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无奈,在信中告诉长子,自己将回谯县,再图后继。信尾又感念先帝提携为西园校尉,愧对幼主嘉许,表明了一番他对汉室的忠心。
刘协心中清楚,曹昂会转附这封家书,必然是有曹操叮嘱。
曹操这封信,虽是家书,却分明就是写给他这个皇帝看的。
刘协将这封“家书”推到一旁,不置可否,又拆了吕布的来信。
吕布行伍之中,恐怕也找不出像样的儒生来写文书,看样子像是先找了旁人润色,吕布又自己照着抄了一遍。
刘协漫不经心瞥了一眼,看到最末那句不伦不类的“臣诚惶诚恐,稽首顿首,死罪死罪”,忍不住“喷”的一笑。
整天牛掰哄哄的吕布“稽首顿首,死罪死罪”该是何等模样,刘协还真想象不出来。
第25章
吕布会有来信, 是因为刘协先给他去了信。
皇帝关切了一番师父的起居坐卧,顺便也问了几句前线情况,当然重点还是落在关心师父上面。
吕布收到信,恰好满心愤懑无处发泄, 所以便都写在信中, 既是倾诉, 却也暗暗希冀皇帝能有所作为。
原来董卓派出抵挡南路叛军的, 主将为胡轸, 底下吕布与华雄都需要听从胡轸的调令。
胡轸乃是凉州豪强出身,军中都称他为“凉州大人”, 是跟随董卓的老人了。否则,董卓也不会让他来做主将。
可是胡轸看并州军出身的吕布不顺眼久矣。
早在吕布被举荐皇帝骑射师父时, 胡轸便组织同僚往牛辅帐中表达过不满, 要牛辅转告董卓,不可再厚待并州军, 却寒了凉州旧人的心。
牛辅倒是如实转达了,偏巧遇上董卓因白波贼之事烦心,给骂了一顿赶去平定白波贼了, 到现在还在北路奋战。
这种情况下, 吕布成了胡轸的属下,结果可想而知。
胡轸本就对吕布有敌意,而吕布也不是善茬,排兵布阵间摩擦越来越大。
而董卓的这些士卒,在洛阳城中劫掠玩乐了数月, 心都散了,上了前线也一时调整不过来,惦记着抢到的金银细软,也没了那股悍不畏死的劲头。
如此一来,胡轸越发觉得吕布从中作梗。
因军纪散漫,胡轸当众道:“这次作战,我一定要斩杀一名青绶,你们就都听令整齐了!”
“必斩一青绶”这话传到吕布耳朵里,吕布勃然大怒。
要知道汉时官印佩带于身,绶即系印纽的丝带。
官阶不同,制印用料和丝带颜色、织法也不同。
胡轸所说的“青绶”,乃是九卿及两千石官员所用的银印青绶。再往上,是三公所用的金印紫绶,再往下则是铜印黑绶。
而吕布担任的骑督之职,秩比两千石,正是银印青绶。
胡轸说“必斩一青绶”。
这话吕布听着,就跟胡轸要杀他没什么区别。
这种情况下,董卓派出的南线部队不起内讧都算好了,更何况与叛军最为精锐善战的孙坚部队作战?两军在阳人聚展开作战,胡轸率部一触即溃,连夜退回广成聚,又夜惊惶恐,丢盔卸甲,再退十多里。
直到天明时分,吕布才率部姗姗而来。
胡轸南线不是孙坚对手,节节败退。
若不是中路徐荣杀到搭救,孙坚率部几乎可以直取洛阳。
两军几番交战,最终孙坚斩杀华雄于大谷关。
算起来,董卓派出的南路部队,是打了大败仗。
主将胡轸也好,骑督吕布也罢,都逃不了责任,更何况与吕布同级的华雄都战死了。
吕布一来对胡轸既戒备又愤恨,二来担心作战失败被追责,所以将军中不堪情形,都写在给皇帝的信中,言语之间自然责任都是主将的,把自己无可奈何却又奋勇作战的形象烘托得很好。
看来吕布找来的这个文书,虽然不太通朝廷的上奏格式,但是写小说倒是好手。
信末,吕布又感谢了皇帝所赐的铠甲,为他挡了两次冷箭,免于受伤。
刘协将吕布的来信细细看了两遍。
原来没有什么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这华雄却是死在大谷关、死于孙坚刀下了。
董卓帐下,凉州军与并州军的矛盾已经激化到明面上了么?
