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两兄弟站在一起,胸怀气度总是高下立现, 此番又让一众大臣在心里唏嘘不已, 替睿亲王感到可惜。
嘉亲王亲自接管了山匪相关的事,官府之前调查到的信息自然都要送到嘉亲王手上。嘉亲王一看是忠勇侯府闹出来的事就十分不屑, 想当初卫明珠突然成了三公主的伴读, 他还以为忠勇侯府这是站队站到睿亲王那边去了。
谁知道没多久卫志荣就通过冯世辉暗示要站在他这边, 他还没想到能不能利用这层关系给睿亲王使点绊子, 这忠勇侯府就翻天了。这样的人有什么用?想跟着他也得看他要不要!
不过他的王妃跟那个卫明月据说是手帕交,自从卫明月失踪后就求了他好几次,让他一定要帮忙, 还笃定一定是卫明珠害了卫明月。那既然卫明珠是三公主的伴读, 干脆就从她查起好了。一个小小伴读而已,还能让她气坏了王妃?
嘉亲王命人去抓卫明珠审问,一审当初卫明月被抓时到底有没有害人,二审侯府被洗劫为什么独独她先跑了。
他的人去了刚一说来意, 三公主就炸了,直接跑到皇上面前告状,“父皇你说三弟他这是什么意思?找不到线索胡乱抓人?还是想公报私仇屈打成招?”
皇上因为先皇后的去世, 一直比较宠爱三公主,毕竟只是个公主,没有威胁,宠着点补偿点也无妨。久了习惯了也不会因为三公主的小脾气而生气,反倒笑问:“这是怎么了?怒气冲冲的,还屈打成招?你三弟只是查案而已。”
“明珠又没有嫌疑,他想问话就问话,凭什么抓人啊?态度那么差,不知道的还以为明珠是主谋呢!”三公主气道,“父皇,您有所不知,三弟妹跟明珠有仇,无凭无据的一口咬定是明珠害了卫明月,而三弟就真的来抓明珠了。这不是公报私仇是什么?人证、物证无论哪一种都跟明珠扯不上关系,三弟这样做该不会是因为对儿臣不满才故意折腾儿臣的伴读吧?儿臣可就只有这么一个伴读!”
皇上听她这么一说,也隐约想起了卫明珠的身份,毕竟三公主的任性是出了名的,和那些世家小姐一向合不来,好不容易开口说看中了个伴读,他自然是有点印象的。想一想,似乎三公主自从有了伴读以后就稳妥多了,不再像从前那样动不动就跟人吵架动手,做些让他头疼的事,这还真是那小姑娘的功劳。
皇上问道:“你三弟刚刚接手,总要了解得清楚一点,你若不放心便与你的伴读同去,将事情说清楚。但若她真有嫌疑,谁都不能包庇她,懂吗?”
三公主点点头,“那是当然了,儿臣只是看不惯三弟公报私仇,可不是想要包庇谁。父皇您也别怪我大惊小怪,您想想啊,今日三弟能因为三弟妹一句话就公报私仇,那将来他指不定能做出什么事来呢,他这也太听三弟妹的话了吧?李丞相教出来的女儿可真有本事啊!”
皇上眉头一皱,斥道:“行了!知道你心里不痛快,也不能随口胡说,那是你弟弟。朕还要批阅奏折,你退下吧。”
虽然嘴上斥责了三公主,但她的话却在皇上心里留下了涟漪。嘉亲王明知道该尽快剿灭山匪,为什么第一个就拿卫明珠开刀?是真的发现她有嫌疑,还是像三公主说的一样公报私仇,讨好王妃和丞相?
若是后者,嘉亲王此举就是轻重不分,还办得不聪明,让人抓住了小辫子。行事如此不妥,如何堪当大任?从前睿亲王连上战场都不会让他烦,如今嘉亲王只是剿个山匪,就闹到他面前来了,对比会不会太大了点?
