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阳听闻这话,鼻子都快气歪了,自己还去找聂泽算帐,他倒是恶人先告状,真是岂有此理?!
第888章
单阳大步流星走进中军帐,到了里面,看都未看聂泽等贞将,直接走到任放面前,插手施礼,说道:“将军,我已把风王殿下护送回锦阳内城。”
看到单阳,帐内的川将和贞将的反应截然不同。川将们纷纷松了口气,一各个如释重负,而贞将们则是两眼喷火,义愤填膺,看着单阳的眼神象是随时要扑过去咬他几口似的。
任放很沉稳,端坐在帅案后,慢条斯理的向单阳摆摆手,淡然说道:“单将军辛苦了。”顿了一下,他看眼站于一旁满面怒色的聂泽,然后又说道:“单将军,聂将军向本帅告状,说你伤了贞军兄弟,不知可有此事?”
单阳深吸口气,沉声说道:“确有此事!”
他话音刚落,聂泽就迫不及待地说道:“怎么样,任帅,这可是单将军亲口承认的,并未本将冤枉他吧?”
“哼!”单阳冷哼一声,说道:“聂将军,你不找上门来,我还要去找你呢,问问你到底是何居心?!任将军已与风王殿下达成议和,而你却在半路设伏,欲刺杀风王殿下,你这么做,不仅是破坏双方的和议,也是置我川国于不仁不义的境地,这你又做何解释?”
任放早就猜出是这么回事了,现在听单阳把话讲明,他故作恍然大悟的哦了一声,转头又看向聂泽,似乎在询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聂泽老脸一红,然后又强硬地说道:“风国为敌国,风王为大敌,我军刺杀唐贼,有何不对?”
任放依旧不插话,也不表态,脑袋又转向单阳。
单阳冷声说道:“两军交战之时,无论用什么手段杀掉敌国之君皆无可厚非,而现在双方已经议和,可聂将军还是一心置风王于死地,聂将军是不是太过于胡作非为了?”
想不到一向沉默寡言的单阳这时候变的如此能说会道,聂泽一时间也被他质问的哑口无语。正在他不知该说点什么好时,任放终于开口了,他说道:“是啊,单将军说的有道理啊!聂将军,本帅已与风王议和,而你却去刺杀风王,这么做,不是让本帅成了出尔反尔的小人吗?也让你我两国颜面扫地啊!”
聂泽恼羞成怒,拍案而起,震声说道:“不管本将做的对与不对,但单将军重伤潘将军是事实,你们要如何处理此事?”
这时候任放又不说话了,满脸困惑地看着单阳。
单阳说道:“我的职责是保护风王殿下,而潘将军却是来行刺风王殿下的,我职责所在,不得不与潘将军交手。比武尚且免不了要受伤,何况是在战场之上,我若不使出全力,现在躺下的就是我。”
聂泽怒声喝问道:“单将军的意思是……”
单阳回道:“我的意思是,潘合咎由自取,未取他性命,我已是念及同盟之义,手下留情了!”
“你……”聂泽气的两眼直冒金星,伸手指着单阳的鼻子,半晌说不出话来。
单阳懒着再和他争论,转身形走到任放的下手边,撩征裙,甩征袍,盘膝而坐。单阳可是上将军,论军衔,与任放为平级,他为人是低调寡言,但不代表他没脾气,真要是发起威来,连任放也得忌惮三分。
看他这样的态度,聂泽的脸面还哪能挂得住,他五官扭曲,表情狰狞,回头看向任放,质问道:“任帅,单阳伤我潘将军一事,你到底要如何处理?”
任放呵呵一笑,说道:“聂将军不要生气,也不必着急,单将军下手是稍重了一点,但也是职责所在,若有得罪之处,本帅代他向聂将军赔不是了。”说着话,任放站起身,对着聂泽恭恭敬敬的深施一礼。
身为联军统帅,任放能放下身段当众向聂泽施礼道歉,已算是给足他的面子了,而聂泽显然不满意。
他麾下的两员大将潘合和武进一伤一亡,武进是死于唐寅之手,那无话可说,但潘合可是伤在单阳的手上,如果此事只因为任放的一句道歉、一个施礼就到此为止,那贞军在川军面前岂不颜面尽失,自己这一军统帅在军中还有何威严而言?
聂泽双目射出阴森森的寒光,冷冷注视着任放,一字一顿地问道:“这就是任帅的处理方式吗?”
