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页
胤礽做了个实验,与老四作为对照组,面对面尝试着说服他。
“沿海有部分外洋商贸据点了,名不正言不顺,还不好管理,偷鸡摸狗的尽给官府添乱,不如由朝廷统一管理更好。”
胤禛道:“为何不将不遵规矩之人赶出去?不是说海军势大,早已今非昔比吗?”
“赶出去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胤禛:“重农抑商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亦是国本。你这么做,是开始重商了?”
胤礽:“农是国本,不会改变,商是经济,不再行遏制只是相对前几年而言的宽松,农业根基的大国不会动摇。况且引入新技术,亦能够反哺农业。”
“如果进口博览会顺利举办,大清可以将近些年积累下来的手工业商品卖到国外去,还能购买入本国稀缺之物,取长补短之下,国库收入预计可在一年之类翻上十倍不止。”
继位以后深受财政苦恼的胤禛一点没有前几回十动然拒的坚定,听见国库翻十倍,斩钉截铁道:“那就去做!”
这一票干了不亏!
小小的老四,眼中都绿得发光了。
作者有话要说: 胤礽总说汗阿玛穷,其实康熙比雍正有钱多了。
第228章
“老四你变了,你以前不是这个样子的,”轻而易举就“攻破”了老四的心房,胤礽还不满意。
胤禛朝他翻了个白眼,那眼神自行体会,仿佛在说:你有毛病!
胤礽唉声叹气:“孤还以为你会再给出一些更加为难到孤的理由,这样孤就能猜到汗阿玛顾虑什么了。”
“你不是说,汗阿玛比我想象中开明许多吗?既然开明,那国库涨收入的好事,汗阿玛岂会错过。”
胤礽一一细数:“像是朝中的老顽固啦!又比如外洋贸易对本国的商业冲击之类的,这些也是存在的问题。”
胤秅:“……”
自己都细细说出来了,还问他做什么?
“臣弟以为,太子二哥在繁忙的公务之余来找,或许有更严重的事与我商议。或是询问我大清在上一世与沙皇俄国最终定下来的边界是什么样的,又因为什么造成了退让?”
难得遇上胤禛主动,胤礽顺势问道:“那你与我说说,最终边界线确立在哪里?”
胤禛遂细细说来:“大清与沙皇俄国之间国界最终以条约的形式留存给了后人。钦差大臣是索相与佟国纲。索相临去前,汗阿玛曾嘱咐要求尼布楚、雅克萨、龙兴江地域皆不可丢,又因急于解决准噶尔之患,最终让步到底线,签订以额尔古纳为界的《尼布楚条约》。”
那时候他虽还年轻,未入朝堂,继位后却在治理北面边境时详细研究过当年签下的条约。
“汗阿玛对这一结果还算满意,”胤禛说道:“因逢噶尔丹大肆入侵喀尔喀蒙古,那份条约比预想中晚了一年才得以签订。另于北面留有待议区,是当时双方争执不下,未能定下之地。”
胤礽:“……”
小美为胤礽描绘地图。
【这里是额尔古纳河,这里河流北面是外兴安岭。】胤礽不可置信道:“竟然把尼布楚给出去了?!”
胤禛解释道:“尼布楚本是茂明安部游牧之地,当地部族依附大清,接受大清较为松散的管理,为了挪出军力进攻噶尔丹,汗阿玛不得不做出妥协。”
他又说起了当时条约签订时,有巨大贡献作用的传教士,张诚及白晋。
胤礽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了两个法兰西人。
这两人皆在朝中获得官职,按照汗阿玛的喜好学习满文,又因熟悉汉语,一个痴迷中医,一个痴迷大清的美食。
他脸色古怪:“两国签订条约之重事,让外国来使介入其中?你们对传教士那么信任吗?”
胤禛道:“并未如此,因当时大清从未接触此类事务,对当时世界其他情况不熟,唯有靠他们来做引路人。”
那时候国内压根就没有外学,很少有人懂得外洋语言,更无人懂沙皇俄国之语,也因不懂国际形势,不明白当时国际上的规矩,处处都透露出门外汉的生疏。
胤禛如何猜不到当时签订条约时或许被摆了一道,可到底在条约签订以后,大清与沙皇俄国之间迎来了和解,进行友好通商,也令汗阿玛有了余力来对抗咽喉下的敌人。
“哦,现在熟了,”胤礽捂住了自己的小心脏,由衷感慨道:“还好孤没有上辈子的记忆,不然若是知道这些,孤恐怕会气得和汗阿玛一样原地高血压。”
胤秅抽了抽嘴角:“有那么严重吗?”
“北面边境一直都有百姓南迁的现象,虽说满人的老祖宗自龙兴之地兴起,那儿的人却一个劲地想要往富饶之地迁徙而来,愿意留在那儿的人少,缺少了人去治理,没有百姓居住,那地方就是一片荒芜。附近游牧部族杂居,气候寒冷,环境比之宁古塔更加恶劣。”
胤禛道:“臣弟看太子二哥之意,定是不想放弃尼布楚的,可您也要考虑到签订下以后的治理问题。条约签订并非一劳永逸,只是一时的和平,或许不过百年,狼子野心的沙皇俄国又会再次故技重施,到时候边境防御未能建成,军需粮草跟不上,大清只会疲于应对。”
“您的时间不多了,诚然这一世有了很好的开篇,噶尔丹仍然在以锐不可当之势在西域扩张,一旦他们东进,那是如同一柄利剑,直捅大清腹地,威逼京城!”
