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三知道这件事已经是五天之后了,马小芳知道自己没法出门就托了三哥马靖远来给自己的情郎通风报信。朱宏三听完马靖远述说完整件事情后心中暗笑,问道:“你大哥二哥呢?”
马靖远说道:“我大哥因为hn事务繁忙,于前天就回hn了。我二哥在家温书。”
马靖远想了想说道:“三娃子,我告诉你,以后你要对我妹妹好点?我妹妹经过这件事后基本上是没人敢上门提亲了,我看不嫁你不行了,你以后对我妹妹不好我就让你好看。”
朱宏三了解一些马家的事情,知道这个马靖远在马家存在感比较低,没想到对自己这个同父异母的妹妹还能这么好,朱宏三问道:“马老三,你大娘不是对你不好吗?你怎么还维护小芳呢?”
马靖远说道:“你不知道,在我们家只有妹妹是真心对我,真心拿我当家人,大娘对我漠不关心,大哥离家太远平时接触不多,二哥是个神童,对我表面上客客气气,可是我知道心里他根本我拿我当弟弟,也许也就比家里的仆人强一点。只有妹妹才在我被我爹惩罚不让吃饭的时候,晚上给我偷偷送馒头。所以你以后对妹妹不好的话我不会放过你的。”
马靖远说完就走了,看着马靖远的背影,朱宏三想到:“原来没有人是真傻的,不管什么人,你只要对他真心好,是会有好报的。”
——————————分割线——————————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就是崇祯七年。天下大乱已成定局,崇祯二年的时候李自成终于走投无路去投了舅舅高迎祥。也是这一年,杀人魔王张献忠也在陕西起事,自号八大王。明末农民起义两个重量级的选手终于登上历史的舞台。
从崇祯元年至三年间,陕西全境共有农民军100余部,农民军已成烈火燎原之势。这时由于官军将领腐败无能,导致上千有战斗力的边军因缺饷哗变,亦加入农民军,并成为骨干。
此时农民军作战,自发性、盲目性强。中央政府令三边总督杨鹤采用“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战略。但中央政府无力养活大批饥民,已就抚者,纷纷再起。杨鹤为此入狱。
这时候一个大能人洪承畴出场,崇祯命他继督陕西改用“以剿坚抚,先剿后抚”方针,集中兵力进攻陕西农民军。各部农民军先后东进,崇祯四年至六年,活动中心移至陕西作战亦由极度分散,各自为战发展为相对集中,互相呼应。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号称36营,一度破大宁、泽州、寿阳等城。
崇祯六年冬,高迎祥等24营10余万人突破官军包围,转进至豫西楚北,正式进入中原腹地,农民起义大势已成,根本不是三年五年能扑灭的了。在进入中原以后,农民军以郧阳为中心,分部来往穿插于豫楚川陕之间,利用官军分兵守境,互不协同的弱点,进行游击性质的流动作战。中央政府为改变“事权不一、相互观望”之被动局面,改用“集中兵力,全面围剿”方针。
崇祯七年,以陈奇瑜为五省总督,统一指挥陕晋豫川及湖广官军,由四面分进合击,企图一举尽歼各部农民军。农民军相继转进汉中,围剿落空。崇祯朱由检撤陈奇瑜,以洪承畴继任五省总督。当其调动官军入陕,重新组织围攻时,除李自成仍坚持流动于陕甘外,其他各部再次转进hn现在是崇祯七年六月,我们的主人公朱宏三在干什么?