任放表面上总是笑呵呵的,一派和事老的模样,实际上他比任何人都要强硬,在他的骨子里,有着川国贵族特有的孤傲。
他对上聂泽的目光,慢慢坐回到铺垫上,然后心平气和地含笑说道:“没错,这是我的处理方式。聂将军,你我两国为盟国,你我两军为兄弟之军,遇事又何必斤斤计较呢?何况,这次也确实是贞军的兄弟有错在先嘛!”
“现在身负重伤,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不是你川军的将领,你当然站着说话不腰疼!”
“不管受伤的是谁,本帅讲的是理。我与风王议和,这是你我双方都同意的事,而聂将军偏偏要搞出行刺风王的事来,导致潘合将军负伤,说来说去,主要的责任还是在贵方。”
“双方都赞同议和?哈哈——”聂泽怒极而笑,厉声道:“主和的一直是你,任放,我聂泽从未赞成过!要与风贼和解,退兵,那你川军自己退吧,我贞军宁死不退,宁死也不做夹着尾巴逃跑的狗!”
这时候,聂泽是真被气晕了头,不管不顾的彻底和任放撕破脸。咆哮过后,聂泽又怒发冲冠里指了指任放,转身大步向外走去。聂泽一走,众多的贞将们也纷纷起身,许多人都冲着任放重重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聂泽可恶,太目中无人了!”等贞将们走出大帐好一会了,处于震惊中的川将们才纷纷回过神来,人们气的满面通红,吹胡子瞪眼,就连负伤的伍瑞都连拍桌案,若不是他脚上有箭伤,非追出去和贞军理论不可。
任放并未气恼,至少在他的脸上没有任何的表现。他淡然一笑,说道:“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人家想留下,就让他们留下好了,聂泽要自寻死路,我们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贞军作战是勇猛,但若是没有川军的支持,没有川军提供的大型武器,他们想单凭自己的力量击溃风军,摧毁风国,那是自不量力。在任放看来,贞军若是不撤退,单独留下,只有死路一条。
聂泽说他宁死不退,那只不过是一时的气话而已,他还没冲动到真的留下来独战风军。
回到贞军的大营,坐在中军帐里和麾下的将领、谋士们一商议,聂泽也感觉出己方无力独自留在风国境内,独战风军,最终,他也只能接受退兵的命运。
这一场旷日持久,历时数月的川贞二国联手伐风之战,终于是以川贞联军的主动求和而告终。
此战,双方并未分出明显的胜负。
川贞联军共出动百万之众,在交战当中,伤亡接近四十万众,单单是在风国神秘失踪的李呈一部就有十五万人之多。不过,风国的伤亡也不在少数,霸关守军全军覆没,赤峰军几乎被打没了编制,十万的新军最终只剩下两、三万人,再加上平原军、三水军、直属军的伤亡,风国军力的减员也接近三十万。
如果单看双方死伤的数据,可以认定是一场两败俱伤的交战,但还有许多东西是在数据中看不出来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在伐风之战中,川贞两国并不牢固的联盟关系出现裂痕,而两军的关系更糟糕,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
按理说两军为盟军,在撤退中应互相帮衬,但川军和贞军却是分开撤退的,川军先撤,贞军后撤,并非贞军那么高尚,要为川军断后,而是他们根本不屑与川军同行。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军队就是一国的核心,二国的军队不和,直接导致两国的关系转为恶化。
等到川贞二军回国之后,见到各自的君主,同是互相推卸责任,川军指责贞军不听指挥,胡作非为,贞军则指责川军怯战,指挥不利。在各执一词的情况下,两国的君主也难免会对对方生出不满之意。
川贞联盟的破裂,可以说是风军在卫国之战中获得的最大胜利,川贞两军的不和,使川贞两国无法再重新组织和集结兵力,联手向风国发动第二次伐风战争,如此一来,在战争中已筋疲力尽、伤痕累累的风国得到了难得喘息之机。
现在的风国已吞并宁国八个郡,整体国力远胜从前,此时风国最需要的就是时间,需要时间来完全融合宁北八郡,需要时间使风地和宁地之间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也需要时间感化和安抚宁地的百姓,使宁人与风人合二为一。
没有了外部的压力,没有强敌的威胁,以唐寅为首的风国朝廷便可以集中精力去做这些事情。
