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啊,要不是你让姥姥看,打死姥姥也不信知了猴能卖这么多钱。这样好啊,赚了钱咱就能多要些红糖。
姥姥算了,四个知了猴就能换一斤红糖。光是咱村的知了猴换的红糖,能让咱一个县的人敞开了买。
原先咱卖一斤糖赔十来块钱,姥姥心里总是亏的慌,这回好了,里拐外算咱都赚钱。
咱村里的人知道了,比挖毛地梨子还得高兴。咱村外一周圈的护村林,大堤上的树又多,知了猴比外村的多好些,大家伙还能舍得睡觉。”
姥姥连理由都想好了,对外就说去临水卖个稀罕,一块钱一斤收购活知了猴和嫩知了。一斤大约一百多个知了猴,嫩知了还要多些。
按个收忒费工夫,一块钱一斤虽然一个不到一分钱,但不用加工,省盐省油省料物省柴火,还省功夫。
一块一斤也好算账,再说了,现在一斤猪肉才多少钱,不说国家的定价,就是集市上的高价肉,也不到一块。
一块钱收虽说高点,可也不算太出格。本来悠悠想按十元一斤收,姥姥坚决反对。
“你再想帮人也不是这个帮法,咱要是按十元收,不几天就得传遍整个县,咱家得让人扒拉个透。
咱们就啥也不用干了,时刻得提防着。万一哪里露出点不妥,谁知道会出啥事,姥姥想着都害怕。
你听姥姥的,咱就一块钱收。就这价姥姥算过,那家都能挣几十块钱,咱也算是给乡亲们的办了件大好事。”
娘俩商量好了,姥姥马上就到村里说了收购知了猴的打算。悠悠把给民工装开水的两个铁桶找出来,盛放知了猴。舅姥姥听说了,急慌忙的跑来找姥姥。
“秀芹,听大家伙说你收知了猴,俺这心就提上来了。肉才多少钱一斤,你一块钱一斤收知了猴,它再稀罕能卖出个肉价。”
“嫂子,我心里有数,您就放心吧,保证赔不了。”姥姥肯定的告诉她。
“那你先少收些试试,好卖以后再收,咱村子谁家一晚不抓个二三斤,加一起得一百多斤,你能都卖出去。真不知道城里人咋想的,净吃贱食。”
悠悠心说,您老人家还真是没法想,都说五年一个代沟,后世和现在差了七十五年,这得隔了多少个代沟啊,能想到一起去那才叫怪。
中午,姥姥炒的五香知了,悠悠终于吃到了真正的野生鲜金蝉,味道果然比后世的冷藏金蝉鲜美。
迪迪这次应该能记牢了,有吃的也堵不住他的嘴,边吃边大呼小叫的嚷“炒知了真好吃,比肉还好吃。”
还真叫舅姥姥说对了,当晚姥姥果然收了一百多斤知了猴和嫩知了。
姥姥借了队里的一个大水缸,收的知了猴全部放在里面,用水泡上。
活的知了猴泡在水里有假死性,离开水一会的功夫就能活过来,泡个三四天绝对没问题。
悠悠的空间是万能的保鲜器,后世交通发达,国内快递三天内送达,商城销售活金蝉和鲜知了完全可行。
其实,这项活动主要是为乡亲们创收,收知了猴费时费力,效益绝对不如收购废铜和乱发高,这两样才是一本万利的暴利。
天刚亮,娘俩个就出发了,姥姥用自行车带着两个铁桶,悠悠坐在前面。出了村子,前后无人,悠悠就把金蝉收空间里去了。
悠悠娘俩去了县城,找到罗新才时,他正在家里吃早饭。“嫂子,赶紧进来,您吃饭了吗?”
