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三现在的发展进入瓶颈,用后世的术语就是生产力已经制约生产关系的发展。朱宏三军队的实力可以说是全亚洲之冠,就是在欧洲来说,单兵作战能力上也远远高于欧洲列强。这在前段时间南直隶的一系列战斗就能看出来。
通过完善的训练、威力强大的武器武装起来的新军,在正面完败满清军队。这不是靠数量就能弥补过来的。就像清末,一万多英法联军,就打的满清二十多万军队满地找牙;海湾战争时期,美国只靠空军就瘫痪了一个国家。当实力形成代差时,高维打低维根本不用费多少劲。
可是这些是建立在相符合的生产力上的,朱宏三拥有一支近代化军队,但是他的工业还是古代的手工业。南直隶的战果看着很爽,但是后边是全广东几万家工厂,上百万工人组成的坚强后盾。
一场战斗就要消耗几百吨火药,上千颗各型炮弹,子弹更是无数。南直隶的战斗打了半个月,后果就是朱宏三的武器库存少了一多半,火药更是全都运往南直隶。如果这时满清直接打到广东,朱宏三只有坐船逃跑的命了。
朱宏三估计了一下,广东上千万人口,如果都在自己的控制下,所能供给的军队最多只有十万人,再要多就要装备冷兵器了。
所以现在朱宏三的重点就是要研制新型机械提供动力,解决这种半手工半水力的生产模式。新机械也有,就是大杀器蒸汽机。这东西原理很简单,弄个锅炉就行,可是关键就是这个锅炉,要强度够,不能漏气,这实在是已经超出明朝的科技水平。
蒸汽机的图纸朱宏三已经画完了,使用的是一八四四年发明的兰开夏双烟道型锅炉,随后被广泛的运用――经过不断的设计、材料方面的小改进之后,它为现代工业一直服务到二十世纪。
兰开夏锅炉的容量较大,能够提供稳定的蒸汽流,它是常压锅炉,不能提供高压蒸汽,因此在蒸发功率上比较弱,使用上也比较受局限。不过它的技术简单成熟,制造也无难度,用低碳钢板铆接,也可以用辊制的熟铁板制造,对于朱宏三现在的生产工艺来说完全没有问题。
解决锅炉的问题蒸汽机就完成了一大半,朱宏三设计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是一种卧式蒸汽机,它由兰开夏锅炉驱动,设有蒸汽套的汽缸座落在铸铁底座上,滑槽与底座是铸造成一体式,并且钻有孔。曲柄销与一个悬挂的曲轴板相连,曲轴的外端靠一个独立的轴承来支撑的。调节器根据该机的负荷来自动的调节膨胀程度。曲轴上有两个偏心轮驱动的主滑阀和膨胀阀。当蒸汽压强为每平方厘米四公斤,转速九十五转每分钟时,它能产生五十马力的功率。
理想是美好的,可现实是骨感的。朱宏三这第一款蒸汽机设计的非常成功,可是在生产的时候大明的生产工艺拖了后腿,到现在为止也没生产出一个可以实用的蒸汽机,大部分都不到一百个小时的使用寿命。
弄到后来朱宏三也失去兴致,交给那帮工匠去捣鼓就不管了。可是现在没有新的动力源根本不行,朱宏三这次决定一定要在半年内弄出实用的蒸汽机。
朱宏三看着手中调兵的命令,心中苦笑,这帮家伙说得简单,一张嘴就是多少万人,多少艘船,可是自己知道,现在广东的生产能力已经到顶了。但是现在没办法,没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朱宏三拿起红笔在张家玉起草的命令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让张家玉交给内阁实施。
朱宏三现在只是监国,使用的还是大明那套内阁制,其实这套制度已经很像后世的首相制度。皇帝负责大方向,内阁首辅大学士带领班子负责实施,朱宏三也认为这套制度很完美,不用怎么改动。所以完全是拿来主义,明朝怎么办现在就怎么办。
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士大夫们完全没有陌生感,能十分快速的处理政务。同时上下官吏的合理流动也可以形成凝聚力。但是这只是内阁,大明另外一个奇葩机构朱宏三还没想好怎么办,那就是御史制度。
这种制度古已有之,从秦朝就开始设立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是全国所有官吏的监察机构,对皇帝直接负责。到明代,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给事中,洪武六年始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六科给事中初设,至洪武二十四年以后逐渐定型,这成为明代监察制度的一个重要发展。
明代的御史制度分为两块,一是督察院的御史着重监察全国官吏和一般机关,二是六科则是对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二者不相统属,可互相弹劾。每科各设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左右给事中各一人(从七品),给事中四至十人不等,其职责是“常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因为六部是全国最高的行政管理部门,所以六科对它们的监察作为主要职责,对皇帝来说是有其必要性的。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但其专门化的业务监察,要求工作尚在进行当中便发现并纠正其可能的危害,消灭可能造成的损失。
明代对于这一职位的选拔也是有很高要求的。按规定,一般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同时明朝也很关注给事中的考核,七品小官,其升降都要由皇帝来定度。可见,明朝大量设置台谏官,一方面是为了维护皇权以防止权臣跋扈,另一方面则为了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以便于对内外百官行使皇帝的权力。
