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夜不眠的人群里,其实也包括唐英夫妻。虽然婚礼很是气派,面子赚的十足,但真到天色大黑之后,两夫妻心里其实都没有什么把握。
由于事发时他们处与昏迷状态,对于唐水是否受到侵犯,他们并不知情。虽然张青做了保证,可是事实是怎么样,谁都没办法打包票。平遥是个保守闭塞的地方,对这些东西看的很重,而与柳长安这种有办法的大贵人比,唐水一家,其实也算不上什么。
驸马的面子可以逼迫柳长安收下唐水为妾,却不能要求柳长安必须对唐水好。如果女儿真的受到侵害,而在新婚之夜因此被嫌弃乃至被殴打之类的事,两夫妇都没办法控制,甚至没办法指责柳长安什么。事实上类似的事,之前在平遥也发生过,最终结果都是以女方自尽或是疯掉为结尾。是以整个晚上,两夫妻都处于紧张与不安之中,生怕半夜里女儿就哭着跑来哭诉,或是看到她顶着巴掌印来给自己敬茶。
直到日出三竿柳长安扶着满面羞红走路有些不利索的唐水进来敬茶问安,两夫妻的心才算放下。他们是过来人,看女儿那副样子,就知道两人自是恩爱,之前种种担心看来纯属多余。直到此时,脸上才真正有了笑意。待看到那块代表着贞洁的帕子上,鲜艳的血红,唐英心头数日来郁积不去的块垒,顷刻消融,大声吩咐着,“把红挂出去,让他们看看,我女儿是什么样的人,看看谁还敢在背后嚼舌根!”
唐母则抱过女儿,小声地问着什么,唐水先是脸红,后又趴在母亲怀里笑,偷眼看柳长安的时候,目光里流露出的情感却是瞎子都感觉的到。而柳长安表现的同样足够谦恭孝顺,让这对老夫妻觉得,这位京城来的公子,很看的起自己,这门亲事并没有做错。
就在这时,阿史那永忠却敲了敲门,以目示意柳长安出来。他脸上神色很是严肃,似乎是有正事。等到柳长安来到外面,他才小声道:“出事了。前天安原县发生民变,县令逃了命,但是佐二官没跑掉,好象是被难民给吃了。整个县城已经失陷于贼手,事情……很不妙。”
“安原?那不就是邻县?消息几时过来的?”
“昨天半夜,消息送到衙门里,驸马说不要扰你的好事,就没人告诉你。”
柳长安摇头道:“这么急的事,哪还顾的上那些?县尊人呢?我要去见他。”
“就在书房里,我来,就是请你过去。”
书房内,冯素珍双眼通红,神色也很憔悴,与柳长安的春风满面形成鲜明对比。自瘟疫发生后,由于有柳长安在旁赞画设谋,冯素珍劳心劳力的时候不多,气色其实并不算差。可是一晚没见,就憔悴成这样,让柳长安也吃了一惊。连忙道:
“东翁,事情还没到特别危急的地步,你还是要保重身体要紧。如果你垮了,我们就真的一败涂地,不可挽回。至于眼下,东瓮还是得好好休息,千万不要类坏身子。”
见他那副焦急样子,冯素珍心头一暖,不知怎的,她现在发觉,自己越来越在意柳长安对自己的态度。事实上,在她心里对于这起民变并不认为完全是坏事,至少出了这样的事,自己就有理由让柳长安晚上留在自己房里,毕竟要研究公务,做个彻夜之谈,也是极寻常的事不是么?
