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三。午时。
午后低斜的阳光照在金水桥前青石板铺就的广场上,广场上沾满了人,崇祯皇帝带着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与北镇抚司副千户高文彩站在金水桥前。
天空万里无云,东南风早已经吹起,春风却是冷飕飕的,刮在人脸上像刀割过似得。
崇祯站在金水桥上,手举糯康卡留给他的军用望远镜,举目四望,他没有望广场上密密麻麻的太监锦衣卫,而是将目光投向紫禁城之外,远处一片光秃秃的麦田上。
去年冬天,小麦便早已下种,整整一个冬天,没有一滴雨落下来,气候异常干冷。
立春后倒是下了一场雨,不过却是冻雨,天气转晴后,气温骤降。毫无悬念的,农民借高利贷买来的种子全部冻死在地里。
原来应该是绿油油的麦苗波涛翻涌,出现在望远镜里的却是一片令人绝望的荒地。
现在无论是补种还是灌溉都已经没有意义了。
因为麦田的主人已经逃走了。
这个年代高利贷利息是天文数字,借钱买种子,即便是来年丰收,也只能勉强还债。
眼下,只有沦为流民逃命了。
逃不走的农民,结局更加悲惨,到了青黄不接的荒春,他们还要吃饭,只有卖儿鬻女,或者干脆一死了之。
崇祯忧心忡忡的望着那片绝收的麦田,想象着不久之后这片土地上的农民易子而食析骸而爨的悲惨画面,心下沧然。
他现在还顾不上京师之外的事务,哪怕外面是地狱。
目光转回眼前,一群衣衫褴褛的锦衣卫太监站在春风中瑟瑟发抖,尽管都是二三十岁的的青壮,看起来却像后世六七十岁的糟老头,一个个佝偻着腰,无精打采。
“这就是你们给朕找来的兵?”
崇祯小冰河气候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到现在为止崇祯还是说不清,崇祯不是气候学家,他只知道现在穿一件皮弁服还是很冷。
广东的大雪不知停了否,太湖的积冰不知溶解了否,现在唯一能够确认的是,全国各地儒生们正在坚持不懈的上书建言:
国之将亡,必有乱象。
幸好今天站在皇帝面前的太监锦衣卫们不这样想。
“万岁!万岁!万万岁!!”
接近六千人山呼万岁,即便其中大部分是太监,这样声势浩大的场面,也着实壮观。
紫禁城中很久没有搞过这种规模的仪式了,上一次出现应该还是万历年间远征朝鲜,押解被俘虏的日本士兵回国,万历皇帝朱翊钧下令在金水桥接见。
举着从神机营中临时征调来的火枪,瞄准靶子准备射击,崇祯对这些人充满信心,毕竟火枪射击训练远比弓箭要简单很多,按照大多数明史研究者观点,一个合格火枪兵只要三个月就可以练成,而一个优良弓手,没有个三年五载,恐怕很难有什么准头。
崇祯有把枪,多尔衮也有枪,这点不需要过多说明,实际上,大明最精锐的火器部队,孔友德麾下人马已经在崇祯四年发动吴桥兵变,投降后金。
多尔衮向来注重火器研究,可以说,崇祯有的,他们也有。
崇祯绝不愿自己组建的新军沦为这个时代的二流军队,即便是从他们武器开始,这些人的武器也不能比满清差。
当然他的想法是美好的。
“放!”
