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把整个身体都压在我身上时,我却并不感觉到重,这是因为这样对我比较舒服。因此秦国要帮助韩国,如果兵力不足粮草不济,就无法解救韩国。而且解救韩国的危难,每天要耗费数以千计的财物,这对我和秦国又有什么好处呢?
其二,诱灭义渠。义渠,为古西戎之国,在今甘肃宁夏一带。春秋战国时期,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强大的郡国,与秦魏抗衡,并曾参与中原争夺之战,成为当时雄踞一方的少数民族强国。公元前352年,秦出兵伐魏,一举攻占了魏西河郡和上郡,接着秦和义渠摩擦又起。秦国乘义渠国内乱,派兵攻打义渠,并平定义渠内乱,义渠便臣服于秦。此后双方时战时和。于是宣太后改变过去军事上征讨义渠戎国的策略,而采用怀柔拉拢腐蚀的政策,与义渠王私通,以堕义渠戎王之志。她书请义渠王于甘泉宫,让其长期居住,并以优厚的生活款待他。后义渠王同宣太后生有二子,使义渠王完丧失了对秦国的警惕。
34年后(前272年),宣太后杀义渠王于甘泉宫,接着发兵攻打义渠,义渠国亡,领土并入秦国。对于这件事,着名秦史研究专家马非百认为宣太后以母后之尊的地位,牺牲色相与义渠王私通,然后设计将之杀害,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义渠,使秦国可以一心东向,再无后顾之忧,她的功劳不逊于张仪司马错攻取巴蜀。(《秦集史》)
其三,《战国策·秦策》记载了宣太后的另一风流韵事。秦宣太后在六七十岁的时候,看上了秦国大臣中的魏丑夫,并作为男宠。特别是在宣太后临死之前提出要让魏丑夫为其殉葬。后由于庸芮的说服,才打消了这一念头。
宣太后之所以如此风流,除了年轻守寡以外,与她来自于楚国有关系。楚文化具有浪漫的特点,也与当时的秦社会风俗有关系,当然也与她掌握着大权有关系。
任人唯亲,满朝文武大臣权重者皆为宣太后的亲信和家族
从宣太后为子夺位的过程就可以看出,宣太后不是一个“弱质女流”,而是一个对政治敏感的人。与此同时,执掌了大权的宣太后开始任用自己的亲信。亲信都是宣太后的娘家人。任用为昭襄王即位出过大力的异父弟弟魏冉,封为穰侯,封地即穰(今河南邓县),后来又加上陶邑(山东定陶);还有一位宣太后的同父弟弟芈戎,被封华阳君,至于宣太后的另两个儿子,也得到封地。满朝文武大臣权重者皆为宣太后的亲信和家族。于是穰侯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在秦国权势煊赫,被称为秦国“四贵”。魏冉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甥舅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然而由于他权势赫赫,“擅权于诸侯”,“富于王室”,专权跋扈,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前266年,被秦王罢免,由范睢代相,最后“身折势夺而以忧死”于陶邑。
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宣太后与秦“四贵”专权,让昭襄王失去应该有的权力,随着昭襄王势力的强大和年龄的增长,他该夺回自己的权力,范睢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
宣太后失势后第二年去世,谥号为“宣”
秦昭襄王驱逐宣太后的异父弟魏冉及其党羽,宣太后遂失势,次年(前265年)十月,宣太后去世,“葬于芷阳郦山”,谥号为“宣”。所谓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宣”为美谥的一种,圣善周闻曰宣,施而不成曰宣,善问周达曰宣,施而不秘曰宣,诚意见外曰宣,重光丽日曰宣,义问周达曰宣,能布令德曰宣,浚达有德曰宣,力施四方曰宣,哲惠昭布曰宣,善闻式布曰宣。西汉时期的汉宣帝也是后人给的褒义的谥号,因为汉宣帝时期汉王朝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芷阳郦山就是秦东陵。从《史记》的记载看,秦东陵共葬包括昭襄王在内的三位君王一位太后三位王后一位太子。秦东陵,位于现今的西安市临潼区西骊山西麓。
上世纪80年代进行的考古调查表明,秦东陵内埋葬着秦始皇的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等。有四个陵园,规模庞大。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等级的墓葬都有发现,有最高级别的“亚”字形墓葬3座,“中”字形墓葬2座。历年来出土了大量铜器铁器漆器竹简陶器及筒瓦板瓦等建筑材料。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又对秦东陵作了一系列的考古勘探工作,获得了许多新的发现。最近秦东陵四号陵园又有新发现,而且有学者认为四号陵园的“亚”字形大墓有可能是宣太后的陵墓。
不得不说的秦昭襄王
母以子贵,芈八子之所以能成为宣太后,与其子昭襄王的关系密不可分。昭襄王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其创造的功绩为其母宣太后增色不少。
秦昭襄王18岁即位,在位56年,74岁死。这一记录直到清代的康熙(61年)乾隆(63年)出现才被打破。秦昭襄王的56年中,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强化中央集权,采取远交近攻,离间六国合纵,重创六事力量,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开创巴蜀汉中天府之国。其在位时秦疆域不断扩张,为后来的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奠定了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雄厚基础。特别是对赵国发动的长平之战,大大消耗了赵国的国力,为秦统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秦昭襄王在位时间是秦历代君王中最长的,在最后七位秦君王中,他统治的时间超过了前任的孝公惠文王武王的总和,也超过了后面的孝文王庄襄王和始皇帝的总和。
