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静月在去御膳房的路上意外遇到了明王妃。
每初逢一、五,是王妃进宫向后妃请安的日子,见到明王妃,夏静月才记起今天是十一月二十一了,再过几天就是皇帝的寿辰。
因去年办了万寿节,今年国库没钱,皇帝就不打算办万寿节了。
在去御膳房的路上,有一处地方种了两棵腊梅树,这时候,两棵腊梅已经开花了。从梅下经过,闻到淡淡的梅香,点点黄梅盛开争芳,给人在寒冷而萧条的冬季带来愉快的心情。
“夏女官。”明王妃免了夏静月的礼,从梅树下走来,笑道:“倒是巧了,在这儿碰到了夏女官。”
夏静月向明王妃请安之后,悄悄打量了几眼。
明王妃长得脸如圆月,杏眼柳眉,与广平侯夫人有些相像。说起来,广平侯夫人正是明王妃的大姐,大了明王妃十岁有余。
因广平侯贪墨兵饷的事情被爆了出来,已经被削了爵位,曾经在京城显赫一时的广平侯一家都成了庶人。
“夏女官这是要去御膳房吗?”
“回王妃的话,御膳房那边送来几样新鲜的食材,最近皇太后娘娘胃口不佳,下官去瞧瞧能不能做些新鲜的吃食给皇太后娘娘送去。”
“本妃听说,夏女官常在皇祖母处用膳?”
“不多,偶尔皇太后娘娘食欲不佳,就陪着吃了一些。”
“皇祖母对夏女官真好,三天两头可以与皇祖母一道用膳。本妃身为孙媳,一年之中见皇祖母的次数也不超过三次,今年眼看又要过年了,也只是八月十五那天随着母后一起拜见过皇祖母。”明王妃的话中透着淡淡的酸意。
夏静月讶然,莫非明王妃守在这里就是为了表示一下羡慕嫉妒恨?“下官还要去御膳房忙着,先行告辞了。”
明王妃叫住了夏静月,笑容可亲,“午膳刚过,离晚膳还早得很呢,夏女官也不必急于一时,不如咱们找个地方坐一坐,聊一聊体己话?”
夏静月不知明王妃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禀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件的想法,正琢磨着找个什么法子不伤脸面地拒了,恰好后宫中又走出一队人来。
那走在最前面的女人,雍容华贵,一身紫色的锦袍显得气势非凡。
见到来人,众人纷纷见礼:“参见太子妃殿下!”
“免礼吧。”
夏静月这才知道这位是太子妃,上前行了一个官礼。身为御前女官有一点好处是不用动不动就下跪,可以行官礼作个揖就行了。
太子妃笑吟吟地走上来,目光在明王妃与夏静月身上打转了一圈,“皇嫂与夏女官在说什么呢?”
明王妃随意说道:“刚好巧遇了夏女官,说了几句家常话罢了。太子妃怎么也往这边过来了,不是正在母后那边说话吗?”
“母后说是这儿有两棵腊梅开了,本宫喜欢热闹,就过来瞧瞧,赏赏花。”
“本妃记得御花园北面有一处梅园,那儿也有腊梅,应该也开花了,正是最热闹的时候,太子妃要赏花应去那儿才是。”
“这儿离长春宫近嘛。”
夏静月站在一边,看着两位皇妃都带着一脸的笑容,话中却打着机锋。她微垂下头,状似不感兴趣,暗暗地却竖起耳朵来听着她们话里暗藏的机锋。
多听,多看,就是她此趟进宫的目的。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看着宫里的是是非非,将来有一天进入这局中后,也有些底儿。
然而,没令夏静月旁观多久,战火很快就烧到她头上了。
太子妃转身向夏静月走来,态度亲昵了许多:“夏女官,母后说你做的几样药膳口味不错,不知本宫可否向夏女官请教一二?过些日子就是父皇的寿辰了,虽说今年不办万寿节,可身为儿媳总得尽尽孝心,这药膳本宫看着既新颖又养身,最适合送父皇不过了。”
这不是什么难事,夏静月应下了,说:“下官会整理一份药膳单子给太子妃娘娘送去。”
除了她最近制的茯苓糕,夏静月再根据皇帝的口味,整理一下宫廷常用的药膳方子送去便行,不用花费多少的时间,而且这些药膳都是宫廷常用的,也不怕惹出什么麻烦来。
太子妃先是谢了夏静月了一番,又说道:“如此就多谢夏女官了。本宫见夏女官事务不多,不如抽个空来东宫一趟,教本宫做药膳如何?本宫第一次下厨做药膳,心里总没个底儿。”
夏静月态度恭敬地先赞了太子妃的孝道,然后表示太子妃不懂尽可来问,只是要请她去东宫的话,太子妃得去皇上那儿请旨批准了她才能过去。
御前女官,是为皇帝做事的,哪怕是东宫太子,也不在她的服务范围之内。
夏静月虽然才做不久的女官,但打起官腔来也不比一些老油条官员逊色,不管对方说什么,表面上什么都答应了,但实际上什么都没答应。
当明王妃也参与过来,让夏静月也教她做药膳时,小娄子匆匆过来了,“夏女官,皇上有宣!”
