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皇帝,于朝廷而言,论功行赏是必然的。
于臣子而言,拼死力战,勤王护驾,当然是期盼封赏的,徐还也不例外。
只不过相比别人,在赏赐这方面,他的诉求或者说想法更为特别一些。相比于高官厚禄,他更想求点别的。
可是该如何开口呢?
徐还正在为难之时,宫中传来消息,太后召见徐还与梁红玉。
太后召见立功的女眷不奇怪,反倒是召见徐还一个外臣,略微有点奇怪。不过徐还近日守卫宫廷,护驾之功,太后对其另眼相看,特意召见倒也说得过去。
就连皇帝赵构也笑道:“子归,前些日子太后就说要见见你,今日你便去吧!顺便奏报太后,叛乱已经平定,请她老人家安心。”
“是!”徐还欣然称是,同时脑中灵光一闪,转身对内侍道:“公公且先引韩夫人觐见,在下甲衣染血,恐惊吓到太后她老人家,待换过衣衫后,即刻前去觐见。”
“好的,徐将军请便。”徐还两番在宫门前护驾,内侍宫娥有目共睹,对其都十分尊敬气。
徐还匆匆换过衣衫,赶到内宫门口时,满地的尸体已经处理的七七八八,不少兵丁侍从正在洒扫冲洗血迹,看得出来李邴的效率还是很高的。
徐还到了宫门口,适才那名内侍送过梁红玉之后,特意在此间等候,见徐还前来,欣然在前引路。
孟太后召见徐还的地方是慈宁殿,那里是赵构专门开辟出来,供养伯母之所。
徐还到来之时,宫中的侍从宫娥正来来往往,兵变期间很多东西都乱糟糟的,如今正在抓紧时间收拾。
“臣徐还拜见太后。”兵变之日见过一面,徐还对孟太后也不算陌生,当即上前见礼道:“启奏太后,叛军已被绞杀,叛乱已被平定,陛下命臣禀奏太后,请太后安心。陛下检阅慰劳三军,处理好大事后,会前来向太后请安。”
在赵构复位这件事上,孟太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下诏表示支持,不曾恋栈权位,让赵构十分欣喜,对这位德高望重的伯母自然是越发尊敬。
“嗯!”孟太后点点头,轻声道:“乱子平定了,吾也便放心了,你们辛苦了。”
说这话时,孟太后目光亦从身旁的梁红玉身上扫过,似乎也包括一旁的柔福帝姬。
徐还隐约听闻,这段时间一直是柔福帝姬近身侍奉太后,看护三岁的“明受皇帝”赵旉,亦算有功。
“护卫陛下、太后,为大宋尽忠乃是臣的本分,谈不上辛苦。”徐还少不得摆出一副高风亮节的姿态。
“徐将军过谦了,连日凶险辛苦,功劳苦劳吾与官家都看在眼里,论功行赏那是朝廷的事,官家会安排。”
孟太后笑道:“今日召你们前来,是看看你们是否安好,吾命御医准备了些许治疗伤患,舒筋活血的药给你们,顺便请你们坐下来喝杯茶,算是一点心意。”
“臣(妇)谢太后恩典。”
“赐坐,上茶!”
梁红玉和徐还奉命在殿中落座,立即有宫娥送上香茗,孟太后先是与近处的梁红玉细聊了几句,内容大抵是一夜奔袭前去报讯之事。
徐还则趁机看向柔福帝姬,两人目光相遇,皆是柔情蜜意与无限关怀。凶险的日子里,许久未见,彼此心里都藏着太多话,然而此时却只能一切尽在不言中。
“徐还!”
“臣在!”直到听到孟太后的呼唤,徐还才发觉自己有些失礼了,想必适才神态已经被老人家察觉。
“吾召见你,除了今次护驾之功,也是为你护送福国归来。”孟太后缓缓道;“你二人从北国归来,一路艰险,多亏了你英勇机智,将福国安然护送归来,否则吾就见不到这么好的侄女了。”
听到孟太后的叹息,徐还悄然看了一眼柔福帝姬,看来长公主殿下蛮有心思和能耐。一个徒有虚名的公主在宫中确实难以站稳脚跟,但有太后的宠爱就完全不同了。
徐还道:“护送长公主南归,是臣的职责也是臣的荣幸。”
“对了,听福国说,你是京兆长安人士?家中可还有什么人?”
