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工艺的艺术特点可用形、纹、色、光四字来概括。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器皿,首先要有良好的造型,这取决于制胎;还要有优美的装饰花纹,这决定于掐丝;华丽的色彩决定于蓝料的配制;辉煌的光泽完成于打磨和镀金。
所以,它是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是最具北京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景泰蓝见于实物,以明宣德年间为最多。这个时期,工艺的风格特点已经形成,接近成熟时期。品种有瓶、盘、碗、炉、圆盒、香熏等。
后来出现了鼎之类的欣赏品。制作胎型的物质材料有金、铜两种。纹样多为蕉叶、饕餮,狮戏球、西番莲和大明莲。
釉色多为天蓝、宝石蓝、浅绿、深绿、红色、白色和黄色。
故宫所藏宣德年间的番莲大碗,花形饱满、色调鲜艳、釉质坚实,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景泰年间的景泰蓝制品,从故宫等地陈列过的实物来看,工艺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宫廷内的御用监设有制作景泰蓝的作坊。
这个时期制胎水平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胎型有方有圆,并向实用方面转化。除了瓶、盘、碗、盒、熏、炉、鼎之外,还有花,花盆、面盆、炭盆、灯、蜡台、樽、壶等器物,有龙戏珠、夔龙夔凤等寓意吉祥的题材,有云鹤、火焰等表现道教、佛教内容的题材。
大明莲的纹样也日趋丰满,枝蔓形状活泼有层次,釉色也出现了葡萄紫、翠蓝和紫红新色,这个时期的釉色具有内涵的亮度和纯度,放射出宝石的光芒。在以后任何时期也没有达到这种水平。
在装饰手法上,非常重视金工的处理。器物的顶、盖、耳、足边线等部位,多有錾活装饰。朱家溍先生说这个时期的制品“掐丝整齐、磨光细润、镀金匀实”、“是在宣德时代基础上的又一步提高。”
明代景泰蓝的造型大都为器皿,多数为历代陶瓷及青铜器的传统造型。其装饰纹样以大明莲为主,也有少数串联花卉和青铜器纹样变形的装饰,其色彩以二蓝为主色调,配以少量红、白、绿、黄等色。
色调统一、讲究、装饰得体,装饰铜活造型优美,粗细结合,重点突出。景泰蓝工艺成熟朝,以其绚丽多彩、富有民族气息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清代是掐丝珐琅工艺发展的又一期。由于社会的安定与经济的繁荣,皇宫养心殿设立御用工厂,称为“造办处“。康熙三十年“造办处”的御用工匠多至几百人。
康熙三十二年,设“作”来制造各种御用器物。珐琅作也是其中之一。但这个时期的制作水平较之明朝无大发展。到了乾隆时期景泰蓝与雕漆、金漆镶嵌等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乾隆四年,从广州招来珐琅艺人梁绍文,邀扬州艺人王世雄进宫制作珐琅器。这一时期,景泰蓝制品在皇宫内处处可见。小到床上使用的帐钩,大到屏风,甚至高与楼齐的佛塔,以及日用品,桌椅、床榻、酒具、砚、匣、笔架、建筑装饰、宗教用品等等,无所不备。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至清中期,物阜民丰,国力强盛,统治阶级有足够的财力精力来支持工艺美术的发展,很多工艺品种都较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一时期的珐琅工艺也不例外。
康熙初年,清廷即在武英殿附设的造办处部门中设置“珐琅作”,制造宫廷专用器皿。乾隆时期的宫中造办处在珐琅器的制作上,更是突破了一般瓶壶碗盘之类范围,扩大到家具上。
这些嵌珐琅家具依据嵌珐琅的工艺手法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掐丝珐琅家具、嵌画珐琅家具、嵌錾胎珐琅家具等几大类。这件珐琅番莲纹冰箱就是一件精美的掐丝珐琅家具。
