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核、核桃、杏核、桃核皆为扬弃之物,核雕堪为化腐朽为神奇之工艺品,凡核或椭圆或扁圆,又以山核桃最为皱脊错综诡杂,因此核雕的造型布局皆比平面雕刻艰难十倍。
果核,在一般人的眼里,是品尝鲜果后的弃物,可这一枚枚小小的果核到了微雕师的手中,就会化腐朽为神奇。
古代,我国南方的微雕工艺一向有特色。特别在江浙地区,传统手艺一直注重精巧雅致,微中见宏,尺幅之间展示大千世界以及人生种种情趣天地。在各式各样的工艺巧作中,一种用果核雕刻的艺术可谓在中国工艺的艺术长河中独树一帜。
明清时期,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制作却搞得生气勃勃,富于创造性。
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榄核雕刻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品种,其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作是“微雕神技,艺术奇葩”。
明、清两代这种核雕的微雕艺术堪称一绝,当时江浙一带官宦商贾中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珑的核雕艺术品就是当时人们搜罗的热门之一。
据了解,明代的核雕最早的核材都是桃核与杏核,未曾见到当时用橄榄核或胡桃核等进行雕刻的物品。
据现存世的核雕来看,明代以后到了清乾隆年间才出现了用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的花船和人物等核雕。明代的桃核、杏核雕刻大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兽、吉祥物等等。
小小核雕作为一种垂挂在衣带、纨扇或是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一方面也可玩赏。后来至清代中期开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为坠物装饰和点缀了,许多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工艺品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里摩挲把玩。
欲善其事,必利其器。核雕也不例外。无论是大师,还是初学者,都要有一套好的工具才行,我们就说说核雕工具吧。
小核由于尺寸小对雕刻师傅的刀工灵活度及视力要求较高,不好拿也不好雕,能创作的基本也是微雕界的佼佼者,年龄越大越没法雕,视力不行了,也产生很多孤品。
产地的橄榄核一棵树上面是三花的,下树的一般都是三花核!而一棵树上面有四花的,一般都是四化核!至于价格四花比三花价格差那么多,大家可要细细斟酌了!还有从结构上面讲四花没三花核稳定,四花核更容易开裂,三角结构想必大家都了解吧!
说了那么多,也是希望大家合理的去看待核雕,希望核雕能长久稳定的发展,让大家多了解核雕,懂核从而爱核,收藏好的核雕作品!不能盲目跟风,在以后的收藏中多看工,多了解核雕作品的韵味和雕刻师赋予核雕的灵魂!
橄榄核如果盘玩不会玉化包浆,你还会喜欢吗?
橄榄核原核本身是亚热带乔木生长在一层包衣里的树籽。现在正是收核的黄金季节,产自广东、广西的每个山头的野生橄榄,或多或少都有密度和油性等方面的一些差异,但是说简单点都木质结构,只要合适的盘玩方式都能玩出完美的玉化和包浆。
乌橄榄逐年被商家哄炒价格,动辄几千元一斤的高价,让我们望而却步。都知道,乌橄榄之所以被喜爱,缘于其密度大、油性足、可塑性强,包浆后玉石般变化。如果他和其他普通木头一样,雕刻师早就选花梨、紫檀、樟木、黄杨等材质,而且便宜还没有尺寸厚度的苛刻雕刻要求。
想了解乌橄榄怎么生长,如何收获的朋友们,可以看看之前整理的帖子
数据化的时代,固化我们的思维,忘记超强的本能l
核和人一样,在北方容易脱水,多上点油,南方可以适当少点。自己盘玩,每一天都会有变化,核本身,气候,温差等,核是否干燥或表面油腻,很容易辨别吧。
简单口诀核干须上油,均匀盘吸收;表面油腻接着揉,接触体温变通透,已然包浆随你咯!
