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前线权贵将领联名建议,局势也确实堪忧,金国皇帝完全吴乞买不得不答应。
    和谈!
    使臣已经从会宁府出发,携带国书南下,前往临安府。
    消息则先一步通知宋国,临安朝堂,江南民间,全都因此炸开了锅。
    金国要议和!
    在很宋人看来,金贼此时提出议和,应该是——求和。
    是战场上失利之后,不得已之举。
    金国竟然首次向大宋低头,这可是前所未有之事,说起来倒确实让人高兴。
    只是……
    岂能金贼说战便战,言和即和?
    而今战局是宋军占据上风,北伐势头一片大好,为何要答允金贼所请?
    拒绝!
    朝堂上不少人的态度是拒绝,趁着关中、荆襄的大好局势,一鼓作气,彻底击溃金贼,收复两京。
    朝中部分官员持此态度,临安太学的书生们也纷纷附和,群情激奋,都嚷着还我河山,收复疆土。
    拒绝和谈,主战风潮一时成为主流。
    但当有消息从淮南传来,金国提出,有意主动归还陕西路、京东、靖西等黄河以南土地。
    此消息一出,朝野风向顿时一变,有不少开始转变态度支持和谈。
    理由很简单,可以兵不血刃收复失地,何必非要动刀兵呢?何必耗费将士鲜血生命,以及无数钱粮呢?
    这不是吃饱了撑着吗?
    主战派则不以为然,徐驸马已经快要彻底收复陕西路,哪里是金国主动归还?
    至于黄河以南,照这个势头,也可以一鼓作气收复,金国此时提出归还,实乃缓兵之计,拖延难得大好的北伐形势。
    何况金国嘴上说归还,万一到时候赖账呢?
    盟约这种东西,说白了就是一张废纸,不遵守你能奈何?
    到最后还不是要动刀兵,昔年刘备借荆州不就是如此嘛,有借无还,最终还不得吕蒙白衣渡江,杀关羽而夺之。
    刘备那等满嘴仁义之士尚且如此,金国虎狼之辈岂可轻信?
    再说了,自古以来,两国交战侵略土地,若非战败被迫割地,哪里有主动归还的先例?
    金国虚妄之言,鬼话连篇,不过就是缓兵之计罢了!
    现如今北伐大军正兵锋正盛,且不可因此拖延,坐失良机。
    “收复山河国土在此一举,岂可半途而废?”
    朝堂之上,以枢密使赵鼎为主,坚决主战。
    也有不同声音表示反对,眼下战局好似对大宋有利,但谁能保证接下来会怎样?
    北伐是长久之计,岂能因一时得失决定策略?
    纵观过去多年,宋金交战败多胜少,不能因为最近几场带有侥幸因素的胜利,就这般狂妄自大,贸然行事。
    虽说徐驸马在关中大胜,但是荆襄岳飞却迟迟没有进展,淮水沿岸则完全是被动防御。
    金国若完全放弃关中,三路大军聚集于中原,徐还与岳飞联手,就一定能夺回来吗?
    胜败未知,后果难料。
    即便战胜,想必也要付出极为惨痛的伤亡与代价,中原之地也免不了生灵涂炭,成为焦土。
    说到底,损失的都是大宋,何苦来哉?
    因此而拒绝和谈,不要金国拱手送还之地,实属不智之举。
    若是战败,后果就更不敢设想了。
    徐还与岳飞乃是大宋最重要的两路主力,若是折损在中原,北伐将彻底无望。
    若金军趁势反扑,淮南、江南复有危机,建炎三年,天子逃奔海岛的经历,谁也不想有第二次。
    不可舍本逐末,因小失大。
    见好就好吧!
    如今的局面,已经被建炎三年时好了许多。
    虽说收复故土是责任,可徐徐图之,从长计议。
    绝不可操之过急,更不能因此危及大宋仅剩的半壁江山,与苟延残喘的朝廷。
    也不想想靖康之祸是怎么来的?
    若非早前大宋朝野心心念念收复燕云,贸然出击,与虎谋皮,何至于今日地步?
    甚至有人将之与赌徒之举相提并论,不能因为输了钱,想要翻本就冒险,最终再把残存的本钱也输,血本无归可就抓瞎了。
    如今,金国不过是暂时失利,本身依旧是庞然大物,国力强盛,兵锋强大。
    大宋尚没有与金国争锋,一决胜负的实力。
    理由很多,貌似也很充足。
    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如今局面还不错,要珍惜,见好就收。
    至于北方的土地,反正已经丢掉了,暂时收不回来似乎也无伤大雅,何必念念不忘,让江南也没好日子过呢?
    虽然没有明言,但很多人其实就是这样一个态度。
    朝堂之上,为和谈之事吵的不可开交,沸反盈天。
    皇帝赵构不免眉头大皱,他暂时不好表明态度,这时候都需要有人站出来,让百官冷静一下。
    赵构的目光投向了两府的宰相,枢密院赵鼎的态度很明确,是主战的。
    吕颐浩与张浚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一贯主张似也是主战,武将嘛,就是靠打仗为生,哪里肯轻易罢兵。
    最终赵构目光落到的秦桧身上,问道:“会之,你意如何?”
    众人看向秦桧,心里不由都想起秦桧初次回朝时的说辞——南自南,北自北。
    那么,秦相公肯定主和喽!
    “回官家,臣觉得主战、主和都有道理。”
    这……
    说了等于没说,好似与一贯主张也不同,这是要和稀泥,还是……
    只能秦桧续道:“诸位适才也都言及,无论是战是和,皆有利弊,臣以为,究竟如何选择,当理性看待,不论结果,先看条件。
    北伐胜败,一是前线将士作战,二是后方粮草补给。
    连续数年征战,淮南、江南、荆湖等地皆遭战火,尚未恢复。
    而今秦陇、荆襄两处大军补给全部依赖蜀中,一年半载或许可以,长此以往,蜀中恐怕也难以支撑。”
    虽未明确表明态度,但言下之意其实是有偏颇的,秦桧还是一如既往主和,不过提出了一个重要理由,前提条件。
    粮草!
    大宋这两年战事太多,南方半壁江山虽然富庶,但遭遇战火涂毒,尚未恢复。
    钱粮赋税确实已经入不敷出,这种时候,似乎确实不宜再“穷兵黩武”……

章节目录


大宋之重铸山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放羊的樵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放羊的樵夫并收藏大宋之重铸山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