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战争其实说到底,就是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与法兰西的瓦卢瓦家族,在瓜分意大利上发生了难以妥协的纠纷,最后演变成了两国的霸主之争。
而且让人感到很有趣的是,它承接了英法的百年战争,同时也见证了西班牙的兴起与衰退。
伊丽莎白一世之所以能开启黄金年代,除了英格兰的地理优势,其实还托了意大利战争的福。
因为玛丽一世与腓力二世的联合,导致英格兰莫名其妙地卖掉了他们在法国的最后一个登陆点——加莱,所以伊丽莎白一世继位后,十分聪明地调和了国内的信仰之争,同时也用放弃对法兰西王位的诉求,来换以英法两国的短暂和平。
倘若法兰西最后没有支持苏格兰的玛丽成为英格兰女王,兴许这份和平会一直保持下去。
威廉三世对于这个从他爷爷辈打到他儿子辈的战争,没有丝毫的兴趣,甚至觉得亨利八世在意大利战争中的横插一脚(即帕维亚战争),纯属没事找事儿干。
意大利跟英格兰隔了大半个欧洲,他们就算参与了战争也没有多少好处,还不如浑水摸鱼,以求更大的利益。
“想必过不了多久,西班牙的新任国王就会向英格兰派遣使者。”塞西尔爵士看了眼还没从沉思中回过神的威廉三世,努力冷静道:“所以英格兰这次,到底要站在哪一边?”
第137章
虽然英格兰参与不到瓜分意大利的行列,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能避开欧洲的主权争霸。
相反,无论是西班牙还是法兰西,亦或是被瓜分的意大利,都会想法设法地让英格兰介入到这次的主权争霸里。这倒不是因为“热情好客”,而是为了防止英格兰趁机苟成最大的赢家,或是为自己争取点竞争优势。
当然,以威廉三世的角度来看,意大利那儿已经没多少油水可捞,而且他的贸易好伙伴也不太希望英格兰成为第二个被各方拉拢的势力。
这就相当于同一张赌桌上,坐在科西莫一世对面的威廉三世,手握着两倍,甚至三倍于科西莫一世的筹码。
打仗无非三大因素:粮,钱,人。
英格兰或许在最后一项比不过别人,但是靠着地理优势,威廉三世握着的粮食和现钱,足以让科西莫一世,在另两位天主教国王心里的重要程度大打折扣。
恐怕之前,亨利二世之所以想让自己的长子迎娶洛林公主,也是为了跟英格兰达成进一步交易,或者靠着洛林公国,赚一笔不小的嫁妆钱。
“要是西班牙大使近期来伦敦,先把他晾一晾,看谁先等不及了,我们再选择站队。”威廉三世不同于总爱心血来潮的亨利八世,他总是深思熟虑后,再做出重要决定:“先生们,我们一定要在最大的利益出现前,克制自己蠢蠢欲动的双手。”
至少在亨利二世和腓力二世真正开打前,威廉三世不准备与任何一国,签下同盟协议。
而且趁着意大利战争的机会,威廉三世顺口提起了英格兰的圈地运动,还把巡游中的所见向他们简略复述了一遍。
“我知道你们或多或少做过羊毛生意,也希望借此充盈自己的私库,但是圈地的行为要适可而止。如果英格兰境内没有足够的农田,那么我们总有一天会死于国内无粮。”威廉三世扫一眼在座的各位大臣,尤其是靠着跟海盗合作,而收入颇丰的约翰·达德利,不容质疑道:“对于你们,我还是很信任的,因为能坐上御前会议的人,不会是短视的白痴。”
“倘若你们有天穷到要吃羊毛的地步,那么我也能精简一下英格兰的贵族结构,不必看着一个伟大家族,从兴盛走向没落。”这便是威廉三世的警告。
塞西尔爵士是最赞同这一决议的人,因为他曾担任过诺森伯兰郡的郡守,所以知道灾难时节里的人民,都是怎么被饿死,或者人吃人的。
约翰·达德利却有些不以为然。
毕竟没了英格兰的本地农田,不还是有爱尔兰作为补充吗?
再不济,靠着进口或者渔业,也饿不死啊!