昨天府里发的公文已经送到平遥,介绍了安原的乱局,难民只半天工夫,就占领了整个县城。在县令自己的报告中,声称平遥以邻为壑,有意把难民往邻县驱逐,才导致这一恶性案件发生。
当然,冯素珍身为状元加驸马,压根不用在意这种同僚的指责,何应章就会替他接下这一切。但是这份公事倒是个警告,提醒着在场几人,除去天灾之外,还有人祸这个压力摆在面前,不可不防。
“邻县的情形已经了解过了,瘟疫死了很多人,连公人都大批中了瘟,根本维持不了秩序。难民刚开始的时候要求逃难,后来要求有饭吃,再后来要求有房子住,再后又要这样那样的权益,比如县里的居民不许打他们,不许放狗咬他们。那县令也不怎么聪明,不想想好端端的怎么会放狗咬人,当然是这些人试图到别人的院子里去,才会被狗咬。难民逐渐成了大爷,连捕快都不怕,事情就不好收拾。”
事情的诱因,则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千金在自家的花园里被人掳了去,再找到时,已经不成人形。这个大户当然不肯甘休,就要官府拿人,不想难民反倒以武力抗击官府最终局面彻底失控。
冯素珍道:“听说难民的头领是个武师,他们就是群疯子,驱逐县令,吃掉了县丞,活生生的人,就这么吃掉了,想想都让人毛骨悚然。安原的局面不比我们好多少,官仓里没有什么米,城里又没有四大家这样的富商。县令宋茂其实是个好人,也是个清官,他一开始就想着救百姓的。拿出了所有的粮食,又说服了大户,捐出大笔粮食给百姓吃。没想到事情居然变成这样。”
“有恩无威,自不量力,就是这个结果了。县令自己不想着立规矩,只想着救命,难民自然就把官府的恩赐当成了自己应得的,于是就越发无法无天,乃至酿成这场大祸。其实这对我们来说,倒是一件好事。”
“怎么讲?”
“有了安原的事摆在那,比我们说一百句都好用,不管是戴九如也好,还是城里的大户也好,这下都不会再有所保留,肯定会帮我们全力赈灾。大家有什么私心过节,都是小问题,保命才是第一位,毕竟难民是要吃人的。为了不死,也得拼一拼了。”
冯素珍道:“这话倒是不假,可是我现在担心,那些难民会不会打到平遥来。毕竟我们距离不是太远,安原一座县城也养不活那么多人,他们吃光了安原的存粮后,说不定就会以我们为目标,这又该如何是好?”
由于事发时他们处与昏迷状态,对于唐水是否受到侵犯,他们并不知情。虽然张青做了保证,可是事实是怎么样,谁都没办法打包票。平遥是个保守闭塞的地方,对这些东西看的很重,而与柳长安这种有办法的大贵人比,唐水一家,其实也算不上什么。
驸马的面子可以逼迫柳长安收下唐水为妾,却不能要求柳长安必须对唐水好。如果女儿真的受到侵害,而在新婚之夜因此被嫌弃乃至被殴打之类的事,两夫妇都没办法控制,甚至没办法指责柳长安什么。事实上类似的事,之前在平遥也发生过,最终结果都是以女方自尽或是疯掉为结尾。是以整个晚上,两夫妻都处于紧张与不安之中,生怕半夜里女儿就哭着跑来哭诉,或是看到她顶着巴掌印来给自己敬茶。
直到日出三竿柳长安扶着满面羞红走路有些不利索的唐水进来敬茶问安,两夫妻的心才算放下。他们是过来人,看女儿那副样子,就知道两人自是恩爱,之前种种担心看来纯属多余。直到此时,脸上才真正有了笑意。待看到那块代表着贞洁的帕子上,鲜艳的血红,唐英心头数日来郁积不去的块垒,顷刻消融,大声吩咐着,“把红挂出去,让他们看看,我女儿是什么样的人,看看谁还敢在背后嚼舌根!”
唐母则抱过女儿,小声地问着什么,唐水先是脸红,后又趴在母亲怀里笑,偷眼看柳长安的时候,目光里流露出的情感却是瞎子都感觉的到。而柳长安表现的同样足够谦恭孝顺,让这对老夫妻觉得,这位京城来的公子,很看的起自己,这门亲事并没有做错。
就在这时,阿史那永忠却敲了敲门,以目示意柳长安出来。他脸上神色很是严肃,似乎是有正事。等到柳长安来到外面,他才小声道:“出事了。前天安原县发生民变,县令逃了命,但是佐二官没跑掉,好象是被难民给吃了。整个县城已经失陷于贼手,事情……很不妙。”
“安原?那不就是邻县?消息几时过来的?”
