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做官时间长短,从来不是能否坐上高官的依据,很多老进士,入仕途快二十年,都还没有转正为京官。
关键是看能力,其次是看家世,范纯仁虽然有能力,但如果他的父亲不是范仲淹,恐怕他也不会有太多机会。
第二个来报到的是苏辙,他也是停职在家照顾父亲,事实上,是他对自己在制科考试中遭遇不公待遇的一种抗议,但时间已经过去三年,他心中的怒气也消失殆尽,加上父亲担心他耽误前程,不断催促他入仕,苏辙也在寻找机会,这次范宁推荐他为崇文馆侍讲,正七品,辅佐梁王读书,苏辙对这个职务非常满意,也可以说,这个职务令很多人为之眼红。
还有很多人都是迅速前来报到,最快的是高滔滔的父亲高遵甫,他出任神武军左将军,当天就向范宁报到,当天晚上就住进了军营,统领一万军队,适应非常快。
他之前参加过和西夏的战役,身上有很强的西北军烙印,他主张从严治军,主张爱兵如子,反对剥削士兵,他这些理念得到了范宁的认可,所以范宁才推荐他为神武军左将军。
其实范宁是想推荐杨文广为神武军左将军,但赵仲针偏向于外公,范宁便不再坚持,只能等以后有机会再考虑杨文广。
上午时分,范宁写了一份筹建神武军军衙的报告,军衙需要十几名官员,他只定下五人,宋凌出任录事参军,赵仲针的小舅舅高士林出任判官,高士林也从鲲州淘金回来,在宫中出任从八品直长,调他来做八品判官,算是升了一级。
另外还有士曹参军谭慎知、仓曹参军陆有为,法曹参军段瑜。
这五人由他定下来,其他官员范宁准备交给枢密院选派,他不想再操心了。
范宁写完报告,盖上自己的官印,交给钟楠,“你去一趟枢密院,把这份报告交给吏房,请他们尽快定下官员,我这边官署急于成立。”
这时,茶童在门口道:“大官人,有个叫李大寿的官员前来报到。”
大寿来了,范宁连忙笑道:“请他进来!”
第四百九十六章 连荐二人
不多时,身材魁梧高壮的李大寿走了进来,躬身行礼,“下官李大寿参见詹事!”
李大寿混得不错,官任从七品太常寺丞,他相貌虽然粗犷,但为人踏实肯干,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主动去做,在太常寺口碑很好,出任太常寺卿的范宁岳父朱孝云也很关照他,准备提拔他,就在这时,范宁把他调来东宫,出任正七品的左春坊庶子,而苏亮则出任右春坊庶子。
范宁笑眯眯请他坐下,关切地问道:“听说你父亲买房出了事,现在人犯抓到了吗?”
李大寿父亲年初急于在京城买房和儿子团聚,便把经营多年的运输商行卖了,准备在京城城外买一座大宅,由于太轻信牙人,把一万贯钱的交子给了牙人过户,结果牙人拿到钱便从后门跑了,把李大寿的父亲气得病倒。
李大寿叹口气,“人是抓住了,钱也追回来,但父亲的身体却垮了,这是何苦呢?”
范宁点点头,“身体只能慢慢调养,关键是人抓住了,钱也追回来,他心情就舒畅了,以后身体会慢慢恢复。”
“只能这样了。”
两人又闲聊片刻,李大寿看了一眼送茶进来的茶童,对范宁道:“替客人通报居然由茶童代劳,我觉得这样不好,假如高阶官员来拜访师兄,是对别人不尊重,师兄应该找一个幕僚,或者调一名官员做詹事府掌书记。”
范宁知道李大寿心细如发,居然发现了这个问题,由茶童来通报确实不妥,对拜访官员不尊重,范宁也是事情太多,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他点点头,“是需要找一个幕僚。”
李大寿笑道:“其实调一名官员做詹事府掌书记更好。”
范宁笑道:“你是不是有人要推荐?”
李大寿有点不好意思,“我有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嘉佑四年进士,现在开封府任右厢公干,非常有才华,但家境贫困,一直不得志。”
“你这个朋友叫什么名字?”
“叫做蔡确!”
这个名字好熟悉,范宁略一思索,立刻想起来了,哲宗时的名相,王安石变法的坚定支持者。
开封府右厢公干,这个职务虽然是从八品,但它实权很大,而且是京官,家境贫寒还能转正为京官,他的后台是谁?
范宁已经是从三品高官,他用人都会仔细斟酌考虑,不像李大寿还处于低官思维,只有有才华、人品好就推荐,而范宁必须要考虑这个官员的背景,假如提拔一个张尧佐派系的人当自己机要秘书,那岂不是引狼入室。
“说说他的籍贯和考中进士后的简历!”
“他是泉州人,嘉佑四年进士,后出任邠州司理参军,前年韩绛出任陕西路宣抚使时,发现他很有文才,便把他推荐到开封知府韩维属下为管干右厢公事。”
范宁点点头,原来是得到韩绛的推荐,那他应该是韩绛的人。
沉思片刻,范宁又问道:“他和礼部侍郎蔡准是什么关系?”
