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丹问出这个问题之后,荀况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在稍微沉默思考了一会之后才做出了答复。
这答复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答复,而是一个反问。
荀况问道:“大王欲王乎?霸乎?”
赵丹想了想,道:“寡人欲以霸王道杂之。”
对于这个答案,荀况明显愣住了。
这位大儒的惊讶之意是如此的明显,以至于就连接下来说话的时候声音都有些颤抖:“大王欲行王道?”
赵丹有些奇怪的看了荀况一眼,但还是说道:“非行王道,乃霸王道杂之。”
下一刻,荀况苍老的脸上突然浮现出了一丝激动的红晕,正容收衣,朝着赵丹行了一个大礼。
“臣为天下万千儒者,谢过大王!”
虽然赵丹的话十分明确无误的说了“霸王道杂之”这四个字,但是杂归杂,里面含有“王道”可是确实无误的。
这对于一直得不到认可的儒家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在后世,儒家一家独大了两千年,压得其他诸子百家喘不过气来,但是在这个春秋战国时代可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自从孔子创立儒家开始,虽然儒家一直和墨家被并称为“儒墨显学”,但非常讽刺的是,这两大显学基本上都并没有得到当时强国国君的认同。
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孔子所提倡的“王道”,指的乃是周天子的王道。可到了春秋战国的时代了,谁还买周天子的账啊。大家都有实力了,干嘛还要按照你孔子的话去尊重周天子这个王?
所以孔子游说君王的失败是必然的。
到了孟子时代,这种状况也并没有得到改变。
孟子是怎么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种话显然是不可能被君王们听得进去的,事实上孟子如果是碰到了后世的某些专制君主的话,那么单单这句话就足够他掉脑袋了。
说白了,儒家的思想一直就是要“仁”,要“王道”,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诸侯们朝不保夕,恨不得把所有的其他国家统统弄死,这时候来谈什么仁啊王道啊,显然是不可能得到国君们的重用。
说白了,儒家思想在这个社会状况下是根本不符合现实的。
作为儒家在春秋战国时代最后一位大能,荀况其实已经意识到了儒家的这个问题,并且针对当前的现实做出了妥协。
这种妥协不但在于荀况将法家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之中,更在于荀况已经不像他之前的孔子和孟子两位前辈一样,一定要自己的国君去坚持什么不切实际的王道了。
这种妥协在《荀况》一书之中随处可见。
比如荀况认为治理国家可以“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君主既可以选择“义立而王”这个上策,也可以选择“信立而霸”这个中策,只要不选择“权谋立而亡”这个下策就行。
又不如说在兼并战争之中,荀况认为国君可以选择“以德兼人,以利兼人,以富兼人”,也是三种方法。
甚至对于儒者本身荀况也分了等级,说:“人主用俗人,则万乘之国亡;用俗儒,则万乘之国存;用雅儒,则千乘之国安;用大儒,则百里之地,久而后三年,天下为一,诸侯为臣;用万乘之国,则举错而定,一朝而伯(霸)。”
简单的说荀况的主张就是:国君同志,你想要霸道的话,也行;但是你在霸道的同时要记住霸道只是中策,想要千秋万代的话还是得用王道。
或者这么说,“霸道”被荀况认为是“初级王道阶段”,而荀况所主张的“王道”则是“高级王道阶段”,
对于一个儒者来说,这其实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再让步的话,就等于是否认王道的可行性,那就不能再算是一个儒者了。
但让荀况灰心丧气的是,就算自己已经做出了如此的让步,仍旧没有任何国君愿意采纳自己的理论。
齐国只是利用荀况的名声来提振稷下学宫的名声从而达到提振齐国名声的地步,而楚国的春申君之所以招揽荀况也只是因为想表现出一副肯用人的好名声,对于荀况的理论也是完全无视。
就连荀况自己都有些灰心丧气,打算老死兰陵了。
就在这个时候,荀况收到了来自祖国的呼唤。
一开始荀况对此并不在意,毕竟在荀况看来赵国并不是秦国的对手,只有楚国和齐国才有希望。
但当赵国在长平取胜之后,荀况的看法改变了。
赵国击败了秦国,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霸主国之一,如果能够劝赵国从霸道进化王道的话,那荀况的理想也算是达成了。
所以荀况辞去了兰陵令的职位,带着自己最得意的两名弟子一路风尘仆仆的回到了阔别多年的邯郸。
让荀况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才刚刚和这位赵王见面,年轻的赵王就给了自己一个如此之大的惊喜。
儒家所提倡的王道,居然真的有希望能够成为国君执政之道的一员!