崇祯一声令下,第一排太监纷纷扣响扳机,他们手中的鲁密铳响起噼里啪啦类似炒豌豆的声响,
崇祯检查一遍,发现大约只有一半火铳击发,剩余的要么是因为火药受潮没有点燃,要么干脆炸膛。
好在没有太监受伤,崇祯不住摇头,没想到三大营武器竟然如此拙劣。
幸好没有人受伤,不过崇祯已经不敢再拿手下冒险了。
“就这样举着你们手上的枪,对准前方,保持射击姿势,没有朕的命令,不准放下来。
崇祯还想搞一个类似米国陆军那样的入伍仪式,让每一名太监相信,自己握着的火铳是世界上最好的一把。
然而崇祯没有下定决心忽悠太监,毕竟这些烂次品都是大明生产的。
“实不相瞒,朕只需要从你们两千人中选出五百名精兵,如果你们不能坚持到最后,那就只能被淘汰。”
在这种时候,所有人都知道被淘汰意味着什么。
离开皇宫,从此过上比狗还要悲惨的生活。
北京城内的百姓,经历漫长如致命的鼠疫,全城人口受损超过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一场瘟疫下来,北京城内死了至少十万人。
此刻的京城,毫不夸张的说,真是鬼比人多,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
这样的生存环境,太监们当然是不愿去的。
对锦衣卫来说,也是同样道理,和太监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往往还都是有家室的人,眼下好不容易皇帝给他们补发了例钱,而且成祖显灵了,傻子也知道现在跟在崇祯皇帝身边是有前途的,而现在被抛弃,以后恐怕就再没有机会改变命运了。
“手持鲁密铳,围着紫禁城跑圆圈,从崇文门跑到承天门,然后回到皇极殿,朕会在阁楼上观看你们,前五百人到的,就是一等战兵,每人每月五两金子,第一百零一至第三百名到的,二等战兵,每人每月一两银子,再往后的,从哪里儿来的,回到哪儿去,”
”当然,你要是不擅长,还有一次机会,那就是射击,五十步外,每人射击十次,击中靶心最多的前一百名留下,成绩相同者看时间,时间短者为优。”
你们只有五天时间准备,五天后开始比赛,到时候别怪朕不气。
崇祯说罢,转身朝乾清宫走去,又到了早朝时间。
留下一群太监锦衣卫相互对方一眼,一个年轻太监立即沿着紫禁城开始跑步,一名同样年龄不太的锦衣卫紧随其后。
受到他们两人的启发,剩余部分人也加入了跑步行列。
当然也有一些身材瘦弱的人捡起了地上的鲁密铳,开始装填火药,向目标靶子射击。
在这些人的努力下,原本安静祥和的御林苑枪声此起彼伏,宛若一个战场。
不过也有几个人既不跑步,也没有练习射击,而是默然坐在原地。
宫三就是其中之一,他目光冷漠注视着周围乱成一片的同袍,只是嘴角浮出1浅浅微笑。
宫三是锦衣卫南镇抚司总旗,平日里独来独往,从不和人打交道,无论是面对骆养性还是李若琏,他都是不冷不淡,完全一副世外高人形象。
这位总旗大人乃是通背拳十二代传人,自幼父母双亡,四岁时拜武学大师俞大猷为师,,苦练多年,学成出山,
他原本是福来镖局的镖师,走水路,这两年京杭大运河日渐失修,不少地段已经淤积起来,船只航行颇为困难。所以宫三就改行做了锦衣卫。
宫三武艺高强,不要说打三个,打十三个都不是问题。
“如此甚好,”崇祯满意道。
午后低斜的阳光照在金水桥前青石板铺就的广场上,广场上沾满了人,崇祯皇帝带着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与北镇抚司副千户高文彩站在金水桥前。
天空万里无云,东南风早已经吹起,春风却是冷飕飕的,刮在人脸上像刀割过似得。
崇祯站在金水桥上,手举糯康卡留给他的军用望远镜,举目四望,他没有望广场上密密麻麻的太监锦衣卫,而是将目光投向紫禁城之外,远处一片光秃秃的麦田上。
去年冬天,小麦便早已下种,整整一个冬天,没有一滴雨落下来,气候异常干冷。
立春后倒是下了一场雨,不过却是冻雨,天气转晴后,气温骤降。毫无悬念的,农民借高利贷买来的种子全部冻死在地里。
原来应该是绿油油的麦苗波涛翻涌,出现在望远镜里的却是一片令人绝望的荒地。
现在无论是补种还是灌溉都已经没有意义了。
因为麦田的主人已经逃走了。
这个年代高利贷利息是天文数字,借钱买种子,即便是来年丰收,也只能勉强还债。
眼下,只有沦为流民逃命了。
逃不走的农民,结局更加悲惨,到了青黄不接的荒春,他们还要吃饭,只有卖儿鬻女,或者干脆一死了之。
崇祯忧心忡忡的望着那片绝收的麦田,想象着不久之后这片土地上的农民易子而食析骸而爨的悲惨画面,心下沧然。
他现在还顾不上京师之外的事务,哪怕外面是地狱。
目光转回眼前,一群衣衫褴褛的锦衣卫太监站在春风中瑟瑟发抖,尽管都是二三十岁的的青壮,看起来却像后世六七十岁的糟老头,一个个佝偻着腰,无精打采。
“这就是你们给朕找来的兵?”
崇祯小冰河气候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到现在为止崇祯还是说不清,崇祯不是气候学家,他只知道现在穿一件皮弁服还是很冷。
广东的大雪不知停了否,太湖的积冰不知溶解了否,现在唯一能够确认的是,全国各地儒生们正在坚持不懈的上书建言:
国之将亡,必有乱象。
幸好今天站在皇帝面前的太监锦衣卫们不这样想。
“万岁!万岁!万万岁!!”
