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件事使他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强烈抨击,试想大宋的文人怎么能允许王安石独占儒家的解释权,王安石的名声由此被败坏,没过几年便郁郁而终。
王安石在草案中还没有提到教科书的问题,范宁没有急于表态,他又看第二份裁减冗官的草案。
目前大宋三冗,冗官、冗兵、冗费,冗兵解决得最好,有大量资源安置退役士兵,裁减厢军,推广民兵法,置换劳役法。
冗费也解决得不错,除了盐铁被官府牢牢控制外,酒、糖、茶、香料、采矿都渐渐放开,但也不是完全放开,而是将从前官府和少部分商人获利的模式,改成了官府和大多数商人获利的模式,实际上官府的利益并没有减少,而是少部分人的利益被摊薄了。
问题最大的还是冗官,大宋的官员实在太多,权贵子弟要照顾,高官子女要给门荫,太学毕业生要安置,皇族子弟的爵位,更不用说每三年一次的六七百名进士。
大宋财政,除了军费外,第二大头就是官员们的各种俸禄福利,偏偏大宋官员的工资很高,多年来。使朝廷一直不堪重负,只是最近十几年,随着海外财源的扩大,加上这两年大力裁减军队,朝廷财政才开始宽裕一点。
范宁拿着两份草案,沉吟片刻问道:“太后有看过这两份草案吗?”
第六百三十三章 变法之灯
范宁记得很清楚,王安石的青苗法和保甲法触怒了曹太后,曹太后已经在考虑罢免王安石的相位。
赵顼点点头,“朕昨天已经拿给皇祖母看过,她同意扩大加强官学的方案,至于裁减冗官,皇祖母让朕多听听大臣的意见,尤其听一听范相公的意见。”
“听我的意见?”
范宁苦笑一声,这不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吗?
但天子在等着自己表态呢!范宁想了想道:“说实话,微臣一向不赞成王相公烈火猛油似的变法手段,一刀切下去,也不管会引发什么后果,他方案微臣持保留意见。”
“那范相公有没有自己的方案呢?”赵顼又连忙问道。
“微臣曾经考虑过,可能还不成熟。”
“相公不妨说说看,让朕也开拓一下思路。”
范宁沉思良久道:“王相公的报告分成三部分,微臣就针对他的方案来说说自己的思路。”
“范相公请说,朕洗耳恭听。”
“首先王相公提出扩大官学,将大量进士闲置官送去州县官学教书,这个我不太赞成,州县官学一向是太学毕业生的领地,这实际上是扩大矛盾,进士们不愿意,太学生也不高兴,其实微臣从保甲法中得到一个启示,朝廷可以在各乡镇设镇长或者乡长,然后规矩,所有县官必须从乡镇中提拔,不经乡镇,不得进县衙。”
赵顼不解,“之前范相公指出保衙事件的弊端,现在又怎么支持乡镇官?”
“陛下,这两者性质完全不同,保衙是私自封授的官,而乡镇长是朝廷或者州衙任命的官员,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朝廷的管理延伸到了乡镇,现在各乡镇都有耆长,而大小纠纷都是由乡绅来管,脱离了朝廷控制,加一层镇长和乡长后,就由乡镇长来管,乡绅协助。”
范宁这个想法确实大开脑洞,让赵顼一时没有适应过来,他提拔迅速把范宁这个思路记下,又笑道:“朕需要好好考虑,范相公请继续说。”
“王相公提到的第二点便是裁减撤销虚官,这里面包括节度使、防御使、刺史、太守、团练使、别驾等等,还包括各种虚官府衙的开支,这是裁减冗官的大头,一刀下去,朝廷的俸禄开支至少减少四成,王相公的方向我同意,但手段我不同意,一刀切下去太简单粗暴,微臣很清楚,这些虚官未必稀罕这点俸禄,但他们要的是荣誉,我们要想个折中的办法,剥去俸禄开支,但要保留他们的荣誉。”
范宁走几步道:“陛下,可以在爵位上进行改革,恢复唐爵,在王以下设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每等爵位给他们封地,但这个封地是海外的土地,比如从南大陆、中大陆中的土地,在撤销虚官的同时,给了爵位,而且爵位可以世袭,然后再以海外土地给他们补偿,这样抵制的声音就会小得多。”
赵顼连忙提笔记下范宁的思路,他暗暗感叹,虽然范宁比王安石年轻,但手段之圆熟老辣,却远超王安石,王安石的书生意气还是太重了一点。
“范相公请继续!”
范宁又不慌不忙道:“王相公第三点是恢复三省六部制,这里面涉及很多问题,不是简单的合并一下就可以,关键是利益怎么调和,如果利益无法调和,那么最后只会越改机构越庞大。”
“那该怎么做?”
