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页
胤礽笑眯眯地晃晃脑袋:“儒学提倡文人具备美好的品德,多好呀!忠君爱国,正义廉洁,最难得的便是知行合一,古时候有孔子、孟子,汉时有董仲舒,宋时有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儒学百花齐放,各有所说却也薪火相传,一代一代继承、改变。文人们爱听,那就大力宣传着。儿臣也觉儒学很重要,正是因为它,才会有像太师傅,陈大人、丁思孔、于成龙等又有责任心,又仁德的好官。”
“咱们要弘扬这种美德,但是他不是一成不变的,儒学也在顺应着时代的变化,在儿臣看来,儒学与新兴外学、科学并不冲突,都是值得人们学习的东西。”
弘扬外学是为了接触世界,为了与世界各国交流。发展科学是为了改善百姓们的生活,让人们能够生产出更多粮食与衣裳,也是加强国力。
“众位大人们与汗阿玛说的都没有错,儒学是大清思想之根,儿臣也赞同。”胤礽可一点没打算将儒学给抛开,他从小就学这些,将“仁德”二字印在脑海中,是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责任心的好少年,又怎么会像大人们弹劾的那样“忘了本”呢?
“仁、义、礼、智、信,多么重要啊!前朝继承自宋时儒学,我朝则对前朝旧制生搬硬套,如今新学已然萌芽,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何不建设新儒学,继承与发展大清自己的儒学呢?旧学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变得开放一些,可以吸收融汇、兼容并包,这才是符合大清向世界张开手的现实。”虽然大清的这双手,是胤礽硬抱着汗阿玛去扯开的。
胤礽将诸位大人群起攻击的点儿变着花样来夸赞:“大人们有危机感,儿臣能理解,儿臣觉得得做一些让大人们放心的事,不如明儿就开会让宣传部将我传统儒学大力发扬起来,儿臣相信,在外洋人深入了解大清的现在,儒学不仅仅能够影响到大清国内,更能将这种美好的品德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康熙给他吹得脑子嗡嗡响,满脑子都是“明儿就开会”,“让宣传部宣传”……
“这就是你想出来的办法?”帝王深思起来:反其道而行之,文臣们担心太子弃儒学于不顾,反而兴盛外学科学,如今加强宣传,表露态度,既可安人心,又可稳局势。
“儿臣最喜爱儒学了,儿臣从小就在它们的影响下长大呀,怎么会忘记了刻入灵魂血液之中的国之精神呢?”
胤礽露出了心虚的神情,对了对手指,委屈道:“唯独有一点儿臣做不到,那就是朱熹说的‘存天理,灭人欲’,儿臣还是有人欲的,也许是儿臣修炼不到家,若是哪一天真的成圣人,恐怕就知道么么样的感情能灭了欲望了。”
康熙一口老血梗在喉咙口。
“早先是平国库,成立大清银行,借着朕肃清吏治好歹将本金给要回来了,这回又将玉器之利送给国库,朕看你已经是个没人欲的大圣人了!”
帝王可不是在称赞他,那没好气的语调,显然是在责怪呢!
胤礽笑了笑,小心翼翼地将自己写好的“未来五年花钱计划”上递给了康熙,狗腿道:“汗阿玛您看看这个。”
康熙:“……”
好家伙!
他不仅将已经送去的九百万两怎么花写好了,甚至连之后的几个月,几年赚到的利润怎么花也一并都列了出来。
每一项花销背后皆有其用意注释。
此前还有些怒意的帝王皱起眉头,一目三行地将胤礽所写的计划看完。
这些计划,有的可行,有的则需更改,康熙想了想,反而勾起了唇:“陈廷敬知道你的计划吗?”
胤礽惊讶道:“儿臣有事当然是先与汗阿玛商议了,这种大事,需汗阿玛点头首肯,儿臣才会继续上奏去内阁。”
康熙道:“嗯,既然不知道,朕明日朝会就将它送给陈廷敬看看去。”
胤礽小声道:“就不能私底下送?”
当朝就送,他几乎能预料到陈大人会用怎样不可置信的目光来瞪自己了。
“不是你说要朝会上召人来商议宣传儒学之事?”
帝王眯起了眼,心情已然转好,倒像是打算将太子送钱给国库一事轻拿轻放了。
“朕看你鬼点子有不少,之后不如想想该如何让内务府有更多收入。”康熙淡淡道,瞥了一眼像小鹌鹑一样依偎在一起的三阿哥与四阿哥,朝着胤礽努努嘴:“未来你的弟弟们皆会长大,出宫建府,内务府可少不了钱。”
胤礽僵了僵,不可置信:那是您的儿子,您不想着怎么养,还要儿子帮您养儿子?!
胤禛与胤祉眼瞧着汗阿玛真的就息怒了。仿佛从一头发怒的狮子变成被顺了毛发的大猫,还眯起眼睛摇了摇尾巴……
胤禛已经无话可说了,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太子真乃神人也!”
第234章
康熙对另外两位阿哥们说道:“朕之太子,可真是厉害,派遣伴读曹珍前去买卖玉佩,通过与外洋人的买卖,三月便盈利九百万两银,朝臣虽不知具体数额,却以明眼看到太子赚取高额银两。”
胤祉目瞪口呆,喃喃道:“九百万两银,那是多少?”
