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说,两天前有人给他儿子李邕报信,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现世了,而且就在某个道士手中。
当时李邕第一反应是不信,因为纵所周知,太宗皇帝李世民生前最爱的一件物品便是《兰亭集序》,所以太宗皇帝龙御归天之后,这件王羲之的真迹也随之殉葬了。这个早已不是秘密。
李善说到这儿,崔耕也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也觉得这报信的人着实荒唐。后世史上也的确记载着,《兰亭集序》随太宗皇帝殉葬,后来唐末五代十国时的军阀温韬,盗掘了唐十八座皇陵,其中就有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合葬的昭陵。从那以后,《兰亭集序》真迹便自此下落不明,千年以来成了未解之谜。
那现如今,离唐末军阀温韬出世还有两百多年呢,《兰亭集序》的真迹肯定还是乖乖躺在昭陵里呗。
李善继续说,当李邕表示不信时,那报信的人却说,世人所知的这些不过是皮毛,事实上当年太宗皇帝下葬之时,这件稀世珍宝就被淮南公主李澄霞用伪本换了出来。
又过了几年,淮南公主手下有个格外宠信的侍女,因为与府中的侍卫私奔,就将《兰亭集序》偷盗出以备将来不时之需。自此,《兰亭集序》流落到了民间,也多经辗转频频易主,最终落到了一个叫观尘子的道士手里。
李邕见他说得如此有鼻子有眼,竟也信了,更是兴奋地整宿睡不着觉。
对李邕激动的表现,崔耕也是一点都不意外。因为李善这个儿子,史上也是有记载的,跟他爹李善一样,也是史上留名之辈。别看李善现在堕落成扬州城黑社会老大,但李善当年可是当过崇贤馆直学士,还是沛王侍读。所以他儿子李邕又岂是泛泛之辈?
李邕少时便好学问,尤其是对书法一道悟性极高,自幼研习书法便是从“二王”入手。二王就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如今他虽十七八岁的年纪,但他的书法造诣在淮南道早就名声遐迩。故李善对他的期望很高。崔耕知道,如果史上记载所实的话,再过几年他的行书将会扬名长安,终成一代书法大家。后李邕入仕为官,累迁至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人称“李北海”。论将来成就,李邕可比他爹李善强了不知多少倍。
就连两百多年后的南唐后主李煜,都对李邕的书法点评:“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
他口中的右将军是谁?正是《兰亭集序》真迹的主人,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曾官至右军将军,世人又称其王右军,或直呼其官秩:右将军。
简单粗~暴地说,李邕就是王羲之的脑残粉,所以一旦《兰亭集序》真迹现世,崔耕绝对相信这小子是志在必得的,不惜败光他爹李善的家业。
果然如他猜测一般,李善说第二天天一亮,李邕便着火急火燎地要随那报信之人去拜见观尘子,意图鉴赏一番《兰亭集序》真迹。如果有可能,更希望不惜一切代价得到此物。
很快,李邕便随报信之人见到了观尘子。这观尘子一开始,还是死活不承认真迹在他手中。后来李邕尽情挥霍着他爹的家当,观尘子最终倒在了银钱攻势下,小气吧啦地同意让李邕看一眼,就看一眼。
不过观尘子提出来,可以让李邕看,但李邕只能一个人进道观看,与他随行而来的李家扈从必须在三十丈外等着。
那些扈从自然不肯,万一公子爷出点啥事儿咋办?
但观尘子坚持己见,说你们家老爷李善可是出了名的坐地分赃大贼头,万一你们黑吃黑咋办?
李邕想想也是,《兰亭集序》真迹乃旷世奇珍,这道士如此小心谨慎的确是应该的。而且对于这份王羲之真迹,他已经神往已久,哪怕看上一眼他也满足,最后架不住扈从们劝阻,依言与观尘子进了道观。
李家扈从们在道观外左等右等,足足等四五个时辰,太阳都快下山了,还是不见自家公子不出来。
他们预感不妙,冲进了道观。一进去大家伙傻眼了,因为公子李邕不见了!
