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愔斜瞥了众人一眼,冷笑道:“怎么?临淄王还没当皇帝,尔等佞幸小人就要阻塞言路了么?”
    然后,又对李隆基道:“还有王爷您,尚未登基坐殿,就听不进逆耳忠言了吗?”
    “哪里,郑先生误会了。”李隆基颇为客气地道:“我不过是一个闲散王爷而已,可没什么做皇帝的心思哩。”
    郑愔脖子一梗,道:“哦?是吗?那隆庆池有王气的典故,也跟王爷完全无关喽?结交内宦高力士,也单单是王爷喜欢交朋友喽?要不要找王崇晔,跟您对质一番?”
    众所皆知,王崇晔是专门替李隆基招揽江湖好汉的人。但是,此人安排了隆庆池的谣言,那就是仅仅极少数人知道的秘密了。至于说李隆基和高力士结交的事,更是秘密中的秘密。
    李隆基面色一紧,沉声道:“郑先生知道的够多得啊。不知您今日的来意,究竟是什么?”
    郑愔大喇喇地坐下,傲然道:“某特为王爷脱灾解难而来。首先,某请为王爷,说说您今日的处境。”
    “你讲。”
    “王爷您现在,实在是危如累卵。大唐九宰相中,皇后的亲信有七名,崔湜是个软骨头靠不住,崔耕已然出外。一旦有变,您就是皇后砧板上的肉,随时都有性命之忧啊。”
    李隆基面上不动声色,道:“说下去。”
    郑愔道:“您不奇怪,在下为何会知道高力士和隆庆池的事儿吗?因为在下替皇后娘娘掌握了一批人,专刺百官的阴私之事。”
    锵~~
    闻听此言,不少人下意识地将腰间的宝剑抽了出来。
    郑愔赶紧补充道:“诸位勿慌,王爷所干的那些事,都被在下压下来了,并没有告知皇后。现在,这些人都在在下的掌控之中,愿意转而效忠王爷!”
    王琚道:“看来郑先生早就起了背叛皇后之心喽?”
    郑愔理直气壮地道:“圣人云,“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皇后弃郑某人如草芥,某不过是照圣人之言行事而已。”
    “但你若让这些人转投王爷,王爷岂不更成了皇后的眼中钉肉中刺?”
    “那却不然。”郑愔解释道:“这些人组建不久,并没立什么大功,皇后并不看重。实不相瞒,自从在下辞官之后,皇后已经断了他们的经费,任其自生自灭。若非如此,我也不能轻易说动他们改投王爷。”
    李隆基轻“唔”了一声,敲击着几案,考虑郑愔所言是真是假。
    郑愔又加了一把火,道:“王爷,在下知道您是怎么想的,您不就是想像古之周勃一样,在皇帝死后,夺军改政吗?告诉您,此一时彼一时也,您这招不好使。”
    姜皎道:“为什么?”
    “王爷在中枢没有得力之人,怎能盗得兵符印玺?而没有兵符印玺,又怎能夺军?”
    这就是郑愔书生之见了,在李隆基的计划里,根本就用不着什么兵符印玺。
    李隆基早已通过王毛仲王崇晔等人,结交了不少羽林军的低级军官,这些人看中的是哥们儿义气,而不是什么兵符印玺。李显死后,李隆基靠着这些人聚拢几百人马,就可以在高力士的接应下攻入皇宫了。
    到底是成龙还是成虫,就在那最后一搏。
    当然了,这是李隆基没有办法的办法。没有李旦的支持,以他的声望和势力,也只能做到这一步。
    如果能得到兵符印玺,无疑成功的可能性会高上很多。
    所以,李隆基非但没有取笑郑愔,反而颇为诚恳地道:“如此说来,郑先生有得到兵符的途径?”
    王琚道:“王爷您莫听郑愔瞎吹,咱们都办不到的事儿,他现在无官无职的一草民,凭什么能做到?”
    “王先生您这么想又错了。我现在虽然无官无职,却有一样是诸位比不了的。”
    “什么?”
    郑愔傲然道:“我乃五姓七望之人。五姓七望在朝中盘根错节。若有在下代王爷联络,何愁大事不成?”
    王琚道:“不对吧,你能跟五姓七望联络,崔耕就不能跟五姓七望联络?莫忘了,崔耕可一直与王爷不大对付哩。”
    郑愔胸有成竹地道:“崔耕乃安乐公主的夫婿,他若得势,韦后势必继续一手遮天,这并非五姓七望愿意看到的。若王爷肯对五姓七望有所许诺,说服他们转投过来不难。更何况……”
    “怎样?”
    “崔耕说服五姓七望开在扶桑的金银矿,弄了个血本无归。现在,五姓七望内,对崔耕不满的人大有人在。”
    “这样啊……”
    李隆基仔细想了一下,没发现郑愔的言谈话语中有什么漏洞。
    再说了,从功利上讲,郑愔现在的确无处可去,没有理由欺骗自己。
    他站起来,躬身一礼,道:“那小王以后就多靠郑先生相助了。”
    郑愔这时候也不继续装逼了,赶紧错开一步,跪倒在地,道:“愿为王爷效死。”
    至此,郑愔再次成功转换门庭。
    当然了,李隆基既然收下了他,就得为他解决后遗症。
    李隆基派出人手,将郑亦凡一家乃至郑愔的生父一家,全都接到了一处秘密所在。
    这样,单凭吴知的指证,就很难证明郑愔的身世了。
    ……
    ……
    另一边,崔耕已经带着众心腹一起,踏上了东征之路。
    大唐共分十道,这次分出两道的军政大权给他。如果考虑到各州之间经济军事实力不等的话,崔耕大概相当于掌握了大唐三分之一的实力。
    这已经非常出格了,若没有有太子监军,绝不可能。
    崔耕先是下了命令,以高仙芝为安东大都护,率五万大军前往浿水,不让新罗大军再前进半步。
    然后,他调兵遣将,把自己的治所设在了魏州城。
    之所以以魏州为治所,不仅是因为此地经济发达,而且因为此地乃大唐北方五大雄城(长安洛阳太原晋阳魏州)之一,适合大军驻扎。
    然后,崔耕就开始准备种田了。

章节目录


奋斗在盛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牛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牛凳并收藏奋斗在盛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