“吃过饭来的,你快吃吧,我去家里等你,就不进去了。”
到家关上大门,悠悠放出机器人打扫卫生,拿出一套紫砂壶,泡了一壶龙井,娘俩悠闲的坐在客厅里喝茶。还是自己的家好,行动自如,一切随心所欲。
喝足歇够了,把二百条麻袋放在最后的院子里,就和姥姥去了后园。
花生已经长到十多公分,叶片浓绿发亮,长势旺盛,盖严了地面。姥姥看着花生,高兴的说“老话说得好,歇地如歇虎,这荒芜了多年的土地,庄稼就是旺。”
没多大会的功夫,罗新才就过来了。他是从后门来的,两辆地排车停在后门外,上面装满了麻袋,能直接拉进来。
“嫂子,先给您拉来了两千斤,其他的还没挑好,您不急吧?”卸着货,罗新才用磅一一的过称,全都足斤足两的。
“兄弟,别过磅了,你装麻袋的时候称好就行,咱这也不是一次的买卖,信不过可不行。”姥姥阻止了他。
“行,听嫂子的,不称了,您点个数吧。”悠悠听话的去点数。“1、2、3————19、20,正好20袋。”
卸完货,拉货的人回去了。三人去了前院,坐到客厅里,倒上茶喝着。
“嫂子,这房子让您布置起来,看着真舒服。这茶只有在这里喝,才有韵味。”敢情,这位还是个讲究的。
“兄弟,这不多亏了你吗,嫂子也没想到,这院子收拾出来这么好。”
姥姥把钱递给他,“兄弟,这是四百四十块钱,你数下。”
“嫂子,我也信得过您。”他直接把钱装进口袋里。
“兄弟,我还有点事让你帮忙。你县里收购站有熟人不?你给我收拾出的书房,得放上点老书才相称啊。
这年代上哪买老书去,上次听你说县文物馆被砸了,书籍都卖到废品站,我想去挑些。”姥姥向他打听。
“嫂子,这您找我是找对人了,我和他们还真熟。您跟我走吧,想要什么尽管挑,我这就领您去。不过,您在书房摆老书合适吗?让人看见不好吧。”罗新才往外走着,还担心的提醒姥姥。
“谢谢你兄弟,我现在不摆,以后国家放开了我再摆上。那可都是宝贝啊,毁了可惜。”
“嫂子啊,实话告诉您,您说的这些我还真不懂,别看我装的跟个文化人似的,其实我没读过几年书。不怕您笑话,就我这外表,再不整点唬人的,谁能瞧得起。”姥姥听得笑出了声。
“兄弟,我看你懂得挺多的,别瞧不起自己。你给我拾掇院子挺懂行的啊。”
“嫂子,我这身体地里的活干不了,闲着没事就找人唠磕,听得多了懂的也多。”原来如此,怪不得人们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姥姥算了,四个知了猴就能换一斤红糖。光是咱村的知了猴换的红糖,能让咱一个县的人敞开了买。
原先咱卖一斤糖赔十来块钱,姥姥心里总是亏的慌,这回好了,里拐外算咱都赚钱。
咱村里的人知道了,比挖毛地梨子还得高兴。咱村外一周圈的护村林,大堤上的树又多,知了猴比外村的多好些,大家伙还能舍得睡觉。”
姥姥连理由都想好了,对外就说去临水卖个稀罕,一块钱一斤收购活知了猴和嫩知了。一斤大约一百多个知了猴,嫩知了还要多些。
按个收忒费工夫,一块钱一斤虽然一个不到一分钱,但不用加工,省盐省油省料物省柴火,还省功夫。
一块一斤也好算账,再说了,现在一斤猪肉才多少钱,不说国家的定价,就是集市上的高价肉,也不到一块。
一块钱收虽说高点,可也不算太出格。本来悠悠想按十元一斤收,姥姥坚决反对。
“你再想帮人也不是这个帮法,咱要是按十元收,不几天就得传遍整个县,咱家得让人扒拉个透。
咱们就啥也不用干了,时刻得提防着。万一哪里露出点不妥,谁知道会出啥事,姥姥想着都害怕。
你听姥姥的,咱就一块钱收。就这价姥姥算过,那家都能挣几十块钱,咱也算是给乡亲们的办了件大好事。”
娘俩商量好了,姥姥马上就到村里说了收购知了猴的打算。悠悠把给民工装开水的两个铁桶找出来,盛放知了猴。舅姥姥听说了,急慌忙的跑来找姥姥。
“秀芹,听大家伙说你收知了猴,俺这心就提上来了。肉才多少钱一斤,你一块钱一斤收知了猴,它再稀罕能卖出个肉价。”