朱宏三今年十五岁了(古人算虚岁的),在前年终于有了财权,母亲赵春花这几年越发的老迈。其实母亲年纪不大,刚刚三十四岁。但是在明朝那个医疗条件下人均寿命刚到三十五岁,三十四已经属于老年了。赵春花这几年的精力越发的不够用,发现儿子已经长大了,就把家里的财权全部交给了儿子。
朱宏三用二百两银子在城外买了一个农庄,有五间房子,自己又建了五间。这里将成为朱宏三在大本营。铁牛的父亲去年已经去世了,朱宏三买下铁牛的铁匠铺,现在铁牛是给朱宏三打工,在农庄里全力制造朱宏三设计的武器。
这时朱宏三已经建成了后世小炼钢厂,在后世朱宏三就已经证明用木炭和生铁制品是可以炼出钢材来的,缺点是很难把握材料的比例,所以每次能出什么钢完全凭运气。
朱宏三决定采用一种转炉侧吹法进行炼铁,采用转炉侧吹法,要添加一定比例的熟铁。比例大概是生铁75%,熟铁25%,另外需要极少量的沙子和小苏打,因为中国的铁矿都是硫铁矿,这样练出来的钢材发脆,沙子的作用是造成酸性炉渣,吸走生铁中所含有的磷,小苏打的作用是进行脱硫处理。
朱宏三发现硅藻土之后,烧制成耐火砖。并在农庄里建成了一座化铁炉,这座圆形的熔铁炉不大,却比转炉要复杂的多。因为转炉要求从化铁炉出来的铁水必须达到1380摄氏度。这一温度是一般燃料难以企及的,在没有蓄热室之前,人工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为1250摄氏度。
要达到这个温度,就必须把冷鼓风换成热鼓风。这就是所谓的“蓄热室”。热鼓风的概念是英国人尼尔森发明的,1829年应用于格拉斯哥的铁厂。
朱宏三采用的蓄热室的技术水平大体和1850年的英国钢铁厂相当,采用的是铸铁管式热风炉。冷鼓风从鼓风管总管上支管通到每一个加热炉,并经过位于火上的拱形铸铁管进入到换热室另外一侧的管子中,然后再进入化铁炉的风口。
整套装置被密封在一个用砖和耐火材料砌得很厚拱形加热炉内,以保存和反射尽可能的热量,鼓风被直接加热之后,温度能升高到300摄氏度,足以熔化铅。再加上另外一个措施是废气加热,从熔铁炉顶部用陶瓷管道将炼铁炉的废气引出,从上部进入蓄热炉,再从下部的废气口排出。
没有蓄热炉,也可以炼铁或者炼钢,但是在生产效率上就完全不能相比了。根据英国人的计算,早期的蓄热炉,将送风提高到300多摄氏度,同样多的燃料铁的产量比冷鼓风增加了3倍。
炼钢炉基本上完工了,下一步,则是炼焦。朱宏三前期用的是木炭,但是焦炭还是最理想的燃料。炼钢朱宏三知道怎么办,毕竟以前的冶金专业的知识还没丢,但是炼焦就不行了,所以朱宏三只能采取一种简易的土法炼焦了。
土法炼焦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堆积起来的露天法,2~4吨煤在地面上堆成半圆堆,底部直径3~4米,上面盖上稻草引火,4~5天就可以成焦了,成焦率只有50%,这种方法在大炼钢铁时代还被使用过,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极其严重。现在朱宏三那还管什么环保问题,保住小命才是重要的,其他以后再说吧。
经过半年多的准备和施工,终于,焦炭和生铁都准备好了。朱宏三召集铁牛和一些工人们,他把几个要点和各个操作岗位的人重说了一遍:一是调节风量必须均匀调整,不能忽大忽小,其次铁水倒入炉中的时候不能高于风口,否则会把风口结死,最后就是倒铁水的量,每次不能超过转炉炉腔的六分之一,并要求工人作好记录,因为在没有温度计的情况下全凭经验,朱宏三已经做好前几炉出废钢的打算了。
两台畜力鼓风机开始同时运作,每台两头牛作为动力,边上还有两头作为后补。一台对化铁炉进行鼓风,把温度逐渐升高到1300度以上,生铁锭已经完全熔化,与此同时转炉预热中,根据要求,整个转炉要预热到1000摄氏度,以减少铁水进入后的温度损失。