如果说联莫灭宁是风国崛起的垫脚石,那么顶住川贞联军的入侵便可算做是风国真正崛起的标志。
第十卷
第1章
川贞联军退兵,唐寅班师回都。
一场战争打下来,风国军力锐减,国库空虚,可谓是伤筋动骨。
兵力不足,可以通过招收新兵来填补,钱财短缺才是风国目前最棘手的问题。
在交战之中,风国的霸关、冲城、简城、封城、纺城等十多座大城受损严重,甚至是被烧毁,需要重建,而这些都得用钱。风国贫瘠,百姓也不富裕,想从百姓身上收取如此庞大的开支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唐寅自然而然的把目光转移到刚刚吞并的宁北八郡,想从宁北八郡征集钱财。正当唐寅为缺金短银发愁的时候,治粟内史张鑫向唐寅秘密检举,右相上官元吉有收授贿赂之举。
现在是非常时期,唐寅最不能容忍的便是麾下官员贪污钱财,张鑫的举报对于上官元吉来说可是致命的。
张鑫还真不是无的放失,上官元吉确实有私收钱财,蔡颂的钱财。
目前风国负责管理宁地的是以蔡颂为首的蔡家,而被唐寅调派到宁地的御史大夫张哲则负责监管。
唐寅回都不久,便给蔡颂传书,让他半个月内在宁地筹集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两千万两,运送到风地,支援受损城池的重建。蔡颂办事十分效率,接到唐寅的王令后,立刻执行,没用上半的月的时间,仅仅十天便把金银如数凑齐,并委托天鹰军出兵五万加以护送。
蔡颂把事情办的如此顺利,一是他确有能力,其二也说明了宁国的富裕。天鹰军押送金银去往盐城的当天晚上,蔡颂在自己的府内大摆酒席,广邀宾客。唐寅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便完成的如此顺利,立下大功一件,他当然有庆贺的理由。何况别人办酒宴是花钱,他办酒宴则是赚钱。蔡颂被唐寅任命为宁北八郡的总巡查使,对宁北八郡有行政管理权,上下官员的任命,全凭他一句话,有人若想谋取个一官半职,也免不了要送给他好处。
前来参加宴会的都是宁地的达官显贵,当然,他们不可能空手而来,皆携有厚礼。一场酒席办下来,蔡颂赚的是盆满钵丰。不过令蔡颂意外的是,张哲竟然也有来参加。
他倒不是没邀请张哲,而是张哲始终和他关系疏远,甚至他都能感觉得到,张哲打心眼里瞧不起自己。平日里,他二人除了公务或许会碰面,私下里毫无走动。
今日张哲突然来参加自己举办的晚宴,蔡颂即感意外的同时,心里也有种不祥的预感。
张哲是御史大夫,从一品的高官,唐寅身边的重臣,蔡颂对他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亲自出府迎接,跟随他出来的还有他两个儿子,蔡鹏和蔡圭。在府门外看到一身官服的张哲,蔡颂便开始暗暗咧嘴,看来张哲是来者不善啊!见面后,蔡颂一躬倒地,献媚地说道:“不知张大人大驾光临,下官有失远迎,还望张大人海涵。”“哼!”张哲生性梗直,对人也不懂得假以辞色,他冷哼一声,站在原地未动,只是侧身向蔡府内瞧了瞧,说道:“蔡大人的家里好热闹啊,不知今天是什么好日子,让蔡大人如此大排宴席?”
“这……”蔡颂吞口吐沫,搓着手干笑道:“今天下官完成大王之命,送走大王指定的金银,所以……”
“所以便排宴庆贺!”张哲替他说完下面的话,然后面沉似水地又道:“仅仅是完成一次大王的指令,蔡大人便如此铺张,看来蔡大人真是家财万贯啊!”
蔡颂冷汗流了出来,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了。张哲继续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蔡大人,你依仗职权之便,大收贿赂,以为别人不知道吗?”
蔡颂吓的身子一哆嗦,脑袋摇的象拨浪鼓似的,连声说道:“张大人,下官对大王、对风国可是忠心耿耿,绝无二意……”“好一个忠心耿耿,绝无二意,现在霸关等诸多城池毁于一旦,正需大量的钱财、人力、物力来重建,
而你蔡大人却在家里吃喝玩乐,大收贿赂,好不自在,这就是你的忠心吗?”蔡颂被张哲说的哑口无言,膛目结舌,支吾不语。张哲甩下袍袖,边转身向后走边冷冷说道:“今日前来,我是通知蔡大人的,我会把蔡大人的所作所为如实呈报于大王,请大王定夺!”
说完话,张哲已走回到马车前,在左右侍卫的搀扶下,登上马车。
张哲扔下这么一句话走人了,蔡颂可吓傻眼了。张哲是御史大夫,对文武百官有监督权,他要把自己受贿的事呈报给大王,那还了得?别说自己的仕途之路要走到头了,就连肩膀上的脑袋能不能保得住都未可知呢!