反正这种何不食肉糜的思维,是大多数上层人的劣根性。
好在约翰·达德利没有将心里话宣之于口,所以威廉三世暂时放过了他。
………………我是分割线………………
小吉斯公爵从未想过他会成为亨利二世派遣去英格兰的使者,但是这也给了他将玛丽·德·吉斯接回法兰西的希望。
自打玛丽·斯图亚特被送入圣詹姆斯宫后,玛丽·德·吉斯几乎销声匿迹于苏格兰半岛。哪怕小吉斯公爵给被囚禁的姐姐写了大量的书信,也没能获得一星半点的回应,反而受到了蒙莫朗西公爵的警告。
哪怕小吉斯公爵不是个政坛老手,也能从国王的反应中,得知玛丽·德·吉斯已经成为弃子的事实。
而且这一点也不难理解。
因为威廉三世暂时没有表现出对法兰西王位的诉求,再加上亨利二世还要跟西班牙争夺意大利的主导权,所以急需同英格兰搞好关系,防止像曾经查理五世那样,在出门打战时,遭到老邻居的背刺。
而用一个鸡肋的苏格兰,去换取与英格兰的短暂和平,无疑是让亨利二世赚大发的好事。
然而小吉斯公爵却敏锐注意到,自己的权势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冲击。
而且让人感到很有趣的是,它承接了英法的百年战争,同时也见证了西班牙的兴起与衰退。
伊丽莎白一世之所以能开启黄金年代,除了英格兰的地理优势,其实还托了意大利战争的福。
因为玛丽一世与腓力二世的联合,导致英格兰莫名其妙地卖掉了他们在法国的最后一个登陆点——加莱,所以伊丽莎白一世继位后,十分聪明地调和了国内的信仰之争,同时也用放弃对法兰西王位的诉求,来换以英法两国的短暂和平。
倘若法兰西最后没有支持苏格兰的玛丽成为英格兰女王,兴许这份和平会一直保持下去。
威廉三世对于这个从他爷爷辈打到他儿子辈的战争,没有丝毫的兴趣,甚至觉得亨利八世在意大利战争中的横插一脚(即帕维亚战争),纯属没事找事儿干。
意大利跟英格兰隔了大半个欧洲,他们就算参与了战争也没有多少好处,还不如浑水摸鱼,以求更大的利益。
“想必过不了多久,西班牙的新任国王就会向英格兰派遣使者。”塞西尔爵士看了眼还没从沉思中回过神的威廉三世,努力冷静道:“所以英格兰这次,到底要站在哪一边?”
第137章
虽然英格兰参与不到瓜分意大利的行列,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能避开欧洲的主权争霸。
相反,无论是西班牙还是法兰西,亦或是被瓜分的意大利,都会想法设法地让英格兰介入到这次的主权争霸里。这倒不是因为“热情好客”,而是为了防止英格兰趁机苟成最大的赢家,或是为自己争取点竞争优势。
当然,以威廉三世的角度来看,意大利那儿已经没多少油水可捞,而且他的贸易好伙伴也不太希望英格兰成为第二个被各方拉拢的势力。
这就相当于同一张赌桌上,坐在科西莫一世对面的威廉三世,手握着两倍,甚至三倍于科西莫一世的筹码。
打仗无非三大因素:粮,钱,人。
英格兰或许在最后一项比不过别人,但是靠着地理优势,威廉三世握着的粮食和现钱,足以让科西莫一世,在另两位天主教国王心里的重要程度大打折扣。
恐怕之前,亨利二世之所以想让自己的长子迎娶洛林公主,也是为了跟英格兰达成进一步交易,或者靠着洛林公国,赚一笔不小的嫁妆钱。
“要是西班牙大使近期来伦敦,先把他晾一晾,看谁先等不及了,我们再选择站队。”威廉三世不同于总爱心血来潮的亨利八世,他总是深思熟虑后,再做出重要决定:“先生们,我们一定要在最大的利益出现前,克制自己蠢蠢欲动的双手。”
至少在亨利二世和腓力二世真正开打前,威廉三世不准备与任何一国,签下同盟协议。
而且趁着意大利战争的机会,威廉三世顺口提起了英格兰的圈地运动,还把巡游中的所见向他们简略复述了一遍。
“我知道你们或多或少做过羊毛生意,也希望借此充盈自己的私库,但是圈地的行为要适可而止。如果英格兰境内没有足够的农田,那么我们总有一天会死于国内无粮。”威廉三世扫一眼在座的各位大臣,尤其是靠着跟海盗合作,而收入颇丰的约翰·达德利,不容质疑道:“对于你们,我还是很信任的,因为能坐上御前会议的人,不会是短视的白痴。”
“倘若你们有天穷到要吃羊毛的地步,那么我也能精简一下英格兰的贵族结构,不必看着一个伟大家族,从兴盛走向没落。”这便是威廉三世的警告。
塞西尔爵士是最赞同这一决议的人,因为他曾担任过诺森伯兰郡的郡守,所以知道灾难时节里的人民,都是怎么被饿死,或者人吃人的。
约翰·达德利却有些不以为然。
毕竟没了英格兰的本地农田,不还是有爱尔兰作为补充吗?
再不济,靠着进口或者渔业,也饿不死啊!
反正这种何不食肉糜的思维,是大多数上层人的劣根性。
好在约翰·达德利没有将心里话宣之于口,所以威廉三世暂时放过了他。
………………我是分割线………………
小吉斯公爵从未想过他会成为亨利二世派遣去英格兰的使者,但是这也给了他将玛丽·德·吉斯接回法兰西的希望。
自打玛丽·斯图亚特被送入圣詹姆斯宫后,玛丽·德·吉斯几乎销声匿迹于苏格兰半岛。哪怕小吉斯公爵给被囚禁的姐姐写了大量的书信,也没能获得一星半点的回应,反而受到了蒙莫朗西公爵的警告。
哪怕小吉斯公爵不是个政坛老手,也能从国王的反应中,得知玛丽·德·吉斯已经成为弃子的事实。
而且这一点也不难理解。
因为威廉三世暂时没有表现出对法兰西王位的诉求,再加上亨利二世还要跟西班牙争夺意大利的主导权,所以急需同英格兰搞好关系,防止像曾经查理五世那样,在出门打战时,遭到老邻居的背刺。
而用一个鸡肋的苏格兰,去换取与英格兰的短暂和平,无疑是让亨利二世赚大发的好事。
然而小吉斯公爵却敏锐注意到,自己的权势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