在道观里仔细搜索查探,才发现这道观里竟然有处密道,径直通向外面。
显然,李邕被人劫持了!
他们哪敢耽误啊,第一时间赶回扬州城,将此事回禀了李善。
李善一听当场懵圈,这才着急忙慌地跑来找崔耕求救!
……
……
崔耕了解完整件案子的来龙去脉之后,问道:“老李,那些人处心积虑地劫持了令郎,总得有个目的吧?你就没有收到什么敲诈勒索的书信?”
“没有,完全没有。”李善道。
“唔,难道不是绑入勒索钱财?那你有没有什么仇家?”崔耕又问。
李善一听这个,当即苦笑道:“崔县令,干我这行的,仇家还能少得了吗?我随随便便一举就能有几十个。造孽啊,我这仇家估摸着排成队,能将整个扬州城绕上一圈!”
崔耕:“……”
看来,像样一点的线索都没有啊。
崔耕眼下能做的,也只有将江都县衙的精干人手全网撒出去,由刑曹吏周兴来主抓此案。
接着安慰了李善几句之后,先将他劝说回了家中,让他且静等消息。
谁知连着几天过去,周兴非但没将李邕失踪案给告破,江都县境内反而多了几桩新案子。这些案子还是清一色,统统都是人口失踪案。
在周兴汇总的报案记录里,崔耕发现这些失踪的人口里,既有十二三岁的少年郎,也有三五岁的小男孩。
相比较起来,李善的儿子李邕,他的年纪倒算是大的。
这下事情就大条了,普通人口失踪案,变成了连环人口失踪案。崔耕也不得不亲自上马,自己来主抓此案。
他不禁纳闷,到底是什么人在幕后操纵这连环失踪案?目的又是什么?
他第一个想到的是老冤家——丽竞门。但他委实想不出丽竞门抓走这些人的理由。
或者说是黑道团伙,绿林土匪?但如果真是这些人,应该就是为了钱财啊。但这么久,也没见一家事主收到敲诈勒索送银子赎肉票的书信啊!
崔耕甚至想到了人口贩卖?呃……年纪小的倒是可以,像李邕这都十七八岁了,卖给谁?谁要啊!
……
这还没完,接下来的日子,扬州城中每天都有人口失踪案在不断发生,俨然搞得全城上下人心惶惶。
身为江都县令,更是兼管扬州城治安的父母官,崔耕亚历山大啊。
就连刺史张潜都坐不住了,一天至少差人过来三趟,询问破案的进展。
幕后操纵者天天犯案,明明知道江都县衙已经开始彻查此案,对方还没收手的意思。崔耕都觉得这孙子尼玛是不是在故意挑衅江都县衙,挑战他这个江都父母官啊!
最后,还是周兴老成持国,提了一个建议,说既然幕后贼人不断犯案,看对方这架势暂时是不会收手,那不如我们设下一个诱饵,待其自投落网。
县尉雍光也是点头称道:“大人,下官也赞成周刑曹的提议。”
说完,他不忘补充了一句:“而且通过我们对之前所有失踪少年的了解,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宋根海问:“什么特点?”
雍光道:“他们的特点就是,天资聪颖,不是扬州城中有名的才子,便是各个私塾和我们县学中拔尖儿的童生。所以,我们下得这个诱饵,最好也找一个有神童之称的人。”
宋根海经他这么一点醒,连连点头道:“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啊!”
崔耕摇头道:“雍县尉与我推测得一致,但既然是神通,这么好的孩子,你觉得哪家的大人会愿意?哪里舍得让他给我们做诱饵?”
宋根海第一时间想到了慧明小和尚,提议了这个人选。
崔耕却否决道:“他倒是挺合适的,以本县与他的关系,他也应该不会推辞。但恰恰就是本县与他的关系人尽皆知,恐怕贼人不会上当啊。”
几人听罢也觉得是这个理儿,贼人如果那么傻,就不会犯下如此累累连环案子,让整个县衙干着急了。
一时间,大家伙都面露可惜,白瞎了慧明小和尚这么好的诱饵了。
“呃,有了!”