这种奇葩御史制度在和平时期是皇帝掌握全国权利的保证,可是在危急时刻就成了制约。就像崇祯一样,明明可以和后金和谈,腾出手来先消灭内乱。
通过完善的训练、威力强大的武器武装起来的新军,在正面完败满清军队。这不是靠数量就能弥补过来的。就像清末,一万多英法联军,就打的满清二十多万军队满地找牙;海湾战争时期,美国只靠空军就瘫痪了一个国家。当实力形成代差时,高维打低维根本不用费多少劲。
可是这些是建立在相符合的生产力上的,朱宏三拥有一支近代化军队,但是他的工业还是古代的手工业。南直隶的战果看着很爽,但是后边是全广东几万家工厂,上百万工人组成的坚强后盾。
一场战斗就要消耗几百吨火药,上千颗各型炮弹,子弹更是无数。南直隶的战斗打了半个月,后果就是朱宏三的武器库存少了一多半,火药更是全都运往南直隶。如果这时满清直接打到广东,朱宏三只有坐船逃跑的命了。
朱宏三估计了一下,广东上千万人口,如果都在自己的控制下,所能供给的军队最多只有十万人,再要多就要装备冷兵器了。
所以现在朱宏三的重点就是要研制新型机械提供动力,解决这种半手工半水力的生产模式。新机械也有,就是大杀器蒸汽机。这东西原理很简单,弄个锅炉就行,可是关键就是这个锅炉,要强度够,不能漏气,这实在是已经超出明朝的科技水平。
蒸汽机的图纸朱宏三已经画完了,使用的是一八四四年发明的兰开夏双烟道型锅炉,随后被广泛的运用――经过不断的设计、材料方面的小改进之后,它为现代工业一直服务到二十世纪。
兰开夏锅炉的容量较大,能够提供稳定的蒸汽流,它是常压锅炉,不能提供高压蒸汽,因此在蒸发功率上比较弱,使用上也比较受局限。不过它的技术简单成熟,制造也无难度,用低碳钢板铆接,也可以用辊制的熟铁板制造,对于朱宏三现在的生产工艺来说完全没有问题。
解决锅炉的问题蒸汽机就完成了一大半,朱宏三设计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是一种卧式蒸汽机,它由兰开夏锅炉驱动,设有蒸汽套的汽缸座落在铸铁底座上,滑槽与底座是铸造成一体式,并且钻有孔。曲柄销与一个悬挂的曲轴板相连,曲轴的外端靠一个独立的轴承来支撑的。调节器根据该机的负荷来自动的调节膨胀程度。曲轴上有两个偏心轮驱动的主滑阀和膨胀阀。当蒸汽压强为每平方厘米四公斤,转速九十五转每分钟时,它能产生五十马力的功率。
理想是美好的,可现实是骨感的。朱宏三这第一款蒸汽机设计的非常成功,可是在生产的时候大明的生产工艺拖了后腿,到现在为止也没生产出一个可以实用的蒸汽机,大部分都不到一百个小时的使用寿命。
弄到后来朱宏三也失去兴致,交给那帮工匠去捣鼓就不管了。可是现在没有新的动力源根本不行,朱宏三这次决定一定要在半年内弄出实用的蒸汽机。
朱宏三看着手中调兵的命令,心中苦笑,这帮家伙说得简单,一张嘴就是多少万人,多少艘船,可是自己知道,现在广东的生产能力已经到顶了。但是现在没办法,没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朱宏三拿起红笔在张家玉起草的命令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让张家玉交给内阁实施。
朱宏三现在只是监国,使用的还是大明那套内阁制,其实这套制度已经很像后世的首相制度。皇帝负责大方向,内阁首辅大学士带领班子负责实施,朱宏三也认为这套制度很完美,不用怎么改动。所以完全是拿来主义,明朝怎么办现在就怎么办。
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士大夫们完全没有陌生感,能十分快速的处理政务。同时上下官吏的合理流动也可以形成凝聚力。但是这只是内阁,大明另外一个奇葩机构朱宏三还没想好怎么办,那就是御史制度。
这种制度古已有之,从秦朝就开始设立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是全国所有官吏的监察机构,对皇帝直接负责。到明代,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给事中,洪武六年始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六科给事中初设,至洪武二十四年以后逐渐定型,这成为明代监察制度的一个重要发展。
明代的御史制度分为两块,一是督察院的御史着重监察全国官吏和一般机关,二是六科则是对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二者不相统属,可互相弹劾。每科各设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左右给事中各一人(从七品),给事中四至十人不等,其职责是“常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因为六部是全国最高的行政管理部门,所以六科对它们的监察作为主要职责,对皇帝来说是有其必要性的。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但其专门化的业务监察,要求工作尚在进行当中便发现并纠正其可能的危害,消灭可能造成的损失。
明代对于这一职位的选拔也是有很高要求的。按规定,一般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同时明朝也很关注给事中的考核,七品小官,其升降都要由皇帝来定度。可见,明朝大量设置台谏官,一方面是为了维护皇权以防止权臣跋扈,另一方面则为了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以便于对内外百官行使皇帝的权力。
这种奇葩御史制度在和平时期是皇帝掌握全国权利的保证,可是在危急时刻就成了制约。就像崇祯一样,明明可以和后金和谈,腾出手来先消灭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