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高考还是算了吧。任谁经历了法考的非人摧残,还想再去考次大试?何况她这种平时吊车尾的,突然成绩大幅度提高,难道要跟人解释,我脑壳被砸开窍了,你们学习不好的,都可以往脑袋上拍块砖试试看?
余友渔歪着脑袋打量孙女半天,指了指身后的长案,没头没尾地来了句:“乖孙女,原先这里摆了个嘉庆青花勾连纹盘口瓶,爷爷觉得跟你特别像。”
“青花勾连纹盘口瓶?”是个什么东西?
见妹妹一脸不解,绮芳话少的二哥余凌岳好心解释道:“爷爷说你像花瓶。嗯……夸你长得好看。”
绮芳:“……”
你确定就这一层意思?
第二章
绮芳又被在家里拘了几天,见她头上的伤确实恢复得很好,彭家荣从兜里掏出十块钱,赶上集日,让憋坏了的姑娘出门转转,顺便去状元街买点肉,最近家里人都累狠了,得吃好点补补。
喊上在天井里数蚂蚁的潮生、润生和沅沅,琦芳带着三个小尾巴兴冲冲出了门,可憋死她了,终于能出来参观百年古城了。当年读这本书时她特别喜欢书中对她现在所在的县城——龙城的描述。
龙城是块风水宝地,周边“五万重山,五万亩良田”,最壮美的玉皇山和翠微山,两山夹一江,旖旎秀丽的玉春江穿山而过,景美物丰,人杰地灵。
龙城就坐落在玉春江南岸。建城史可以追溯到六百年前,有个金姓乡绅的儿子分家之后,选了玉春江南岸的一处平坦之地建屋自立门户,后来又有两家经商之人搬迁过来。
时光流逝,三家逐渐发展壮大,生意也越做越好,因周边水路发达,这里逐渐发展成为繁荣的商业中心,后来又经规划,建了城郭,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庶之地,带动周边的乡镇也都繁荣起来。
最初过来定居的三家人就是如今的金家、余家和佘家的先祖。玉春江周边良田肥沃,水质优良,适合酿造美酒,三家以酒起家,酿酒技艺相当,好长一段时间三家实力在龙城都呈三足鼎立之势。
以商养文,科举放开之后,三家陆续有人入仕为官。金家的某一代出了个大官,得下面人孝敬了一本世间早已失传的酿酒圣经《酒经》,从此均势被打破,金家苦心钻研《酒经》,所酿美酒滋味醇美非常,成为贡酒,皇帝御赐仙酿。
余家与佘家当然不能与之抗衡,自此金家在龙城一家独大。余家善变通,不再酿酒,改酿酱油和香醋,另辟蹊径,生意依然兴隆。而佘家则起了贪念,打起了《酒经》的主意。
佘家数代人机关算尽,美人计、偷梁换柱、苦肉计,暗中费尽筹谋,其间两家因为《酒经》甚至惹出人命官司,可几百年时间过去,并没有惊天逆转发生。金家依然富得流油,余家也家财万贯,而佘家则泯然成为底层一员。
时间抚平了恩怨,金家没有赶尽杀绝,佘家依然在龙城繁衍生息,宗族犹在。
佘家的机会最终还是来了,是时代赋予的。运动的风波最先波及的是家大业大的金家,金家老爷子和大儿子坐镇龙城,操持祖业,二儿子和孙辈则走出去,分别在沪、杭站稳脚跟,产业成规模,是大大的资本家,事件一发生,金家人为避祸,纷纷回到祖宅,殊不知是自投罗网。
佘家这时的劳苦出身有了绝佳的优势,龙城最不缺的就是给金家做工的人,佘家很轻易发动了整城人,甚至还包括金家的旁支,带头把金家往死里斗。金家人口不算丰厚,先是大儿子、接着小儿子、四个孙子,两个儿媳,最后是老爷子先后撒手西归,几百年的家财,统统化作灰烬。
当然余家也没逃掉,被贬落到尘埃里,房产家财充公,全家被赶到江对岸的集古村,当社员挣工分,接受劳动改造,有当家的周莲漪费尽心机周旋,全家人齐心协力,万幸活罪遭遍,人没死。
风水轮流转,金家覆灭,余家凋落,大赢家当然是佘家——现在龙城县的县长是佘家的姻亲,最大的国营酒厂的厂长是佘家大儿子佘建国,酒厂的厂房就建在被烧毁的金家祖宅上。
这本书就接着讲述金家与佘家的后人在八十年代风波过后的故事,男主是佘家这一代的孙子佘庆丰,反派是被金家老爷子当年用计秘密送走的唯一后人,金家最小的孙子金镰侃。
金家、佘家的后人都在,余家自然不会缺席,女主就是余绮芳。
书自成一世界的可能性不大,这里作为平行时空的真实世界,作者应是以亲身经历为蓝本写了这本书,他不像是个主角,而是个旁观之人,只知道故事的大概走向,而且还是个想象力丰富的八卦爱好者,因为填充这本书的是大量的狗血爱情纠葛。
女主余绮芳先是跟佘庆丰在学校上学时互相看对了眼,在佘庆丰离家上大学的时候,金镰侃从外地回来,登上余家的门,以两家当年的婚约为由,求娶余绮芳。
余家人因为当年在金家危难时刻没有帮上忙,对金家多有愧疚,见金镰侃外表、能力都是一等一的,劝说余绮芳嫁给金镰侃,余绮芳虽然心中不愿,但最终还是被家人说动同意了婚事,但婚后对佘庆丰依然念念不忘。
当佘庆丰找她帮忙时,她不问缘由就答应下来,把金镰侃好不容易找回来视若性命的《酒经》残本偷走,亲自送到佘庆丰手上。
余友渔歪着脑袋打量孙女半天,指了指身后的长案,没头没尾地来了句:“乖孙女,原先这里摆了个嘉庆青花勾连纹盘口瓶,爷爷觉得跟你特别像。”
“青花勾连纹盘口瓶?”是个什么东西?
