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最后,连胤禛都知道了弘昕身边,有这么个“羊羊羊”小太监。
他在承乾宫里,问首领太监小芬子:“人姓杨?叫杨什么?”
小芬子擦着汗,笑着道:“回皇上的话,小洋子不姓杨,是小主子喜欢这么喊,久而久之,传出去了,便成了这三个字。”
胤禛又问了几句,待得听说是当年伺候在海贵人身边的,眉头一皱,直接让苏培盛去查了。
毕竟是整天陪在六阿哥身边的,他还没来得及给儿子好好挑个哈哈珠子,这倒有个“大伙伴”奔上来了。
苏培盛临走之时,眼光就上上下下的往小洋子身上溜了一圈。
行啊!承乾宫上上下下这么多人——从前硬是没听过这“羊羊羊”的半点动静。
结果现在——人家想出头就出来了。
看看这上位的速度,可见也不是个简单的,不过是伺机而动了。
不怪皇上要再查一遍,如此亲近,整天陪着皇子,怎么能不谨慎再谨慎?
苏培盛本来还觉得皇上真是多虑了——这是承乾宫里的旧人。
当年小洋子过来伺候吉氏的时候,已经被查的里三层,外三层,就差剥掉一层皮了。
内务府查出来的结果丝毫不出意外,羊羊羊是只小白羊,没有半点问题。
胤禛瞧着儿子被小洋子逗得尖声大笑,心道:弘昕这时候贪玩就让他玩去吧!反正这舒坦日子也过不了几年——待到后面要进书房时候,这“大伙伴”就陪不了他了。
六阿哥这时候年纪小,不知事,等到后面长大了,念书识字,自然有哈哈珠子接应上来,陪伴左右。
小洋子不过是个太监。
历史上,宦官专权,祸乱朝政的惨剧多了去了——前明就是个放在眼前的教训,成祖至熹宗两百多年间,除孝宗、世宗两朝,都有宦官把持司礼监,批决奏章之权。
帝王不上朝,宦官倒是一手遮天——简直是颠倒黑白,一团乌烟瘴气。
胤禛看着前明的教训,有时候就想:他若是永乐帝朱棣,非得在棺材里气的吐血,坐起来不可!
永乐帝能从朱允文手里把帝王之位抢来,这其中少不了宦官的一份力量,可是大概他万万也没想到吧,这一举动给子孙留下了无穷祸患。
胤禛又想到了康熙末年,储位斗争愈发惨烈。
他最失意时,不但没有如同父祖一样,获得两黄旗大臣的拥戴,甚至连皇考亲信的太监、内侍都不看好他,而是一味地将眼光放在八阿哥与十四阿哥身上。
比如皇考晚年最信任的大内总管,炙手可热的太监魏珠,就不知道吹了多少风。
说到这个魏珠,胤禛恨不得把他剁碎了,扔去“喂猪”!
他当年颇得皇上信任,朝野之上,“炙手可热”到什么程度呢?
就连九阿哥都让自己孩子喊他“叔父”。
堂堂皇子皇孙,这两个字亏他也能喊的出口。
胤禛想起来都要吐!
别看太监是阉人——皇考最亲近的太监,一天十二个时辰,什么时候都跟影子一样,追在皇考屁股后面。
那机会可就多了去了,逮着什么时候,揣摩着皇上脸色,抓紧了时机,恰如其分,话里话外地递上几句,没准就能在皇考心中埋下一根刺。
九子夺嫡,不过就是皇阿玛心中的一杆秤,哪个阿哥被往下压了,另外的阿哥就上去了。
更别说各人有各人的私心,各人有各人的押宝。
胤禛当时,明明知道魏珠的这一切,却也只能隐忍不发。
甚至到了刚刚登基的时候,他还是控制按捺着自己,没有立即发作——刚刚登上帝位,正是大沛恩荣,封王封爵的时候,自然不能四面树敌。
但剪除潜在的威胁,清洗这些与夺嫡阿哥们关系密切、藕断丝连的先帝近侍们,却是胤禛时刻沉甸甸记在心底的任务。
清肃,必须清肃!
这一“清肃”,便足足清到了雍正五、六年,尚算接近尾声。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批人虽然被清算了,可是他们在先朝,盘踞宫中总管之位既久,自然不乏徒子徒孙、甚至死党。
盘根错节,缠枝百处。
雍正七年夏,胤禛帝降下旨意,选拔太监习武,谓之“技勇太监。”
第一批选拔的名单共有一百一十三人,来自宫里各处,当然,其中绝大部分还是养心殿的人。
他们要学习步射、放鸟枪、用扎枪、腰刀等,每个月给三两工食银子,另外食宿去有照料——可以说,能被选上便是一种荣耀。
此外,还有技勇八品首领太监,也就是所有技勇太监的头目,这位八品首领与所有的技勇太监之间,既是师徒,也可算是上下级关系。
小洋子被选了过去。
因为六阿哥现在少不了他,所以小洋子得了特旨,可以每天都回来承乾宫宿下,待得操练之时再过去。
第414章 谙达
技勇太监的学习分“三学”,步射、腰刀等等只是最基本的打底,旁的要学的还多了去了。
毕竟是操演武艺、守卫宫禁的太监,所谓“食厚禄,必要作忠,奋力直前,人人忠勇”,讲的就是这么一回事。
逐日操劳,筋骨劳顿,一段时间下来,其实等到小洋子每日能回到承乾宫里的时候,他都已经累得不行了。
他在承乾宫里,问首领太监小芬子:“人姓杨?叫杨什么?”