“应该是同族,但他并没有受到蔡准的优待,他完全是靠自己的才学考上进士。”
蔡准便是著名大奸臣蔡京的父亲,北宋中后期,蔡氏一门大放光彩,蔡襄、蔡准、蔡确、蔡京、蔡卞都是进士出身,而蔡准就是蔡京的父亲。
关键是看能力,其次是看家世,范纯仁虽然有能力,但如果他的父亲不是范仲淹,恐怕他也不会有太多机会。
第二个来报到的是苏辙,他也是停职在家照顾父亲,事实上,是他对自己在制科考试中遭遇不公待遇的一种抗议,但时间已经过去三年,他心中的怒气也消失殆尽,加上父亲担心他耽误前程,不断催促他入仕,苏辙也在寻找机会,这次范宁推荐他为崇文馆侍讲,正七品,辅佐梁王读书,苏辙对这个职务非常满意,也可以说,这个职务令很多人为之眼红。
还有很多人都是迅速前来报到,最快的是高滔滔的父亲高遵甫,他出任神武军左将军,当天就向范宁报到,当天晚上就住进了军营,统领一万军队,适应非常快。
他之前参加过和西夏的战役,身上有很强的西北军烙印,他主张从严治军,主张爱兵如子,反对剥削士兵,他这些理念得到了范宁的认可,所以范宁才推荐他为神武军左将军。
其实范宁是想推荐杨文广为神武军左将军,但赵仲针偏向于外公,范宁便不再坚持,只能等以后有机会再考虑杨文广。
上午时分,范宁写了一份筹建神武军军衙的报告,军衙需要十几名官员,他只定下五人,宋凌出任录事参军,赵仲针的小舅舅高士林出任判官,高士林也从鲲州淘金回来,在宫中出任从八品直长,调他来做八品判官,算是升了一级。
另外还有士曹参军谭慎知、仓曹参军陆有为,法曹参军段瑜。
这五人由他定下来,其他官员范宁准备交给枢密院选派,他不想再操心了。
范宁写完报告,盖上自己的官印,交给钟楠,“你去一趟枢密院,把这份报告交给吏房,请他们尽快定下官员,我这边官署急于成立。”
这时,茶童在门口道:“大官人,有个叫李大寿的官员前来报到。”
大寿来了,范宁连忙笑道:“请他进来!”
第四百九十六章 连荐二人
不多时,身材魁梧高壮的李大寿走了进来,躬身行礼,“下官李大寿参见詹事!”
李大寿混得不错,官任从七品太常寺丞,他相貌虽然粗犷,但为人踏实肯干,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主动去做,在太常寺口碑很好,出任太常寺卿的范宁岳父朱孝云也很关照他,准备提拔他,就在这时,范宁把他调来东宫,出任正七品的左春坊庶子,而苏亮则出任右春坊庶子。
范宁笑眯眯请他坐下,关切地问道:“听说你父亲买房出了事,现在人犯抓到了吗?”
李大寿父亲年初急于在京城买房和儿子团聚,便把经营多年的运输商行卖了,准备在京城城外买一座大宅,由于太轻信牙人,把一万贯钱的交子给了牙人过户,结果牙人拿到钱便从后门跑了,把李大寿的父亲气得病倒。
李大寿叹口气,“人是抓住了,钱也追回来,但父亲的身体却垮了,这是何苦呢?”
范宁点点头,“身体只能慢慢调养,关键是人抓住了,钱也追回来,他心情就舒畅了,以后身体会慢慢恢复。”
“只能这样了。”
两人又闲聊片刻,李大寿看了一眼送茶进来的茶童,对范宁道:“替客人通报居然由茶童代劳,我觉得这样不好,假如高阶官员来拜访师兄,是对别人不尊重,师兄应该找一个幕僚,或者调一名官员做詹事府掌书记。”
范宁知道李大寿心细如发,居然发现了这个问题,由茶童来通报确实不妥,对拜访官员不尊重,范宁也是事情太多,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他点点头,“是需要找一个幕僚。”
李大寿笑道:“其实调一名官员做詹事府掌书记更好。”
范宁笑道:“你是不是有人要推荐?”
李大寿有点不好意思,“我有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嘉佑四年进士,现在开封府任右厢公干,非常有才华,但家境贫困,一直不得志。”
“你这个朋友叫什么名字?”
“叫做蔡确!”
这个名字好熟悉,范宁略一思索,立刻想起来了,哲宗时的名相,王安石变法的坚定支持者。
开封府右厢公干,这个职务虽然是从八品,但它实权很大,而且是京官,家境贫寒还能转正为京官,他的后台是谁?
范宁已经是从三品高官,他用人都会仔细斟酌考虑,不像李大寿还处于低官思维,只有有才华、人品好就推荐,而范宁必须要考虑这个官员的背景,假如提拔一个张尧佐派系的人当自己机要秘书,那岂不是引狼入室。
“说说他的籍贯和考中进士后的简历!”
“他是泉州人,嘉佑四年进士,后出任邠州司理参军,前年韩绛出任陕西路宣抚使时,发现他很有文才,便把他推荐到开封知府韩维属下为管干右厢公事。”
范宁点点头,原来是得到韩绛的推荐,那他应该是韩绛的人。
沉思片刻,范宁又问道:“他和礼部侍郎蔡准是什么关系?”
“应该是同族,但他并没有受到蔡准的优待,他完全是靠自己的才学考上进士。”
蔡准便是著名大奸臣蔡京的父亲,北宋中后期,蔡氏一门大放光彩,蔡襄、蔡准、蔡确、蔡京、蔡卞都是进士出身,而蔡准就是蔡京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