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春苗忍耐力强些,其他五个……不,加上墙头那俩熊孩子,一共七个,都在流口水。
“待会儿煮一大锅鱼汤,每人分一碗,给你们补充营养好不好?”刘惠故意大声问,馋死那俩崽子。
果然,中午还嘚瑟南瓜饼的杨爱卫、杨爱生兄弟俩,呲溜着长长的口水,一眨不眨的看着那红彤彤的血水鱼肉。
废话,南瓜饼再香,能香得过肉?
幺妹长长的睫毛微微卷翘,下头是又亮又圆的大眼睛,配合着说了声“好”,“滴答”一声,晶莹的口水顺着嘴角掉下,拖出一条长长的尾巴。
她横起手臂擦掉,可,可第二滴它又下来了。
黄柔心酸不已。这只是一条鱼啊,口感不怎么样还全是一股泥巴味的草鱼啊!闺女跟着她,过的都是什么日子?
第一次,黄柔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
“哥我想吃鱼。”杨爱生馋哭了。
作为早半分钟前就被馋哭的杨爱卫,吸了吸鼻子:“瞧你出息,鱼有啥好吃的,卡脖子,卡这儿,你看,咕噜咕噜下不去……咳咳……”
一包刚分泌的大大的口水呛得他眼泪花都出来了,嗷嗷哭着找奶奶要肉吃。可怜杨老太也没肉啊,她肚子上倒有厚厚一圈,要能吃她也愿意割下来给孙子吃。
为了最大程度的尝到鱼肉味,崔家也不搞什么酱爆红烧的(当然也没这么多调料),直接清汤水煮,连鱼籽鱼胞也舍不得扔。煮熟后捞出嫩嫩的鱼肉,盛出一半的汤,六个丫头每人一碗。把鱼头和鱼骨留在锅里,加切成大块的土豆、大莴苣进去,这样连菜也是一股鱼香味。
早顺着锅边贴好一圈饼子,晚饭就出锅了。
人齐了,崔老太才拿起漏了一个洞的勺子,从大到小,每人分两块鱼肉。肚子上最厚刺最少的肉块,自然落到绿真和妈妈的碗里,没肉的鱼头则在奶奶碗里。
“可惜是条母的,看着大,其实肚子里装的都鱼籽。”刘惠忍不住感慨。
这就叫毛多肉少。
王二妹接嘴:“鱼籽也是好东西。”没看其他人都轮不着吃呢。明明是她闺女春晖捉到的,可吃的最多的却不是春晖。
当然,这只是她作为母亲的小小的私心,四房母女孤儿寡母的,她倒不会真计较。
幺妹全副身心都在吃,看着碗里那棕黄色的“肉肉”,歪着脑袋想了想,“妈妈,这是鱼鱼吗?”怎么不是白色的呀。
“鱼籽,好东西呢,吃了眼睛贼亮。”友娣羡慕得不行,忽然眼珠一动,“这是鱼妈妈的孩子,很多孩子哦,妹敢吃吗?”
幺妹嘴一扁,倔强的别开脑袋。她才不要吃鱼妈妈的孩子呢。
崔友娣高兴坏了,夹起鱼籽就往嘴里送。
崔老太对这爱耍小聪明的孙女是真看不上眼,但终究是自家骨肉,甭管谁吃也是进了自家人的嘴,倒没说什么。
刘惠两口吃完自个儿份上的鱼,筷子在锅里迅速的捞了一圈,夹出鱼骨头,嘿嘿笑道:“骨头没肉,别卡了娘的嗓子眼,我来吃吧。”
一面说,一面“呲溜呲溜”的吸,把鱼味吸完,附着的鱼汤吸干,恨不得再把光骨头夹回锅里涮一道,沾点汤汁儿。
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儿去。黄柔没吃,把刺剔净,夹成碎碎的肉末,拌在同样碎碎的杂粮饼子里喂给绿真,倒让她比平时多吃了半个。再喝半碗鱼汤,小肚子就饱饱的了。
吃饱饱才有力气干活,接下来几天,幺妹的首要任务就是给翡翠兰浇水。原本都快死的兰花,眼见着又活泛,还迅速的发出四五只嫩芽,就连崔老太也觉着奇怪。
这“野草”的生命力也太顽强了吧?