夏静月与两位王妃告辞后,悄悄问小娄子皇帝找她有什么事?这几天皇帝心情不佳,她有多远就闪多远,免得遭受池鱼之殃。
听到小娄子说顾幽去了御书房,夏静月猜测又是顾幽在搞鬼。
果不其然,夏静月去了御书房后皇帝劈头就问她改革的事。
夏静月毫不掩饰她的错愕:“下官一介女子,不懂朝堂事务,是谁跟陛下推荐来问下官的?这学富五车的百官都毫无头绪,下官怎么会懂得?皇上,您莫不是被人给蒙骗了吧?”
顾幽在皇帝发怒之前站了出来,问道:“夏女官这是在藏私吗?”
“顾女官何出此言?”
“皇上推行的改革是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大业,如今想借鉴一下药盟的改革,你推三阻四的,不是在藏私是什么?”
夏静月落落大方地与皇帝说道:“药盟的改革下官只是提了一些意见,但详细的推行,以及具体的实施,全都是药盟中人在做。下官只是动了动嘴皮子,不敢居功。”
每初逢一、五,是王妃进宫向后妃请安的日子,见到明王妃,夏静月才记起今天是十一月二十一了,再过几天就是皇帝的寿辰。
因去年办了万寿节,今年国库没钱,皇帝就不打算办万寿节了。
在去御膳房的路上,有一处地方种了两棵腊梅树,这时候,两棵腊梅已经开花了。从梅下经过,闻到淡淡的梅香,点点黄梅盛开争芳,给人在寒冷而萧条的冬季带来愉快的心情。
“夏女官。”明王妃免了夏静月的礼,从梅树下走来,笑道:“倒是巧了,在这儿碰到了夏女官。”
夏静月向明王妃请安之后,悄悄打量了几眼。
明王妃长得脸如圆月,杏眼柳眉,与广平侯夫人有些相像。说起来,广平侯夫人正是明王妃的大姐,大了明王妃十岁有余。
因广平侯贪墨兵饷的事情被爆了出来,已经被削了爵位,曾经在京城显赫一时的广平侯一家都成了庶人。
“夏女官这是要去御膳房吗?”
“回王妃的话,御膳房那边送来几样新鲜的食材,最近皇太后娘娘胃口不佳,下官去瞧瞧能不能做些新鲜的吃食给皇太后娘娘送去。”
“本妃听说,夏女官常在皇祖母处用膳?”
“不多,偶尔皇太后娘娘食欲不佳,就陪着吃了一些。”
“皇祖母对夏女官真好,三天两头可以与皇祖母一道用膳。本妃身为孙媳,一年之中见皇祖母的次数也不超过三次,今年眼看又要过年了,也只是八月十五那天随着母后一起拜见过皇祖母。”明王妃的话中透着淡淡的酸意。
夏静月讶然,莫非明王妃守在这里就是为了表示一下羡慕嫉妒恨?“下官还要去御膳房忙着,先行告辞了。”
明王妃叫住了夏静月,笑容可亲,“午膳刚过,离晚膳还早得很呢,夏女官也不必急于一时,不如咱们找个地方坐一坐,聊一聊体己话?”
