“科考是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可科举考试却成了几大家族,给族中弟子铺路的桥梁,这还是为大秦选拔官员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