由于没有温度计,朱宏三只能凭经验上阵,起码以前在炼钢厂实习的时候师傅教过通过火光判断温度,铁水被倒入转炉内开始吹炼,铁水在高温热风的催动下不断升温。
朱宏三紧紧的盯着炉内的火舌,一朵一朵的铁花在不断的爆现,火舌是红黄色的,接着是黄白―白色,最后完全白得发亮。这说明炉温正在不断的升高。吹炼持续了差不多十多分钟,星形的碳花密度不断加大,白亮的火舌由短变长,此时碳的燃烧进入到高峰。
朱宏三看到火舌开始变短,碳花稀疏起来的状况,他知道铁水中剩余的碳分开始接近钢的含量。他用摇炉杆上下起落了一二次,看看有没有更多的碳花爆出,当看到碳花没有突然增多,就下令关风了。
随后,工人们把炉盖和风管都拆掉,开始打渣和扒渣,最后浇注。型砂采用的是90%的黄沙、5%的陶土和5%的白泥。浇铸成型之后就是钢锭了。至于这个钢锭是高碳、中碳和低碳,现在还控制不了,要等到冷却后由铁牛这个专业铁匠来判断。
第一炉出了大概有30吨钢,这是最少的投料量,按照朱宏三建的这个高炉一炉最多能出260吨钢材。等刚才冷却后铁牛去看了一眼,并用锤子敲打一番,兴冲冲跑过来说:“大哥,这一锅都是百炼钢。”
周围的工人一听大吃一惊,这半年多来以为只是这个白净的小少爷拿着家里的钱败家。钢都是百炼打出来的,重来没听说过能直接用炉子练出来。
朱宏三点了点头,对工头老刘说:“刘叔,刚才的过程记都记下来了吧,特别是火的颜色,都记熟了?”
老刘名字叫刘铁生,家里世代都是打铁的,最开始来的时候听说要建炼钢炉都感到可笑。但是看到变成现实后立刻对朱宏三改变了态度,竟然持弟子礼,他觉着这一定小相公家的不传之秘,现在教给了我,那我就是他的弟子,老刘恭敬的说:“师傅,弟子记住了。”
朱宏三没管老刘的心理变化,以后惊奇的事还有很多,这才哪到哪。朱宏三点了点头说道:“好,你们先炼两炉练练手,要用最小投料量。”
看老刘领着人去实验不提。看了看自己练的钢锭,看了一下大概是中碳钢,也就是后世地条钢的水平。但是不要忘了现在是明朝,自己敢打报票在全中国都不一定有人能一下拿出这么多百炼钢。但是还是少啊,一门火炮就要300斤到500斤钢材。看来目前的钢材要想用在急需的方面。
找到铁牛问道:“用这种钢打造你的锁子甲怎么样?”
铁牛说道:“当然好了,一副锁子甲大概重五十斤,用这种百炼钢只要三十斤就能达到相同的防护力。”
朱宏三说道:“你的锁子甲我看工艺太繁琐,有空我改进一下你的生产工艺,让产量上来。”
铁牛喜道:“好啊,这回钢料有了,很多东西都可打造了。”
朱宏三拦住他说:“其他的先不要弄,有时间,你先打100个火药罐,要最薄的。”
“好,我现在就干。”
自己看了一下没啥需要自己的,交代老刘要注意安全,同时交代赵铁蛋做好保安工作,朱宏三骑上马回城里。为了炼铁炉的事已经半个月没回家了,不知道老娘急成什么样呢。
快到城门口了,朱宏三看到一篇棚户区,里面都是从河南过来的饥民,因为李自成,河南已经破坏的不成样子,大量的饥民渡过长江来到湖广,武昌县城这还算少的,大概有一万多人,府城那边都快五万人了。
天天有人死,县里组织人天天都往外抬死人,有的死人身上明显有刀割的痕迹,这是开始有人吃人肉了。听说在流民里天天有丢孩子的。看到这,朱宏三想到应该着手组建队伍了,流民里的孩子是个好选项,经过长途跋涉身体都还不错,孩子还好洗脑,不错,回家做个规划。
马靖远说道:“我大哥因为hn事务繁忙,于前天就回hn了。我二哥在家温书。”
马靖远想了想说道:“三娃子,我告诉你,以后你要对我妹妹好点?我妹妹经过这件事后基本上是没人敢上门提亲了,我看不嫁你不行了,你以后对我妹妹不好我就让你好看。”
朱宏三了解一些马家的事情,知道这个马靖远在马家存在感比较低,没想到对自己这个同父异母的妹妹还能这么好,朱宏三问道:“马老三,你大娘不是对你不好吗?你怎么还维护小芳呢?”