“嫂子,我心里有数,您就放心吧,保证赔不了。”姥姥肯定的告诉她。
“那你先少收些试试,好卖以后再收,咱村子谁家一晚不抓个二三斤,加一起得一百多斤,你能都卖出去。真不知道城里人咋想的,净吃贱食。”
悠悠心说,您老人家还真是没法想,都说五年一个代沟,后世和现在差了七十五年,这得隔了多少个代沟啊,能想到一起去那才叫怪。
中午,姥姥炒的五香知了,悠悠终于吃到了真正的野生鲜金蝉,味道果然比后世的冷藏金蝉鲜美。
迪迪这次应该能记牢了,有吃的也堵不住他的嘴,边吃边大呼小叫的嚷“炒知了真好吃,比肉还好吃。”
还真叫舅姥姥说对了,当晚姥姥果然收了一百多斤知了猴和嫩知了。
姥姥借了队里的一个大水缸,收的知了猴全部放在里面,用水泡上。
活的知了猴泡在水里有假死性,离开水一会的功夫就能活过来,泡个三四天绝对没问题。
悠悠的空间是万能的保鲜器,后世交通发达,国内快递三天内送达,商城销售活金蝉和鲜知了完全可行。
其实,这项活动主要是为乡亲们创收,收知了猴费时费力,效益绝对不如收购废铜和乱发高,这两样才是一本万利的暴利。
天刚亮,娘俩个就出发了,姥姥用自行车带着两个铁桶,悠悠坐在前面。出了村子,前后无人,悠悠就把金蝉收空间里去了。
悠悠娘俩去了县城,找到罗新才时,他正在家里吃早饭。“嫂子,赶紧进来,您吃饭了吗?”
“吃过饭来的,你快吃吧,我去家里等你,就不进去了。”
到家关上大门,悠悠放出机器人打扫卫生,拿出一套紫砂壶,泡了一壶龙井,娘俩悠闲的坐在客厅里喝茶。还是自己的家好,行动自如,一切随心所欲。
喝足歇够了,把二百条麻袋放在最后的院子里,就和姥姥去了后园。
花生已经长到十多公分,叶片浓绿发亮,长势旺盛,盖严了地面。姥姥看着花生,高兴的说“老话说得好,歇地如歇虎,这荒芜了多年的土地,庄稼就是旺。”
没多大会的功夫,罗新才就过来了。他是从后门来的,两辆地排车停在后门外,上面装满了麻袋,能直接拉进来。
“嫂子,先给您拉来了两千斤,其他的还没挑好,您不急吧?”卸着货,罗新才用磅一一的过称,全都足斤足两的。
“兄弟,别过磅了,你装麻袋的时候称好就行,咱这也不是一次的买卖,信不过可不行。”姥姥阻止了他。
“行,听嫂子的,不称了,您点个数吧。”悠悠听话的去点数。“1、2、3————19、20,正好20袋。”
卸完货,拉货的人回去了。三人去了前院,坐到客厅里,倒上茶喝着。
“嫂子,这房子让您布置起来,看着真舒服。这茶只有在这里喝,才有韵味。”敢情,这位还是个讲究的。
“兄弟,这不多亏了你吗,嫂子也没想到,这院子收拾出来这么好。”
姥姥把钱递给他,“兄弟,这是四百四十块钱,你数下。”
“嫂子,我也信得过您。”他直接把钱装进口袋里。
“兄弟,我还有点事让你帮忙。你县里收购站有熟人不?你给我收拾出的书房,得放上点老书才相称啊。
这年代上哪买老书去,上次听你说县文物馆被砸了,书籍都卖到废品站,我想去挑些。”姥姥向他打听。
“嫂子,这您找我是找对人了,我和他们还真熟。您跟我走吧,想要什么尽管挑,我这就领您去。不过,您在书房摆老书合适吗?让人看见不好吧。”罗新才往外走着,还担心的提醒姥姥。
“谢谢你兄弟,我现在不摆,以后国家放开了我再摆上。那可都是宝贝啊,毁了可惜。”
“嫂子啊,实话告诉您,您说的这些我还真不懂,别看我装的跟个文化人似的,其实我没读过几年书。不怕您笑话,就我这外表,再不整点唬人的,谁能瞧得起。”姥姥听得笑出了声。
“兄弟,我看你懂得挺多的,别瞧不起自己。你给我拾掇院子挺懂行的啊。”
“嫂子,我这身体地里的活干不了,闲着没事就找人唠磕,听得多了懂的也多。”原来如此,怪不得人们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