呆站了好一会他才清醒过来,惊叫一声,下意识地去追张哲的马车,想把张哲拦下来。这时候,蔡圭伸手把他拉住,摇头说道:“父亲,不用再追了,以张哲的个性,你即使追上他也没用。”
“那……那总不能真让他去向大王禀报吧?”刚才还满面红光的蔡颂此时吓的脸都白了,说起话来也是结结巴巴。
旁边的蔡鹏把眼睛一瞪,狞声说道:“父亲,我看咱们就来个一不做,二不休,把张哲先……”说着话,他用手比画了一下,做个杀的手势。蔡颂两眼向上一翻,险些没晕过去,张哲是想杀就能杀的人吗?那可是御史大夫,从一品的高官大员,
唐寅的心腹重臣,自己要把他杀了,自己还能好得了吗?不用唐寅下令,留在良州的天鹰军就能先把自己撕碎。
不等蔡颂说话,蔡圭已大摇其头,连声说道:“不妥、不妥!大哥不可冲动,刺杀张哲,是惹祸上身的自寻死路。”“老二,那你说怎么办?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张哲匹夫去向大王举报父亲?”
蔡鹏和蔡圭是亲兄弟,但两人的个性以及才能却截然相反,蔡鹏是典型的纨绔子弟,冲动又自大,做事不计后果,目中无人肚腹空空,而蔡圭则足智多谋,聪明绝顶,城府也极深。他眼珠转了转,对蔡颂说道:“父亲可派人送一份重礼到盐城。”“送给谁?”
“右相上官元吉。”
“哦?”蔡颂心中一动,不解地看着蔡圭。蔡圭解释道:“上官元吉为人圆滑,不象张哲那么刚直,容易说话,其二,上官元吉是大王面前的红人,也是最能说得上话的人,他的进言,大王一般都会听,其三,上官家家大业大,要养很多人,而在大王起兵之初,上官元吉又捐出全部的家当,
现在虽已贵为丞相,但日子过的并不宽松,父亲的重礼他应该会收下,只要他肯为父亲在大王面前美言,大王绝不会重责父亲的。”
呦!蔡颂眼睛一亮,这倒不失为一条好办法。他问道:“那……为父要送多少为合适?”
蔡圭一笑,伸出五根手指。蔡鹏疑问道:“五千两银子?”
蔡圭白了兄长一眼,意思是这话你怎好意思说出口?蔡鹏顿了一下,又道:“五万两?”
“恩!”蔡圭点点头,说道:“不错,五万两,不过不是银子,而是黄金五万两。”
扑!蔡颂和蔡鹏闻言,这父子俩差点一齐吐血,五万两黄金,那差不多相当于五百万两的白银,一下子要送出去这么多金子,即便是财大气粗的蔡颂也受不了。蔡鹏更是暴跳如雷,脑袋摇的象拨浪鼓似的,急声说道:“老二,你疯了?五万两黄金啊!”
蔡圭正色说道:“若是能买通上官元吉,五万两的黄金又算得了什么?以后若是有右相做靠山,再多的金银我们蔡家也能赚回来。要送礼,就要送到对方动心,送到对方都没有回绝的勇气。父亲,这件事上绝不能小气!”
细细琢磨二子的话,蔡颂暗暗点头,儿子的话并非没有道理啊,如果真能把上官元吉拉拢到自己这边,那自己在宁北八郡可就高枕无忧了,别说五万两黄金,五十万两、五百万两都能赚得回来。
经过一番天人交战,蔡颂最终把心一横,牙关一咬,听从的蔡圭的意见,忍痛割爱,拿出五万两黄金,连夜派心腹之人秘密送往盐城,买通上官元吉。通过这件事,也可以看出蔡圭的为人,做事快、准、狠,头脑和城府皆超于常人。
张哲对蔡颂的弹劾还未传到盐城,蔡颂的重礼倒是先一步到了盐城,并送到上官元吉的府上。五万两的黄金,足足装了十车,上百只箱子,这么多的金子,即便是上官元吉也首次见到。或许真如蔡圭所说,送礼就要送到让人没有拒绝的勇气。对于蔡颂的厚礼,上官元吉并没有推脱,照单全收,
而后他又接过蔡颂写给他的书信,拆开细看。在蔡颂的书信中多是些歌功颂德、阿谀奉承的废话,只是在最后询问上官元吉,自己在宁地要怎么做才能取得大王的信任,不会受到大王的责罚。他的意思写的很隐晦,说白了就是问上官元吉,他蔡颂在宁北八郡能为非作歹到什么程度,极限在哪。
上官元吉那么聪明,一看也就明白了蔡颂的意思,他当即给蔡颂写了一封回书,内容很简单,只寥寥十六字:“结党营私,国之大忌,君之重恶,切记切记!”