皇上摇头轻叹,觉得从前还是对嘉亲王太宠了些,也不知何时才能培养起来。不过这样也好,他不用时时刻刻担心对方会逼宫篡位,图谋不轨。这样一个好懂的儿子总比猜不透心思的儿子强不是吗?
三公主不甘心地行礼告退,每次皇上都包庇嘉亲王,明显是偏心,也不知道那个嘉亲王有什么好的,简直一无是处。
不过得了皇上的话,三公主可是一点都不怕嘉亲王,陪着卫明珠就一起去见了嘉亲王,寸步不离。在嘉亲王审问卫明珠的时候,三公主还在旁边时不时地讽刺他一句,气得嘉亲王脸色铁青。
嘉亲王冷冷地盯着卫明珠问:“照你所说,一切都与你无关。在城外是卫明月故意躲在那儿,马车翻了才被人抓到。侯府劫案你也早早就气得离府,根本不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事。真有这么巧合?”
卫明珠不卑不亢地点了下头,“嘉亲王明鉴,臣女所言句句属实,并无半句谎言。”
嘉亲王嘲讽道:“你不会又用发誓来证明你的清白吧?”
三公主一拍桌子,冷声道:“你被李雪娇灌了迷汤吗?脑子都不好使了?跟你说了几遍?明珠遇到卫明月时有阮氏母女作证,完全能证明卫明月的马车是自己翻的,还亲口承认了要害明珠去死。而明珠离开侯府之后就和我在一起,跟着我回宫,直到今天才出来见你。你要查那些事根本和她一点关系都没有,你若是硬要往她身上泼脏水,那咱们就去父皇面前说说你公报私仇的事!”
嘉亲王眼神阴冷地看着她,却因为她已经一状告到皇上面前不敢太过分。他本来以为处置个家世已颓的伴读是轻而易举的事,既能下了三公主和睿亲王的面子,又能让李雪娇高兴得到李丞相的满意。
谁知道这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居然被三公主捅到皇上面前去了!还说他公报私仇,耳根子软!如若他在这件事上落了把柄,皇上会怎么看他?
--
嘉亲王亲自接管了山匪相关的事,官府之前调查到的信息自然都要送到嘉亲王手上。嘉亲王一看是忠勇侯府闹出来的事就十分不屑, 想当初卫明珠突然成了三公主的伴读, 他还以为忠勇侯府这是站队站到睿亲王那边去了。
谁知道没多久卫志荣就通过冯世辉暗示要站在他这边, 他还没想到能不能利用这层关系给睿亲王使点绊子, 这忠勇侯府就翻天了。这样的人有什么用?想跟着他也得看他要不要!
不过他的王妃跟那个卫明月据说是手帕交,自从卫明月失踪后就求了他好几次,让他一定要帮忙, 还笃定一定是卫明珠害了卫明月。那既然卫明珠是三公主的伴读, 干脆就从她查起好了。一个小小伴读而已,还能让她气坏了王妃?
嘉亲王命人去抓卫明珠审问,一审当初卫明月被抓时到底有没有害人,二审侯府被洗劫为什么独独她先跑了。
他的人去了刚一说来意, 三公主就炸了,直接跑到皇上面前告状,“父皇你说三弟他这是什么意思?找不到线索胡乱抓人?还是想公报私仇屈打成招?”
皇上因为先皇后的去世, 一直比较宠爱三公主,毕竟只是个公主,没有威胁,宠着点补偿点也无妨。久了习惯了也不会因为三公主的小脾气而生气,反倒笑问:“这是怎么了?怒气冲冲的,还屈打成招?你三弟只是查案而已。”
“明珠又没有嫌疑,他想问话就问话,凭什么抓人啊?态度那么差,不知道的还以为明珠是主谋呢!”三公主气道,“父皇,您有所不知,三弟妹跟明珠有仇,无凭无据的一口咬定是明珠害了卫明月,而三弟就真的来抓明珠了。这不是公报私仇是什么?人证、物证无论哪一种都跟明珠扯不上关系,三弟这样做该不会是因为对儿臣不满才故意折腾儿臣的伴读吧?儿臣可就只有这么一个伴读!”