这件冰箱为乾隆年间制品,高418厘米,口边长725925厘米,底边长6464厘米,冰箱为长方体,双开活盖,一盖上有两个铜钱纹开光,用于将箱盖提起,同时兼有透气之功。盖四壁边包铜,一侧边沿镌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书款。两侧安有双鱼吞环提手。
箱内壁采用镶银里的做法。盖及四壁均施天蓝色珐琅釉为地,掐丝填釉各色缠枝番莲纹,箱底饰掐丝珐琅冰梅纹。
冰箱下承红木底座,底座四角的拱肩处镶嵌珐琅兽面纹,鼓腿彭牙,足端雕出向外翻卷的狮爪纹。足下踩托泥。
此冰箱珐琅釉色丰富明快,做工较为精细,为夏季盛冰降温之用,亦可将需冷却的食品置于箱内,起“冰镇”效果。
这个时期所采用的物质材料分上、中、下三等,上等者金胎金丝,中等者银胎银丝,下等者铜胎铜丝“。花纹的内容也比明代更为广泛。
花鸟虫草图案更加生动多姿,龙凤图案越显刚柔相济,大明莲也演变成精美细秀的勾子莲,并出现了利用历代文人名画掐制的作品。这时已开始使用手摇压丝机,使丝工技艺达到了空前的匀称精美。
釉料不仅出现了粉红、银黄和黑等颜色,而且粉碎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釉料研磨的加细,对点润技术的提高和作品的表现力起了很大作用,产品的砂眼也大大减少。景泰蓝与漆器、木器等其他工艺的结合,也是始于乾隆年间。初期,景泰蓝基本上保持了乾隆时期的风貌,但已开始衰落,一直到道光时期,遗存的作品数量很少。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铜胎掐丝珐琅制品曾一度受到西方人的喜爱,珐琅工艺有了稍许的恢复和发展。咸丰年间,有德兴成、全兴成、天瑞堂等数家,精心研究珐琅一业,始又渐盛“。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海禁大开,景泰蓝向国外出口。在这种对外贸易经济的刺激下,除了官营珐琅作坊外,民间也纷纷开商号和店堂,诸如老天利,宝华生、静远堂、志远堂等。1904年,老天利生产的“宝鼎炉“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在国际上声誉大振,各国纷纷前往争购,出现一派繁荣景象。
内销方面,在咸丰中叶之后的一段时间,景泰蓝只有北京一地可以买到。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又多是外埠商人来京购买,所以销量很少。清朝晚期,珐琅制品虽一度呈现出较为繁荣之景象,但这种形势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又进入了不景气的困境之中。
尊为铜胎镀金。凫作卷尾立式,凫身以绿色珐琅釉为地,掐饰羽毛纹,铜镀金双爪,锤錾卷尾,凫背开一圆槽,装连椭圆形尊。尊以浅蓝色珐琅釉为地,饰勾莲纹,两侧中部有太极图。
清乾隆时掐丝珐琅的生产基地除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外,尚有广州、扬州等重要产地,这两地烧制的掐丝珐琅器,一方面受宫廷工艺的影响,按照皇家样款,烧制内廷所需物件;另一方面由于地域差异,又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乾隆时期,扬州曾烧制了天球瓶、桌灯、尊等诸多品种珐琅器贡进内廷。扬州的掐丝珐琅器造型别具一格,珐琅釉色偏冷,喜用绿、蓝色,色彩对比强烈。掐丝线条纤细,技法娴熟,器物造型、色彩以及掐丝技法与内廷风格迥异。
清代初期的景泰蓝缺乏独创性,无论造型、色彩和装饰大都沿袭了明代的风格。清代中后期,由于宫廷皇室的奢华,对景泰蓝的影响很大,这时期的作品造型丰富,除器皿造型外还有立体的建筑物、屏风、桌椅、动物造型和实用物等。
可以说清代中期开始,景泰蓝在表现内容上,走上了一个新的纪元。其装饰题材广泛,像勾子莲、龙凤、吉祥花鸟等图案,色彩也较明代丰富起来。清代对景泰蓝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景泰蓝在清中期以前大都为宫廷所供奉,所以就它的造型、装饰、色彩及做工而言,总体感觉过于繁琐、过于奢华。