第2章
第888章
单阳大步流星走进中军帐,到了里面,看都未看聂泽等贞将,直接走到任放面前,插手施礼,说道:“将军,我已把风王殿下护送回锦阳内城。”
看到单阳,帐内的川将和贞将的反应截然不同。川将们纷纷松了口气,一各个如释重负,而贞将们则是两眼喷火,义愤填膺,看着单阳的眼神象是随时要扑过去咬他几口似的。
任放很沉稳,端坐在帅案后,慢条斯理的向单阳摆摆手,淡然说道:“单将军辛苦了。”顿了一下,他看眼站于一旁满面怒色的聂泽,然后又说道:“单将军,聂将军向本帅告状,说你伤了贞军兄弟,不知可有此事?”
单阳深吸口气,沉声说道:“确有此事!”
他话音刚落,聂泽就迫不及待地说道:“怎么样,任帅,这可是单将军亲口承认的,并未本将冤枉他吧?”
“哼!”单阳冷哼一声,说道:“聂将军,你不找上门来,我还要去找你呢,问问你到底是何居心?!任将军已与风王殿下达成议和,而你却在半路设伏,欲刺杀风王殿下,你这么做,不仅是破坏双方的和议,也是置我川国于不仁不义的境地,这你又做何解释?”
任放早就猜出是这么回事了,现在听单阳把话讲明,他故作恍然大悟的哦了一声,转头又看向聂泽,似乎在询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聂泽老脸一红,然后又强硬地说道:“风国为敌国,风王为大敌,我军刺杀唐贼,有何不对?”
任放依旧不插话,也不表态,脑袋又转向单阳。
单阳冷声说道:“两军交战之时,无论用什么手段杀掉敌国之君皆无可厚非,而现在双方已经议和,可聂将军还是一心置风王于死地,聂将军是不是太过于胡作非为了?”
想不到一向沉默寡言的单阳这时候变的如此能说会道,聂泽一时间也被他质问的哑口无语。正在他不知该说点什么好时,任放终于开口了,他说道:“是啊,单将军说的有道理啊!聂将军,本帅已与风王议和,而你却去刺杀风王,这么做,不是让本帅成了出尔反尔的小人吗?也让你我两国颜面扫地啊!”
聂泽恼羞成怒,拍案而起,震声说道:“不管本将做的对与不对,但单将军重伤潘将军是事实,你们要如何处理此事?”
这时候任放又不说话了,满脸困惑地看着单阳。
单阳说道:“我的职责是保护风王殿下,而潘将军却是来行刺风王殿下的,我职责所在,不得不与潘将军交手。比武尚且免不了要受伤,何况是在战场之上,我若不使出全力,现在躺下的就是我。”
聂泽怒声喝问道:“单将军的意思是……”
单阳回道:“我的意思是,潘合咎由自取,未取他性命,我已是念及同盟之义,手下留情了!”
“你……”聂泽气的两眼直冒金星,伸手指着单阳的鼻子,半晌说不出话来。
单阳懒着再和他争论,转身形走到任放的下手边,撩征裙,甩征袍,盘膝而坐。单阳可是上将军,论军衔,与任放为平级,他为人是低调寡言,但不代表他没脾气,真要是发起威来,连任放也得忌惮三分。
看他这样的态度,聂泽的脸面还哪能挂得住,他五官扭曲,表情狰狞,回头看向任放,质问道:“任帅,单阳伤我潘将军一事,你到底要如何处理?”
任放呵呵一笑,说道:“聂将军不要生气,也不必着急,单将军下手是稍重了一点,但也是职责所在,若有得罪之处,本帅代他向聂将军赔不是了。”说着话,任放站起身,对着聂泽恭恭敬敬的深施一礼。
身为联军统帅,任放能放下身段当众向聂泽施礼道歉,已算是给足他的面子了,而聂泽显然不满意。
他麾下的两员大将潘合和武进一伤一亡,武进是死于唐寅之手,那无话可说,但潘合可是伤在单阳的手上,如果此事只因为任放的一句道歉、一个施礼就到此为止,那贞军在川军面前岂不颜面尽失,自己这一军统帅在军中还有何威严而言?
聂泽双目射出阴森森的寒光,冷冷注视着任放,一字一顿地问道:“这就是任帅的处理方式吗?”
任放表面上总是笑呵呵的,一派和事老的模样,实际上他比任何人都要强硬,在他的骨子里,有着川国贵族特有的孤傲。
他对上聂泽的目光,慢慢坐回到铺垫上,然后心平气和地含笑说道:“没错,这是我的处理方式。聂将军,你我两国为盟国,你我两军为兄弟之军,遇事又何必斤斤计较呢?何况,这次也确实是贞军的兄弟有错在先嘛!”
