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是对市场反应不及时所形成的滞销。
苟玳将其分为四类:时节性滞销、喜爱性滞销、水土不服型滞销和市场过度竞争滞销。
时节性滞销,某样商品有特定的时段性或季节性,一旦在该时段内过度成产,就会导致销售性时节过后供远大于求,亏本都无法售卖。
比如玫瑰花,其在情人节等节日达到销售顶峰,节日过后便会恢复原价。一旦花店等预估出错,进货量过大,节日当天销售不理想,节日过后就会大量囤积花束。喜欢经常性买花的群体较为固定,因而销货能力有限。剩余的玫瑰,往往折价后对非买花群体吸引力也不大,只能处理掉。
再比如季节性较强的服饰,羽绒服,天气越冷,销售量越理想。一到春暖花开,便要疯狂折扣销售。若折扣内仍然无法清仓,商品便成为滞销品,无人购买,占用仓库。
喜爱性滞销,则是没有密切发现市场变化。
消费者的审美偏好,对商品的认知一直处于动态状态。
典型比如各种红极一时的网红商品,起初因为新鲜感等原因销售火爆,一派繁荣,当有厂家没认清市场,以为其未来销售同样可观,大量生产后,消费者对其新鲜感已过,生产的产品便成为滞销品。
第三种是水土不服型商品。
就像海鲜在饥饿的非洲却是滞销的,鲤鱼在山姆国泛滥却无人吃。每个国家、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审美,消费习惯等。想当然以为在一个地方畅销的商品,换一个地方一定能被接受,注定要吃苦头。
比如小型两箱轿车,其在国外大受追捧,优点似乎也肉眼可见。体型轻便、低排量、占用空间小,易停车。因而当年有汽车厂大量生产后,才发现销售量惨淡,销售额收不回营销费。同款的两箱半、三厢轿车销售却理想得多。明明两箱轿车优点更多,可国人就是该死的偏爱有“尾巴”汽车。
第四种则是市场过度竞争产生的滞销。
大多行业在从红利期到平稳期,都会面临该类情况。
某样产品面世时,大受欢迎,净利润非常可观,就会导致大量资本流入该市场。其结果就是产能过剩,生产远大于需求后。只有前期进入该市场站稳脚跟,打出名气,获得稳定用户的产品,以及资本足够强大,能够后来居上的企业吃到红利,其余盲目进入该市场的企业都将被淘汰,也产生大量滞销品。
苟玳分析完滞销的几种情况,看着众人恍然大悟的模样,微微低头,不让人察觉自己的神情。
事实上,以上滞销品,在苟玳看来都属于“有解滞销品”,能够售卖;除了以上滞销品种类,还有“无解滞销品”,苟玳将其称为“垃圾滞销品”,即本身就是垃圾,没有人有购买理由的产品。
当然,这些他不会告知员工,这是他今后“自然破产”的武器。
员工并未察觉归纳的种类不全,很快对应各种原因,想到如何寻找货源。
紧接着,会议进入到下一议题——如何销售此类滞销品。
这些滞销品,除了第一类没有生产渠道而滞销的产品,其余皆已经面向过市场,却不被大众所选择。他们若只是再次推出,不过再次滞销,无济于事。
苟玳早有准备:“其实处理滞销品,需要些聪明才智,我们可以根据收到什么货,再做具体情况分析。”
==
几天后,第一批采购的滞销品到位。
布岱公司的北城仓库。
沈怜花指着一眼望不到头的纸皮箱:“这一堆是从某镇两百多家工厂采购的羽绒服,现在大夏天,根本不会有分销商进货,仓库占用极大,厂商的生产成本在35元以上,我们基本用单件25元的价格采购。我们又花了3元/件贴标,再加上运输成本,仓储费,同时考虑货架占用费、水电人工等,若能在一个月内售出,每件的成本大概45元。”
沈怜花如今早已跳出餐饮业,做各行采购都游刃有余。
肖钱取出一件羽绒服,摸了摸质感,发现比自己前年在电商平台购买,双十一大促销三折后又用了无数红包、优惠券,最后成交价201元的某国牌羽绒服质量还好要,顿时心疼得无以复加。
沈怜花看向苟玳,给出自己的见解:“成本价45元,若能在一个月内销售完毕,单价高于55元,我们都是有净盈利的。若不能,我们可以选择再囤放一段时间,等到冬季,届时我们可以用200元单价出售。只是其中耗费的成本也会增加,现金流压力增大。”
傅巧明拒绝了囤货法:“我们杂货铺初衷就是销售滞销品,浪费时间等其成为畅销品,不符合我们宗旨。而且你难保其到冬季就能成为畅销品,毕竟未来的市场变数难以把握,或许天气不冷,或许群众审美变化,或许出现新型材料的保暖衣?届时会变成二次滞销,更惨了。”
沈怜花点头,显然也有相应考虑。他接过肖钱取出的羽绒服,往身上一穿:“可当前盛夏,哪怕羽绒服再便宜,有消费欲望的仍旧是少数。凭心而论,这衣服现在五十块卖我,我不会考虑。”
当前大众的消费水平不比往昔,价格或许仍是重要因素,却不是主要因素。或许会有部分人专挑大品牌换季入手,因为折扣感人,款式也不过时,只是将使用的快乐再往后拖一年。可平价品牌本就是快消品,每年都有不同流行元素,其折扣的价格不足以让消费者换季挑选,等待一年。
