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得到维也纳政府的支持后,亚美尼亚王位落到了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头上。
    消息传开后,欧洲的吃瓜群众们开启了日常模式,一个个专家学者纷纷跳出来指点江山。不待大家争议出结果来,英国政府就先急了。
    看似不起眼的亚美尼亚王位之争,背后蕴含的政治意义,却不能被忽视。
    亚美尼亚地处俄奥波三国之间,看过普罗柯比的战史,就会发现拜占庭和波斯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反复争夺。
    沙皇政府要掌握这里,肯定不会是为了针对奥地利,俄奥边界线那么长,易于进攻的地区很多,根本就不需要多此一举。
    单纯的亚美尼亚王国没有任何价值,弹丸之地还不值得沙皇政府窥视,那么目标是谁就不言而喻了。
    ……
    外交大臣乔治:“高加索地区太远了,我们的影响力深入不过去,无力干涉亚美尼亚王位之争。
    俄奥两国在这个问题上迅速达成协议,接下来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除了奥地利威胁外,俄国人威胁也不能忽视。
    未来,我们在中亚和波斯地区的压力都会大增,外交部建议适当的扶持一下法兰西和北德意志,从背后牵制俄奥两国。”
    没有办法,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十几年前,英国人利用普俄战争的机会,支持几个小弟从俄国人手夺取了中亚地区。
    毛熊是记仇的,无论亚历山大三世是不是和平主义者,只要他想要做一个民众眼中的“好沙皇”,下一个目标都是夺回中亚地区。
    俄国人重回中亚,要是英俄矛盾还不爆发,奥地利外交部就可以解散了。
    同时面对两个大国的威胁,要是没人分担压力,英国人肯定顶不住。
    无论波斯,还是中亚,任何一个地区被突破,印度都会沦为战场。
    俄奥不一定能够从英国人手中夺取印度,但是因为战争导致印度局势失控,几乎是必然会发生的。
    万一俄奥抱着“我得不到,你也不要想好过”的心态,全力支持印度独立,那就完犊子了。
    有美国独立的前车之鉴在,伦敦政府不得不提高警惕,以避免最糟糕的局面发生。
    财政大臣晓治·柴尔德斯大惊失色道:“你这是在玩火,一不小心就会失控的!”
    支持法德看起来很不错,可以从背后牵制住俄奥两国,问题是法德肯联合才行。
    种种迹象表明,法国人对中欧扩张还是念念不忘,北德意志恰好挡住了法国人前进的路。
    最近这段时间可发生了不少事情,做空法郎、大倾销、支持革命党、法国退出自由贸易体系,这一系列的变故,让英法关系处于反法战争后的历史最冰点。
    一点儿小挫折,没有磨灭法国人的傲气,反而刺激了法国民族主义的勃发。
    要是中发生点儿变故,敌人在从中挑拨一下,可能不等他们发挥出作用,自己人就先打起来了。
    要是发生了这种事情,英国政府就真成笑话了。
    外交大臣乔治冷静的分析道:“爵士,不要激动。法德矛盾没有你想象中那么深,远远没到爆发的时候。
    只要利益足够大,潜在的敌人也能够先做盟友。想要法德友好,我们必须要充分利用俄奥。
    比如说:利用普俄仇恨,挑动北德反俄运动高涨;
    或者是法奥两国在意大利地区爆发冲突、在地中海爆发冲突、在苏伊士运河上爆发冲突……
    不一定要打起来,只要把矛盾暴露出来,让他们能够互相提防就够了。”
    “对了,北欧联邦也可以利用。第二次普俄战争时期,沙皇政府拿出售芬兰做幌子,从北欧联邦获得贷款。
    如果不是有奥地利担保,估计沙皇政府早就赖账了。双方的矛盾间隙,早就埋下了。
    我们只要……”
    利用新仇掩盖旧恨,行不行得通,谁也无法保证。
    不过这个脑洞,还是值得推崇的。不列颠长期以来的外交政策,导致他们的敌人不是一般的多。
    如果无法压制住旧日里的矛盾,不列颠就是举世皆敌。
    格莱斯顿首相打断道:“爵士,你们外交部的计划太异想天开了。
    不否认俄奥都是我们的威胁,但是这种威胁只是潜在意义上存在的,短期内还不会爆发。
    国际局势千变万化,或许今天还是盟友,明天就变成了敌人,谁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呢?”