“现在身负重伤,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不是你川军的将领,你当然站着说话不腰疼!”
“不管受伤的是谁,本帅讲的是理。我与风王议和,这是你我双方都同意的事,而聂将军偏偏要搞出行刺风王的事来,导致潘合将军负伤,说来说去,主要的责任还是在贵方。”
“双方都赞同议和?哈哈——”聂泽怒极而笑,厉声道:“主和的一直是你,任放,我聂泽从未赞成过!要与风贼和解,退兵,那你川军自己退吧,我贞军宁死不退,宁死也不做夹着尾巴逃跑的狗!”
这时候,聂泽是真被气晕了头,不管不顾的彻底和任放撕破脸。咆哮过后,聂泽又怒发冲冠里指了指任放,转身大步向外走去。聂泽一走,众多的贞将们也纷纷起身,许多人都冲着任放重重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聂泽可恶,太目中无人了!”等贞将们走出大帐好一会了,处于震惊中的川将们才纷纷回过神来,人们气的满面通红,吹胡子瞪眼,就连负伤的伍瑞都连拍桌案,若不是他脚上有箭伤,非追出去和贞军理论不可。
任放并未气恼,至少在他的脸上没有任何的表现。他淡然一笑,说道:“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人家想留下,就让他们留下好了,聂泽要自寻死路,我们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贞军作战是勇猛,但若是没有川军的支持,没有川军提供的大型武器,他们想单凭自己的力量击溃风军,摧毁风国,那是自不量力。在任放看来,贞军若是不撤退,单独留下,只有死路一条。
聂泽说他宁死不退,那只不过是一时的气话而已,他还没冲动到真的留下来独战风军。
回到贞军的大营,坐在中军帐里和麾下的将领、谋士们一商议,聂泽也感觉出己方无力独自留在风国境内,独战风军,最终,他也只能接受退兵的命运。
这一场旷日持久,历时数月的川贞二国联手伐风之战,终于是以川贞联军的主动求和而告终。
此战,双方并未分出明显的胜负。
川贞联军共出动百万之众,在交战当中,伤亡接近四十万众,单单是在风国神秘失踪的李呈一部就有十五万人之多。不过,风国的伤亡也不在少数,霸关守军全军覆没,赤峰军几乎被打没了编制,十万的新军最终只剩下两、三万人,再加上平原军、三水军、直属军的伤亡,风国军力的减员也接近三十万。
如果单看双方死伤的数据,可以认定是一场两败俱伤的交战,但还有许多东西是在数据中看不出来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在伐风之战中,川贞两国并不牢固的联盟关系出现裂痕,而两军的关系更糟糕,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
按理说两军为盟军,在撤退中应互相帮衬,但川军和贞军却是分开撤退的,川军先撤,贞军后撤,并非贞军那么高尚,要为川军断后,而是他们根本不屑与川军同行。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军队就是一国的核心,二国的军队不和,直接导致两国的关系转为恶化。
等到川贞二军回国之后,见到各自的君主,同是互相推卸责任,川军指责贞军不听指挥,胡作非为,贞军则指责川军怯战,指挥不利。在各执一词的情况下,两国的君主也难免会对对方生出不满之意。
川贞联盟的破裂,可以说是风军在卫国之战中获得的最大胜利,川贞两军的不和,使川贞两国无法再重新组织和集结兵力,联手向风国发动第二次伐风战争,如此一来,在战争中已筋疲力尽、伤痕累累的风国得到了难得喘息之机。
现在的风国已吞并宁国八个郡,整体国力远胜从前,此时风国最需要的就是时间,需要时间来完全融合宁北八郡,需要时间使风地和宁地之间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也需要时间感化和安抚宁地的百姓,使宁人与风人合二为一。
没有了外部的压力,没有强敌的威胁,以唐寅为首的风国朝廷便可以集中精力去做这些事情。
如果说联莫灭宁是风国崛起的垫脚石,那么顶住川贞联军的入侵便可算做是风国真正崛起的标志。
第十卷
第1章
川贞联军退兵,唐寅班师回都。
一场战争打下来,风国军力锐减,国库空虚,可谓是伤筋动骨。