马靖远说道:“你不知道,在我们家只有妹妹是真心对我,真心拿我当家人,大娘对我漠不关心,大哥离家太远平时接触不多,二哥是个神童,对我表面上客客气气,可是我知道心里他根本我拿我当弟弟,也许也就比家里的仆人强一点。只有妹妹才在我被我爹惩罚不让吃饭的时候,晚上给我偷偷送馒头。所以你以后对妹妹不好的话我不会放过你的。”
马靖远说完就走了,看着马靖远的背影,朱宏三想到:“原来没有人是真傻的,不管什么人,你只要对他真心好,是会有好报的。”
——————————分割线——————————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就是崇祯七年。天下大乱已成定局,崇祯二年的时候李自成终于走投无路去投了舅舅高迎祥。也是这一年,杀人魔王张献忠也在陕西起事,自号八大王。明末农民起义两个重量级的选手终于登上历史的舞台。
从崇祯元年至三年间,陕西全境共有农民军100余部,农民军已成烈火燎原之势。这时由于官军将领腐败无能,导致上千有战斗力的边军因缺饷哗变,亦加入农民军,并成为骨干。
此时农民军作战,自发性、盲目性强。中央政府令三边总督杨鹤采用“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战略。但中央政府无力养活大批饥民,已就抚者,纷纷再起。杨鹤为此入狱。
这时候一个大能人洪承畴出场,崇祯命他继督陕西改用“以剿坚抚,先剿后抚”方针,集中兵力进攻陕西农民军。各部农民军先后东进,崇祯四年至六年,活动中心移至陕西作战亦由极度分散,各自为战发展为相对集中,互相呼应。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号称36营,一度破大宁、泽州、寿阳等城。
崇祯六年冬,高迎祥等24营10余万人突破官军包围,转进至豫西楚北,正式进入中原腹地,农民起义大势已成,根本不是三年五年能扑灭的了。在进入中原以后,农民军以郧阳为中心,分部来往穿插于豫楚川陕之间,利用官军分兵守境,互不协同的弱点,进行游击性质的流动作战。中央政府为改变“事权不一、相互观望”之被动局面,改用“集中兵力,全面围剿”方针。
崇祯七年,以陈奇瑜为五省总督,统一指挥陕晋豫川及湖广官军,由四面分进合击,企图一举尽歼各部农民军。农民军相继转进汉中,围剿落空。崇祯朱由检撤陈奇瑜,以洪承畴继任五省总督。当其调动官军入陕,重新组织围攻时,除李自成仍坚持流动于陕甘外,其他各部再次转进hn现在是崇祯七年六月,我们的主人公朱宏三在干什么?
