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这一年下来,张幼双她已经在九皋书院的学生们面前树立了作为先生的权威。
虽然私下里表现得挺没心没肺的,但认真起来,也没学生再敢像以前那样看轻她。
这回,她一踏入明道斋内,斋里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少有人发觉,不知不觉间,张幼双讲课的时候,这些素来高傲的小天才们,个个都沉淀了心思,认真专注地看了过去,无一人交头接耳。
而这一次,更有所不同。
因为下面坐着的人非止明道斋的学生,还有敬义斋等其他斋的,甚至还有杨开元、孙士鲁等老师过来旁听。
环顾了一圈台下的众人,张幼双拍拍手,露出个笃定的笑,“这回,我要说的内容,对你们很重要。”
“我这回要讲的是乡试、会试中的出题倾向和频率!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摸清楚了乡、会试的出题倾向,这才能对症下药。”
乡试、会试中《四书义》的出题共占三道,而众所周知,四书是有四本的。
这就决定了每本书的出题倾向和频率各不相同。
饶是已经习惯了张幼双这独具一格的教学方式,众人还是不由一怔,几乎疑心自己是听错了,旋即纷纷吃了一惊。
乡、会试的出题倾向?!这难道也有迹可循吗?
王希礼浑身一震,不可置信地抬眼看了过去。
这、这也有窍门?
孟敬仲也怔住了,喉口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
他当然知道这究竟意味着什么,这几天下来近乎沉寂的心再度剧烈地跳动了起来。
少年们几乎沸腾了,再也压抑不住激动的心情,争相恐后地举手问:
“先生,当真知晓乡、会试的出题频率了吗?”这是惊喜的。
“……先生没有骗我们吧?”这是持怀疑态度的。
“先生是如何知晓的?!”这是迫不及待的。
另有人怒道:“别吵!快让先生讲!”
张幼双深吸了一口气,“大家平日里时文看得多,但或许少有人知晓,乡、会试每年《孟子》、《论语》都是必出的,而剩下来的一道,则从《大学》、《中庸》之间作选择。”
只这第一句话,对于台下众人来说不谛于一声春雷在脑袋上炸响。
张幼双平静地收回了视线,“我翻阅了这些年来的程文墨卷,发现《大学》的出题频率要少于《中庸》。”
毕竟大学只有五千多字,考官为了多考察学生的能力,自然会选择字数更多,难度更大的,不过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所以,这就要求你们,一定要将复习的重点放在《孟子》、《论语》和《中庸》之上!”
时人其实多反感猜题、拟题的行径,不过这一年多的接触下来,明道斋的众人早就被张幼双这种授课方式所折服了。
察觉到张幼双即将讲的内容,或许又是那等石破天惊的惊世之语,祝保才等人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本子,飞快地记着笔记。
这一年下来,明道斋的学生们几乎都是人手一本笔记。
之前张先生没提还未觉得,张幼双要求他们记笔记之后,他们才发觉这笔记竟然如此好用。
“到了乡试、会试阶段,你们就不要再做小题了,乡试会试是国家的抡才大典,鲜少出那种割裂经文的。出的基本上都是大题。主要紧扣‘修己’和‘治人’这两方面。”
多做大题……
众人运笔如飞,目光炯炯地等着张幼双接下来的话。
伴随着张幼双继续往下讲,李郸神情也渐趋复杂。
“……”深刻地察觉到了从前那个和张幼双叫板的自己究竟有多天真。
张幼双回身,在横轴上刷刷落笔,辅助学生们记录。
“你们要记住,《论语》中,雍也、公冶长、颜渊、子路、泰伯、卫灵公、子罕、子张篇的出题频率都比较高。”
……
这都是她经过归纳整理之后,绝对准确的数据。
台下,几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儿忍不住苦笑着叹了口气。
“唉……这个张幼双啊,还真不知道拿她怎么办!”
杨开元乐呵呵地伸手一指笑道:“还能怎么办?俞先生和陶山长就不说了,你没看到这些学生都喜欢她这个先生喜欢得不得了吗?上回那道试的王提学可不是对她赞不绝口?”