儒家士子,居然真的有希望登入朝堂之中,成为执政力量中的一员!
荀况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对着赵丹正色道:“以况之见,一统天下者,当为赵国!”
当然是赵国。
如今的这个世界,只有赵国能够接受儒家的王道。
只要儒家在赵国生根发芽,那么等到赵国统一天下之后,儒家的王道不就能够随着赵国的一统而传遍天下了吗?
至于孔子所提倡的周天子王道···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有任何一个脑子正常的儒者觉得周天子王道能够有重现世间的机会了。
赵丹一听荀况的这句话,整个人也终于放心了。
很显然,这位儒家大能的话清晰无比的表明了一个立场,那就是坚决和赵国共进退。
所以赵丹也不再犹豫,正色对着荀况说道:“寡人欲用先生为中尉,助寡人选任贤能,拔举官吏,不知先生愿否?”
赵丹这句话一说出来,荀况还没有先做出反应,但是荀况的两名弟子李斯和韩非却都激动了起来。
这可是赵国中尉啊!赵国六大臣之一,属于不折不扣的赵国领导人啊!
而且现在的赵国还是和秦国并立的天下霸主,甚至还接连打败了秦国两次!在这样的国家之中出任如此重要的职位,那不知道是天下多少人的梦想啊。
但下一刻,荀况的回答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这名儒家大能在听到赵丹的话之后并没有马上开口,而是沉默思考了好一会才道:“大王,况并不欲在赵国为官。”
这答复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答复,而是一个反问。
荀况问道:“大王欲王乎?霸乎?”
赵丹想了想,道:“寡人欲以霸王道杂之。”
对于这个答案,荀况明显愣住了。
这位大儒的惊讶之意是如此的明显,以至于就连接下来说话的时候声音都有些颤抖:“大王欲行王道?”
赵丹有些奇怪的看了荀况一眼,但还是说道:“非行王道,乃霸王道杂之。”
下一刻,荀况苍老的脸上突然浮现出了一丝激动的红晕,正容收衣,朝着赵丹行了一个大礼。
“臣为天下万千儒者,谢过大王!”
虽然赵丹的话十分明确无误的说了“霸王道杂之”这四个字,但是杂归杂,里面含有“王道”可是确实无误的。
这对于一直得不到认可的儒家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在后世,儒家一家独大了两千年,压得其他诸子百家喘不过气来,但是在这个春秋战国时代可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自从孔子创立儒家开始,虽然儒家一直和墨家被并称为“儒墨显学”,但非常讽刺的是,这两大显学基本上都并没有得到当时强国国君的认同。
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孔子所提倡的“王道”,指的乃是周天子的王道。可到了春秋战国的时代了,谁还买周天子的账啊。大家都有实力了,干嘛还要按照你孔子的话去尊重周天子这个王?
