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买出来的家具放哪啊,悠悠出了收购站就开始犯难。虽然有空间,可拉出来的家具得先找个地方。总不能想放货物那样,找个隐蔽的地方,随地放吧。
放货物时先放出货物,装上车就走,拉货的以为是临时的存放地点。再说了,货物都用麻袋装着,从外面也看不出来是什么。
要是把大堆的破家具堆在那,再隐蔽地方,也得变成热闹地。关键是拉家具的人知道啊,这时候的人好奇心特大,碰到这不可思议的事,他们能舍得走。
娘俩为此犯了愁,姥姥提出在城里租个院子,悠悠提议干脆买个院子,趁着这时候的房价便宜,赶紧买下来。
“在这里买院子没大用,咱不能为买一堆没用的旧家具,就买套院子啊。”
姥姥是坚决不同意,她老人家可不知道后世的房价,悠悠也不敢告诉她太多,牵扯到穿越的话题,还是少提为妙。
“咋没用,您也看出来了吧,平城不比临水差,以后咱得在这里铺个摊子,买个院子咱娘俩多方便啊。”
“那咱去那开信啊,洪城的信在这能用吗?”姥姥比悠悠考虑的周全多了。
“不知道,咱就去n问问呗。”悠悠随意的说道。
“到底是个孩子,就不知道个怕,n那是随便进的。”姥姥的话,让悠悠意识到自己和这个时代的人,意识上存在的差别。
现在,虽然解放了二十多年,人们当家作主也喊了二十多年。但在群众的意识深处,畏官的情绪始终存在。就连自喻见识过大世面的姥姥,也不愿和n打交道。
最后,在悠悠的鼓动下,姥姥还是带着她来到县n大门口。“同志,俺想进去问下买房子的事情,麻烦您给帮个忙。”姥姥问看大门的人。
“我这是头一次听说有买房子的,应该去建设局吧。你沿着这条街往西走,隔两个院子就到了。”那人热情的指点着路线。
“谢谢您。”姥姥看起来没那么紧张了。
看来平城县比洪城规范多了,建设局有自己的办公地址。到了地方,里面的工作人员听说姥姥要买房子,都来了兴趣。
姥姥倒是说实话,告诉他们自家是京都下放回来的,现在孩子们大了,想到城里来上学,听说平城的学校好,就起了在这里买房子的心思。
他们听了,都说姥姥有见识,到底是京都来的,看得远。痛快的告诉姥姥,按国家政策,可以跨县买房,只要有村里的证明信就行。
其中的一位工作人员问姥姥“老同志,您准备买什么样的房子?我这里有一处,就是大点。”
旁边有人搭话“那可是处好院子,不过一般人家买不起。”
“你们给俺说说呗,俺听听情况。不瞒你们说,俺还真想买个大院子,孩子们都大了,俺又分不了宅基,一块买了省心,住一起也方便。”
“那院子是东北的一个大户,躲战乱在这里置办的,解放后他们又搬回了东北。以前是儿媳的娘家人住着,前些年,他们也去了东北,院子就闲在那里。卖了这么多年,也没人买得起。
那院子大啊,占地十亩,前后四进的院子,还有跨院,虽然价格一降再降,现在只要五千块了,还是没人能买得起。”
悠悠听了,五千块在这个年代,那就是天文数字,农村一家人忙活一年,还分不到一百块钱。五十年的收入都存起来,才到五千元。
国家工作人员,一年也就三四百元的收入,除去吃喝,最多结余一百元,五千元的院子,谁家能买得起。
再说,现在工作人员国家分配住房。农民村里分宅基,盖房子就容易多了,一百元就能盖一间砖瓦房,四五百元就能盖个院子。
姥姥露出为难的神色“明天,俺再过来看看,俺得回家商量好了。”
那人一听,来了精神。“老同志,您明天真来吗?您要是来我就在这等着,领您去看院子。”
“来,明天九点到这里来找您,俺得看了才能做决定。”姥姥和他约好了时间。
回家的路上,悠悠和姥姥商量,想和杨奶奶合作,经营各种头饰和小饰品,别看东西可销量大,利润高。
姥姥被她说动了心,答应明天去百货大楼,仔细的先看下这类货物的情况。
现在姥姥可注意了,恐怕出啥漏子,经常劝悠悠,见好就收吧,现有的这些钱够家里人花几辈子。万一出点事就鸡飞蛋打了,后悔也来不及。
悠悠笑话姥姥“典型的小农意识,小富即安。”
姥姥气得点着她的眉头,“你这样的叫小富,那大富是什么样啊。”姥姥啊,不是让您上看了吗,那数字不是钱吗!