周兴忽然抚额说道:“卑职倒是想到了一个极为合适的诱饵人选!”
当时李邕第一反应是不信,因为纵所周知,太宗皇帝李世民生前最爱的一件物品便是《兰亭集序》,所以太宗皇帝龙御归天之后,这件王羲之的真迹也随之殉葬了。这个早已不是秘密。
李善说到这儿,崔耕也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也觉得这报信的人着实荒唐。后世史上也的确记载着,《兰亭集序》随太宗皇帝殉葬,后来唐末五代十国时的军阀温韬,盗掘了唐十八座皇陵,其中就有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合葬的昭陵。从那以后,《兰亭集序》真迹便自此下落不明,千年以来成了未解之谜。
那现如今,离唐末军阀温韬出世还有两百多年呢,《兰亭集序》的真迹肯定还是乖乖躺在昭陵里呗。
李善继续说,当李邕表示不信时,那报信的人却说,世人所知的这些不过是皮毛,事实上当年太宗皇帝下葬之时,这件稀世珍宝就被淮南公主李澄霞用伪本换了出来。
又过了几年,淮南公主手下有个格外宠信的侍女,因为与府中的侍卫私奔,就将《兰亭集序》偷盗出以备将来不时之需。自此,《兰亭集序》流落到了民间,也多经辗转频频易主,最终落到了一个叫观尘子的道士手里。
李邕见他说得如此有鼻子有眼,竟也信了,更是兴奋地整宿睡不着觉。
对李邕激动的表现,崔耕也是一点都不意外。因为李善这个儿子,史上也是有记载的,跟他爹李善一样,也是史上留名之辈。别看李善现在堕落成扬州城黑社会老大,但李善当年可是当过崇贤馆直学士,还是沛王侍读。所以他儿子李邕又岂是泛泛之辈?
李邕少时便好学问,尤其是对书法一道悟性极高,自幼研习书法便是从“二王”入手。二王就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如今他虽十七八岁的年纪,但他的书法造诣在淮南道早就名声遐迩。故李善对他的期望很高。崔耕知道,如果史上记载所实的话,再过几年他的行书将会扬名长安,终成一代书法大家。后李邕入仕为官,累迁至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人称“李北海”。论将来成就,李邕可比他爹李善强了不知多少倍。
就连两百多年后的南唐后主李煜,都对李邕的书法点评:“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
他口中的右将军是谁?正是《兰亭集序》真迹的主人,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曾官至右军将军,世人又称其王右军,或直呼其官秩:右将军。
简单粗~暴地说,李邕就是王羲之的脑残粉,所以一旦《兰亭集序》真迹现世,崔耕绝对相信这小子是志在必得的,不惜败光他爹李善的家业。
果然如他猜测一般,李善说第二天天一亮,李邕便着火急火燎地要随那报信之人去拜见观尘子,意图鉴赏一番《兰亭集序》真迹。如果有可能,更希望不惜一切代价得到此物。
很快,李邕便随报信之人见到了观尘子。这观尘子一开始,还是死活不承认真迹在他手中。后来李邕尽情挥霍着他爹的家当,观尘子最终倒在了银钱攻势下,小气吧啦地同意让李邕看一眼,就看一眼。
不过观尘子提出来,可以让李邕看,但李邕只能一个人进道观看,与他随行而来的李家扈从必须在三十丈外等着。
那些扈从自然不肯,万一公子爷出点啥事儿咋办?
但观尘子坚持己见,说你们家老爷李善可是出了名的坐地分赃大贼头,万一你们黑吃黑咋办?
李邕想想也是,《兰亭集序》真迹乃旷世奇珍,这道士如此小心谨慎的确是应该的。而且对于这份王羲之真迹,他已经神往已久,哪怕看上一眼他也满足,最后架不住扈从们劝阻,依言与观尘子进了道观。
李家扈从们在道观外左等右等,足足等四五个时辰,太阳都快下山了,还是不见自家公子不出来。
他们预感不妙,冲进了道观。一进去大家伙傻眼了,因为公子李邕不见了!
在道观里仔细搜索查探,才发现这道观里竟然有处密道,径直通向外面。
显然,李邕被人劫持了!