如果你还有疑惑,可以找我,我们一同分享下盘玩包浆过程中的心得和经验。
三.浓缩是精华,须弥芥子,核中乾坤
小小的果核,小小的刻刀,才有微雕技艺传承至今。
大伙每年应该都会出去旅游,看过大雄宝殿的佛像,景区山岩上的浮雕石壁画,给人感觉庄严肃穆,很有艺术感。
乌橄榄强大的可塑性,加上鬼斧神工的微雕技艺,方便我们可以随身佩戴,这就是微雕技艺下的串串文化。
核雕的制作与其它的雕刻手法基本雷同,首先要精于选料,因乌橄榄品种繁多,须根据其大小、形状、颜色进行分类,一般以粒大、核厚、色红,饱满为佳;然后是设计,需根据核的形状进行构思,并将需刻划的形象在核上勾勒;其三是定形,即根据勾勒的图案打坯,即初步加工;其四是粗刻,即对整件作品的细部进行刻划;第五为细刻,即对雕刻好的作品进行细部完善,特别是对人物的脸部、手部等重要部位作调整,使之更加生动;第六打磨,一般以粗细砂纸打磨作品,使之光洁细腻;第七是抛光,布轮抛光后的核雕作品细腻、润滑而富有手感。
如果雕刻罗汉头这类常规作品,胸有成竹则无需在核上勾画草图,自殷根福始就形成了五刀“定位”的技艺,一直流传至今,即鼻头一刀,眼睛二刀,耳朵两刀,关键是下刀部位要准确。诚然,同样是雕刻罗汉头,其形象刻划也有高低之分、文野之别。
核雕制作工具有凿子、锉刀、扶钻三类。凿子有圆凿、线凿、平凿等多种,需自行制作,才能得心应手。
圆凿,快口呈圆弧状,有大小之分,大圆凿可用来雕毛坯,小圆凿既可在核体较小的原料上履行代替大圆凿的功能,又能往深处挖,特别是透雕,往往需要用小圆凿来处理。
线凿可用来刻细线条,如发丝、眼皮、眼黑、衣褶的细线条等,人物开相一般用线凿来完成,在一些细微处需清理的,小圆凿无法施展的地方,均可用线凿来代替。
由于线凿灵活、雕刻有深度而被广泛应用。平凿用来雕刻块面,把物件轮廓勾刻出来,又可把橄榄核一些表层铲去,突出布局的立体感。毛锉以其细密的钢刺来修正橄榄核形状,使其达到圆整,扶钻则用来钻孔。
苏州核雕吸收了石雕、玉雕、木雕、竹刻、微雕等艺术精华,在保持果核外形的前提下,无论浮雕、圆雕、透雕均以“精、细、奇、巧”取胜,呈现出独特的地方特征。
精、细,体现在核雕作品工艺细微,点睛之处既细如针尖,又形象生动。刻划的罗汉等人物刀法简洁,形神兼备,即使将其放大数十倍,仍栩栩如生。
奇、巧,体现在核雕作品均有巧夺天工之奇效,如核舟,不仅能在细微之间表现人物数十人,而且舟上门窗每扇都能开合自如,其落榫处以毫厘计算,令人难以置信。
核雕体积虽小,却构思缜密,设计精巧,工艺细密,以小见大,其作品可作为颈项、衣带、折扇或绣袋的坠挂件,若穿成珠串,可作为手腕、颈项饰物。
它曾是历代手艺人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代代相传,至今依然如故。当今悄然兴起的核雕市场,不仅使中国传统优秀技艺得以传承,而且将会不断光大,显示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大的生命力。
揉手核桃为明清时期核雕的一种健身、娱玩之物,一般为一对。选取只有一条圈匝式皱脊且壳厚仁少,而又形状相近的两只山核桃雕上图纹而成,掌上盘玩,“嗑嗑”作响,时人视为时髦之物。文人学士闲庭静坐,王公贵
胄后院赏花,手里盘玩着一对揉手核桃,既可以添助雅逸,又能够彰显清高。
故宫博物院收藏十余对揉手核桃,有雕仙人祝寿的,有天生连理并蒂的,大多附有“丹贝勒预备”、“恭进”等墨书,表明为王公贵族贡送皇室的,用极考究锦盒装盛。
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提到,紫禁城皇宫保存一只乾隆皇帝的“百宝匣”,其中有一格装的是一对揉手核桃,雕刻着神话人物。