另有一件怪事儿——墙脚那土堆越来越小,这几天不下雨不刮风的,那么多土哪儿去了?
当然,她的首要怀疑对象就是杨家,这死不要碧莲的杨老太,别人偷鸡摸狗拔蒜苗,她倒好,偷起土来!偷去给她自个儿盖个坟堆堆吗?
真是越老越不要脸!
听着奶奶的骂声,幺妹偷偷吐舌头,抹抹嘴边的土屑,她保证,以后再也不偷吃了,真的。
第006章
丢钱那天,在场的不止崔建国崔建党兄弟,还有另一个负责采买的社员,仨人一口咬定是被骗的,一千五百块钱最终还是算在公家头上,没让他们赔。
这至少让倒霉的崔家喘了口气。
油菜花落,结出细细长长的豆荚,时间很快进到四月份,春耕结束,秧苗破土,一天一个样。大人们的心情也跟秧苗一样,越来越好。
崔家院里支个小风炉,上头一口被熏得乌漆麻黑的小铁锅,热气“扑腾扑腾”的顶起锅盖,里头是通红带花纹的鸡腰豆。
春芽深深地吸了口红豆香味,“爷……爷……爷爷……回……”
崔老太实在没耐心听她结巴完,打断道:“行行行,你爷要回来了,赶紧洗脸去。”
崔老头在邮政所上班,周末是法定休假,可他舍不得来回折腾磨损自行车,主动要求留守单位,每个月多给他四块钱的值班费,一年下来也能比别人多五十二块。
这年头猪肉也才五毛一斤,当然,这是要票的,黑市不用票,得八毛。
哪怕是八毛,他每年省出来的五十二块也够买六十五斤猪肉,够一家老小丰衣足食的过半年了。
“待会儿煮一大锅鱼汤,每人分一碗,给你们补充营养好不好?”刘惠故意大声问,馋死那俩崽子。
果然,中午还嘚瑟南瓜饼的杨爱卫、杨爱生兄弟俩,呲溜着长长的口水,一眨不眨的看着那红彤彤的血水鱼肉。
废话,南瓜饼再香,能香得过肉?
幺妹长长的睫毛微微卷翘,下头是又亮又圆的大眼睛,配合着说了声“好”,“滴答”一声,晶莹的口水顺着嘴角掉下,拖出一条长长的尾巴。
她横起手臂擦掉,可,可第二滴它又下来了。
黄柔心酸不已。这只是一条鱼啊,口感不怎么样还全是一股泥巴味的草鱼啊!闺女跟着她,过的都是什么日子?
第一次,黄柔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
“哥我想吃鱼。”杨爱生馋哭了。
作为早半分钟前就被馋哭的杨爱卫,吸了吸鼻子:“瞧你出息,鱼有啥好吃的,卡脖子,卡这儿,你看,咕噜咕噜下不去……咳咳……”
一包刚分泌的大大的口水呛得他眼泪花都出来了,嗷嗷哭着找奶奶要肉吃。可怜杨老太也没肉啊,她肚子上倒有厚厚一圈,要能吃她也愿意割下来给孙子吃。
为了最大程度的尝到鱼肉味,崔家也不搞什么酱爆红烧的(当然也没这么多调料),直接清汤水煮,连鱼籽鱼胞也舍不得扔。煮熟后捞出嫩嫩的鱼肉,盛出一半的汤,六个丫头每人一碗。把鱼头和鱼骨留在锅里,加切成大块的土豆、大莴苣进去,这样连菜也是一股鱼香味。
早顺着锅边贴好一圈饼子,晚饭就出锅了。
人齐了,崔老太才拿起漏了一个洞的勺子,从大到小,每人分两块鱼肉。肚子上最厚刺最少的肉块,自然落到绿真和妈妈的碗里,没肉的鱼头则在奶奶碗里。
“可惜是条母的,看着大,其实肚子里装的都鱼籽。”刘惠忍不住感慨。
这就叫毛多肉少。
王二妹接嘴:“鱼籽也是好东西。”没看其他人都轮不着吃呢。明明是她闺女春晖捉到的,可吃的最多的却不是春晖。
当然,这只是她作为母亲的小小的私心,四房母女孤儿寡母的,她倒不会真计较。
幺妹全副身心都在吃,看着碗里那棕黄色的“肉肉”,歪着脑袋想了想,“妈妈,这是鱼鱼吗?”怎么不是白色的呀。
“鱼籽,好东西呢,吃了眼睛贼亮。”友娣羡慕得不行,忽然眼珠一动,“这是鱼妈妈的孩子,很多孩子哦,妹敢吃吗?”