帝王淡淡道:“也不多,不过是将后宫各宫殿翻修一遍的银两,堆起来也不过一仓库尔。”
一仓库的银,还说不算多,那是明晃晃在嘲讽呢!
“咱们要弘扬这种美德,但是他不是一成不变的,儒学也在顺应着时代的变化,在儿臣看来,儒学与新兴外学、科学并不冲突,都是值得人们学习的东西。”
弘扬外学是为了接触世界,为了与世界各国交流。发展科学是为了改善百姓们的生活,让人们能够生产出更多粮食与衣裳,也是加强国力。
“众位大人们与汗阿玛说的都没有错,儒学是大清思想之根,儿臣也赞同。”胤礽可一点没打算将儒学给抛开,他从小就学这些,将“仁德”二字印在脑海中,是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责任心的好少年,又怎么会像大人们弹劾的那样“忘了本”呢?
“仁、义、礼、智、信,多么重要啊!前朝继承自宋时儒学,我朝则对前朝旧制生搬硬套,如今新学已然萌芽,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何不建设新儒学,继承与发展大清自己的儒学呢?旧学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变得开放一些,可以吸收融汇、兼容并包,这才是符合大清向世界张开手的现实。”虽然大清的这双手,是胤礽硬抱着汗阿玛去扯开的。
胤礽将诸位大人群起攻击的点儿变着花样来夸赞:“大人们有危机感,儿臣能理解,儿臣觉得得做一些让大人们放心的事,不如明儿就开会让宣传部将我传统儒学大力发扬起来,儿臣相信,在外洋人深入了解大清的现在,儒学不仅仅能够影响到大清国内,更能将这种美好的品德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康熙给他吹得脑子嗡嗡响,满脑子都是“明儿就开会”,“让宣传部宣传”……
“这就是你想出来的办法?”帝王深思起来:反其道而行之,文臣们担心太子弃儒学于不顾,反而兴盛外学科学,如今加强宣传,表露态度,既可安人心,又可稳局势。
“儿臣最喜爱儒学了,儿臣从小就在它们的影响下长大呀,怎么会忘记了刻入灵魂血液之中的国之精神呢?”
胤礽露出了心虚的神情,对了对手指,委屈道:“唯独有一点儿臣做不到,那就是朱熹说的‘存天理,灭人欲’,儿臣还是有人欲的,也许是儿臣修炼不到家,若是哪一天真的成圣人,恐怕就知道么么样的感情能灭了欲望了。”
康熙一口老血梗在喉咙口。
“早先是平国库,成立大清银行,借着朕肃清吏治好歹将本金给要回来了,这回又将玉器之利送给国库,朕看你已经是个没人欲的大圣人了!”
帝王可不是在称赞他,那没好气的语调,显然是在责怪呢!
胤礽笑了笑,小心翼翼地将自己写好的“未来五年花钱计划”上递给了康熙,狗腿道:“汗阿玛您看看这个。”
康熙:“……”
好家伙!
他不仅将已经送去的九百万两怎么花写好了,甚至连之后的几个月,几年赚到的利润怎么花也一并都列了出来。
每一项花销背后皆有其用意注释。
此前还有些怒意的帝王皱起眉头,一目三行地将胤礽所写的计划看完。
这些计划,有的可行,有的则需更改,康熙想了想,反而勾起了唇:“陈廷敬知道你的计划吗?”
胤礽惊讶道:“儿臣有事当然是先与汗阿玛商议了,这种大事,需汗阿玛点头首肯,儿臣才会继续上奏去内阁。”
康熙道:“嗯,既然不知道,朕明日朝会就将它送给陈廷敬看看去。”
胤礽小声道:“就不能私底下送?”
当朝就送,他几乎能预料到陈大人会用怎样不可置信的目光来瞪自己了。
“不是你说要朝会上召人来商议宣传儒学之事?”
帝王眯起了眼,心情已然转好,倒像是打算将太子送钱给国库一事轻拿轻放了。
“朕看你鬼点子有不少,之后不如想想该如何让内务府有更多收入。”康熙淡淡道,瞥了一眼像小鹌鹑一样依偎在一起的三阿哥与四阿哥,朝着胤礽努努嘴:“未来你的弟弟们皆会长大,出宫建府,内务府可少不了钱。”
胤礽僵了僵,不可置信:那是您的儿子,您不想着怎么养,还要儿子帮您养儿子?!
胤禛与胤祉眼瞧着汗阿玛真的就息怒了。仿佛从一头发怒的狮子变成被顺了毛发的大猫,还眯起眼睛摇了摇尾巴……
胤禛已经无话可说了,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太子真乃神人也!”
第234章
康熙对另外两位阿哥们说道:“朕之太子,可真是厉害,派遣伴读曹珍前去买卖玉佩,通过与外洋人的买卖,三月便盈利九百万两银,朝臣虽不知具体数额,却以明眼看到太子赚取高额银两。”
胤祉目瞪口呆,喃喃道:“九百万两银,那是多少?”
帝王淡淡道:“也不多,不过是将后宫各宫殿翻修一遍的银两,堆起来也不过一仓库尔。”
一仓库的银,还说不算多,那是明晃晃在嘲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