“沿海有部分外洋商贸据点了,名不正言不顺,还不好管理,偷鸡摸狗的尽给官府添乱,不如由朝廷统一管理更好。”
胤禛道:“为何不将不遵规矩之人赶出去?不是说海军势大,早已今非昔比吗?”
“赶出去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胤禛:“重农抑商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亦是国本。你这么做,是开始重商了?”
胤礽:“农是国本,不会改变,商是经济,不再行遏制只是相对前几年而言的宽松,农业根基的大国不会动摇。况且引入新技术,亦能够反哺农业。”
“如果进口博览会顺利举办,大清可以将近些年积累下来的手工业商品卖到国外去,还能购买入本国稀缺之物,取长补短之下,国库收入预计可在一年之类翻上十倍不止。”
继位以后深受财政苦恼的胤禛一点没有前几回十动然拒的坚定,听见国库翻十倍,斩钉截铁道:“那就去做!”
这一票干了不亏!
小小的老四,眼中都绿得发光了。
作者有话要说: 胤礽总说汗阿玛穷,其实康熙比雍正有钱多了。
第228章
“老四你变了,你以前不是这个样子的,”轻而易举就“攻破”了老四的心房,胤礽还不满意。
胤禛朝他翻了个白眼,那眼神自行体会,仿佛在说:你有毛病!
胤礽唉声叹气:“孤还以为你会再给出一些更加为难到孤的理由,这样孤就能猜到汗阿玛顾虑什么了。”
“你不是说,汗阿玛比我想象中开明许多吗?既然开明,那国库涨收入的好事,汗阿玛岂会错过。”
胤礽一一细数:“像是朝中的老顽固啦!又比如外洋贸易对本国的商业冲击之类的,这些也是存在的问题。”
胤秅:“……”
自己都细细说出来了,还问他做什么?
“臣弟以为,太子二哥在繁忙的公务之余来找,或许有更严重的事与我商议。或是询问我大清在上一世与沙皇俄国最终定下来的边界是什么样的,又因为什么造成了退让?”
难得遇上胤禛主动,胤礽顺势问道:“那你与我说说,最终边界线确立在哪里?”
胤禛遂细细说来:“大清与沙皇俄国之间国界最终以条约的形式留存给了后人。钦差大臣是索相与佟国纲。索相临去前,汗阿玛曾嘱咐要求尼布楚、雅克萨、龙兴江地域皆不可丢,又因急于解决准噶尔之患,最终让步到底线,签订以额尔古纳为界的《尼布楚条约》。”
那时候他虽还年轻,未入朝堂,继位后却在治理北面边境时详细研究过当年签下的条约。
“汗阿玛对这一结果还算满意,”胤禛说道:“因逢噶尔丹大肆入侵喀尔喀蒙古,那份条约比预想中晚了一年才得以签订。另于北面留有待议区,是当时双方争执不下,未能定下之地。”
胤礽:“……”
小美为胤礽描绘地图。
【这里是额尔古纳河,这里河流北面是外兴安岭。】胤礽不可置信道:“竟然把尼布楚给出去了?!”
胤禛解释道:“尼布楚本是茂明安部游牧之地,当地部族依附大清,接受大清较为松散的管理,为了挪出军力进攻噶尔丹,汗阿玛不得不做出妥协。”
他又说起了当时条约签订时,有巨大贡献作用的传教士,张诚及白晋。
胤礽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了两个法兰西人。
这两人皆在朝中获得官职,按照汗阿玛的喜好学习满文,又因熟悉汉语,一个痴迷中医,一个痴迷大清的美食。
他脸色古怪:“两国签订条约之重事,让外国来使介入其中?你们对传教士那么信任吗?”
胤禛道:“并未如此,因当时大清从未接触此类事务,对当时世界其他情况不熟,唯有靠他们来做引路人。”
那时候国内压根就没有外学,很少有人懂得外洋语言,更无人懂沙皇俄国之语,也因不懂国际形势,不明白当时国际上的规矩,处处都透露出门外汉的生疏。
胤禛如何猜不到当时签订条约时或许被摆了一道,可到底在条约签订以后,大清与沙皇俄国之间迎来了和解,进行友好通商,也令汗阿玛有了余力来对抗咽喉下的敌人。
“哦,现在熟了,”胤礽捂住了自己的小心脏,由衷感慨道:“还好孤没有上辈子的记忆,不然若是知道这些,孤恐怕会气得和汗阿玛一样原地高血压。”
胤秅抽了抽嘴角:“有那么严重吗?”
“北面边境一直都有百姓南迁的现象,虽说满人的老祖宗自龙兴之地兴起,那儿的人却一个劲地想要往富饶之地迁徙而来,愿意留在那儿的人少,缺少了人去治理,没有百姓居住,那地方就是一片荒芜。附近游牧部族杂居,气候寒冷,环境比之宁古塔更加恶劣。”
胤禛道:“臣弟看太子二哥之意,定是不想放弃尼布楚的,可您也要考虑到签订下以后的治理问题。条约签订并非一劳永逸,只是一时的和平,或许不过百年,狼子野心的沙皇俄国又会再次故技重施,到时候边境防御未能建成,军需粮草跟不上,大清只会疲于应对。”
“您的时间不多了,诚然这一世有了很好的开篇,噶尔丹仍然在以锐不可当之势在西域扩张,一旦他们东进,那是如同一柄利剑,直捅大清腹地,威逼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