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姐妹俩也确立了出国留学的梦想。然而,留学是要花钱的。双胞胎的家庭情况很普通,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公务员,都是拿死工资过活的。为了培养这一双女儿,这些年肖家的开销实在不少,真没太多的积蓄。
唯一能省钱的出国留学的办法,就是在国内读完本科后拿着奖学金出国念Ph.D。
但是不论国内国外,奖学金哪里是那么好拿的?
入学教育的时候,肖萌曾经跟系里的师兄师姐打听过,想要拿到奖学金去美国著名的高校念计算机博士,一定要满足几个硬性条件。比如绩点要足够高,接近满分最好,GRE的成绩也要够格,还要有科研经历,能跟着导师做做论文那是再好不过。
这么多条件怎么可能轻易满足?如果拿不到怎么办?
肖萌知道自己绝对不是天才,记忆力普通,一篇课文背个三五次才能记住,理解力联想能力创新思维也不算特别出众,虽然至今为止自己在学习上还算不错,那是因为自己足够努力,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她觉得,要真正理解透彻一门学科很难,但应付考试就没那么难了。她为什么那么努力的刷ACM,就是觉得自己本科阶段能进入科研团队的几率不大,还不如试试ACM竞赛,找找别的路子。
进入大学后,她发现自己面对的不是简单的“我努力就可以做到”的情况——而是一个概率问题。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那么多,但名校的名额有限,总有一定比例的人无法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好比高考,绝不是你努力了就能进入名校。不论高考人数多寡,名校的入学比例就是不到百分之五,意味着百分之九十五的人要落榜。也就是说,你要保证自己的努力要超过那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才可以进入名校。
实际上,期中考试之后,这种来自现实的压力随之出现,肖薇身边的同学也逐渐拉开差距。
张雨晴在期中考试的成绩不理想,她无奈地跟肖萌和王璇提出,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不再参与ACM竞赛了。
“我还是一步一步来,先学好基础课,再考虑竞赛这种课程之外的事情吧,”张雨晴叹了口气,“一口气吃个胖子是不可能的。”
华大没有专门针对ACM的竞赛班,在进入校队之前,每个人都得靠自学。想要有效率的自学,必须有一套规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可能的,刷题就好比打基础,就像武侠小说中的内功心法一样,需要长时间的勤学苦练。肖萌为404女队制定了一个时间表,比如每周必须要有多少个小时的刷题时间,比如必须要解决多少道题目等等。但人的一天只有二十四个小时,张雨晴的基础不够好,实在无法协调时间,只能放弃了竞赛。张雨晴的退出也宣告了这支尚未成熟的“404”女队没成熟就胎死腹中。
肖萌和王璇也不可能勉强她,纷纷表示理解。肖萌想起路之航的那句“我没见过ACM竞赛很厉害的女队”,简直就是悲惨的预言了。
王璇还挺感慨:“我还以为我是最先坚持不住的那个呢,原来是张雨晴先放弃呢。”
肖萌也有点意外。
实际上,张雨晴原本是404宿舍里除了肖萌外对ACM最起劲的人。在404宿舍全员到齐的第一夜卧谈时,肖萌就抛出了“我要参加ACM竞赛”“目标是出国深造”的豪言壮语,并且得到了张雨晴的大力赞赏——张雨晴一直因为自己的中学不够重视信息竞赛耿耿于怀,很希望在大学做出一番成绩,于是和肖萌一拍即合。到是王璇,她来自于教育不太发达的省份,计算机基础也比较,一开始对“刷ACM副本”很犹豫,经过半个月的利弊权衡后才答应组队。
现在看来,最有热情的最先退出,反而是王璇这样的历经了深思熟虑后下决定的可以坚持的更久一些。
第22章
少了一个人的团队不是完整的团队,再找一个人加入“404队”是当务之急。
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这一届的女生一共十六个,四个女生宿舍追问过去,没有人愿意和404宿舍的她们组队——就算有人有一点兴趣,但看到肖萌的时间表后也纷纷打了退堂鼓。
思索之后肖萌提出建议:“要不试试找大二大三的学姐加入我们?”
王璇无语地看着她,示意她好好反省:“你想得太简单了吧?大二大三的,会看上我们?”
肖萌握拳,下定了决心先试试看——反正在信息社会里寻觅一位志同道合的队友,又不花一毛钱。
当晚肖萌在学校的论坛上发了一张帖子,寻觅能够一起参加ACM竞赛的女生。发帖效果不错,短短一天内就收到了上百个回帖——有鼓励的,有佩服的,有纯灌水的,甚至还有男生也想参加遗憾自己不能变性的。简言之水贴太多,有用的回帖很少,实际上,大一的学生什么水平大家都知道,王璇的话没错,高年级的学姐愿意自降身价和大一组队的还真不多。
但凡事也有例外,在帖子发出去的第三天,肖萌联系上了一位姓汤的师姐。
约定好了见面时间,三人就在学校的咖啡厅外碰了面。
看到她的一瞬间,王璇死命拿胳膊肘抵向肖萌的腰,小声惊呼:“喂,你联系的是个女生吧!?这位是男是女?我看是男生吧?”