乾隆酷爱核雕等微雕,曾下旨将当时的核雕名家杜士元召进宫廷造办处。但皇宫珍藏的这批揉手核桃中,不见雕螭雕龙雕松竹梅图纹的。
“岁寒三友”揉手核桃呈不规整椭圆状,色泽紫褐,润亮生辉,最大直径不足4厘米。艺人利用圈匝式皱脊之两侧雕刻成一松一梅,松树苍劲,梅树欹古,丛竹则繁茂于乱石之中。
方寸之中,寒梅绽放,松针坚洁,翠竹摇风,对严寒无所畏惧的共同品德铸结了它们千古不渝的“岁寒三友”佳话。
艺人巧妙地利用核桃上错落参差的结梗皱脊施以刀笔,梅花瓣芯清晰,松叶针针可数,竹叶婆娑有态,花迭叶累可见五六层次,于是如诗如画常相伴,亦核亦桃好揉手。
核桃纹路各不相同,雕刻中非常考验雕刻师的功底,需能随形、随意,因失败率过高,能成对完成的作品更少见,“招财聚宝”即以成对核桃精雕而成,四面采用了金蟾吐宝、貔貅纳财、锦锂聚运、如意祈福的传统题材随形雕刻,寓意招财聚宝、富贵吉祥。
其次是“庭园婴戏”橄榄核雕。雕件高3.4厘米,色泽紫褐,光润熟滑。分别在核之两侧雕刻一针叶树、一阔叶树,绿叶婆娑,枝干挺拔。
树下有童子名,一童抱另一童双腿作倒立状,一童站立另一童肩上正欲攀援上树,其他或蹲坐,或旁观,或扶协,童趣跃然刀笔之下。采用浮雕和镂雕手法,用刀爽索,造型生动,层次丰富,气氛热烈。
婴戏图为明代装饰工艺中最常见图案之一,为时人唱赞国泰民安的一种表达模式,但用在橄榄核雕上尚为鲜见。把玩于指撮之间,紫褐红润之古风古韵扪摩可触,嬉戏玩耍之童声稚气似乎侧耳能闻,些小弃核竟成了童子乐园!
第三件是“十八罗汉”核桃雕。核雕高3.6厘米,呈梨状,色泽棕红油润,老气盎然。作者依凭硬核皱脊回谷式的错杂刻面循势造型,罗汉或正襟危坐,或岸立啸风,或双掌合十,或开怀朗笑,神情态势各不相同。施刀细腻,手法老到,粗犷处勾勒刚劲,精微间线条柔绵,意到手到,揽云天雾海中的十八罗汉于一核。
“十八罗汉”核桃雕佩挂于腰间,赏玩于案头,臆想着具有“最高果位”的罗汉们为你驱灭烦恼贪痴,替你争取衣食无忧,让你脱离生死轮回,便如佛光罩体一般,可以乐哉悠哉了。
第四件是清代“春宫图”桃核雕,高仅3厘米,棕红色泽,熟旧莹润。
“春宫图”桃核雕一侧雕林中小屋,瓦棱历历可数,墙上小窗明亮,窗下有一公鸡同母鸡触喙亲昵。另一侧雕一裸男同一求欢送爱,眉眼传情,心愫缠绵。
构图布局着眼于农家院宅,俗尘难拂不假,隐而不秘是真,艺人一定是意在直白表达对安居乐业的憧憬的。奏刀者线条圆逶,设计则别出心裁,各种雕刻手法兼而施用。
人爱以鸡欢作衬,最坦诚地表达这样一个道理大自然的玄机就浓缩在“传宗接代”四字之中。因此可以说,核雕小不盈寸,却是载喻着大自然一个不朽法典的。
第五件是“福禄寿”桃核组雕。福禄寿三星高不过2.8厘米,皆熟滑润亮,色泽棕红。其中以寿星雕刻最为传神,眉眼慈祥,美髯垂胸,精神矍铄,袍服结带宽松得体。
福星比寿星胖大些,体形敦厚,笑容可掬,刀法虽显见比寿星工艺简洁爽利,富贵气仍然逼人。禄星胖瘦高矮介乎福寿二星之间,其用刀之简洁一如福星,而笑脸却更加明朗,莫非作者要留他个见钱眼开的笑柄且三星中唯寿星须眉衣褶写工而其他二星写意,又莫非捉刀人自嘲与福禄无缘,唯求淡泊以求长寿三星脱刀之日想见约百年,硬核上竟像古瓷一般开了片纹,粗细错落,但皆纹而不裂,平添了几多古旧香色。
终不知哪一位买了“三星”来,把玩于掌上足以怡情,悬佩于腰间尤可养性,集“福禄寿”于一已,虽小而又小,却包罗了人生大愿。
果核,在一般人的眼里,是品尝鲜果后的弃物,可这一枚枚小小的果核到了微雕师的手中,就会化腐朽为神奇。
古代,我国南方的微雕工艺一向有特色。特别在江浙地区,传统手艺一直注重精巧雅致,微中见宏,尺幅之间展示大千世界以及人生种种情趣天地。在各式各样的工艺巧作中,一种用果核雕刻的艺术可谓在中国工艺的艺术长河中独树一帜。