这一年相处下来,对于张幼双的教学方式,他们是无可奈何,只能干瞪眼。渐渐地,态度也都松动软化了,甚至是服了。
因为这姑娘说得的确不无道理,他们甚至没有办法反驳。而这童子试三场下来,赵敏博、王提学对这位姑娘的推崇也是有目共睹。
那位王提学临走之前,甚至还当着众人的面,颔首夸张幼双是英思健笔,女子中的进士,越县屈指可数的俊才。
这句点评可谓是荣耀至极,只这一句点评,张幼双在越县周边等地区士林,可谓是踏上了青云路,地位扶摇直上。
听到杨开元这话,众人忍不住相视哈哈一笑。
“《孟子》中,则梁惠王上、万章下、尽心上、滕文公上和下,出题频率较高。”
“《中庸》集中在首章,以及‘修身’、‘九经’、论诚、论至诚之圣人与天地同体这几章。”
“《大学》则集中在了‘治国平天下’传十章,‘止于至善’传三章。”
虽然私下里表现得挺没心没肺的,但认真起来,也没学生再敢像以前那样看轻她。
这回,她一踏入明道斋内,斋里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少有人发觉,不知不觉间,张幼双讲课的时候,这些素来高傲的小天才们,个个都沉淀了心思,认真专注地看了过去,无一人交头接耳。
而这一次,更有所不同。
因为下面坐着的人非止明道斋的学生,还有敬义斋等其他斋的,甚至还有杨开元、孙士鲁等老师过来旁听。
环顾了一圈台下的众人,张幼双拍拍手,露出个笃定的笑,“这回,我要说的内容,对你们很重要。”
“我这回要讲的是乡试、会试中的出题倾向和频率!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摸清楚了乡、会试的出题倾向,这才能对症下药。”
乡试、会试中《四书义》的出题共占三道,而众所周知,四书是有四本的。
这就决定了每本书的出题倾向和频率各不相同。
饶是已经习惯了张幼双这独具一格的教学方式,众人还是不由一怔,几乎疑心自己是听错了,旋即纷纷吃了一惊。
乡、会试的出题倾向?!这难道也有迹可循吗?
王希礼浑身一震,不可置信地抬眼看了过去。
这、这也有窍门?
孟敬仲也怔住了,喉口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
他当然知道这究竟意味着什么,这几天下来近乎沉寂的心再度剧烈地跳动了起来。
少年们几乎沸腾了,再也压抑不住激动的心情,争相恐后地举手问:
“先生,当真知晓乡、会试的出题频率了吗?”这是惊喜的。
“……先生没有骗我们吧?”这是持怀疑态度的。
“先生是如何知晓的?!”这是迫不及待的。
另有人怒道:“别吵!快让先生讲!”
张幼双深吸了一口气,“大家平日里时文看得多,但或许少有人知晓,乡、会试每年《孟子》、《论语》都是必出的,而剩下来的一道,则从《大学》、《中庸》之间作选择。”
只这第一句话,对于台下众人来说不谛于一声春雷在脑袋上炸响。
张幼双平静地收回了视线,“我翻阅了这些年来的程文墨卷,发现《大学》的出题频率要少于《中庸》。”
毕竟大学只有五千多字,考官为了多考察学生的能力,自然会选择字数更多,难度更大的,不过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所以,这就要求你们,一定要将复习的重点放在《孟子》、《论语》和《中庸》之上!”
时人其实多反感猜题、拟题的行径,不过这一年多的接触下来,明道斋的众人早就被张幼双这种授课方式所折服了。
察觉到张幼双即将讲的内容,或许又是那等石破天惊的惊世之语,祝保才等人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本子,飞快地记着笔记。
这一年下来,明道斋的学生们几乎都是人手一本笔记。
之前张先生没提还未觉得,张幼双要求他们记笔记之后,他们才发觉这笔记竟然如此好用。
“到了乡试、会试阶段,你们就不要再做小题了,乡试会试是国家的抡才大典,鲜少出那种割裂经文的。出的基本上都是大题。主要紧扣‘修己’和‘治人’这两方面。”
多做大题……
众人运笔如飞,目光炯炯地等着张幼双接下来的话。
伴随着张幼双继续往下讲,李郸神情也渐趋复杂。
“……”深刻地察觉到了从前那个和张幼双叫板的自己究竟有多天真。
张幼双回身,在横轴上刷刷落笔,辅助学生们记录。
“你们要记住,《论语》中,雍也、公冶长、颜渊、子路、泰伯、卫灵公、子罕、子张篇的出题频率都比较高。”
……
这都是她经过归纳整理之后,绝对准确的数据。
台下,几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儿忍不住苦笑着叹了口气。
“唉……这个张幼双啊,还真不知道拿她怎么办!”
杨开元乐呵呵地伸手一指笑道:“还能怎么办?俞先生和陶山长就不说了,你没看到这些学生都喜欢她这个先生喜欢得不得了吗?上回那道试的王提学可不是对她赞不绝口?”
这一年相处下来,对于张幼双的教学方式,他们是无可奈何,只能干瞪眼。渐渐地,态度也都松动软化了,甚至是服了。
因为这姑娘说得的确不无道理,他们甚至没有办法反驳。而这童子试三场下来,赵敏博、王提学对这位姑娘的推崇也是有目共睹。
那位王提学临走之前,甚至还当着众人的面,颔首夸张幼双是英思健笔,女子中的进士,越县屈指可数的俊才。
这句点评可谓是荣耀至极,只这一句点评,张幼双在越县周边等地区士林,可谓是踏上了青云路,地位扶摇直上。
听到杨开元这话,众人忍不住相视哈哈一笑。
“《孟子》中,则梁惠王上、万章下、尽心上、滕文公上和下,出题频率较高。”
“《中庸》集中在首章,以及‘修身’、‘九经’、论诚、论至诚之圣人与天地同体这几章。”
“《大学》则集中在了‘治国平天下’传十章,‘止于至善’传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