“是的,臣是长安人,双亲亡故之后,臣十几岁便入西军,家中已无亲人。”徐还心中不禁疑惑,孟太后突然这么问是何缘故?
但见柔福帝姬眨了眨眼睛,似乎意有所指,可惜不能明言。
“孑然一身,也是可怜孩子。”孟太后轻叹一声,仿佛颇为感慨。
徐还心中一动,当即道:“太后,臣有一样东西要交还于您,前些日子忙于军务,疏忽了,直到今日方才想起。”
“交还?”听到这个词,孟太后微微错愕,却也饶有兴致。
徐还起身,从怀中摸出一方手帕,缓缓打开,然后躬身双手奉上,轻声道:“便是此物。”
一旁的梁红玉瞧见徐还手中捧着个玉镯,不禁好奇,这是向太后进献宝物吗?
但是转眼看去,孟太后瞧见那玉镯时,整个仍如遭雷击,先是短暂的错愕,旋即身形微微颤抖,眼眶也有些许泛红湿润。
接过徐还递上来的玉镯,孟太后如获至宝一般在手中摩挲许久,才轻声道:“徐还,你从何处得到此物?”
“回太后,臣自北方归来时,曾发现金贼破坏永安皇陵,臣率部赶到时仍晚了一步……永泰陵已经遭到破坏,哲宗皇帝与邓国公主陵寝遭金贼侵扰。”
徐还沉声道:“臣痛心疾首,重新殓葬先帝与公主,后来公主陵旁的草丛里发现此物,乃是金贼逃离时洒落。想来是应该是邓国公主生前挚爱之物,但那时公主已重新入葬,不便惊扰…臣便斗胆将此物带回临安,交还太后。”
“没错…”孟太后将玉镯捧在手中,悠悠道:“这是我初入宫时,太皇太后所赐(神宗皇后高滔滔),后来有了邓国,吾本打算待他出嫁时给她作陪嫁,可惜…邓国早早便去了,是吾亲手将镯子放进她的棺椁里的……”
念及往事,孟太后经不住潸然泪下,盯着玉镯沉吟良久后,轻声道:“徐还,谢谢你!”
于臣子而言,拼死力战,勤王护驾,当然是期盼封赏的,徐还也不例外。
只不过相比别人,在赏赐这方面,他的诉求或者说想法更为特别一些。相比于高官厚禄,他更想求点别的。
可是该如何开口呢?
徐还正在为难之时,宫中传来消息,太后召见徐还与梁红玉。
太后召见立功的女眷不奇怪,反倒是召见徐还一个外臣,略微有点奇怪。不过徐还近日守卫宫廷,护驾之功,太后对其另眼相看,特意召见倒也说得过去。
就连皇帝赵构也笑道:“子归,前些日子太后就说要见见你,今日你便去吧!顺便奏报太后,叛乱已经平定,请她老人家安心。”
“是!”徐还欣然称是,同时脑中灵光一闪,转身对内侍道:“公公且先引韩夫人觐见,在下甲衣染血,恐惊吓到太后她老人家,待换过衣衫后,即刻前去觐见。”
“好的,徐将军请便。”徐还两番在宫门前护驾,内侍宫娥有目共睹,对其都十分尊敬气。
徐还匆匆换过衣衫,赶到内宫门口时,满地的尸体已经处理的七七八八,不少兵丁侍从正在洒扫冲洗血迹,看得出来李邴的效率还是很高的。
徐还到了宫门口,适才那名内侍送过梁红玉之后,特意在此间等候,见徐还前来,欣然在前引路。
孟太后召见徐还的地方是慈宁殿,那里是赵构专门开辟出来,供养伯母之所。
徐还到来之时,宫中的侍从宫娥正来来往往,兵变期间很多东西都乱糟糟的,如今正在抓紧时间收拾。
“臣徐还拜见太后。”兵变之日见过一面,徐还对孟太后也不算陌生,当即上前见礼道:“启奏太后,叛军已被绞杀,叛乱已被平定,陛下命臣禀奏太后,请太后安心。陛下检阅慰劳三军,处理好大事后,会前来向太后请安。”
在赵构复位这件事上,孟太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下诏表示支持,不曾恋栈权位,让赵构十分欣喜,对这位德高望重的伯母自然是越发尊敬。
“嗯!”孟太后点点头,轻声道:“乱子平定了,吾也便放心了,你们辛苦了。”
说这话时,孟太后目光亦从身旁的梁红玉身上扫过,似乎也包括一旁的柔福帝姬。
徐还隐约听闻,这段时间一直是柔福帝姬近身侍奉太后,看护三岁的“明受皇帝”赵旉,亦算有功。
“护卫陛下、太后,为大宋尽忠乃是臣的本分,谈不上辛苦。”徐还少不得摆出一副高风亮节的姿态。
“徐将军过谦了,连日凶险辛苦,功劳苦劳吾与官家都看在眼里,论功行赏那是朝廷的事,官家会安排。”
孟太后笑道:“今日召你们前来,是看看你们是否安好,吾命御医准备了些许治疗伤患,舒筋活血的药给你们,顺便请你们坐下来喝杯茶,算是一点心意。”
“臣(妇)谢太后恩典。”
“赐坐,上茶!”