“办法也简单,陛下把调子定下来,一定要改,然后进行公开讨论,包括在报纸上的公开讨论,讨论上几个月,微臣想,方案就应该渐渐明朗化了,大家都有了共识,然后改革的阻力基本上就没有了。”
赵顼叹息一声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朕觉得应该由范相公来推行各种变法才对,王相公得罪人太多,很多人反对,其实都是反对他的人,而不是反对事情,最后总是弄得一团糟。”
范宁微微笑道:“陛下,大臣们都很清楚现在的弊端,也都愿意看见大宋走向强盛,关键还是利益,臣从不赞成什么改革派、保守派的说法,那样只会撕裂大宋,使朝廷陷入严重内耗,应该让大家一起参与变法,允许大家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最大限度地求同存异,利益损失要给予补偿,利益获得则要付出代价。就像军队变法,如果不是陛下在海外利益上给了军方高层足够的补偿,怎么会推行得这么顺利?百姓们获得了免除劳役的利益,那他们就要负担起民兵训练的责任,这就是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王安石在草案中还没有提到教科书的问题,范宁没有急于表态,他又看第二份裁减冗官的草案。
目前大宋三冗,冗官、冗兵、冗费,冗兵解决得最好,有大量资源安置退役士兵,裁减厢军,推广民兵法,置换劳役法。
冗费也解决得不错,除了盐铁被官府牢牢控制外,酒、糖、茶、香料、采矿都渐渐放开,但也不是完全放开,而是将从前官府和少部分商人获利的模式,改成了官府和大多数商人获利的模式,实际上官府的利益并没有减少,而是少部分人的利益被摊薄了。
问题最大的还是冗官,大宋的官员实在太多,权贵子弟要照顾,高官子女要给门荫,太学毕业生要安置,皇族子弟的爵位,更不用说每三年一次的六七百名进士。
大宋财政,除了军费外,第二大头就是官员们的各种俸禄福利,偏偏大宋官员的工资很高,多年来。使朝廷一直不堪重负,只是最近十几年,随着海外财源的扩大,加上这两年大力裁减军队,朝廷财政才开始宽裕一点。
范宁拿着两份草案,沉吟片刻问道:“太后有看过这两份草案吗?”
第六百三十三章 变法之灯
范宁记得很清楚,王安石的青苗法和保甲法触怒了曹太后,曹太后已经在考虑罢免王安石的相位。
赵顼点点头,“朕昨天已经拿给皇祖母看过,她同意扩大加强官学的方案,至于裁减冗官,皇祖母让朕多听听大臣的意见,尤其听一听范相公的意见。”
“听我的意见?”
范宁苦笑一声,这不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吗?
但天子在等着自己表态呢!范宁想了想道:“说实话,微臣一向不赞成王相公烈火猛油似的变法手段,一刀切下去,也不管会引发什么后果,他方案微臣持保留意见。”
“那范相公有没有自己的方案呢?”赵顼又连忙问道。
“微臣曾经考虑过,可能还不成熟。”
“相公不妨说说看,让朕也开拓一下思路。”
范宁沉思良久道:“王相公的报告分成三部分,微臣就针对他的方案来说说自己的思路。”
“范相公请说,朕洗耳恭听。”
“首先王相公提出扩大官学,将大量进士闲置官送去州县官学教书,这个我不太赞成,州县官学一向是太学毕业生的领地,这实际上是扩大矛盾,进士们不愿意,太学生也不高兴,其实微臣从保甲法中得到一个启示,朝廷可以在各乡镇设镇长或者乡长,然后规矩,所有县官必须从乡镇中提拔,不经乡镇,不得进县衙。”
赵顼不解,“之前范相公指出保衙事件的弊端,现在又怎么支持乡镇官?”
“陛下,这两者性质完全不同,保衙是私自封授的官,而乡镇长是朝廷或者州衙任命的官员,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朝廷的管理延伸到了乡镇,现在各乡镇都有耆长,而大小纠纷都是由乡绅来管,脱离了朝廷控制,加一层镇长和乡长后,就由乡镇长来管,乡绅协助。”
范宁这个想法确实大开脑洞,让赵顼一时没有适应过来,他提拔迅速把范宁这个思路记下,又笑道:“朕需要好好考虑,范相公请继续说。”
“王相公提到的第二点便是裁减撤销虚官,这里面包括节度使、防御使、刺史、太守、团练使、别驾等等,还包括各种虚官府衙的开支,这是裁减冗官的大头,一刀下去,朝廷的俸禄开支至少减少四成,王相公的方向我同意,但手段我不同意,一刀切下去太简单粗暴,微臣很清楚,这些虚官未必稀罕这点俸禄,但他们要的是荣誉,我们要想个折中的办法,剥去俸禄开支,但要保留他们的荣誉。”
范宁走几步道:“陛下,可以在爵位上进行改革,恢复唐爵,在王以下设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每等爵位给他们封地,但这个封地是海外的土地,比如从南大陆、中大陆中的土地,在撤销虚官的同时,给了爵位,而且爵位可以世袭,然后再以海外土地给他们补偿,这样抵制的声音就会小得多。”
赵顼连忙提笔记下范宁的思路,他暗暗感叹,虽然范宁比王安石年轻,但手段之圆熟老辣,却远超王安石,王安石的书生意气还是太重了一点。
“范相公请继续!”
范宁又不慌不忙道:“王相公第三点是恢复三省六部制,这里面涉及很多问题,不是简单的合并一下就可以,关键是利益怎么调和,如果利益无法调和,那么最后只会越改机构越庞大。”
“那该怎么做?”
“办法也简单,陛下把调子定下来,一定要改,然后进行公开讨论,包括在报纸上的公开讨论,讨论上几个月,微臣想,方案就应该渐渐明朗化了,大家都有了共识,然后改革的阻力基本上就没有了。”
赵顼叹息一声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朕觉得应该由范相公来推行各种变法才对,王相公得罪人太多,很多人反对,其实都是反对他的人,而不是反对事情,最后总是弄得一团糟。”
范宁微微笑道:“陛下,大臣们都很清楚现在的弊端,也都愿意看见大宋走向强盛,关键还是利益,臣从不赞成什么改革派、保守派的说法,那样只会撕裂大宋,使朝廷陷入严重内耗,应该让大家一起参与变法,允许大家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最大限度地求同存异,利益损失要给予补偿,利益获得则要付出代价。就像军队变法,如果不是陛下在海外利益上给了军方高层足够的补偿,怎么会推行得这么顺利?百姓们获得了免除劳役的利益,那他们就要负担起民兵训练的责任,这就是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