明清时期,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制作却搞得生气勃勃,富于创造性。
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榄核雕刻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品种,其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作是“微雕神技,艺术奇葩”。
明、清两代这种核雕的微雕艺术堪称一绝,当时江浙一带官宦商贾中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珑的核雕艺术品就是当时人们搜罗的热门之一。
据了解,明代的核雕最早的核材都是桃核与杏核,未曾见到当时用橄榄核或胡桃核等进行雕刻的物品。
据现存世的核雕来看,明代以后到了清乾隆年间才出现了用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的花船和人物等核雕。明代的桃核、杏核雕刻大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兽、吉祥物等等。
小小核雕作为一种垂挂在衣带、纨扇或是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一方面也可玩赏。后来至清代中期开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为坠物装饰和点缀了,许多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工艺品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里摩挲把玩。
欲善其事,必利其器。核雕也不例外。无论是大师,还是初学者,都要有一套好的工具才行,我们就说说核雕工具吧。
小核由于尺寸小对雕刻师傅的刀工灵活度及视力要求较高,不好拿也不好雕,能创作的基本也是微雕界的佼佼者,年龄越大越没法雕,视力不行了,也产生很多孤品。
产地的橄榄核一棵树上面是三花的,下树的一般都是三花核!而一棵树上面有四花的,一般都是四化核!至于价格四花比三花价格差那么多,大家可要细细斟酌了!还有从结构上面讲四花没三花核稳定,四花核更容易开裂,三角结构想必大家都了解吧!
说了那么多,也是希望大家合理的去看待核雕,希望核雕能长久稳定的发展,让大家多了解核雕,懂核从而爱核,收藏好的核雕作品!不能盲目跟风,在以后的收藏中多看工,多了解核雕作品的韵味和雕刻师赋予核雕的灵魂!
橄榄核如果盘玩不会玉化包浆,你还会喜欢吗?
橄榄核原核本身是亚热带乔木生长在一层包衣里的树籽。现在正是收核的黄金季节,产自广东、广西的每个山头的野生橄榄,或多或少都有密度和油性等方面的一些差异,但是说简单点都木质结构,只要合适的盘玩方式都能玩出完美的玉化和包浆。
乌橄榄逐年被商家哄炒价格,动辄几千元一斤的高价,让我们望而却步。都知道,乌橄榄之所以被喜爱,缘于其密度大、油性足、可塑性强,包浆后玉石般变化。如果他和其他普通木头一样,雕刻师早就选花梨、紫檀、樟木、黄杨等材质,而且便宜还没有尺寸厚度的苛刻雕刻要求。
想了解乌橄榄怎么生长,如何收获的朋友们,可以看看之前整理的帖子
数据化的时代,固化我们的思维,忘记超强的本能l
核和人一样,在北方容易脱水,多上点油,南方可以适当少点。自己盘玩,每一天都会有变化,核本身,气候,温差等,核是否干燥或表面油腻,很容易辨别吧。
简单口诀核干须上油,均匀盘吸收;表面油腻接着揉,接触体温变通透,已然包浆随你咯!