兵力不足,可以通过招收新兵来填补,钱财短缺才是风国目前最棘手的问题。
在交战之中,风国的霸关、冲城、简城、封城、纺城等十多座大城受损严重,甚至是被烧毁,需要重建,而这些都得用钱。风国贫瘠,百姓也不富裕,想从百姓身上收取如此庞大的开支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唐寅自然而然的把目光转移到刚刚吞并的宁北八郡,想从宁北八郡征集钱财。正当唐寅为缺金短银发愁的时候,治粟内史张鑫向唐寅秘密检举,右相上官元吉有收授贿赂之举。
现在是非常时期,唐寅最不能容忍的便是麾下官员贪污钱财,张鑫的举报对于上官元吉来说可是致命的。
张鑫还真不是无的放失,上官元吉确实有私收钱财,蔡颂的钱财。
目前风国负责管理宁地的是以蔡颂为首的蔡家,而被唐寅调派到宁地的御史大夫张哲则负责监管。
唐寅回都不久,便给蔡颂传书,让他半个月内在宁地筹集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两千万两,运送到风地,支援受损城池的重建。蔡颂办事十分效率,接到唐寅的王令后,立刻执行,没用上半的月的时间,仅仅十天便把金银如数凑齐,并委托天鹰军出兵五万加以护送。
蔡颂把事情办的如此顺利,一是他确有能力,其二也说明了宁国的富裕。天鹰军押送金银去往盐城的当天晚上,蔡颂在自己的府内大摆酒席,广邀宾客。唐寅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便完成的如此顺利,立下大功一件,他当然有庆贺的理由。何况别人办酒宴是花钱,他办酒宴则是赚钱。蔡颂被唐寅任命为宁北八郡的总巡查使,对宁北八郡有行政管理权,上下官员的任命,全凭他一句话,有人若想谋取个一官半职,也免不了要送给他好处。
前来参加宴会的都是宁地的达官显贵,当然,他们不可能空手而来,皆携有厚礼。一场酒席办下来,蔡颂赚的是盆满钵丰。不过令蔡颂意外的是,张哲竟然也有来参加。
他倒不是没邀请张哲,而是张哲始终和他关系疏远,甚至他都能感觉得到,张哲打心眼里瞧不起自己。平日里,他二人除了公务或许会碰面,私下里毫无走动。
今日张哲突然来参加自己举办的晚宴,蔡颂即感意外的同时,心里也有种不祥的预感。
张哲是御史大夫,从一品的高官,唐寅身边的重臣,蔡颂对他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亲自出府迎接,跟随他出来的还有他两个儿子,蔡鹏和蔡圭。在府门外看到一身官服的张哲,蔡颂便开始暗暗咧嘴,看来张哲是来者不善啊!见面后,蔡颂一躬倒地,献媚地说道:“不知张大人大驾光临,下官有失远迎,还望张大人海涵。”“哼!”张哲生性梗直,对人也不懂得假以辞色,他冷哼一声,站在原地未动,只是侧身向蔡府内瞧了瞧,说道:“蔡大人的家里好热闹啊,不知今天是什么好日子,让蔡大人如此大排宴席?”
“这……”蔡颂吞口吐沫,搓着手干笑道:“今天下官完成大王之命,送走大王指定的金银,所以……”
“所以便排宴庆贺!”张哲替他说完下面的话,然后面沉似水地又道:“仅仅是完成一次大王的指令,蔡大人便如此铺张,看来蔡大人真是家财万贯啊!”
蔡颂冷汗流了出来,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了。张哲继续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蔡大人,你依仗职权之便,大收贿赂,以为别人不知道吗?”
蔡颂吓的身子一哆嗦,脑袋摇的象拨浪鼓似的,连声说道:“张大人,下官对大王、对风国可是忠心耿耿,绝无二意……”“好一个忠心耿耿,绝无二意,现在霸关等诸多城池毁于一旦,正需大量的钱财、人力、物力来重建,
而你蔡大人却在家里吃喝玩乐,大收贿赂,好不自在,这就是你的忠心吗?”蔡颂被张哲说的哑口无言,膛目结舌,支吾不语。张哲甩下袍袖,边转身向后走边冷冷说道:“今日前来,我是通知蔡大人的,我会把蔡大人的所作所为如实呈报于大王,请大王定夺!”
说完话,张哲已走回到马车前,在左右侍卫的搀扶下,登上马车。
张哲扔下这么一句话走人了,蔡颂可吓傻眼了。张哲是御史大夫,对文武百官有监督权,他要把自己受贿的事呈报给大王,那还了得?别说自己的仕途之路要走到头了,就连肩膀上的脑袋能不能保得住都未可知呢!