皇上听她这么一说,也隐约想起了卫明珠的身份,毕竟三公主的任性是出了名的,和那些世家小姐一向合不来,好不容易开口说看中了个伴读,他自然是有点印象的。想一想,似乎三公主自从有了伴读以后就稳妥多了,不再像从前那样动不动就跟人吵架动手,做些让他头疼的事,这还真是那小姑娘的功劳。
皇上问道:“你三弟刚刚接手,总要了解得清楚一点,你若不放心便与你的伴读同去,将事情说清楚。但若她真有嫌疑,谁都不能包庇她,懂吗?”
三公主点点头,“那是当然了,儿臣只是看不惯三弟公报私仇,可不是想要包庇谁。父皇您也别怪我大惊小怪,您想想啊,今日三弟能因为三弟妹一句话就公报私仇,那将来他指不定能做出什么事来呢,他这也太听三弟妹的话了吧?李丞相教出来的女儿可真有本事啊!”
皇上眉头一皱,斥道:“行了!知道你心里不痛快,也不能随口胡说,那是你弟弟。朕还要批阅奏折,你退下吧。”
虽然嘴上斥责了三公主,但她的话却在皇上心里留下了涟漪。嘉亲王明知道该尽快剿灭山匪,为什么第一个就拿卫明珠开刀?是真的发现她有嫌疑,还是像三公主说的一样公报私仇,讨好王妃和丞相?
若是后者,嘉亲王此举就是轻重不分,还办得不聪明,让人抓住了小辫子。行事如此不妥,如何堪当大任?从前睿亲王连上战场都不会让他烦,如今嘉亲王只是剿个山匪,就闹到他面前来了,对比会不会太大了点?
皇上摇头轻叹,觉得从前还是对嘉亲王太宠了些,也不知何时才能培养起来。不过这样也好,他不用时时刻刻担心对方会逼宫篡位,图谋不轨。这样一个好懂的儿子总比猜不透心思的儿子强不是吗?
三公主不甘心地行礼告退,每次皇上都包庇嘉亲王,明显是偏心,也不知道那个嘉亲王有什么好的,简直一无是处。
不过得了皇上的话,三公主可是一点都不怕嘉亲王,陪着卫明珠就一起去见了嘉亲王,寸步不离。在嘉亲王审问卫明珠的时候,三公主还在旁边时不时地讽刺他一句,气得嘉亲王脸色铁青。
嘉亲王冷冷地盯着卫明珠问:“照你所说,一切都与你无关。在城外是卫明月故意躲在那儿,马车翻了才被人抓到。侯府劫案你也早早就气得离府,根本不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事。真有这么巧合?”
卫明珠不卑不亢地点了下头,“嘉亲王明鉴,臣女所言句句属实,并无半句谎言。”
嘉亲王嘲讽道:“你不会又用发誓来证明你的清白吧?”
三公主一拍桌子,冷声道:“你被李雪娇灌了迷汤吗?脑子都不好使了?跟你说了几遍?明珠遇到卫明月时有阮氏母女作证,完全能证明卫明月的马车是自己翻的,还亲口承认了要害明珠去死。而明珠离开侯府之后就和我在一起,跟着我回宫,直到今天才出来见你。你要查那些事根本和她一点关系都没有,你若是硬要往她身上泼脏水,那咱们就去父皇面前说说你公报私仇的事!”
嘉亲王眼神阴冷地看着她,却因为她已经一状告到皇上面前不敢太过分。他本来以为处置个家世已颓的伴读是轻而易举的事,既能下了三公主和睿亲王的面子,又能让李雪娇高兴得到李丞相的满意。
谁知道这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居然被三公主捅到皇上面前去了!还说他公报私仇,耳根子软!如若他在这件事上落了把柄,皇上会怎么看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