朱宏三今年十五岁了(古人算虚岁的),在前年终于有了财权,母亲赵春花这几年越发的老迈。其实母亲年纪不大,刚刚三十四岁。但是在明朝那个医疗条件下人均寿命刚到三十五岁,三十四已经属于老年了。赵春花这几年的精力越发的不够用,发现儿子已经长大了,就把家里的财权全部交给了儿子。
朱宏三用二百两银子在城外买了一个农庄,有五间房子,自己又建了五间。这里将成为朱宏三在大本营。铁牛的父亲去年已经去世了,朱宏三买下铁牛的铁匠铺,现在铁牛是给朱宏三打工,在农庄里全力制造朱宏三设计的武器。
这时朱宏三已经建成了后世小炼钢厂,在后世朱宏三就已经证明用木炭和生铁制品是可以炼出钢材来的,缺点是很难把握材料的比例,所以每次能出什么钢完全凭运气。
朱宏三决定采用一种转炉侧吹法进行炼铁,采用转炉侧吹法,要添加一定比例的熟铁。比例大概是生铁75%,熟铁25%,另外需要极少量的沙子和小苏打,因为中国的铁矿都是硫铁矿,这样练出来的钢材发脆,沙子的作用是造成酸性炉渣,吸走生铁中所含有的磷,小苏打的作用是进行脱硫处理。
朱宏三发现硅藻土之后,烧制成耐火砖。并在农庄里建成了一座化铁炉,这座圆形的熔铁炉不大,却比转炉要复杂的多。因为转炉要求从化铁炉出来的铁水必须达到1380摄氏度。这一温度是一般燃料难以企及的,在没有蓄热室之前,人工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为1250摄氏度。
要达到这个温度,就必须把冷鼓风换成热鼓风。这就是所谓的“蓄热室”。热鼓风的概念是英国人尼尔森发明的,1829年应用于格拉斯哥的铁厂。
朱宏三采用的蓄热室的技术水平大体和1850年的英国钢铁厂相当,采用的是铸铁管式热风炉。冷鼓风从鼓风管总管上支管通到每一个加热炉,并经过位于火上的拱形铸铁管进入到换热室另外一侧的管子中,然后再进入化铁炉的风口。
整套装置被密封在一个用砖和耐火材料砌得很厚拱形加热炉内,以保存和反射尽可能的热量,鼓风被直接加热之后,温度能升高到300摄氏度,足以熔化铅。再加上另外一个措施是废气加热,从熔铁炉顶部用陶瓷管道将炼铁炉的废气引出,从上部进入蓄热炉,再从下部的废气口排出。
没有蓄热炉,也可以炼铁或者炼钢,但是在生产效率上就完全不能相比了。根据英国人的计算,早期的蓄热炉,将送风提高到300多摄氏度,同样多的燃料铁的产量比冷鼓风增加了3倍。
炼钢炉基本上完工了,下一步,则是炼焦。朱宏三前期用的是木炭,但是焦炭还是最理想的燃料。炼钢朱宏三知道怎么办,毕竟以前的冶金专业的知识还没丢,但是炼焦就不行了,所以朱宏三只能采取一种简易的土法炼焦了。
土法炼焦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堆积起来的露天法,2~4吨煤在地面上堆成半圆堆,底部直径3~4米,上面盖上稻草引火,4~5天就可以成焦了,成焦率只有50%,这种方法在大炼钢铁时代还被使用过,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极其严重。现在朱宏三那还管什么环保问题,保住小命才是重要的,其他以后再说吧。
经过半年多的准备和施工,终于,焦炭和生铁都准备好了。朱宏三召集铁牛和一些工人们,他把几个要点和各个操作岗位的人重说了一遍:一是调节风量必须均匀调整,不能忽大忽小,其次铁水倒入炉中的时候不能高于风口,否则会把风口结死,最后就是倒铁水的量,每次不能超过转炉炉腔的六分之一,并要求工人作好记录,因为在没有温度计的情况下全凭经验,朱宏三已经做好前几炉出废钢的打算了。
