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页
康熙躺着,只觉得哭笑不得,还能怎么地?钱已经借出去了,总不可能刚借出去隔天就再要回来,那太子的面子往哪儿搁?
户部国库的账目也给填平了,唯独胤礽自己毓庆宫的账目,惨不忍睹。
康熙一躺着,胤礽终于就机会与冷静下来的汗阿玛好好沟通了。
“汗阿玛,三年以前问户部借钱的账目应该来还钱了,儿臣的打算是要为三年了还不还钱的人算上利息。”
康熙冷哼一声:“他们若是还不出来,你就想要在他们的俸禄之中扣?”
“克扣朝廷命官俸禄,放利给朝廷命官,这样的事儿,你做出来,也不怕给人指着骂。”
“可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啊,没道理借出去的钱变成泼出去的水,那要是回不来,国库是不是迟早会被掏空呢?”
“你要是想要朕将国库的债问朝臣讨回,又何必用这样的法子!”康熙语气重了一些,气得腰更加痛了。
“汗阿玛,朝臣日子过不下去,是因为俸禄低,您一边提高朝臣的俸禄,一边又令人将欠债还上他们就还得起了,欠债多的,定是日子过不下去,去看看他家中情况如何,若是住着破院子,家中连奴仆都没有,还矜矜业业地干活,这样的大臣您就多赏赐一些,让他有机会还上钱。”
至于家中奴仆不少,住着大宅子,妻妾多多子孙多多的还来借钱,那就把值钱的财务抵押,把房子抵押就行了呗!
胤礽小声嘀咕:“这哪能算太子放利呢?孤前三个年都没要利,利息也比外头乱七八糟的放利少,孤还的是国库的债,帮得是大清国库。”
康熙瞥了一眼这倒霉孩子,已经计算起了给朝臣加俸禄的事儿。
“汗阿玛,前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给朝臣开的俸禄太低了,比唐、宋、元都低上许多许多,大清沿袭旧制,这一块儿稍稍增添一些吧!”
“一个七品知县一个月可以使用的俸禄收入为三两银子,若是家中有一个奴仆,一位夫人,一个孩子加上一匹马,那么这一笔钱都不够花几天的,日子过不下去,这不是逼着做官的去贪墨吗?”
“儿臣查到文书,发现大清发的俸禄是参照明万历年时的规定数目来发放,改动地方却是增加了亲王、郡王的收入,朝中一品大官的收入一年六百零九两,而亲王一年年俸禄一万两,这差距也太大了。”
一个是三位数,一个是五位数,贫富差距这般厉害,也难怪朝臣都要借钱过日子了。
康熙最初开放借钱给朝臣的口子,也是因为大部分朝臣日子过不下去的关系,尤其是没有额外收入的汉臣。
“此事,于成龙也向朕提过,”康熙轻叹一声:“他去任上时候,连路费都是借的,做官十年下来,连一辆马车都买不起。”
“最初朕允许朝臣借钱时,也是有此原因。”
另外还有一原因,则在于先帝留给康熙一个由四大辅臣把持朝政的朝堂,一个看似完好,实则满、汉矛盾尖锐的江山,最初答应借钱,也是为了拉拢朝臣,巩固权力,为了缓和矛盾。
康熙伤了腰,不能瞎跑,只能躺在塌上,索性语重心长地与胤礽说起了这其中的道道。
“朕最初借钱的口子一开,几年过去,户部欠债的数目倒越来越大了。”
“一开始不给朝臣涨俸禄,还是因为高位大官,全都由满臣占据,而汉臣被提拔上来的寥寥无几,从先帝年间至今,才逐渐形成了官职一满一汉的平衡局面。朕提拔汉臣,打压高位满臣,也是不想让他们形成一家独大、几家独大的局面。”
毕竟最初的时候,朝政是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所决定的。
增加内阁权力,再分散权力设立南书房,种种举措,皆与此有关。
“之前不能涨俸禄,那么现在可以涨俸禄了吗?”
胤礽坐在床榻边细数:“涨大臣的俸禄,减少王公们的开支,也免得国库被这些需要荣养的人拖垮。”
康熙一个栗子敲在他头顶,笑骂道:“说得倒是轻巧!需知涨俸禄容易,减少俸禄难啊!你想一想等你长大后做了皇帝,对你的兄弟们说要扣他们的俸禄,这事儿你干得出来不?”
胤礽:“……”
“王公宗室确有荣养在家的,可是他们有兄弟,有亲人任职高位,领兵在外!你啊,想得太简单。”
康熙戳戳胤礽的脑袋瓜,一想到毓庆宫里的银两空了,心里就肉疼,到底还是疼爱自己儿子的老父亲,这就下令内务府从自己的私库中掏出十万两银,一股脑地塞入了毓庆宫,完了跟个老妈子似的絮絮叨叨,瞧那模样就像是另一个徐嬷嬷。
“省着点用,可不能再挥霍了。”
康熙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想要索额图快一些回来,索额图要是回来了,太子做事的时候,至少还有人能劝劝他别总那么大公无私。
做帝王的,总不可能教导自己儿子别太仁义,要利于己,这种话康熙是不会明着说出口的,那会教坏了孩子,万一学坏了怎么办?