如果你还有疑惑,可以找我,我们一同分享下盘玩包浆过程中的心得和经验。
三.浓缩是精华,须弥芥子,核中乾坤
小小的果核,小小的刻刀,才有微雕技艺传承至今。
大伙每年应该都会出去旅游,看过大雄宝殿的佛像,景区山岩上的浮雕石壁画,给人感觉庄严肃穆,很有艺术感。
乌橄榄强大的可塑性,加上鬼斧神工的微雕技艺,方便我们可以随身佩戴,这就是微雕技艺下的串串文化。
核雕的制作与其它的雕刻手法基本雷同,首先要精于选料,因乌橄榄品种繁多,须根据其大小、形状、颜色进行分类,一般以粒大、核厚、色红,饱满为佳;然后是设计,需根据核的形状进行构思,并将需刻划的形象在核上勾勒;其三是定形,即根据勾勒的图案打坯,即初步加工;其四是粗刻,即对整件作品的细部进行刻划;第五为细刻,即对雕刻好的作品进行细部完善,特别是对人物的脸部、手部等重要部位作调整,使之更加生动;第六打磨,一般以粗细砂纸打磨作品,使之光洁细腻;第七是抛光,布轮抛光后的核雕作品细腻、润滑而富有手感。
如果雕刻罗汉头这类常规作品,胸有成竹则无需在核上勾画草图,自殷根福始就形成了五刀“定位”的技艺,一直流传至今,即鼻头一刀,眼睛二刀,耳朵两刀,关键是下刀部位要准确。诚然,同样是雕刻罗汉头,其形象刻划也有高低之分、文野之别。
核雕制作工具有凿子、锉刀、扶钻三类。凿子有圆凿、线凿、平凿等多种,需自行制作,才能得心应手。
圆凿,快口呈圆弧状,有大小之分,大圆凿可用来雕毛坯,小圆凿既可在核体较小的原料上履行代替大圆凿的功能,又能往深处挖,特别是透雕,往往需要用小圆凿来处理。
线凿可用来刻细线条,如发丝、眼皮、眼黑、衣褶的细线条等,人物开相一般用线凿来完成,在一些细微处需清理的,小圆凿无法施展的地方,均可用线凿来代替。
由于线凿灵活、雕刻有深度而被广泛应用。平凿用来雕刻块面,把物件轮廓勾刻出来,又可把橄榄核一些表层铲去,突出布局的立体感。毛锉以其细密的钢刺来修正橄榄核形状,使其达到圆整,扶钻则用来钻孔。
苏州核雕吸收了石雕、玉雕、木雕、竹刻、微雕等艺术精华,在保持果核外形的前提下,无论浮雕、圆雕、透雕均以“精、细、奇、巧”取胜,呈现出独特的地方特征。
精、细,体现在核雕作品工艺细微,点睛之处既细如针尖,又形象生动。刻划的罗汉等人物刀法简洁,形神兼备,即使将其放大数十倍,仍栩栩如生。
奇、巧,体现在核雕作品均有巧夺天工之奇效,如核舟,不仅能在细微之间表现人物数十人,而且舟上门窗每扇都能开合自如,其落榫处以毫厘计算,令人难以置信。
核雕体积虽小,却构思缜密,设计精巧,工艺细密,以小见大,其作品可作为颈项、衣带、折扇或绣袋的坠挂件,若穿成珠串,可作为手腕、颈项饰物。
它曾是历代手艺人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代代相传,至今依然如故。当今悄然兴起的核雕市场,不仅使中国传统优秀技艺得以传承,而且将会不断光大,显示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大的生命力。
揉手核桃为明清时期核雕的一种健身、娱玩之物,一般为一对。选取只有一条圈匝式皱脊且壳厚仁少,而又形状相近的两只山核桃雕上图纹而成,掌上盘玩,“嗑嗑”作响,时人视为时髦之物。文人学士闲庭静坐,王公贵
胄后院赏花,手里盘玩着一对揉手核桃,既可以添助雅逸,又能够彰显清高。
故宫博物院收藏十余对揉手核桃,有雕仙人祝寿的,有天生连理并蒂的,大多附有“丹贝勒预备”、“恭进”等墨书,表明为王公贵族贡送皇室的,用极考究锦盒装盛。
