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页
于是族人们也逐渐习惯在一起生活,尼蒲难产的时候也是宿国人帮忙才活下来。
尼蒲温柔的抚摸着孩子的脸颊,“摩多那,其实大家都是人,大家都在努力生活,我不是你,我没有那么大的野心,族人们能够吃饱穿暖、再无天灾之祸就已经足够了。何况他们是族群的救命恩人,首领是现任宿国的王,他会对我们好的,不是吗?”
如果不是首领,恐怕这些宿国人会很希望看到游牧全部死于天灾。
摩多那转头看着族人们一张张满足的脸庞,叹了口气,对妻子说,“尼蒲,你说的对。”
或许这样,才是对族群最好的发展。
老首领应该早就想到有这一天了吧。
过了不久,宋卿时收到了来自摩多那的信,信的字迹属于军师,开头第一句就是“首领”二字,随后就是简单说了一些族内的情况。
宋卿时合上信,开始谱写新的宿国身份证制度以及学堂制度。
修建学堂,并开启免费必须的六年义务教育,这些都需要大笔的资金。刘知嶂暗处处理了不少大贪官,国库已经充盈。
现在要做的就是肃清全国官僚体系,该办就办,该赏就赏,为新一任的科举才子腾出施展拳脚的地方。
宋卿时以身作则,首先革除了皇宫的大笔奢侈支出,粗茶淡饭,费用全部用在需要的地方。已经被清理一通的官僚们一一效仿,严苛的律法也最快速度得到施展。
游牧俯首称臣,附近的部落也纷纷上书投靠。
宿国内,一派海晏河清之景。
第102章 古代世界28
因庚元帝取消了科举制度,朝堂之上便开始任人唯亲,下面党羽更是拉帮结派,赫然将地方官僚发展成了家族企业。
宋卿时一旦宣布重启科举,全国上下的文生武生都兴奋了。因为朝堂上、地方上空缺甚多,并未留给文生武生们太多的准备时间,时隔半月便开启第一轮考试。
朝堂上的大臣们都分配下去快速批阅试卷,刘知嶂作为巡查官,专门督导监察这些阅卷大臣。阅卷速度很快,通过的才子由朝廷派遣的马车送往下一轮考试地点,只给考生们稍作休息的时间。
很快就到了殿试,也就是最后一轮考试。宋卿时和刘知嶂作为主考官编纂试卷,当考生们拿到试卷的时候都蒙了,这、这选择题、判断题怎么做?
考生们一知半解的做完了试卷,战战兢兢的回了朝廷安排好的旅店休息,现在就等最后的批阅了。
这段时间连番的折腾,大臣们也都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宋卿时翻阅试卷,试卷看不见姓名,也就杜绝了和阅卷大臣沟通之嫌,其中两份试卷答题相当不错。
一个是从国家宏观角度思考并提出相应的改动建议。
一个是从个人微观角度思考并提出建议,当然,这建议表面是为百姓好,实际上更利于提出建议的人的私心。
前二十的考生上殿,当念到状元名字的时候,宋卿时这才发现是当日登高楼里的刘知嶂关门弟子尹子书所做,第二名就是王才民。
尹子书是宏观,王才民是微观。两人相辅相成,又都是刘知嶂的弟子,刘知嶂脸上都笑开了花。
两人留任朝堂,热血的年轻人全部下放在各个基层岗,只要他们好好做,作为科举恢复后的第一批官员,未来无可限量。
在殿上,宋卿时询问王才民为什么会想到全国通路。
王才民回答,“第一是臣的私心,因为臣家居深山,每次出来都非常不便。第二是因为皇上您到处兴办学堂,若是城镇之上那便没问题,可是如今位居深山中的人家众多,这些地方交通不便,这些孩子根本无法完成您想要达到的全民开智之效。”
户部尚书出列,压低了身体,“陛下,国库开支均用于各地学堂建设、兵营开销等地,实在无法再支出银子进行全国修路。”
王才民终究年轻,听到这话也知道自己提议的太草率,若是再过两年估计就可以做到了。
谁知道新帝听到了以后竟然发出了一声嗤笑,“你们知道国家的基础是什么吗?是人,是基层的农民。没有他们,就没有国家。”
“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付出劳动获得报酬,那你们呢?你们这些官员高高在上的颐气指使,只怕早就忘了自己祖先姓甚名谁。”
“臣等知错,陛下英明。”朝堂上哗啦啦跪倒一片。
宋卿时的手指在龙椅上轻轻扣动,轻声说,“既然你们都认错了,那皇城附近的建设就你们上吧。不过你们的手只会拿笔杆子,朕自会派人跟你们一起劳作。用意有两点,其一,让你们运动运动身体,其二嘛,也让你们体会体会百姓之苦。”
大臣们跪在地上,不干也得干。
皇城位于宿国中心,周围四通八达,光是官道就有好几条,更别提还要将路延伸到各个村落。
正式开工当天,提前得知消息的百姓们都站在即将开工的地点周围站着。他们仅仅知道皇帝准备将大路修到各个村落,可一问周围的修建队伍,各个都忌讳的不敢说一个字,这可大大的提起了百姓们的好奇心。
等全新的施工队出现的时候,所有围观的百姓们都震惊了。
“王大人?张大人?”