姥姥不喜欢数字,后面有多少个零都打动不了她的心。就是喜欢钞票,现在悠悠空间里的生活区,放着万多的现金。
姥姥经常看着一摞摞的十元大团结,笑得满脸都是褶子。嘴里却说“这一堆的钱看得我眼晕。”悠悠收起来吧,她又想看,“看不见也闹心。”
第二天是农历五月二十五,平城大集,水坑去平城客车上的人多了好多,都快上满了。
悠悠跟着姥姥找到昨天的那位同志,一起去nn。说来也巧,院子就在杨奶奶家院子的东边,和杨奶奶家的格局大致相同。
那人看来和房主挺熟,房子的钥匙都有,好大的一串,提在手里哗啦作响。
院子里长满了荒草,房间里长期没人居住,充斥着一股霉味。不过还算完整,门窗齐全,就是油漆脱落严重,窗户装着玻璃,房子倒是不塌不漏。
关键是里面的家具齐全,看着没有六傻子家的名贵,大部分是普通的样式,但好在完整。这么多年过去,还能如此完好,看来也不是一般的木料,不然老鼠也得啃坏了。
那人摸了一把家具上的尘土,“这些家具虽然都是老家具,但还能用。都是普通的家具,不属于四旧的范围。房主说了,连家具一块处理,总共五千块钱。”
放货物时先放出货物,装上车就走,拉货的以为是临时的存放地点。再说了,货物都用麻袋装着,从外面也看不出来是什么。
要是把大堆的破家具堆在那,再隐蔽地方,也得变成热闹地。关键是拉家具的人知道啊,这时候的人好奇心特大,碰到这不可思议的事,他们能舍得走。
娘俩为此犯了愁,姥姥提出在城里租个院子,悠悠提议干脆买个院子,趁着这时候的房价便宜,赶紧买下来。
“在这里买院子没大用,咱不能为买一堆没用的旧家具,就买套院子啊。”
姥姥是坚决不同意,她老人家可不知道后世的房价,悠悠也不敢告诉她太多,牵扯到穿越的话题,还是少提为妙。
“咋没用,您也看出来了吧,平城不比临水差,以后咱得在这里铺个摊子,买个院子咱娘俩多方便啊。”
“那咱去那开信啊,洪城的信在这能用吗?”姥姥比悠悠考虑的周全多了。
“不知道,咱就去n问问呗。”悠悠随意的说道。
“到底是个孩子,就不知道个怕,n那是随便进的。”姥姥的话,让悠悠意识到自己和这个时代的人,意识上存在的差别。
现在,虽然解放了二十多年,人们当家作主也喊了二十多年。但在群众的意识深处,畏官的情绪始终存在。就连自喻见识过大世面的姥姥,也不愿和n打交道。
最后,在悠悠的鼓动下,姥姥还是带着她来到县n大门口。“同志,俺想进去问下买房子的事情,麻烦您给帮个忙。”姥姥问看大门的人。
“我这是头一次听说有买房子的,应该去建设局吧。你沿着这条街往西走,隔两个院子就到了。”那人热情的指点着路线。
“谢谢您。”姥姥看起来没那么紧张了。
看来平城县比洪城规范多了,建设局有自己的办公地址。到了地方,里面的工作人员听说姥姥要买房子,都来了兴趣。
姥姥倒是说实话,告诉他们自家是京都下放回来的,现在孩子们大了,想到城里来上学,听说平城的学校好,就起了在这里买房子的心思。
他们听了,都说姥姥有见识,到底是京都来的,看得远。痛快的告诉姥姥,按国家政策,可以跨县买房,只要有村里的证明信就行。