所以,它是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是最具北京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景泰蓝见于实物,以明宣德年间为最多。这个时期,工艺的风格特点已经形成,接近成熟时期。品种有瓶、盘、碗、炉、圆盒、香熏等。
后来出现了鼎之类的欣赏品。制作胎型的物质材料有金、铜两种。纹样多为蕉叶、饕餮,狮戏球、西番莲和大明莲。
釉色多为天蓝、宝石蓝、浅绿、深绿、红色、白色和黄色。
故宫所藏宣德年间的番莲大碗,花形饱满、色调鲜艳、釉质坚实,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景泰年间的景泰蓝制品,从故宫等地陈列过的实物来看,工艺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宫廷内的御用监设有制作景泰蓝的作坊。
这个时期制胎水平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胎型有方有圆,并向实用方面转化。除了瓶、盘、碗、盒、熏、炉、鼎之外,还有花,花盆、面盆、炭盆、灯、蜡台、樽、壶等器物,有龙戏珠、夔龙夔凤等寓意吉祥的题材,有云鹤、火焰等表现道教、佛教内容的题材。
大明莲的纹样也日趋丰满,枝蔓形状活泼有层次,釉色也出现了葡萄紫、翠蓝和紫红新色,这个时期的釉色具有内涵的亮度和纯度,放射出宝石的光芒。在以后任何时期也没有达到这种水平。
在装饰手法上,非常重视金工的处理。器物的顶、盖、耳、足边线等部位,多有錾活装饰。朱家溍先生说这个时期的制品“掐丝整齐、磨光细润、镀金匀实”、“是在宣德时代基础上的又一步提高。”
明代景泰蓝的造型大都为器皿,多数为历代陶瓷及青铜器的传统造型。其装饰纹样以大明莲为主,也有少数串联花卉和青铜器纹样变形的装饰,其色彩以二蓝为主色调,配以少量红、白、绿、黄等色。
色调统一、讲究、装饰得体,装饰铜活造型优美,粗细结合,重点突出。景泰蓝工艺成熟朝,以其绚丽多彩、富有民族气息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清代是掐丝珐琅工艺发展的又一期。由于社会的安定与经济的繁荣,皇宫养心殿设立御用工厂,称为“造办处“。康熙三十年“造办处”的御用工匠多至几百人。
康熙三十二年,设“作”来制造各种御用器物。珐琅作也是其中之一。但这个时期的制作水平较之明朝无大发展。到了乾隆时期景泰蓝与雕漆、金漆镶嵌等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乾隆四年,从广州招来珐琅艺人梁绍文,邀扬州艺人王世雄进宫制作珐琅器。这一时期,景泰蓝制品在皇宫内处处可见。小到床上使用的帐钩,大到屏风,甚至高与楼齐的佛塔,以及日用品,桌椅、床榻、酒具、砚、匣、笔架、建筑装饰、宗教用品等等,无所不备。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至清中期,物阜民丰,国力强盛,统治阶级有足够的财力精力来支持工艺美术的发展,很多工艺品种都较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一时期的珐琅工艺也不例外。
康熙初年,清廷即在武英殿附设的造办处部门中设置“珐琅作”,制造宫廷专用器皿。乾隆时期的宫中造办处在珐琅器的制作上,更是突破了一般瓶壶碗盘之类范围,扩大到家具上。
这些嵌珐琅家具依据嵌珐琅的工艺手法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掐丝珐琅家具、嵌画珐琅家具、嵌錾胎珐琅家具等几大类。这件珐琅番莲纹冰箱就是一件精美的掐丝珐琅家具。
这件冰箱为乾隆年间制品,高418厘米,口边长725925厘米,底边长6464厘米,冰箱为长方体,双开活盖,一盖上有两个铜钱纹开光,用于将箱盖提起,同时兼有透气之功。盖四壁边包铜,一侧边沿镌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书款。两侧安有双鱼吞环提手。