幺妹嘴一扁,倔强的别开脑袋。她才不要吃鱼妈妈的孩子呢。
崔友娣高兴坏了,夹起鱼籽就往嘴里送。
崔老太对这爱耍小聪明的孙女是真看不上眼,但终究是自家骨肉,甭管谁吃也是进了自家人的嘴,倒没说什么。
刘惠两口吃完自个儿份上的鱼,筷子在锅里迅速的捞了一圈,夹出鱼骨头,嘿嘿笑道:“骨头没肉,别卡了娘的嗓子眼,我来吃吧。”
一面说,一面“呲溜呲溜”的吸,把鱼味吸完,附着的鱼汤吸干,恨不得再把光骨头夹回锅里涮一道,沾点汤汁儿。
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儿去。黄柔没吃,把刺剔净,夹成碎碎的肉末,拌在同样碎碎的杂粮饼子里喂给绿真,倒让她比平时多吃了半个。再喝半碗鱼汤,小肚子就饱饱的了。
吃饱饱才有力气干活,接下来几天,幺妹的首要任务就是给翡翠兰浇水。原本都快死的兰花,眼见着又活泛,还迅速的发出四五只嫩芽,就连崔老太也觉着奇怪。
这“野草”的生命力也太顽强了吧?
另有一件怪事儿——墙脚那土堆越来越小,这几天不下雨不刮风的,那么多土哪儿去了?
当然,她的首要怀疑对象就是杨家,这死不要碧莲的杨老太,别人偷鸡摸狗拔蒜苗,她倒好,偷起土来!偷去给她自个儿盖个坟堆堆吗?
真是越老越不要脸!
听着奶奶的骂声,幺妹偷偷吐舌头,抹抹嘴边的土屑,她保证,以后再也不偷吃了,真的。
第006章
丢钱那天,在场的不止崔建国崔建党兄弟,还有另一个负责采买的社员,仨人一口咬定是被骗的,一千五百块钱最终还是算在公家头上,没让他们赔。
这至少让倒霉的崔家喘了口气。
油菜花落,结出细细长长的豆荚,时间很快进到四月份,春耕结束,秧苗破土,一天一个样。大人们的心情也跟秧苗一样,越来越好。
崔家院里支个小风炉,上头一口被熏得乌漆麻黑的小铁锅,热气“扑腾扑腾”的顶起锅盖,里头是通红带花纹的鸡腰豆。
春芽深深地吸了口红豆香味,“爷……爷……爷爷……回……”
崔老太实在没耐心听她结巴完,打断道:“行行行,你爷要回来了,赶紧洗脸去。”
崔老头在邮政所上班,周末是法定休假,可他舍不得来回折腾磨损自行车,主动要求留守单位,每个月多给他四块钱的值班费,一年下来也能比别人多五十二块。
这年头猪肉也才五毛一斤,当然,这是要票的,黑市不用票,得八毛。
哪怕是八毛,他每年省出来的五十二块也够买六十五斤猪肉,够一家老小丰衣足食的过半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