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提到,紫禁城皇宫保存一只乾隆皇帝的“百宝匣”,其中有一格装的是一对揉手核桃,雕刻着神话人物。
乾隆酷爱核雕等微雕,曾下旨将当时的核雕名家杜士元召进宫廷造办处。但皇宫珍藏的这批揉手核桃中,不见雕螭雕龙雕松竹梅图纹的。
“岁寒三友”揉手核桃呈不规整椭圆状,色泽紫褐,润亮生辉,最大直径不足4厘米。艺人利用圈匝式皱脊之两侧雕刻成一松一梅,松树苍劲,梅树欹古,丛竹则繁茂于乱石之中。
方寸之中,寒梅绽放,松针坚洁,翠竹摇风,对严寒无所畏惧的共同品德铸结了它们千古不渝的“岁寒三友”佳话。
艺人巧妙地利用核桃上错落参差的结梗皱脊施以刀笔,梅花瓣芯清晰,松叶针针可数,竹叶婆娑有态,花迭叶累可见五六层次,于是如诗如画常相伴,亦核亦桃好揉手。
核桃纹路各不相同,雕刻中非常考验雕刻师的功底,需能随形、随意,因失败率过高,能成对完成的作品更少见,“招财聚宝”即以成对核桃精雕而成,四面采用了金蟾吐宝、貔貅纳财、锦锂聚运、如意祈福的传统题材随形雕刻,寓意招财聚宝、富贵吉祥。
其次是“庭园婴戏”橄榄核雕。雕件高3.4厘米,色泽紫褐,光润熟滑。分别在核之两侧雕刻一针叶树、一阔叶树,绿叶婆娑,枝干挺拔。
树下有童子名,一童抱另一童双腿作倒立状,一童站立另一童肩上正欲攀援上树,其他或蹲坐,或旁观,或扶协,童趣跃然刀笔之下。采用浮雕和镂雕手法,用刀爽索,造型生动,层次丰富,气氛热烈。
婴戏图为明代装饰工艺中最常见图案之一,为时人唱赞国泰民安的一种表达模式,但用在橄榄核雕上尚为鲜见。把玩于指撮之间,紫褐红润之古风古韵扪摩可触,嬉戏玩耍之童声稚气似乎侧耳能闻,些小弃核竟成了童子乐园!
第三件是“十八罗汉”核桃雕。核雕高3.6厘米,呈梨状,色泽棕红油润,老气盎然。作者依凭硬核皱脊回谷式的错杂刻面循势造型,罗汉或正襟危坐,或岸立啸风,或双掌合十,或开怀朗笑,神情态势各不相同。施刀细腻,手法老到,粗犷处勾勒刚劲,精微间线条柔绵,意到手到,揽云天雾海中的十八罗汉于一核。
“十八罗汉”核桃雕佩挂于腰间,赏玩于案头,臆想着具有“最高果位”的罗汉们为你驱灭烦恼贪痴,替你争取衣食无忧,让你脱离生死轮回,便如佛光罩体一般,可以乐哉悠哉了。
第四件是清代“春宫图”桃核雕,高仅3厘米,棕红色泽,熟旧莹润。
“春宫图”桃核雕一侧雕林中小屋,瓦棱历历可数,墙上小窗明亮,窗下有一公鸡同母鸡触喙亲昵。另一侧雕一裸男同一求欢送爱,眉眼传情,心愫缠绵。
构图布局着眼于农家院宅,俗尘难拂不假,隐而不秘是真,艺人一定是意在直白表达对安居乐业的憧憬的。奏刀者线条圆逶,设计则别出心裁,各种雕刻手法兼而施用。
人爱以鸡欢作衬,最坦诚地表达这样一个道理大自然的玄机就浓缩在“传宗接代”四字之中。因此可以说,核雕小不盈寸,却是载喻着大自然一个不朽法典的。
第五件是“福禄寿”桃核组雕。福禄寿三星高不过2.8厘米,皆熟滑润亮,色泽棕红。其中以寿星雕刻最为传神,眉眼慈祥,美髯垂胸,精神矍铄,袍服结带宽松得体。
福星比寿星胖大些,体形敦厚,笑容可掬,刀法虽显见比寿星工艺简洁爽利,富贵气仍然逼人。禄星胖瘦高矮介乎福寿二星之间,其用刀之简洁一如福星,而笑脸却更加明朗,莫非作者要留他个见钱眼开的笑柄且三星中唯寿星须眉衣褶写工而其他二星写意,又莫非捉刀人自嘲与福禄无缘,唯求淡泊以求长寿三星脱刀之日想见约百年,硬核上竟像古瓷一般开了片纹,粗细错落,但皆纹而不裂,平添了几多古旧香色。
终不知哪一位买了“三星”来,把玩于掌上足以怡情,悬佩于腰间尤可养性,集“福禄寿”于一已,虽小而又小,却包罗了人生大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