“是那个吏部尚书吗?”
尼蒲温柔的抚摸着孩子的脸颊,“摩多那,其实大家都是人,大家都在努力生活,我不是你,我没有那么大的野心,族人们能够吃饱穿暖、再无天灾之祸就已经足够了。何况他们是族群的救命恩人,首领是现任宿国的王,他会对我们好的,不是吗?”
如果不是首领,恐怕这些宿国人会很希望看到游牧全部死于天灾。
摩多那转头看着族人们一张张满足的脸庞,叹了口气,对妻子说,“尼蒲,你说的对。”
或许这样,才是对族群最好的发展。
老首领应该早就想到有这一天了吧。
过了不久,宋卿时收到了来自摩多那的信,信的字迹属于军师,开头第一句就是“首领”二字,随后就是简单说了一些族内的情况。
宋卿时合上信,开始谱写新的宿国身份证制度以及学堂制度。
修建学堂,并开启免费必须的六年义务教育,这些都需要大笔的资金。刘知嶂暗处处理了不少大贪官,国库已经充盈。
现在要做的就是肃清全国官僚体系,该办就办,该赏就赏,为新一任的科举才子腾出施展拳脚的地方。
宋卿时以身作则,首先革除了皇宫的大笔奢侈支出,粗茶淡饭,费用全部用在需要的地方。已经被清理一通的官僚们一一效仿,严苛的律法也最快速度得到施展。
游牧俯首称臣,附近的部落也纷纷上书投靠。
宿国内,一派海晏河清之景。
第102章 古代世界28
因庚元帝取消了科举制度,朝堂之上便开始任人唯亲,下面党羽更是拉帮结派,赫然将地方官僚发展成了家族企业。
宋卿时一旦宣布重启科举,全国上下的文生武生都兴奋了。因为朝堂上、地方上空缺甚多,并未留给文生武生们太多的准备时间,时隔半月便开启第一轮考试。
朝堂上的大臣们都分配下去快速批阅试卷,刘知嶂作为巡查官,专门督导监察这些阅卷大臣。阅卷速度很快,通过的才子由朝廷派遣的马车送往下一轮考试地点,只给考生们稍作休息的时间。
很快就到了殿试,也就是最后一轮考试。宋卿时和刘知嶂作为主考官编纂试卷,当考生们拿到试卷的时候都蒙了,这、这选择题、判断题怎么做?
考生们一知半解的做完了试卷,战战兢兢的回了朝廷安排好的旅店休息,现在就等最后的批阅了。
这段时间连番的折腾,大臣们也都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宋卿时翻阅试卷,试卷看不见姓名,也就杜绝了和阅卷大臣沟通之嫌,其中两份试卷答题相当不错。
一个是从国家宏观角度思考并提出相应的改动建议。
一个是从个人微观角度思考并提出建议,当然,这建议表面是为百姓好,实际上更利于提出建议的人的私心。
前二十的考生上殿,当念到状元名字的时候,宋卿时这才发现是当日登高楼里的刘知嶂关门弟子尹子书所做,第二名就是王才民。
尹子书是宏观,王才民是微观。两人相辅相成,又都是刘知嶂的弟子,刘知嶂脸上都笑开了花。
两人留任朝堂,热血的年轻人全部下放在各个基层岗,只要他们好好做,作为科举恢复后的第一批官员,未来无可限量。
在殿上,宋卿时询问王才民为什么会想到全国通路。
王才民回答,“第一是臣的私心,因为臣家居深山,每次出来都非常不便。第二是因为皇上您到处兴办学堂,若是城镇之上那便没问题,可是如今位居深山中的人家众多,这些地方交通不便,这些孩子根本无法完成您想要达到的全民开智之效。”
户部尚书出列,压低了身体,“陛下,国库开支均用于各地学堂建设、兵营开销等地,实在无法再支出银子进行全国修路。”
王才民终究年轻,听到这话也知道自己提议的太草率,若是再过两年估计就可以做到了。
谁知道新帝听到了以后竟然发出了一声嗤笑,“你们知道国家的基础是什么吗?是人,是基层的农民。没有他们,就没有国家。”
“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付出劳动获得报酬,那你们呢?你们这些官员高高在上的颐气指使,只怕早就忘了自己祖先姓甚名谁。”
“臣等知错,陛下英明。”朝堂上哗啦啦跪倒一片。
宋卿时的手指在龙椅上轻轻扣动,轻声说,“既然你们都认错了,那皇城附近的建设就你们上吧。不过你们的手只会拿笔杆子,朕自会派人跟你们一起劳作。用意有两点,其一,让你们运动运动身体,其二嘛,也让你们体会体会百姓之苦。”
大臣们跪在地上,不干也得干。
皇城位于宿国中心,周围四通八达,光是官道就有好几条,更别提还要将路延伸到各个村落。
正式开工当天,提前得知消息的百姓们都站在即将开工的地点周围站着。他们仅仅知道皇帝准备将大路修到各个村落,可一问周围的修建队伍,各个都忌讳的不敢说一个字,这可大大的提起了百姓们的好奇心。
等全新的施工队出现的时候,所有围观的百姓们都震惊了。
“王大人?张大人?”
“是那个吏部尚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