其中的一位工作人员问姥姥“老同志,您准备买什么样的房子?我这里有一处,就是大点。”
旁边有人搭话“那可是处好院子,不过一般人家买不起。”
“你们给俺说说呗,俺听听情况。不瞒你们说,俺还真想买个大院子,孩子们都大了,俺又分不了宅基,一块买了省心,住一起也方便。”
“那院子是东北的一个大户,躲战乱在这里置办的,解放后他们又搬回了东北。以前是儿媳的娘家人住着,前些年,他们也去了东北,院子就闲在那里。卖了这么多年,也没人买得起。
那院子大啊,占地十亩,前后四进的院子,还有跨院,虽然价格一降再降,现在只要五千块了,还是没人能买得起。”
悠悠听了,五千块在这个年代,那就是天文数字,农村一家人忙活一年,还分不到一百块钱。五十年的收入都存起来,才到五千元。
国家工作人员,一年也就三四百元的收入,除去吃喝,最多结余一百元,五千元的院子,谁家能买得起。
再说,现在工作人员国家分配住房。农民村里分宅基,盖房子就容易多了,一百元就能盖一间砖瓦房,四五百元就能盖个院子。
姥姥露出为难的神色“明天,俺再过来看看,俺得回家商量好了。”
那人一听,来了精神。“老同志,您明天真来吗?您要是来我就在这等着,领您去看院子。”
“来,明天九点到这里来找您,俺得看了才能做决定。”姥姥和他约好了时间。
回家的路上,悠悠和姥姥商量,想和杨奶奶合作,经营各种头饰和小饰品,别看东西可销量大,利润高。
姥姥被她说动了心,答应明天去百货大楼,仔细的先看下这类货物的情况。
现在姥姥可注意了,恐怕出啥漏子,经常劝悠悠,见好就收吧,现有的这些钱够家里人花几辈子。万一出点事就鸡飞蛋打了,后悔也来不及。
悠悠笑话姥姥“典型的小农意识,小富即安。”
姥姥气得点着她的眉头,“你这样的叫小富,那大富是什么样啊。”姥姥啊,不是让您上看了吗,那数字不是钱吗!
姥姥不喜欢数字,后面有多少个零都打动不了她的心。就是喜欢钞票,现在悠悠空间里的生活区,放着万多的现金。
姥姥经常看着一摞摞的十元大团结,笑得满脸都是褶子。嘴里却说“这一堆的钱看得我眼晕。”悠悠收起来吧,她又想看,“看不见也闹心。”
第二天是农历五月二十五,平城大集,水坑去平城客车上的人多了好多,都快上满了。
悠悠跟着姥姥找到昨天的那位同志,一起去nn。说来也巧,院子就在杨奶奶家院子的东边,和杨奶奶家的格局大致相同。
那人看来和房主挺熟,房子的钥匙都有,好大的一串,提在手里哗啦作响。
院子里长满了荒草,房间里长期没人居住,充斥着一股霉味。不过还算完整,门窗齐全,就是油漆脱落严重,窗户装着玻璃,房子倒是不塌不漏。
关键是里面的家具齐全,看着没有六傻子家的名贵,大部分是普通的样式,但好在完整。这么多年过去,还能如此完好,看来也不是一般的木料,不然老鼠也得啃坏了。
那人摸了一把家具上的尘土,“这些家具虽然都是老家具,但还能用。都是普通的家具,不属于四旧的范围。房主说了,连家具一块处理,总共五千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