接近六千人山呼万岁,即便其中大部分是太监,这样声势浩大的场面,也着实壮观。
紫禁城中很久没有搞过这种规模的仪式了,上一次出现应该还是万历年间远征朝鲜,押解被俘虏的日本士兵回国,万历皇帝朱翊钧下令在金水桥接见。
举着从神机营中临时征调来的火枪,瞄准靶子准备射击,崇祯对这些人充满信心,毕竟火枪射击训练远比弓箭要简单很多,按照大多数明史研究者观点,一个合格火枪兵只要三个月就可以练成,而一个优良弓手,没有个三年五载,恐怕很难有什么准头。
崇祯有把枪,多尔衮也有枪,这点不需要过多说明,实际上,大明最精锐的火器部队,孔友德麾下人马已经在崇祯四年发动吴桥兵变,投降后金。
多尔衮向来注重火器研究,可以说,崇祯有的,他们也有。
崇祯绝不愿自己组建的新军沦为这个时代的二流军队,即便是从他们武器开始,这些人的武器也不能比满清差。
当然他的想法是美好的。
“放!”
崇祯一声令下,第一排太监纷纷扣响扳机,他们手中的鲁密铳响起噼里啪啦类似炒豌豆的声响,
崇祯检查一遍,发现大约只有一半火铳击发,剩余的要么是因为火药受潮没有点燃,要么干脆炸膛。
好在没有太监受伤,崇祯不住摇头,没想到三大营武器竟然如此拙劣。
幸好没有人受伤,不过崇祯已经不敢再拿手下冒险了。
“就这样举着你们手上的枪,对准前方,保持射击姿势,没有朕的命令,不准放下来。
崇祯还想搞一个类似米国陆军那样的入伍仪式,让每一名太监相信,自己握着的火铳是世界上最好的一把。
然而崇祯没有下定决心忽悠太监,毕竟这些烂次品都是大明生产的。
“实不相瞒,朕只需要从你们两千人中选出五百名精兵,如果你们不能坚持到最后,那就只能被淘汰。”
在这种时候,所有人都知道被淘汰意味着什么。
离开皇宫,从此过上比狗还要悲惨的生活。
北京城内的百姓,经历漫长如致命的鼠疫,全城人口受损超过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一场瘟疫下来,北京城内死了至少十万人。
此刻的京城,毫不夸张的说,真是鬼比人多,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
这样的生存环境,太监们当然是不愿去的。
对锦衣卫来说,也是同样道理,和太监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往往还都是有家室的人,眼下好不容易皇帝给他们补发了例钱,而且成祖显灵了,傻子也知道现在跟在崇祯皇帝身边是有前途的,而现在被抛弃,以后恐怕就再没有机会改变命运了。
“手持鲁密铳,围着紫禁城跑圆圈,从崇文门跑到承天门,然后回到皇极殿,朕会在阁楼上观看你们,前五百人到的,就是一等战兵,每人每月五两金子,第一百零一至第三百名到的,二等战兵,每人每月一两银子,再往后的,从哪里儿来的,回到哪儿去,”
”当然,你要是不擅长,还有一次机会,那就是射击,五十步外,每人射击十次,击中靶心最多的前一百名留下,成绩相同者看时间,时间短者为优。”
你们只有五天时间准备,五天后开始比赛,到时候别怪朕不气。
崇祯说罢,转身朝乾清宫走去,又到了早朝时间。
留下一群太监锦衣卫相互对方一眼,一个年轻太监立即沿着紫禁城开始跑步,一名同样年龄不太的锦衣卫紧随其后。
受到他们两人的启发,剩余部分人也加入了跑步行列。
当然也有一些身材瘦弱的人捡起了地上的鲁密铳,开始装填火药,向目标靶子射击。
在这些人的努力下,原本安静祥和的御林苑枪声此起彼伏,宛若一个战场。
不过也有几个人既不跑步,也没有练习射击,而是默然坐在原地。
宫三就是其中之一,他目光冷漠注视着周围乱成一片的同袍,只是嘴角浮出1浅浅微笑。
宫三是锦衣卫南镇抚司总旗,平日里独来独往,从不和人打交道,无论是面对骆养性还是李若琏,他都是不冷不淡,完全一副世外高人形象。
这位总旗大人乃是通背拳十二代传人,自幼父母双亡,四岁时拜武学大师俞大猷为师,,苦练多年,学成出山,
他原本是福来镖局的镖师,走水路,这两年京杭大运河日渐失修,不少地段已经淤积起来,船只航行颇为困难。所以宫三就改行做了锦衣卫。
宫三武艺高强,不要说打三个,打十三个都不是问题。
“如此甚好,”崇祯满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