两台畜力鼓风机开始同时运作,每台两头牛作为动力,边上还有两头作为后补。一台对化铁炉进行鼓风,把温度逐渐升高到1300度以上,生铁锭已经完全熔化,与此同时转炉预热中,根据要求,整个转炉要预热到1000摄氏度,以减少铁水进入后的温度损失。
由于没有温度计,朱宏三只能凭经验上阵,起码以前在炼钢厂实习的时候师傅教过通过火光判断温度,铁水被倒入转炉内开始吹炼,铁水在高温热风的催动下不断升温。
朱宏三紧紧的盯着炉内的火舌,一朵一朵的铁花在不断的爆现,火舌是红黄色的,接着是黄白―白色,最后完全白得发亮。这说明炉温正在不断的升高。吹炼持续了差不多十多分钟,星形的碳花密度不断加大,白亮的火舌由短变长,此时碳的燃烧进入到高峰。
朱宏三看到火舌开始变短,碳花稀疏起来的状况,他知道铁水中剩余的碳分开始接近钢的含量。他用摇炉杆上下起落了一二次,看看有没有更多的碳花爆出,当看到碳花没有突然增多,就下令关风了。
随后,工人们把炉盖和风管都拆掉,开始打渣和扒渣,最后浇注。型砂采用的是90%的黄沙、5%的陶土和5%的白泥。浇铸成型之后就是钢锭了。至于这个钢锭是高碳、中碳和低碳,现在还控制不了,要等到冷却后由铁牛这个专业铁匠来判断。
第一炉出了大概有30吨钢,这是最少的投料量,按照朱宏三建的这个高炉一炉最多能出260吨钢材。等刚才冷却后铁牛去看了一眼,并用锤子敲打一番,兴冲冲跑过来说:“大哥,这一锅都是百炼钢。”
周围的工人一听大吃一惊,这半年多来以为只是这个白净的小少爷拿着家里的钱败家。钢都是百炼打出来的,重来没听说过能直接用炉子练出来。
朱宏三点了点头,对工头老刘说:“刘叔,刚才的过程记都记下来了吧,特别是火的颜色,都记熟了?”
老刘名字叫刘铁生,家里世代都是打铁的,最开始来的时候听说要建炼钢炉都感到可笑。但是看到变成现实后立刻对朱宏三改变了态度,竟然持弟子礼,他觉着这一定小相公家的不传之秘,现在教给了我,那我就是他的弟子,老刘恭敬的说:“师傅,弟子记住了。”
朱宏三没管老刘的心理变化,以后惊奇的事还有很多,这才哪到哪。朱宏三点了点头说道:“好,你们先炼两炉练练手,要用最小投料量。”
看老刘领着人去实验不提。看了看自己练的钢锭,看了一下大概是中碳钢,也就是后世地条钢的水平。但是不要忘了现在是明朝,自己敢打报票在全中国都不一定有人能一下拿出这么多百炼钢。但是还是少啊,一门火炮就要300斤到500斤钢材。看来目前的钢材要想用在急需的方面。
找到铁牛问道:“用这种钢打造你的锁子甲怎么样?”
铁牛说道:“当然好了,一副锁子甲大概重五十斤,用这种百炼钢只要三十斤就能达到相同的防护力。”
朱宏三说道:“你的锁子甲我看工艺太繁琐,有空我改进一下你的生产工艺,让产量上来。”
铁牛喜道:“好啊,这回钢料有了,很多东西都可打造了。”
朱宏三拦住他说:“其他的先不要弄,有时间,你先打100个火药罐,要最薄的。”
“好,我现在就干。”
自己看了一下没啥需要自己的,交代老刘要注意安全,同时交代赵铁蛋做好保安工作,朱宏三骑上马回城里。为了炼铁炉的事已经半个月没回家了,不知道老娘急成什么样呢。
快到城门口了,朱宏三看到一篇棚户区,里面都是从河南过来的饥民,因为李自成,河南已经破坏的不成样子,大量的饥民渡过长江来到湖广,武昌县城这还算少的,大概有一万多人,府城那边都快五万人了。
天天有人死,县里组织人天天都往外抬死人,有的死人身上明显有刀割的痕迹,这是开始有人吃人肉了。听说在流民里天天有丢孩子的。看到这,朱宏三想到应该着手组建队伍了,流民里的孩子是个好选项,经过长途跋涉身体都还不错,孩子还好洗脑,不错,回家做个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