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到底还是放弃不了权势和名利,还是去了山西。
    而且山西未来的精彩对他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一想到那些富可敌国的晋商和他们背后的官员们,都将在自己的屠刀下血流成河。
    而他们积攒了几辈子的财富,其中有一部分将会是自己的,袁崇焕便干劲十足。
    孟南贞对他的性格把握的很透彻。
    这就是一只斗犬。
    最擅长通过和人争斗上位,也擅长制造争端来凸显自己的不凡。
    他这样的人,把他安排到古井无波的地方去,他会被活活地折磨死。
    为什么在辽东就能风生水起呢?
    因为辽东是战场,风起云涌,变化多端,给了他折腾的环境。
    如果把他调回京师,担任吏部尚书,那袁崇焕就等于是废了。
    毕竟如今是阉党把持大权,人事任命躲不开阉党的干涉。
    袁崇焕虽然和阉党的关系还算是不错,但毕竟不是阉党中人。
    他的权力欲望那么大,必然会和阉党产生冲突。
    这不是孟南贞和信王想要看到的。
    如今这个时候,对付阉党只能采取温水煮青蛙的策略,一点一点地削弱阉党的实力。
    一旦让魏忠贤察觉到危机,悍然反击的话,没人能够承受的住阉党的打击。
    于是,山西巡抚便成为了袁崇焕目前最好的去处。
    杀人放火金腰带,在那里他都能实现。
    不过如今锦衣卫和各方势力还在紧密地布置当中,又不能打草惊蛇,所以到要动手的时候,还有很长时间。
    为了便利洪承畴在辽东的行事,孟南贞建议信王建立了和洪承畴直接联系的通讯渠道。
    双方的信使几乎每日里都在来往,络绎不绝。
    有了信王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支持,洪承畴在辽东的手脚也算是放开了。
    如今辽东机构正在改革中,对所有文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最高兴的人,就是那些武将了。
    以往这些武将在文官面前都跟三孙子一样,动辄呼来喝去,还要背黑锅。
    但是如今不同了,成立了辽东总督府之后,所有的武将全都归纳于总督府直辖指挥。
    其余的文官们,全都被剥夺了干涉军事行动的权力。
    武将们的头上没有了太岁,各个都感觉到浑身轻松,也渐渐开始展示出了活力。
    洪承畴统计了辽东的人口,把所有的老幼妇孺全都迁移到了山海关以内,唯独留下了青壮。
    按照孟南贞的建议,组建武装民兵,一边训练,一边生产。
    一旦后金来攻,这些人就是现成的战士。而且因为有生产的能力,还不消耗朝廷的饷银。
    这一下子,就等于辽东凭空多了十数万的可战之士。
    唯独让洪承畴诉苦的是,和毛文龙的沟通并不是很顺利。
    哪怕有袁可立作为中间人,但毛文龙已经不是当初的毛文龙了。
    这些年他被那些文官们坑的怕了,始终保持着警惕心,生怕洪承畴伸过来的橄榄枝里包藏着祸心。
    可没有毛文龙的投靠,洪承畴这边和朝鲜就等于是断了联系。
    一旦朝鲜有事,他这边根本无法第一时间得知。
    袁可立亲自去了皮岛,却也只让毛文龙答应听从辽东总督府的指挥。其余的,毛文龙还是自行其是。
    看到这些内容,孟南贞便明白,毛文龙已经有了自立为军阀的趋向。
    他仗着皮岛孤悬海外,控制着朝鲜、辽东、山东的商道,觉着能够自给自足,皮岛在对抗后金的时候又不可或缺,因此变得跋扈了起来。
    当务之急,就是要打掉他的傲气,让他认清楚现实才行。
    “殿下,毛文龙的问题必须解决。所以近期我要去江南一次,尽快把诸般事宜筹备起来才行。”
    信王有些踌躇。
    “先生远去,孤这边该怎么办?”