次日早朝,憋了一夜的康熙感觉到腰好了许多,这就将酝酿了一夜的火,直接给提到朝堂之上。
“朕听说南巡时候,太子将户部账目给平了。”
此话一提,两位户部尚书忙出列,恭敬答道:“太子殿下高义,国库因空缺账目而周转不开,此账一平,国库再无亏空。”
户部国库的账目也给填平了,唯独胤礽自己毓庆宫的账目,惨不忍睹。
康熙一躺着,胤礽终于就机会与冷静下来的汗阿玛好好沟通了。
“汗阿玛,三年以前问户部借钱的账目应该来还钱了,儿臣的打算是要为三年了还不还钱的人算上利息。”
康熙冷哼一声:“他们若是还不出来,你就想要在他们的俸禄之中扣?”
“克扣朝廷命官俸禄,放利给朝廷命官,这样的事儿,你做出来,也不怕给人指着骂。”
“可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啊,没道理借出去的钱变成泼出去的水,那要是回不来,国库是不是迟早会被掏空呢?”
“你要是想要朕将国库的债问朝臣讨回,又何必用这样的法子!”康熙语气重了一些,气得腰更加痛了。
“汗阿玛,朝臣日子过不下去,是因为俸禄低,您一边提高朝臣的俸禄,一边又令人将欠债还上他们就还得起了,欠债多的,定是日子过不下去,去看看他家中情况如何,若是住着破院子,家中连奴仆都没有,还矜矜业业地干活,这样的大臣您就多赏赐一些,让他有机会还上钱。”
至于家中奴仆不少,住着大宅子,妻妾多多子孙多多的还来借钱,那就把值钱的财务抵押,把房子抵押就行了呗!
胤礽小声嘀咕:“这哪能算太子放利呢?孤前三个年都没要利,利息也比外头乱七八糟的放利少,孤还的是国库的债,帮得是大清国库。”
康熙瞥了一眼这倒霉孩子,已经计算起了给朝臣加俸禄的事儿。
“汗阿玛,前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给朝臣开的俸禄太低了,比唐、宋、元都低上许多许多,大清沿袭旧制,这一块儿稍稍增添一些吧!”
“一个七品知县一个月可以使用的俸禄收入为三两银子,若是家中有一个奴仆,一位夫人,一个孩子加上一匹马,那么这一笔钱都不够花几天的,日子过不下去,这不是逼着做官的去贪墨吗?”
“儿臣查到文书,发现大清发的俸禄是参照明万历年时的规定数目来发放,改动地方却是增加了亲王、郡王的收入,朝中一品大官的收入一年六百零九两,而亲王一年年俸禄一万两,这差距也太大了。”
一个是三位数,一个是五位数,贫富差距这般厉害,也难怪朝臣都要借钱过日子了。
康熙最初开放借钱给朝臣的口子,也是因为大部分朝臣日子过不下去的关系,尤其是没有额外收入的汉臣。
“此事,于成龙也向朕提过,”康熙轻叹一声:“他去任上时候,连路费都是借的,做官十年下来,连一辆马车都买不起。”
“最初朕允许朝臣借钱时,也是有此原因。”
另外还有一原因,则在于先帝留给康熙一个由四大辅臣把持朝政的朝堂,一个看似完好,实则满、汉矛盾尖锐的江山,最初答应借钱,也是为了拉拢朝臣,巩固权力,为了缓和矛盾。
康熙伤了腰,不能瞎跑,只能躺在塌上,索性语重心长地与胤礽说起了这其中的道道。
“朕最初借钱的口子一开,几年过去,户部欠债的数目倒越来越大了。”
“一开始不给朝臣涨俸禄,还是因为高位大官,全都由满臣占据,而汉臣被提拔上来的寥寥无几,从先帝年间至今,才逐渐形成了官职一满一汉的平衡局面。朕提拔汉臣,打压高位满臣,也是不想让他们形成一家独大、几家独大的局面。”
毕竟最初的时候,朝政是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所决定的。
增加内阁权力,再分散权力设立南书房,种种举措,皆与此有关。
“之前不能涨俸禄,那么现在可以涨俸禄了吗?”
胤礽坐在床榻边细数:“涨大臣的俸禄,减少王公们的开支,也免得国库被这些需要荣养的人拖垮。”
康熙一个栗子敲在他头顶,笑骂道:“说得倒是轻巧!需知涨俸禄容易,减少俸禄难啊!你想一想等你长大后做了皇帝,对你的兄弟们说要扣他们的俸禄,这事儿你干得出来不?”
胤礽:“……”
“王公宗室确有荣养在家的,可是他们有兄弟,有亲人任职高位,领兵在外!你啊,想得太简单。”
康熙戳戳胤礽的脑袋瓜,一想到毓庆宫里的银两空了,心里就肉疼,到底还是疼爱自己儿子的老父亲,这就下令内务府从自己的私库中掏出十万两银,一股脑地塞入了毓庆宫,完了跟个老妈子似的絮絮叨叨,瞧那模样就像是另一个徐嬷嬷。
“省着点用,可不能再挥霍了。”
康熙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想要索额图快一些回来,索额图要是回来了,太子做事的时候,至少还有人能劝劝他别总那么大公无私。
做帝王的,总不可能教导自己儿子别太仁义,要利于己,这种话康熙是不会明着说出口的,那会教坏了孩子,万一学坏了怎么办?
次日早朝,憋了一夜的康熙感觉到腰好了许多,这就将酝酿了一夜的火,直接给提到朝堂之上。
“朕听说南巡时候,太子将户部账目给平了。”
此话一提,两位户部尚书忙出列,恭敬答道:“太子殿下高义,国库因空缺账目而周转不开,此账一平,国库再无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