见妹妹一脸不解,绮芳话少的二哥余凌岳好心解释道:“爷爷说你像花瓶。嗯……夸你长得好看。”
绮芳:“……”
你确定就这一层意思?
第二章
绮芳又被在家里拘了几天,见她头上的伤确实恢复得很好,彭家荣从兜里掏出十块钱,赶上集日,让憋坏了的姑娘出门转转,顺便去状元街买点肉,最近家里人都累狠了,得吃好点补补。
喊上在天井里数蚂蚁的潮生、润生和沅沅,琦芳带着三个小尾巴兴冲冲出了门,可憋死她了,终于能出来参观百年古城了。当年读这本书时她特别喜欢书中对她现在所在的县城——龙城的描述。
龙城是块风水宝地,周边“五万重山,五万亩良田”,最壮美的玉皇山和翠微山,两山夹一江,旖旎秀丽的玉春江穿山而过,景美物丰,人杰地灵。
龙城就坐落在玉春江南岸。建城史可以追溯到六百年前,有个金姓乡绅的儿子分家之后,选了玉春江南岸的一处平坦之地建屋自立门户,后来又有两家经商之人搬迁过来。
时光流逝,三家逐渐发展壮大,生意也越做越好,因周边水路发达,这里逐渐发展成为繁荣的商业中心,后来又经规划,建了城郭,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庶之地,带动周边的乡镇也都繁荣起来。
最初过来定居的三家人就是如今的金家、余家和佘家的先祖。玉春江周边良田肥沃,水质优良,适合酿造美酒,三家以酒起家,酿酒技艺相当,好长一段时间三家实力在龙城都呈三足鼎立之势。
以商养文,科举放开之后,三家陆续有人入仕为官。金家的某一代出了个大官,得下面人孝敬了一本世间早已失传的酿酒圣经《酒经》,从此均势被打破,金家苦心钻研《酒经》,所酿美酒滋味醇美非常,成为贡酒,皇帝御赐仙酿。
余家与佘家当然不能与之抗衡,自此金家在龙城一家独大。余家善变通,不再酿酒,改酿酱油和香醋,另辟蹊径,生意依然兴隆。而佘家则起了贪念,打起了《酒经》的主意。
佘家数代人机关算尽,美人计、偷梁换柱、苦肉计,暗中费尽筹谋,其间两家因为《酒经》甚至惹出人命官司,可几百年时间过去,并没有惊天逆转发生。金家依然富得流油,余家也家财万贯,而佘家则泯然成为底层一员。
时间抚平了恩怨,金家没有赶尽杀绝,佘家依然在龙城繁衍生息,宗族犹在。
佘家的机会最终还是来了,是时代赋予的。运动的风波最先波及的是家大业大的金家,金家老爷子和大儿子坐镇龙城,操持祖业,二儿子和孙辈则走出去,分别在沪、杭站稳脚跟,产业成规模,是大大的资本家,事件一发生,金家人为避祸,纷纷回到祖宅,殊不知是自投罗网。
佘家这时的劳苦出身有了绝佳的优势,龙城最不缺的就是给金家做工的人,佘家很轻易发动了整城人,甚至还包括金家的旁支,带头把金家往死里斗。金家人口不算丰厚,先是大儿子、接着小儿子、四个孙子,两个儿媳,最后是老爷子先后撒手西归,几百年的家财,统统化作灰烬。
当然余家也没逃掉,被贬落到尘埃里,房产家财充公,全家被赶到江对岸的集古村,当社员挣工分,接受劳动改造,有当家的周莲漪费尽心机周旋,全家人齐心协力,万幸活罪遭遍,人没死。
风水轮流转,金家覆灭,余家凋落,大赢家当然是佘家——现在龙城县的县长是佘家的姻亲,最大的国营酒厂的厂长是佘家大儿子佘建国,酒厂的厂房就建在被烧毁的金家祖宅上。
这本书就接着讲述金家与佘家的后人在八十年代风波过后的故事,男主是佘家这一代的孙子佘庆丰,反派是被金家老爷子当年用计秘密送走的唯一后人,金家最小的孙子金镰侃。
金家、佘家的后人都在,余家自然不会缺席,女主就是余绮芳。
书自成一世界的可能性不大,这里作为平行时空的真实世界,作者应是以亲身经历为蓝本写了这本书,他不像是个主角,而是个旁观之人,只知道故事的大概走向,而且还是个想象力丰富的八卦爱好者,因为填充这本书的是大量的狗血爱情纠葛。
女主余绮芳先是跟佘庆丰在学校上学时互相看对了眼,在佘庆丰离家上大学的时候,金镰侃从外地回来,登上余家的门,以两家当年的婚约为由,求娶余绮芳。
余家人因为当年在金家危难时刻没有帮上忙,对金家多有愧疚,见金镰侃外表、能力都是一等一的,劝说余绮芳嫁给金镰侃,余绮芳虽然心中不愿,但最终还是被家人说动同意了婚事,但婚后对佘庆丰依然念念不忘。
当佘庆丰找她帮忙时,她不问缘由就答应下来,把金镰侃好不容易找回来视若性命的《酒经》残本偷走,亲自送到佘庆丰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