肖萌完全没法说话,她的震惊半点不逊色于王璇。
唯一能省钱的出国留学的办法,就是在国内读完本科后拿着奖学金出国念Ph.D。
但是不论国内国外,奖学金哪里是那么好拿的?
入学教育的时候,肖萌曾经跟系里的师兄师姐打听过,想要拿到奖学金去美国著名的高校念计算机博士,一定要满足几个硬性条件。比如绩点要足够高,接近满分最好,GRE的成绩也要够格,还要有科研经历,能跟着导师做做论文那是再好不过。
这么多条件怎么可能轻易满足?如果拿不到怎么办?
肖萌知道自己绝对不是天才,记忆力普通,一篇课文背个三五次才能记住,理解力联想能力创新思维也不算特别出众,虽然至今为止自己在学习上还算不错,那是因为自己足够努力,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她觉得,要真正理解透彻一门学科很难,但应付考试就没那么难了。她为什么那么努力的刷ACM,就是觉得自己本科阶段能进入科研团队的几率不大,还不如试试ACM竞赛,找找别的路子。
进入大学后,她发现自己面对的不是简单的“我努力就可以做到”的情况——而是一个概率问题。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那么多,但名校的名额有限,总有一定比例的人无法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好比高考,绝不是你努力了就能进入名校。不论高考人数多寡,名校的入学比例就是不到百分之五,意味着百分之九十五的人要落榜。也就是说,你要保证自己的努力要超过那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才可以进入名校。
实际上,期中考试之后,这种来自现实的压力随之出现,肖薇身边的同学也逐渐拉开差距。
张雨晴在期中考试的成绩不理想,她无奈地跟肖萌和王璇提出,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不再参与ACM竞赛了。
“我还是一步一步来,先学好基础课,再考虑竞赛这种课程之外的事情吧,”张雨晴叹了口气,“一口气吃个胖子是不可能的。”
华大没有专门针对ACM的竞赛班,在进入校队之前,每个人都得靠自学。想要有效率的自学,必须有一套规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可能的,刷题就好比打基础,就像武侠小说中的内功心法一样,需要长时间的勤学苦练。肖萌为404女队制定了一个时间表,比如每周必须要有多少个小时的刷题时间,比如必须要解决多少道题目等等。但人的一天只有二十四个小时,张雨晴的基础不够好,实在无法协调时间,只能放弃了竞赛。张雨晴的退出也宣告了这支尚未成熟的“404”女队没成熟就胎死腹中。
肖萌和王璇也不可能勉强她,纷纷表示理解。肖萌想起路之航的那句“我没见过ACM竞赛很厉害的女队”,简直就是悲惨的预言了。
王璇还挺感慨:“我还以为我是最先坚持不住的那个呢,原来是张雨晴先放弃呢。”
肖萌也有点意外。
实际上,张雨晴原本是404宿舍里除了肖萌外对ACM最起劲的人。在404宿舍全员到齐的第一夜卧谈时,肖萌就抛出了“我要参加ACM竞赛”“目标是出国深造”的豪言壮语,并且得到了张雨晴的大力赞赏——张雨晴一直因为自己的中学不够重视信息竞赛耿耿于怀,很希望在大学做出一番成绩,于是和肖萌一拍即合。到是王璇,她来自于教育不太发达的省份,计算机基础也比较,一开始对“刷ACM副本”很犹豫,经过半个月的利弊权衡后才答应组队。
现在看来,最有热情的最先退出,反而是王璇这样的历经了深思熟虑后下决定的可以坚持的更久一些。
第22章
少了一个人的团队不是完整的团队,再找一个人加入“404队”是当务之急。
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这一届的女生一共十六个,四个女生宿舍追问过去,没有人愿意和404宿舍的她们组队——就算有人有一点兴趣,但看到肖萌的时间表后也纷纷打了退堂鼓。
思索之后肖萌提出建议:“要不试试找大二大三的学姐加入我们?”
王璇无语地看着她,示意她好好反省:“你想得太简单了吧?大二大三的,会看上我们?”
肖萌握拳,下定了决心先试试看——反正在信息社会里寻觅一位志同道合的队友,又不花一毛钱。
当晚肖萌在学校的论坛上发了一张帖子,寻觅能够一起参加ACM竞赛的女生。发帖效果不错,短短一天内就收到了上百个回帖——有鼓励的,有佩服的,有纯灌水的,甚至还有男生也想参加遗憾自己不能变性的。简言之水贴太多,有用的回帖很少,实际上,大一的学生什么水平大家都知道,王璇的话没错,高年级的学姐愿意自降身价和大一组队的还真不多。
但凡事也有例外,在帖子发出去的第三天,肖萌联系上了一位姓汤的师姐。
约定好了见面时间,三人就在学校的咖啡厅外碰了面。
看到她的一瞬间,王璇死命拿胳膊肘抵向肖萌的腰,小声惊呼:“喂,你联系的是个女生吧!?这位是男是女?我看是男生吧?”
肖萌完全没法说话,她的震惊半点不逊色于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