他们哪敢耽误啊,第一时间赶回扬州城,将此事回禀了李善。
李善一听当场懵圈,这才着急忙慌地跑来找崔耕求救!
……
……
崔耕了解完整件案子的来龙去脉之后,问道:“老李,那些人处心积虑地劫持了令郎,总得有个目的吧?你就没有收到什么敲诈勒索的书信?”
“没有,完全没有。”李善道。
“唔,难道不是绑入勒索钱财?那你有没有什么仇家?”崔耕又问。
李善一听这个,当即苦笑道:“崔县令,干我这行的,仇家还能少得了吗?我随随便便一举就能有几十个。造孽啊,我这仇家估摸着排成队,能将整个扬州城绕上一圈!”
崔耕:“……”
看来,像样一点的线索都没有啊。
崔耕眼下能做的,也只有将江都县衙的精干人手全网撒出去,由刑曹吏周兴来主抓此案。
接着安慰了李善几句之后,先将他劝说回了家中,让他且静等消息。
谁知连着几天过去,周兴非但没将李邕失踪案给告破,江都县境内反而多了几桩新案子。这些案子还是清一色,统统都是人口失踪案。
在周兴汇总的报案记录里,崔耕发现这些失踪的人口里,既有十二三岁的少年郎,也有三五岁的小男孩。
相比较起来,李善的儿子李邕,他的年纪倒算是大的。
这下事情就大条了,普通人口失踪案,变成了连环人口失踪案。崔耕也不得不亲自上马,自己来主抓此案。
他不禁纳闷,到底是什么人在幕后操纵这连环失踪案?目的又是什么?
他第一个想到的是老冤家——丽竞门。但他委实想不出丽竞门抓走这些人的理由。
或者说是黑道团伙,绿林土匪?但如果真是这些人,应该就是为了钱财啊。但这么久,也没见一家事主收到敲诈勒索送银子赎肉票的书信啊!
崔耕甚至想到了人口贩卖?呃……年纪小的倒是可以,像李邕这都十七八岁了,卖给谁?谁要啊!
……
这还没完,接下来的日子,扬州城中每天都有人口失踪案在不断发生,俨然搞得全城上下人心惶惶。
身为江都县令,更是兼管扬州城治安的父母官,崔耕亚历山大啊。
就连刺史张潜都坐不住了,一天至少差人过来三趟,询问破案的进展。
幕后操纵者天天犯案,明明知道江都县衙已经开始彻查此案,对方还没收手的意思。崔耕都觉得这孙子尼玛是不是在故意挑衅江都县衙,挑战他这个江都父母官啊!
最后,还是周兴老成持国,提了一个建议,说既然幕后贼人不断犯案,看对方这架势暂时是不会收手,那不如我们设下一个诱饵,待其自投落网。
县尉雍光也是点头称道:“大人,下官也赞成周刑曹的提议。”
说完,他不忘补充了一句:“而且通过我们对之前所有失踪少年的了解,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宋根海问:“什么特点?”
雍光道:“他们的特点就是,天资聪颖,不是扬州城中有名的才子,便是各个私塾和我们县学中拔尖儿的童生。所以,我们下得这个诱饵,最好也找一个有神童之称的人。”
宋根海经他这么一点醒,连连点头道:“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啊!”
崔耕摇头道:“雍县尉与我推测得一致,但既然是神通,这么好的孩子,你觉得哪家的大人会愿意?哪里舍得让他给我们做诱饵?”
宋根海第一时间想到了慧明小和尚,提议了这个人选。
崔耕却否决道:“他倒是挺合适的,以本县与他的关系,他也应该不会推辞。但恰恰就是本县与他的关系人尽皆知,恐怕贼人不会上当啊。”
几人听罢也觉得是这个理儿,贼人如果那么傻,就不会犯下如此累累连环案子,让整个县衙干着急了。
一时间,大家伙都面露可惜,白瞎了慧明小和尚这么好的诱饵了。
“呃,有了!”
周兴忽然抚额说道:“卑职倒是想到了一个极为合适的诱饵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