所以孔子游说君王的失败是必然的。
到了孟子时代,这种状况也并没有得到改变。
孟子是怎么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种话显然是不可能被君王们听得进去的,事实上孟子如果是碰到了后世的某些专制君主的话,那么单单这句话就足够他掉脑袋了。
说白了,儒家的思想一直就是要“仁”,要“王道”,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诸侯们朝不保夕,恨不得把所有的其他国家统统弄死,这时候来谈什么仁啊王道啊,显然是不可能得到国君们的重用。
说白了,儒家思想在这个社会状况下是根本不符合现实的。
作为儒家在春秋战国时代最后一位大能,荀况其实已经意识到了儒家的这个问题,并且针对当前的现实做出了妥协。
这种妥协不但在于荀况将法家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之中,更在于荀况已经不像他之前的孔子和孟子两位前辈一样,一定要自己的国君去坚持什么不切实际的王道了。
这种妥协在《荀况》一书之中随处可见。
比如荀况认为治理国家可以“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君主既可以选择“义立而王”这个上策,也可以选择“信立而霸”这个中策,只要不选择“权谋立而亡”这个下策就行。
又不如说在兼并战争之中,荀况认为国君可以选择“以德兼人,以利兼人,以富兼人”,也是三种方法。
甚至对于儒者本身荀况也分了等级,说:“人主用俗人,则万乘之国亡;用俗儒,则万乘之国存;用雅儒,则千乘之国安;用大儒,则百里之地,久而后三年,天下为一,诸侯为臣;用万乘之国,则举错而定,一朝而伯(霸)。”
简单的说荀况的主张就是:国君同志,你想要霸道的话,也行;但是你在霸道的同时要记住霸道只是中策,想要千秋万代的话还是得用王道。
或者这么说,“霸道”被荀况认为是“初级王道阶段”,而荀况所主张的“王道”则是“高级王道阶段”,
对于一个儒者来说,这其实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再让步的话,就等于是否认王道的可行性,那就不能再算是一个儒者了。
但让荀况灰心丧气的是,就算自己已经做出了如此的让步,仍旧没有任何国君愿意采纳自己的理论。
齐国只是利用荀况的名声来提振稷下学宫的名声从而达到提振齐国名声的地步,而楚国的春申君之所以招揽荀况也只是因为想表现出一副肯用人的好名声,对于荀况的理论也是完全无视。
就连荀况自己都有些灰心丧气,打算老死兰陵了。
就在这个时候,荀况收到了来自祖国的呼唤。
一开始荀况对此并不在意,毕竟在荀况看来赵国并不是秦国的对手,只有楚国和齐国才有希望。
但当赵国在长平取胜之后,荀况的看法改变了。
赵国击败了秦国,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霸主国之一,如果能够劝赵国从霸道进化王道的话,那荀况的理想也算是达成了。
所以荀况辞去了兰陵令的职位,带着自己最得意的两名弟子一路风尘仆仆的回到了阔别多年的邯郸。
让荀况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才刚刚和这位赵王见面,年轻的赵王就给了自己一个如此之大的惊喜。
儒家所提倡的王道,居然真的有希望能够成为国君执政之道的一员!
儒家士子,居然真的有希望登入朝堂之中,成为执政力量中的一员!
荀况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对着赵丹正色道:“以况之见,一统天下者,当为赵国!”
当然是赵国。
如今的这个世界,只有赵国能够接受儒家的王道。
只要儒家在赵国生根发芽,那么等到赵国统一天下之后,儒家的王道不就能够随着赵国的一统而传遍天下了吗?
至于孔子所提倡的周天子王道···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有任何一个脑子正常的儒者觉得周天子王道能够有重现世间的机会了。
赵丹一听荀况的这句话,整个人也终于放心了。
很显然,这位儒家大能的话清晰无比的表明了一个立场,那就是坚决和赵国共进退。
所以赵丹也不再犹豫,正色对着荀况说道:“寡人欲用先生为中尉,助寡人选任贤能,拔举官吏,不知先生愿否?”
赵丹这句话一说出来,荀况还没有先做出反应,但是荀况的两名弟子李斯和韩非却都激动了起来。
这可是赵国中尉啊!赵国六大臣之一,属于不折不扣的赵国领导人啊!
而且现在的赵国还是和秦国并立的天下霸主,甚至还接连打败了秦国两次!在这样的国家之中出任如此重要的职位,那不知道是天下多少人的梦想啊。
但下一刻,荀况的回答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这名儒家大能在听到赵丹的话之后并没有马上开口,而是沉默思考了好一会才道:“大王,况并不欲在赵国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