    孟南贞宽慰道:“殿下这边如今没有什么大事,也不需要主动出头,稳住便成。魏忠贤和崔呈秀的矛盾越来越大,阉党渐渐有分裂的趋向,咱们只坐山观虎斗好了。等我把江南的路子趟开,那才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
    信王到底也是成大事的性格,些许担忧尽去,却也有些疑问。
    “先生打算以何名义去江南?”
    孟南贞敲着桌子,沉思起来。
    “这一次去江南,事关重大,勾连甚广,所以必须要有官面上的身份才行。否则的话,通海、水师等诸多举措都无从谈起。南京那边的勋贵们也不会跳出来,听从咱们的指挥。”
    信王皱起了眉头。
    “那便只能是钦差了。只有钦差大臣的身份,才能行事便利。”
    孟南贞颔首。
    “那就钦差好了。”
    信王的担忧更甚。
    “要是动用钦差的名义,是不是动静太大了?阉党会不会起疑?”
    孟南贞眸光一闪。
    “那就找一个好的理由罢了。”
    三日后,大朝会上,广东道御史周本昌上本弹劾苏州税监李实贪赃枉法,敛财多达五十万两之巨,恳请彻查。
    随后,都察院三十多位御史附议,并且拿出了诸多的证据、证词。
    事已至此,病中的天启亲自下旨,彻查此案。
    魏忠贤无可奈何,只能坐看自己的又一个手下陷入危机当中。
    所幸的是,孟南贞被任命为了钦差副使,权力不小,相信在其中多少能有一点转圜的余地。
    之所以是钦差副使,还是因为孟南贞的资历不够,担任钦差正使,外界肯定无法接受。
    副使的话,正好避开了外界的关注,可以专心做事。
    至于钦差正使,则是刚刚被启用的御马监掌印太监曹化淳。
    如今曹化淳还在南京,信王便干脆快马通知他在南京候命。等孟南贞率领钦差队伍到了南京后和他汇合,他再上任。
    十一月十五,孟南贞作为钦差副使面见天启皇帝,接受王命旗牌、尚方宝剑,擢加内官监秉笔太监,正式进入了内廷大佬的行列。
    十一月十六,孟南贞正式南下。
    三百锦衣卫力士护送,腾骧四卫一部一千五百名兵士随从。
    整个队伍浩浩汤汤,好不壮观。
    钦差队伍一路直奔通州,走运河,直奔江南。
    此行南下,查苏州税监李实案为虚,和东林党沟通交流,部署海外通商、筹建水师才是根本。所以李东来也跟随南下,作为双方沟通的中间人。
    东南这边,东林党诸人已经得到了消息,群情振奋,纷纷开始准备起来。
    这一次的海外通商事宜,不单单只是信王主导。具体的计划和前景,信王都跟天启做过汇报。
    他始终秉承孟南贞的指点,事无巨细,对天启从无隐瞒。
    因为能够决定他命运的人,只有天启。
    失去了天启的信任,信王就完蛋了。
    再说了,开海通商一事,对天启也没有什么威胁。
    相反在得知海外通商的收益时,天启整个人都傻了。
    如果不是有下人在身边,他恨不得敲自己的脑袋,大骂自己是傻瓜。
    为了银子,他甚至不惜和朝臣做对,大肆派遣内监,结果惹得朝堂不稳,纷争不休。
    就算是这样,每年能够捞到的银子,也只不过数十万两而已。
    结果一个区区的海外贸易,金额竟在上千万两之巨。
    知道这些之后,天启的表现甚至比信王还要激进,赋予了孟南贞更多的权力,责令他务必落实开海通商之策。
    现在好了,有了皇帝的极力支持,孟南贞的信心更足了。
    谁说封建皇帝就顽固不化的?
    有了足够的利益,不照样为我所用嘛。
    行驶在大运河的官船上,孟南贞美滋滋地哼起了小曲。
    而远在江南,各色人等却心境不同,纷纷扰扰。
    一如这世道,有人欢喜有人忧。

章节目录


我什么没干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鹤城风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鹤城风月并收藏我什么没干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