    经过了一系列的变故,格莱斯顿发展最适合不列颠的外交政策仍然是“光荣孤立”。
    不列颠已经拿到了太多的利益,现在需要的是守天下。避免参与欧陆纷争,以裁决者的身份出现,才能够继续最大化。
    伦敦政府一系列的外交操作失误,本质上就是放弃了自己的海峡优势,直接参与到了欧陆纷争中。
    为了“潜在”、“可能”的威胁,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和金钱。
    欧陆平衡政策没有问题,谁强大就打压谁的外交政策也没有问题。两者加在一起,问题就爆发了。
    从第一次近东战争开始,英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就陷入了这个怪圈,一直站在欧洲强国的对立面。
    把俄国人打压了下去,法国人又起来了;好不容易把法国人打压了下去,奥地利又冒出来了;现在正准备对奥地利动手。
    看似英国外交部取得了辉煌战果,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这种打压竞争对手的日子,还是一眼望不到头。
    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元凶,正是不列颠的欧洲平衡政策。
    为了维护欧陆平衡,伦敦政府没有办法一棍子把敌人敲死。不仅仅不能打死,甚至连打残都不行。
    万一不小心下手重了,英国人还要赶紧上去拉一把,免得欧洲大陆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仇恨不会因为拉一把而消失,现在没有爆发,不等于永远不会爆发。
    各国统治者都是人,是人就有弱点,不要指望大家永远保持理智。
    万一哪天冒出一个头脑发热的家伙,不管不顾直接向不列颠发起复仇之战,英国政府苦心经营的局面,马上就会烟消云散。
    在这个充满功利性的年代,只要利益足够,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比如说:仇恨值拉高了,俄法奥三国统治者突然改变了主意,要先完成清场后,再进行欧陆霸权争夺。
    或者是三国发现谁也奈何不了谁,干脆互相背书,一起向出去找肉吃。
    ……
    英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再次发生改变,弗朗茨自然是不知道了,现在他还在为近东地区战后恢复而努力。
    至于英国人最担心的俄法奥三国联手,弗朗茨从来都没有当成一回事。
    现在奥地利倒是愿意和法俄联手干不列颠,但是人家法俄不愿意啊!
    奥地利在巅峰状态,他们还在舔伤口,这个时候联手,谁主谁从不言而喻。
    能够自己当老大,凭什么要伏低做小?
    除非奥地利也陷入了衰落,或者是法俄两国恢复了过来,三国实力处于统一档次,才有可能联手瓜分不列颠。
    真要是三国实力相当,弗朗茨又不敢和他们联手了。这是战略位置决定的,作为夹心饼干必须要保持十二分的警惕。
    英国人虽然讨厌,但是他们的欧陆平衡政策,在奥地利实力不足的时期,还是具备积极意义的。
    事实上,在进入近代之后,世界各国的外交政策都充满了功利性和多变性,过分注重短期利益。
    这种变化,英国人要付相当大一部分责任。孤悬海外的地理位置,让英国人变得无所忌惮、唯利是图。
    法俄两国实际上都是英国人的学习者,可惜他们没有海峡保护,生搬硬套的结果就是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
    奥地利没有效仿英国人,不是弗朗茨的节操有多高,主要是地理位置导致的。
    有原时空德二帝国的悲剧例子在,弗朗茨不得不拿起梅特涅时代的外交政策修修改改,做一个人畜无害的大国。
    费利克斯首相:“陛下,这是政府制定的近东开发计划,主要分成三个阶段。
    现在政府实施的是第一阶段,主要是移民安置和主干道建设两部分,两者相辅相成。
    按照计划,政府准备在五年内建成从维也纳到巴格达的主干线铁路,包括两条连通中东铁路和阿拉伯环岛铁路支线。
    考虑到近东地区的特殊性,接下来的移民安置将沿着铁路线展开。
    已经在铁路沿线规划了145个站点,分别设置移民小镇,或者是建立城市。
    大规模移民将从两年后开始,短期内只针对沿海地区移民,直接对现有的城市进行改造。
    ……”
    总体上来说,维也纳政府规划的巴格达铁路和原时空的德国人建造的巴格达铁路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差异只是德国人的巴格达铁路走君士坦丁堡,奥地利的巴格达铁路走达达尼尔海峡。
    欧洲部分的铁路早就施工完成了,需要的施工的路段从达达尼尔大桥开始,一直延伸到巴格达。
    至于沿途奥斯曼帝国遗留下来的铁路,因为轨道标准不一样,只能拆掉重建。
    连通中东铁路和阿拉伯环岛铁路,现在还只是一个构想,这两条铁路同样还在施工中。
    中东铁路建设比较早快要完工了,至于阿拉伯环岛铁路因为地理条件的关系,估计巴格达铁路通车,都不一定能够建成。
    移民滞后是必然的,奥斯曼帝国虽然灭亡了,但是剿灭占山为王的余孽,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如果不是打包送走了半岛上的民众,别说两年时间,就算是再过五年,也没有办法保证肃清地方。
    接过了计划书,弗朗茨就看起了规划图。没有电脑,全靠人工绘制,美丽的效果图是不用想了。
    几根线条就象征着铁路,毫无疑问巴格达铁路这么重要的工程,自然是双轨铁路。
    沿途的站点,那就是一个个小圆点。估计站点的具体位置,都没有最终确定下来。
    没有卫星地图,全靠工程师的手工操作,有误差是自然的。
    跳过了还算美观的规划图,和早就知道的移民计划,落在最后的资金预算上,弗朗茨眉头紧缩。

章节目录


神圣罗马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新海月1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新海月1并收藏神圣罗马帝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