梁红玉和徐还奉命在殿中落座,立即有宫娥送上香茗,孟太后先是与近处的梁红玉细聊了几句,内容大抵是一夜奔袭前去报讯之事。
徐还则趁机看向柔福帝姬,两人目光相遇,皆是柔情蜜意与无限关怀。凶险的日子里,许久未见,彼此心里都藏着太多话,然而此时却只能一切尽在不言中。
“徐还!”
“臣在!”直到听到孟太后的呼唤,徐还才发觉自己有些失礼了,想必适才神态已经被老人家察觉。
“吾召见你,除了今次护驾之功,也是为你护送福国归来。”孟太后缓缓道;“你二人从北国归来,一路艰险,多亏了你英勇机智,将福国安然护送归来,否则吾就见不到这么好的侄女了。”
听到孟太后的叹息,徐还悄然看了一眼柔福帝姬,看来长公主殿下蛮有心思和能耐。一个徒有虚名的公主在宫中确实难以站稳脚跟,但有太后的宠爱就完全不同了。
徐还道:“护送长公主南归,是臣的职责也是臣的荣幸。”
“对了,听福国说,你是京兆长安人士?家中可还有什么人?”
“是的,臣是长安人,双亲亡故之后,臣十几岁便入西军,家中已无亲人。”徐还心中不禁疑惑,孟太后突然这么问是何缘故?
但见柔福帝姬眨了眨眼睛,似乎意有所指,可惜不能明言。
“孑然一身,也是可怜孩子。”孟太后轻叹一声,仿佛颇为感慨。
徐还心中一动,当即道:“太后,臣有一样东西要交还于您,前些日子忙于军务,疏忽了,直到今日方才想起。”
“交还?”听到这个词,孟太后微微错愕,却也饶有兴致。
徐还起身,从怀中摸出一方手帕,缓缓打开,然后躬身双手奉上,轻声道:“便是此物。”
一旁的梁红玉瞧见徐还手中捧着个玉镯,不禁好奇,这是向太后进献宝物吗?
但是转眼看去,孟太后瞧见那玉镯时,整个仍如遭雷击,先是短暂的错愕,旋即身形微微颤抖,眼眶也有些许泛红湿润。
接过徐还递上来的玉镯,孟太后如获至宝一般在手中摩挲许久,才轻声道:“徐还,你从何处得到此物?”
“回太后,臣自北方归来时,曾发现金贼破坏永安皇陵,臣率部赶到时仍晚了一步……永泰陵已经遭到破坏,哲宗皇帝与邓国公主陵寝遭金贼侵扰。”
徐还沉声道:“臣痛心疾首,重新殓葬先帝与公主,后来公主陵旁的草丛里发现此物,乃是金贼逃离时洒落。想来是应该是邓国公主生前挚爱之物,但那时公主已重新入葬,不便惊扰…臣便斗胆将此物带回临安,交还太后。”
“没错…”孟太后将玉镯捧在手中,悠悠道:“这是我初入宫时,太皇太后所赐(神宗皇后高滔滔),后来有了邓国,吾本打算待他出嫁时给她作陪嫁,可惜…邓国早早便去了,是吾亲手将镯子放进她的棺椁里的……”
念及往事,孟太后经不住潸然泪下,盯着玉镯沉吟良久后,轻声道:“徐还,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