。
其二,诱灭义渠。义渠,为古西戎之国,在今甘肃宁夏一带。春秋战国时期,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强大的郡国,与秦魏抗衡,并曾参与中原争夺之战,成为当时雄踞一方的少数民族强国。公元前352年,秦出兵伐魏,一举攻占了魏西河郡和上郡,接着秦和义渠摩擦又起。秦国乘义渠国内乱,派兵攻打义渠,并平定义渠内乱,义渠便臣服于秦。此后双方时战时和。于是宣太后改变过去军事上征讨义渠戎国的策略,而采用怀柔拉拢腐蚀的政策,与义渠王私通,以堕义渠戎王之志。她书请义渠王于甘泉宫,让其长期居住,并以优厚的生活款待他。后义渠王同宣太后生有二子,使义渠王完丧失了对秦国的警惕。
34年后(前272年),宣太后杀义渠王于甘泉宫,接着发兵攻打义渠,义渠国亡,领土并入秦国。对于这件事,着名秦史研究专家马非百认为宣太后以母后之尊的地位,牺牲色相与义渠王私通,然后设计将之杀害,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义渠,使秦国可以一心东向,再无后顾之忧,她的功劳不逊于张仪司马错攻取巴蜀。(《秦集史》)
其三,《战国策·秦策》记载了宣太后的另一风流韵事。秦宣太后在六七十岁的时候,看上了秦国大臣中的魏丑夫,并作为男宠。特别是在宣太后临死之前提出要让魏丑夫为其殉葬。后由于庸芮的说服,才打消了这一念头。
宣太后之所以如此风流,除了年轻守寡以外,与她来自于楚国有关系。楚文化具有浪漫的特点,也与当时的秦社会风俗有关系,当然也与她掌握着大权有关系。
任人唯亲,满朝文武大臣权重者皆为宣太后的亲信和家族
从宣太后为子夺位的过程就可以看出,宣太后不是一个“弱质女流”,而是一个对政治敏感的人。与此同时,执掌了大权的宣太后开始任用自己的亲信。亲信都是宣太后的娘家人。任用为昭襄王即位出过大力的异父弟弟魏冉,封为穰侯,封地即穰(今河南邓县),后来又加上陶邑(山东定陶);还有一位宣太后的同父弟弟芈戎,被封华阳君,至于宣太后的另两个儿子,也得到封地。满朝文武大臣权重者皆为宣太后的亲信和家族。于是穰侯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在秦国权势煊赫,被称为秦国“四贵”。魏冉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甥舅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然而由于他权势赫赫,“擅权于诸侯”,“富于王室”,专权跋扈,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前266年,被秦王罢免,由范睢代相,最后“身折势夺而以忧死”于陶邑。
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宣太后与秦“四贵”专权,让昭襄王失去应该有的权力,随着昭襄王势力的强大和年龄的增长,他该夺回自己的权力,范睢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
宣太后失势后第二年去世,谥号为“宣”
秦昭襄王驱逐宣太后的异父弟魏冉及其党羽,宣太后遂失势,次年(前265年)十月,宣太后去世,“葬于芷阳郦山”,谥号为“宣”。所谓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宣”为美谥的一种,圣善周闻曰宣,施而不成曰宣,善问周达曰宣,施而不秘曰宣,诚意见外曰宣,重光丽日曰宣,义问周达曰宣,能布令德曰宣,浚达有德曰宣,力施四方曰宣,哲惠昭布曰宣,善闻式布曰宣。西汉时期的汉宣帝也是后人给的褒义的谥号,因为汉宣帝时期汉王朝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芷阳郦山就是秦东陵。从《史记》的记载看,秦东陵共葬包括昭襄王在内的三位君王一位太后三位王后一位太子。秦东陵,位于现今的西安市临潼区西骊山西麓。
上世纪80年代进行的考古调查表明,秦东陵内埋葬着秦始皇的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等。有四个陵园,规模庞大。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等级的墓葬都有发现,有最高级别的“亚”字形墓葬3座,“中”字形墓葬2座。历年来出土了大量铜器铁器漆器竹简陶器及筒瓦板瓦等建筑材料。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又对秦东陵作了一系列的考古勘探工作,获得了许多新的发现。最近秦东陵四号陵园又有新发现,而且有学者认为四号陵园的“亚”字形大墓有可能是宣太后的陵墓。
不得不说的秦昭襄王
母以子贵,芈八子之所以能成为宣太后,与其子昭襄王的关系密不可分。昭襄王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其创造的功绩为其母宣太后增色不少。
秦昭襄王18岁即位,在位56年,74岁死。这一记录直到清代的康熙(61年)乾隆(63年)出现才被打破。秦昭襄王的56年中,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强化中央集权,采取远交近攻,离间六国合纵,重创六事力量,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开创巴蜀汉中天府之国。其在位时秦疆域不断扩张,为后来的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奠定了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雄厚基础。特别是对赵国发动的长平之战,大大消耗了赵国的国力,为秦统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秦昭襄王在位时间是秦历代君王中最长的,在最后七位秦君王中,他统治的时间超过了前任的孝公惠文王武王的总和,也超过了后面的孝文王庄襄王和始皇帝的总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