夏静月不知明王妃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禀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件的想法,正琢磨着找个什么法子不伤脸面地拒了,恰好后宫中又走出一队人来。
那走在最前面的女人,雍容华贵,一身紫色的锦袍显得气势非凡。
见到来人,众人纷纷见礼:“参见太子妃殿下!”
“免礼吧。”
夏静月这才知道这位是太子妃,上前行了一个官礼。身为御前女官有一点好处是不用动不动就下跪,可以行官礼作个揖就行了。
太子妃笑吟吟地走上来,目光在明王妃与夏静月身上打转了一圈,“皇嫂与夏女官在说什么呢?”
明王妃随意说道:“刚好巧遇了夏女官,说了几句家常话罢了。太子妃怎么也往这边过来了,不是正在母后那边说话吗?”
“母后说是这儿有两棵腊梅开了,本宫喜欢热闹,就过来瞧瞧,赏赏花。”
“本妃记得御花园北面有一处梅园,那儿也有腊梅,应该也开花了,正是最热闹的时候,太子妃要赏花应去那儿才是。”
“这儿离长春宫近嘛。”
夏静月站在一边,看着两位皇妃都带着一脸的笑容,话中却打着机锋。她微垂下头,状似不感兴趣,暗暗地却竖起耳朵来听着她们话里暗藏的机锋。
多听,多看,就是她此趟进宫的目的。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看着宫里的是是非非,将来有一天进入这局中后,也有些底儿。
然而,没令夏静月旁观多久,战火很快就烧到她头上了。
太子妃转身向夏静月走来,态度亲昵了许多:“夏女官,母后说你做的几样药膳口味不错,不知本宫可否向夏女官请教一二?过些日子就是父皇的寿辰了,虽说今年不办万寿节,可身为儿媳总得尽尽孝心,这药膳本宫看着既新颖又养身,最适合送父皇不过了。”
这不是什么难事,夏静月应下了,说:“下官会整理一份药膳单子给太子妃娘娘送去。”
除了她最近制的茯苓糕,夏静月再根据皇帝的口味,整理一下宫廷常用的药膳方子送去便行,不用花费多少的时间,而且这些药膳都是宫廷常用的,也不怕惹出什么麻烦来。
太子妃先是谢了夏静月了一番,又说道:“如此就多谢夏女官了。本宫见夏女官事务不多,不如抽个空来东宫一趟,教本宫做药膳如何?本宫第一次下厨做药膳,心里总没个底儿。”
夏静月态度恭敬地先赞了太子妃的孝道,然后表示太子妃不懂尽可来问,只是要请她去东宫的话,太子妃得去皇上那儿请旨批准了她才能过去。
御前女官,是为皇帝做事的,哪怕是东宫太子,也不在她的服务范围之内。
夏静月虽然才做不久的女官,但打起官腔来也不比一些老油条官员逊色,不管对方说什么,表面上什么都答应了,但实际上什么都没答应。
当明王妃也参与过来,让夏静月也教她做药膳时,小娄子匆匆过来了,“夏女官,皇上有宣!”
夏静月与两位王妃告辞后,悄悄问小娄子皇帝找她有什么事?这几天皇帝心情不佳,她有多远就闪多远,免得遭受池鱼之殃。
听到小娄子说顾幽去了御书房,夏静月猜测又是顾幽在搞鬼。
果不其然,夏静月去了御书房后皇帝劈头就问她改革的事。
夏静月毫不掩饰她的错愕:“下官一介女子,不懂朝堂事务,是谁跟陛下推荐来问下官的?这学富五车的百官都毫无头绪,下官怎么会懂得?皇上,您莫不是被人给蒙骗了吧?”
顾幽在皇帝发怒之前站了出来,问道:“夏女官这是在藏私吗?”
“顾女官何出此言?”
“皇上推行的改革是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大业,如今想借鉴一下药盟的改革,你推三阻四的,不是在藏私是什么?”
夏静月落落大方地与皇帝说道:“药盟的改革下官只是提了一些意见,但详细的推行,以及具体的实施,全都是药盟中人在做。下官只是动了动嘴皮子,不敢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