将领之间互相仇视,底下士卒自然有样学样。
刘协目光落在“必斩一青绶”这行字上,不难想象吕布听到这话时的惊怒,恐怕隐然亦有惧意。
胡轸是跟随董卓起兵的“凉州大人”。
不管董卓怎么厚待并州军,到底凉州军才是他的私兵。
吕布杀了丁原,已反出原有的组织,又入董卓帐下,却与董卓旧部不睦,一旦战事平息,董卓会如何选择,不言而喻。
吕布虽然骁勇善战,可是他没有自己的地盘,没有粮草储备。
简单来说,吕布没有靠山。
所以吕布写这一封信给皇帝,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想明白,但是刘协却完全掌控了他的心理。
吕布需要一座靠山。
吕布是幸运的,因为他这唯一的学生乃是极为护短之人。
刘协搁下吕布来信,对一旁侍立的闵贡道:“叫中藏府令来见朕。”
中藏府令乃是宫中保管金银丝帛等物的官员。
一时中藏府令赶到未央殿,刘协问他宫中财务详细,又道:“取朕私库之金,融为官印,配以紫色绶带。印纽一份为虎,一份为鹤,前者赐给骑督吕奉先,后者赐给帝师卢子干。”
刘协心中清楚,曹昂会转附这封家书,必然是有曹操叮嘱。
曹操这封信,虽是家书,却分明就是写给他这个皇帝看的。
刘协将这封“家书”推到一旁,不置可否,又拆了吕布的来信。
吕布行伍之中,恐怕也找不出像样的儒生来写文书,看样子像是先找了旁人润色,吕布又自己照着抄了一遍。
刘协漫不经心瞥了一眼,看到最末那句不伦不类的“臣诚惶诚恐,稽首顿首,死罪死罪”,忍不住“喷”的一笑。
整天牛掰哄哄的吕布“稽首顿首,死罪死罪”该是何等模样,刘协还真想象不出来。
第25章
吕布会有来信, 是因为刘协先给他去了信。
皇帝关切了一番师父的起居坐卧,顺便也问了几句前线情况,当然重点还是落在关心师父上面。
吕布收到信,恰好满心愤懑无处发泄, 所以便都写在信中, 既是倾诉, 却也暗暗希冀皇帝能有所作为。
原来董卓派出抵挡南路叛军的, 主将为胡轸, 底下吕布与华雄都需要听从胡轸的调令。
胡轸乃是凉州豪强出身,军中都称他为“凉州大人”, 是跟随董卓的老人了。否则,董卓也不会让他来做主将。
可是胡轸看并州军出身的吕布不顺眼久矣。
早在吕布被举荐皇帝骑射师父时, 胡轸便组织同僚往牛辅帐中表达过不满, 要牛辅转告董卓,不可再厚待并州军, 却寒了凉州旧人的心。
牛辅倒是如实转达了,偏巧遇上董卓因白波贼之事烦心,给骂了一顿赶去平定白波贼了, 到现在还在北路奋战。
这种情况下, 吕布成了胡轸的属下,结果可想而知。
胡轸本就对吕布有敌意,而吕布也不是善茬,排兵布阵间摩擦越来越大。
而董卓的这些士卒,在洛阳城中劫掠玩乐了数月, 心都散了,上了前线也一时调整不过来,惦记着抢到的金银细软,也没了那股悍不畏死的劲头。
如此一来,胡轸越发觉得吕布从中作梗。
因军纪散漫,胡轸当众道:“这次作战,我一定要斩杀一名青绶,你们就都听令整齐了!”
“必斩一青绶”这话传到吕布耳朵里,吕布勃然大怒。
要知道汉时官印佩带于身,绶即系印纽的丝带。
官阶不同,制印用料和丝带颜色、织法也不同。
胡轸所说的“青绶”,乃是九卿及两千石官员所用的银印青绶。再往上,是三公所用的金印紫绶,再往下则是铜印黑绶。
而吕布担任的骑督之职,秩比两千石,正是银印青绶。
胡轸说“必斩一青绶”。
这话吕布听着,就跟胡轸要杀他没什么区别。
这种情况下,董卓派出的南线部队不起内讧都算好了,更何况与叛军最为精锐善战的孙坚部队作战?两军在阳人聚展开作战,胡轸率部一触即溃,连夜退回广成聚,又夜惊惶恐,丢盔卸甲,再退十多里。
直到天明时分,吕布才率部姗姗而来。
胡轸南线不是孙坚对手,节节败退。
若不是中路徐荣杀到搭救,孙坚率部几乎可以直取洛阳。
两军几番交战,最终孙坚斩杀华雄于大谷关。
算起来,董卓派出的南路部队,是打了大败仗。
主将胡轸也好,骑督吕布也罢,都逃不了责任,更何况与吕布同级的华雄都战死了。
吕布一来对胡轸既戒备又愤恨,二来担心作战失败被追责,所以将军中不堪情形,都写在给皇帝的信中,言语之间自然责任都是主将的,把自己无可奈何却又奋勇作战的形象烘托得很好。
看来吕布找来的这个文书,虽然不太通朝廷的上奏格式,但是写小说倒是好手。
信末,吕布又感谢了皇帝所赐的铠甲,为他挡了两次冷箭,免于受伤。
刘协将吕布的来信细细看了两遍。
原来没有什么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这华雄却是死在大谷关、死于孙坚刀下了。
董卓帐下,凉州军与并州军的矛盾已经激化到明面上了么?
将领之间互相仇视,底下士卒自然有样学样。
刘协目光落在“必斩一青绶”这行字上,不难想象吕布听到这话时的惊怒,恐怕隐然亦有惧意。
胡轸是跟随董卓起兵的“凉州大人”。
不管董卓怎么厚待并州军,到底凉州军才是他的私兵。
吕布杀了丁原,已反出原有的组织,又入董卓帐下,却与董卓旧部不睦,一旦战事平息,董卓会如何选择,不言而喻。
吕布虽然骁勇善战,可是他没有自己的地盘,没有粮草储备。
简单来说,吕布没有靠山。
所以吕布写这一封信给皇帝,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想明白,但是刘协却完全掌控了他的心理。
吕布需要一座靠山。
吕布是幸运的,因为他这唯一的学生乃是极为护短之人。
刘协搁下吕布来信,对一旁侍立的闵贡道:“叫中藏府令来见朕。”
中藏府令乃是宫中保管金银丝帛等物的官员。
一时中藏府令赶到未央殿,刘协问他宫中财务详细,又道:“取朕私库之金,融为官印,配以紫色绶带。印纽一份为虎,一份为鹤,前者赐给骑督吕奉先,后者赐给帝师卢子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