“昨天半夜,消息送到衙门里,驸马说不要扰你的好事,就没人告诉你。”
柳长安摇头道:“这么急的事,哪还顾的上那些?县尊人呢?我要去见他。”
“就在书房里,我来,就是请你过去。”
书房内,冯素珍双眼通红,神色也很憔悴,与柳长安的春风满面形成鲜明对比。自瘟疫发生后,由于有柳长安在旁赞画设谋,冯素珍劳心劳力的时候不多,气色其实并不算差。可是一晚没见,就憔悴成这样,让柳长安也吃了一惊。连忙道:
“东翁,事情还没到特别危急的地步,你还是要保重身体要紧。如果你垮了,我们就真的一败涂地,不可挽回。至于眼下,东瓮还是得好好休息,千万不要类坏身子。”
见他那副焦急样子,冯素珍心头一暖,不知怎的,她现在发觉,自己越来越在意柳长安对自己的态度。事实上,在她心里对于这起民变并不认为完全是坏事,至少出了这样的事,自己就有理由让柳长安晚上留在自己房里,毕竟要研究公务,做个彻夜之谈,也是极寻常的事不是么?
昨天府里发的公文已经送到平遥,介绍了安原的乱局,难民只半天工夫,就占领了整个县城。在县令自己的报告中,声称平遥以邻为壑,有意把难民往邻县驱逐,才导致这一恶性案件发生。
当然,冯素珍身为状元加驸马,压根不用在意这种同僚的指责,何应章就会替他接下这一切。但是这份公事倒是个警告,提醒着在场几人,除去天灾之外,还有人祸这个压力摆在面前,不可不防。
“邻县的情形已经了解过了,瘟疫死了很多人,连公人都大批中了瘟,根本维持不了秩序。难民刚开始的时候要求逃难,后来要求有饭吃,再后来要求有房子住,再后又要这样那样的权益,比如县里的居民不许打他们,不许放狗咬他们。那县令也不怎么聪明,不想想好端端的怎么会放狗咬人,当然是这些人试图到别人的院子里去,才会被狗咬。难民逐渐成了大爷,连捕快都不怕,事情就不好收拾。”
事情的诱因,则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千金在自家的花园里被人掳了去,再找到时,已经不成人形。这个大户当然不肯甘休,就要官府拿人,不想难民反倒以武力抗击官府最终局面彻底失控。
冯素珍道:“听说难民的头领是个武师,他们就是群疯子,驱逐县令,吃掉了县丞,活生生的人,就这么吃掉了,想想都让人毛骨悚然。安原的局面不比我们好多少,官仓里没有什么米,城里又没有四大家这样的富商。县令宋茂其实是个好人,也是个清官,他一开始就想着救百姓的。拿出了所有的粮食,又说服了大户,捐出大笔粮食给百姓吃。没想到事情居然变成这样。”
“有恩无威,自不量力,就是这个结果了。县令自己不想着立规矩,只想着救命,难民自然就把官府的恩赐当成了自己应得的,于是就越发无法无天,乃至酿成这场大祸。其实这对我们来说,倒是一件好事。”
“怎么讲?”
“有了安原的事摆在那,比我们说一百句都好用,不管是戴九如也好,还是城里的大户也好,这下都不会再有所保留,肯定会帮我们全力赈灾。大家有什么私心过节,都是小问题,保命才是第一位,毕竟难民是要吃人的。为了不死,也得拼一拼了。”
冯素珍道:“这话倒是不假,可是我现在担心,那些难民会不会打到平遥来。毕竟我们距离不是太远,安原一座县城也养不活那么多人,他们吃光了安原的存粮后,说不定就会以我们为目标,这又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