小芬子擦着汗,笑着道:“回皇上的话,小洋子不姓杨,是小主子喜欢这么喊,久而久之,传出去了,便成了这三个字。”
胤禛又问了几句,待得听说是当年伺候在海贵人身边的,眉头一皱,直接让苏培盛去查了。
毕竟是整天陪在六阿哥身边的,他还没来得及给儿子好好挑个哈哈珠子,这倒有个“大伙伴”奔上来了。
苏培盛临走之时,眼光就上上下下的往小洋子身上溜了一圈。
行啊!承乾宫上上下下这么多人——从前硬是没听过这“羊羊羊”的半点动静。
结果现在——人家想出头就出来了。
看看这上位的速度,可见也不是个简单的,不过是伺机而动了。
不怪皇上要再查一遍,如此亲近,整天陪着皇子,怎么能不谨慎再谨慎?
苏培盛本来还觉得皇上真是多虑了——这是承乾宫里的旧人。
当年小洋子过来伺候吉氏的时候,已经被查的里三层,外三层,就差剥掉一层皮了。
内务府查出来的结果丝毫不出意外,羊羊羊是只小白羊,没有半点问题。
胤禛瞧着儿子被小洋子逗得尖声大笑,心道:弘昕这时候贪玩就让他玩去吧!反正这舒坦日子也过不了几年——待到后面要进书房时候,这“大伙伴”就陪不了他了。
六阿哥这时候年纪小,不知事,等到后面长大了,念书识字,自然有哈哈珠子接应上来,陪伴左右。
小洋子不过是个太监。
历史上,宦官专权,祸乱朝政的惨剧多了去了——前明就是个放在眼前的教训,成祖至熹宗两百多年间,除孝宗、世宗两朝,都有宦官把持司礼监,批决奏章之权。
帝王不上朝,宦官倒是一手遮天——简直是颠倒黑白,一团乌烟瘴气。
胤禛看着前明的教训,有时候就想:他若是永乐帝朱棣,非得在棺材里气的吐血,坐起来不可!
永乐帝能从朱允文手里把帝王之位抢来,这其中少不了宦官的一份力量,可是大概他万万也没想到吧,这一举动给子孙留下了无穷祸患。
胤禛又想到了康熙末年,储位斗争愈发惨烈。
他最失意时,不但没有如同父祖一样,获得两黄旗大臣的拥戴,甚至连皇考亲信的太监、内侍都不看好他,而是一味地将眼光放在八阿哥与十四阿哥身上。
比如皇考晚年最信任的大内总管,炙手可热的太监魏珠,就不知道吹了多少风。
说到这个魏珠,胤禛恨不得把他剁碎了,扔去“喂猪”!
他当年颇得皇上信任,朝野之上,“炙手可热”到什么程度呢?
就连九阿哥都让自己孩子喊他“叔父”。
堂堂皇子皇孙,这两个字亏他也能喊的出口。
胤禛想起来都要吐!
别看太监是阉人——皇考最亲近的太监,一天十二个时辰,什么时候都跟影子一样,追在皇考屁股后面。
那机会可就多了去了,逮着什么时候,揣摩着皇上脸色,抓紧了时机,恰如其分,话里话外地递上几句,没准就能在皇考心中埋下一根刺。
九子夺嫡,不过就是皇阿玛心中的一杆秤,哪个阿哥被往下压了,另外的阿哥就上去了。
更别说各人有各人的私心,各人有各人的押宝。
胤禛当时,明明知道魏珠的这一切,却也只能隐忍不发。
甚至到了刚刚登基的时候,他还是控制按捺着自己,没有立即发作——刚刚登上帝位,正是大沛恩荣,封王封爵的时候,自然不能四面树敌。
但剪除潜在的威胁,清洗这些与夺嫡阿哥们关系密切、藕断丝连的先帝近侍们,却是胤禛时刻沉甸甸记在心底的任务。
清肃,必须清肃!
这一“清肃”,便足足清到了雍正五、六年,尚算接近尾声。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批人虽然被清算了,可是他们在先朝,盘踞宫中总管之位既久,自然不乏徒子徒孙、甚至死党。
盘根错节,缠枝百处。
雍正七年夏,胤禛帝降下旨意,选拔太监习武,谓之“技勇太监。”
第一批选拔的名单共有一百一十三人,来自宫里各处,当然,其中绝大部分还是养心殿的人。
他们要学习步射、放鸟枪、用扎枪、腰刀等,每个月给三两工食银子,另外食宿去有照料——可以说,能被选上便是一种荣耀。
此外,还有技勇八品首领太监,也就是所有技勇太监的头目,这位八品首领与所有的技勇太监之间,既是师徒,也可算是上下级关系。
小洋子被选了过去。
因为六阿哥现在少不了他,所以小洋子得了特旨,可以每天都回来承乾宫宿下,待得操练之时再过去。
第414章 谙达
技勇太监的学习分“三学”,步射、腰刀等等只是最基本的打底,旁的要学的还多了去了。
毕竟是操演武艺、守卫宫禁的太监,所谓“食厚禄,必要作忠,奋力直前,人人忠勇”,讲的就是这么一回事。
逐日操劳,筋骨劳顿,一段时间下来,其实等到小洋子每日能回到承乾宫里的时候,他都已经累得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