箱内壁采用镶银里的做法。盖及四壁均施天蓝色珐琅釉为地,掐丝填釉各色缠枝番莲纹,箱底饰掐丝珐琅冰梅纹。
冰箱下承红木底座,底座四角的拱肩处镶嵌珐琅兽面纹,鼓腿彭牙,足端雕出向外翻卷的狮爪纹。足下踩托泥。
此冰箱珐琅釉色丰富明快,做工较为精细,为夏季盛冰降温之用,亦可将需冷却的食品置于箱内,起“冰镇”效果。
这个时期所采用的物质材料分上、中、下三等,上等者金胎金丝,中等者银胎银丝,下等者铜胎铜丝“。花纹的内容也比明代更为广泛。
花鸟虫草图案更加生动多姿,龙凤图案越显刚柔相济,大明莲也演变成精美细秀的勾子莲,并出现了利用历代文人名画掐制的作品。这时已开始使用手摇压丝机,使丝工技艺达到了空前的匀称精美。
釉料不仅出现了粉红、银黄和黑等颜色,而且粉碎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釉料研磨的加细,对点润技术的提高和作品的表现力起了很大作用,产品的砂眼也大大减少。景泰蓝与漆器、木器等其他工艺的结合,也是始于乾隆年间。初期,景泰蓝基本上保持了乾隆时期的风貌,但已开始衰落,一直到道光时期,遗存的作品数量很少。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铜胎掐丝珐琅制品曾一度受到西方人的喜爱,珐琅工艺有了稍许的恢复和发展。咸丰年间,有德兴成、全兴成、天瑞堂等数家,精心研究珐琅一业,始又渐盛“。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海禁大开,景泰蓝向国外出口。在这种对外贸易经济的刺激下,除了官营珐琅作坊外,民间也纷纷开商号和店堂,诸如老天利,宝华生、静远堂、志远堂等。1904年,老天利生产的“宝鼎炉“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在国际上声誉大振,各国纷纷前往争购,出现一派繁荣景象。
内销方面,在咸丰中叶之后的一段时间,景泰蓝只有北京一地可以买到。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又多是外埠商人来京购买,所以销量很少。清朝晚期,珐琅制品虽一度呈现出较为繁荣之景象,但这种形势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又进入了不景气的困境之中。
尊为铜胎镀金。凫作卷尾立式,凫身以绿色珐琅釉为地,掐饰羽毛纹,铜镀金双爪,锤錾卷尾,凫背开一圆槽,装连椭圆形尊。尊以浅蓝色珐琅釉为地,饰勾莲纹,两侧中部有太极图。
清乾隆时掐丝珐琅的生产基地除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外,尚有广州、扬州等重要产地,这两地烧制的掐丝珐琅器,一方面受宫廷工艺的影响,按照皇家样款,烧制内廷所需物件;另一方面由于地域差异,又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乾隆时期,扬州曾烧制了天球瓶、桌灯、尊等诸多品种珐琅器贡进内廷。扬州的掐丝珐琅器造型别具一格,珐琅釉色偏冷,喜用绿、蓝色,色彩对比强烈。掐丝线条纤细,技法娴熟,器物造型、色彩以及掐丝技法与内廷风格迥异。
清代初期的景泰蓝缺乏独创性,无论造型、色彩和装饰大都沿袭了明代的风格。清代中后期,由于宫廷皇室的奢华,对景泰蓝的影响很大,这时期的作品造型丰富,除器皿造型外还有立体的建筑物、屏风、桌椅、动物造型和实用物等。
可以说清代中期开始,景泰蓝在表现内容上,走上了一个新的纪元。其装饰题材广泛,像勾子莲、龙凤、吉祥花鸟等图案,色彩也较明代丰富起来。清代对景泰蓝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景泰蓝在清中期以前大都为宫廷所供奉,所以就它的造型、装饰、色彩及做工而言,总体感觉过于繁琐、过于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