呆站了好一会他才清醒过来,惊叫一声,下意识地去追张哲的马车,想把张哲拦下来。这时候,蔡圭伸手把他拉住,摇头说道:“父亲,不用再追了,以张哲的个性,你即使追上他也没用。”
“那……那总不能真让他去向大王禀报吧?”刚才还满面红光的蔡颂此时吓的脸都白了,说起话来也是结结巴巴。
旁边的蔡鹏把眼睛一瞪,狞声说道:“父亲,我看咱们就来个一不做,二不休,把张哲先……”说着话,他用手比画了一下,做个杀的手势。蔡颂两眼向上一翻,险些没晕过去,张哲是想杀就能杀的人吗?那可是御史大夫,从一品的高官大员,
唐寅的心腹重臣,自己要把他杀了,自己还能好得了吗?不用唐寅下令,留在良州的天鹰军就能先把自己撕碎。
不等蔡颂说话,蔡圭已大摇其头,连声说道:“不妥、不妥!大哥不可冲动,刺杀张哲,是惹祸上身的自寻死路。”“老二,那你说怎么办?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张哲匹夫去向大王举报父亲?”
蔡鹏和蔡圭是亲兄弟,但两人的个性以及才能却截然相反,蔡鹏是典型的纨绔子弟,冲动又自大,做事不计后果,目中无人肚腹空空,而蔡圭则足智多谋,聪明绝顶,城府也极深。他眼珠转了转,对蔡颂说道:“父亲可派人送一份重礼到盐城。”“送给谁?”
“右相上官元吉。”
“哦?”蔡颂心中一动,不解地看着蔡圭。蔡圭解释道:“上官元吉为人圆滑,不象张哲那么刚直,容易说话,其二,上官元吉是大王面前的红人,也是最能说得上话的人,他的进言,大王一般都会听,其三,上官家家大业大,要养很多人,而在大王起兵之初,上官元吉又捐出全部的家当,
现在虽已贵为丞相,但日子过的并不宽松,父亲的重礼他应该会收下,只要他肯为父亲在大王面前美言,大王绝不会重责父亲的。”
呦!蔡颂眼睛一亮,这倒不失为一条好办法。他问道:“那……为父要送多少为合适?”
蔡圭一笑,伸出五根手指。蔡鹏疑问道:“五千两银子?”
蔡圭白了兄长一眼,意思是这话你怎好意思说出口?蔡鹏顿了一下,又道:“五万两?”
“恩!”蔡圭点点头,说道:“不错,五万两,不过不是银子,而是黄金五万两。”
扑!蔡颂和蔡鹏闻言,这父子俩差点一齐吐血,五万两黄金,那差不多相当于五百万两的白银,一下子要送出去这么多金子,即便是财大气粗的蔡颂也受不了。蔡鹏更是暴跳如雷,脑袋摇的象拨浪鼓似的,急声说道:“老二,你疯了?五万两黄金啊!”
蔡圭正色说道:“若是能买通上官元吉,五万两的黄金又算得了什么?以后若是有右相做靠山,再多的金银我们蔡家也能赚回来。要送礼,就要送到对方动心,送到对方都没有回绝的勇气。父亲,这件事上绝不能小气!”
细细琢磨二子的话,蔡颂暗暗点头,儿子的话并非没有道理啊,如果真能把上官元吉拉拢到自己这边,那自己在宁北八郡可就高枕无忧了,别说五万两黄金,五十万两、五百万两都能赚得回来。
经过一番天人交战,蔡颂最终把心一横,牙关一咬,听从的蔡圭的意见,忍痛割爱,拿出五万两黄金,连夜派心腹之人秘密送往盐城,买通上官元吉。通过这件事,也可以看出蔡圭的为人,做事快、准、狠,头脑和城府皆超于常人。
张哲对蔡颂的弹劾还未传到盐城,蔡颂的重礼倒是先一步到了盐城,并送到上官元吉的府上。五万两的黄金,足足装了十车,上百只箱子,这么多的金子,即便是上官元吉也首次见到。或许真如蔡圭所说,送礼就要送到让人没有拒绝的勇气。对于蔡颂的厚礼,上官元吉并没有推脱,照单全收,
而后他又接过蔡颂写给他的书信,拆开细看。在蔡颂的书信中多是些歌功颂德、阿谀奉承的废话,只是在最后询问上官元吉,自己在宁地要怎么做才能取得大王的信任,不会受到大王的责罚。他的意思写的很隐晦,说白了就是问上官元吉,他蔡颂在宁北八郡能为非作歹到什么程度,极限在哪。
上官元吉那么聪明,一看也就明白了蔡颂的意思,他当即给蔡颂写了一封回书,内容很简单,只寥寥十六字:“结党营私,国之大忌,君之重恶,切记切记!”
第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