苟玳将其分为四类:时节性滞销、喜爱性滞销、水土不服型滞销和市场过度竞争滞销。
时节性滞销,某样商品有特定的时段性或季节性,一旦在该时段内过度成产,就会导致销售性时节过后供远大于求,亏本都无法售卖。
比如玫瑰花,其在情人节等节日达到销售顶峰,节日过后便会恢复原价。一旦花店等预估出错,进货量过大,节日当天销售不理想,节日过后就会大量囤积花束。喜欢经常性买花的群体较为固定,因而销货能力有限。剩余的玫瑰,往往折价后对非买花群体吸引力也不大,只能处理掉。
再比如季节性较强的服饰,羽绒服,天气越冷,销售量越理想。一到春暖花开,便要疯狂折扣销售。若折扣内仍然无法清仓,商品便成为滞销品,无人购买,占用仓库。
喜爱性滞销,则是没有密切发现市场变化。
消费者的审美偏好,对商品的认知一直处于动态状态。
典型比如各种红极一时的网红商品,起初因为新鲜感等原因销售火爆,一派繁荣,当有厂家没认清市场,以为其未来销售同样可观,大量生产后,消费者对其新鲜感已过,生产的产品便成为滞销品。
第三种是水土不服型商品。
就像海鲜在饥饿的非洲却是滞销的,鲤鱼在山姆国泛滥却无人吃。每个国家、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审美,消费习惯等。想当然以为在一个地方畅销的商品,换一个地方一定能被接受,注定要吃苦头。
比如小型两箱轿车,其在国外大受追捧,优点似乎也肉眼可见。体型轻便、低排量、占用空间小,易停车。因而当年有汽车厂大量生产后,才发现销售量惨淡,销售额收不回营销费。同款的两箱半、三厢轿车销售却理想得多。明明两箱轿车优点更多,可国人就是该死的偏爱有“尾巴”汽车。
第四种则是市场过度竞争产生的滞销。
大多行业在从红利期到平稳期,都会面临该类情况。
某样产品面世时,大受欢迎,净利润非常可观,就会导致大量资本流入该市场。其结果就是产能过剩,生产远大于需求后。只有前期进入该市场站稳脚跟,打出名气,获得稳定用户的产品,以及资本足够强大,能够后来居上的企业吃到红利,其余盲目进入该市场的企业都将被淘汰,也产生大量滞销品。
苟玳分析完滞销的几种情况,看着众人恍然大悟的模样,微微低头,不让人察觉自己的神情。
事实上,以上滞销品,在苟玳看来都属于“有解滞销品”,能够售卖;除了以上滞销品种类,还有“无解滞销品”,苟玳将其称为“垃圾滞销品”,即本身就是垃圾,没有人有购买理由的产品。
当然,这些他不会告知员工,这是他今后“自然破产”的武器。
员工并未察觉归纳的种类不全,很快对应各种原因,想到如何寻找货源。
紧接着,会议进入到下一议题——如何销售此类滞销品。
这些滞销品,除了第一类没有生产渠道而滞销的产品,其余皆已经面向过市场,却不被大众所选择。他们若只是再次推出,不过再次滞销,无济于事。
苟玳早有准备:“其实处理滞销品,需要些聪明才智,我们可以根据收到什么货,再做具体情况分析。”
==
几天后,第一批采购的滞销品到位。
布岱公司的北城仓库。
沈怜花指着一眼望不到头的纸皮箱:“这一堆是从某镇两百多家工厂采购的羽绒服,现在大夏天,根本不会有分销商进货,仓库占用极大,厂商的生产成本在35元以上,我们基本用单件25元的价格采购。我们又花了3元/件贴标,再加上运输成本,仓储费,同时考虑货架占用费、水电人工等,若能在一个月内售出,每件的成本大概45元。”
沈怜花如今早已跳出餐饮业,做各行采购都游刃有余。
肖钱取出一件羽绒服,摸了摸质感,发现比自己前年在电商平台购买,双十一大促销三折后又用了无数红包、优惠券,最后成交价201元的某国牌羽绒服质量还好要,顿时心疼得无以复加。
沈怜花看向苟玳,给出自己的见解:“成本价45元,若能在一个月内销售完毕,单价高于55元,我们都是有净盈利的。若不能,我们可以选择再囤放一段时间,等到冬季,届时我们可以用200元单价出售。只是其中耗费的成本也会增加,现金流压力增大。”
傅巧明拒绝了囤货法:“我们杂货铺初衷就是销售滞销品,浪费时间等其成为畅销品,不符合我们宗旨。而且你难保其到冬季就能成为畅销品,毕竟未来的市场变数难以把握,或许天气不冷,或许群众审美变化,或许出现新型材料的保暖衣?届时会变成二次滞销,更惨了。”
沈怜花点头,显然也有相应考虑。他接过肖钱取出的羽绒服,往身上一穿:“可当前盛夏,哪怕羽绒服再便宜,有消费欲望的仍旧是少数。凭心而论,这衣服现在五十块卖我,我不会考虑。”
当前大众的消费水平不比往昔,价格或许仍是重要因素,却不是主要因素。或许会有部分人专挑大品牌换季入手,因为折扣感人,款式也不过时,只是将使用的快乐再往后拖一年。可平价品牌本就是快消品,每年都有不同流行元素,其折扣的价格不足以让消费者换季挑选,等待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