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三郎没有随之离开,也没有下跪,他只是冷漠地站在范闲的身旁,看着庆国来势汹汹的骑兵,就像眼中根本没有任何人一样。
大皇子眼带深意地看了范闲一眼,然后身旁的戴公公展开了手中的圣旨,对着跪在仪仗之前的东夷城官商们轻声念了起来。
“朕闻知先生已去,心恸难安,又闻先生高义,以黎民为重,心生敬意……”
范闲在官道一侧,静静地听着这一道最重要的圣旨,发现这道圣旨并不像往年一般,尽是制式模样,却着实是皇帝陛下的口气,而且话语里的心恸、敬意并无虚假。至于东夷城的人,会怎么看待阴杀四顾剑的庆帝,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道圣旨很长,叙说了庆帝对于东夷城子民们的问候,以及关于一统天下对于黎民百姓的重要性,字字诚恳。
最后皇帝陛下认可了云之澜东夷城城主的任命,令其择时入京,接受册封。
跪在最前方的云之澜听着这道旨意,并不怎么意外,自己这个城主虽然是谈判得来的位置,但要当下去,必须要经过庆帝的亲自册封。
他有些黯然地起身,双手接过圣旨,再行一礼。
一应仪式还在继续。这是无比繁复而无比重要的仪式,一个关于征服与被征服的仪式。
大皇子下马,走近了范闲,看了他半晌后说道:“先前做得不好。”
范闲知道这位亲近的兄长,指的是自己让剑庐弟子离开的事情,沉默片刻后应道:“我已经很累了,不知道还应该怎样做。”
“但剑庐弟子们的态度还是要表现一下。”大皇子温和地望着他,安静了一会儿,极为严肃地说道:“不过,你已经做得足够好了……我想,整个天下,在这件事情上,没有谁能比你做得更好。”
范闲微微一笑,没有接过这个话头,只是说道:“剑庐弟子的态度,会展现给陛下看到的。”
他低着头,对身旁的王十三郎说道:“十三郎,你负责安置大军进驻仪式。”
一直沉默的王十三郎霍然抬首,没有问为什么,只是静静地看着范闲,意思很简单——为什么是我?
“因为你是一个简单的人。”范闲给了他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从你身上我学会了一点,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
在大皇子微微疑惑的目光里,范闲拍了拍王十三郎,说道:“我想你也希望这件事情能简单一些。”
……
……
剑庐十三徒王羲站在那队骑兵面前,不由想起,很多年前桑文姑娘带着他去挑选姑娘的那个明朗的下午,一样的无奈,一样的头痛。
他这才知道,从那个下午开始,范闲就已经决定将自己的人生与他的人生捆在一起。关于这一点,简单的王十三郎想了想后,就简单地接受了。
第八十章 平乱之心
庆国方面派过来的一万驻军,自然不可能全部安排在东夷城四周,虽然这座城池乃是天下第一大城,供应一万名军人的后勤营帐,并不是件太难的事情,但由于一些难以道清言明的缘故,本来应该在五天就修整一新的军营,直至今日还没有做完收尾的工作,所以有一部分的庆军,只是暂时驻扎在临时营地里。
最后留在东夷城方面的共计五千六百余人,而其余的人则是分驻到了各诸侯小国之中,以为弹压,以为震慑。
当天晚上,出席完大宴的大皇子没有急着去休息,而是对范闲轻轻地挥了挥手,二人闪入了一间安静的书房之中。
大皇子沉默片刻,终究还是先从怀里拿出了一封书信。范闲眼光一瞥,便瞥见这封信的制式,正准备往下跪倒,迎接陛下密旨,不料却被大皇子拉住了。
“就我们两个人,何必让膝盖受罪。”大皇子轻轻地摇了摇头。
范闲微怔,旋即缓缓笑了起来,也就不再行大礼,从他的手中接过这封陛下的密旨,拆开封来,细细地看了一遍,然后陷入了沉思之中,许久都没有开口说话。
“我先回京,然后你在这里替我三个月。”信中皇帝陛下的语气很温和,还有一种掩之不住的对范闲的欣赏之心,范闲的心情很放松,语气也就很放松,对大皇子说道:“这个安排倒是行得通,问题是将来你再回京,我再来接你,难道我们两个人就要永远在东夷城出外差?”
要尽量波澜不惊地征服东夷城,让南庆的国力财力军力受到的损耗越少越好,大皇子以及范闲,这两个皇帝陛下有东夷血脉的儿子,毫无疑问是最佳的选择。
虽然一个月前开庐仪式中,四顾剑的那封遗书一个劲儿地把范闲往东夷人的路上拉,针指帝心,但是皇帝陛下是个大智慧之人,怎能不理解这一点,他反而顺势而为,改变了当初的想法,真的派大皇子带着庆军前来进驻。
不论是大皇子还是范闲,都有一半的东夷人血统,这一点对于征服东夷民心来说,是无上的利器,至少那些被征服的人们,每每想到压在自己头上的庆国权贵,也算半个东夷人,心情想必会好过很多。
尤其是大皇子,他是正牌皇子,他的生母身世天下皆知,由他驻在东夷城,也可以代表南庆与东夷之间的血脉交融。真正要征服一片疆土,血统的混杂交融,毫无疑问是最有力的一件武器。
皇帝陛下看得极为深远。
大皇子眼带深意地看了范闲一眼,然后身旁的戴公公展开了手中的圣旨,对着跪在仪仗之前的东夷城官商们轻声念了起来。
“朕闻知先生已去,心恸难安,又闻先生高义,以黎民为重,心生敬意……”
范闲在官道一侧,静静地听着这一道最重要的圣旨,发现这道圣旨并不像往年一般,尽是制式模样,却着实是皇帝陛下的口气,而且话语里的心恸、敬意并无虚假。至于东夷城的人,会怎么看待阴杀四顾剑的庆帝,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道圣旨很长,叙说了庆帝对于东夷城子民们的问候,以及关于一统天下对于黎民百姓的重要性,字字诚恳。
最后皇帝陛下认可了云之澜东夷城城主的任命,令其择时入京,接受册封。
跪在最前方的云之澜听着这道旨意,并不怎么意外,自己这个城主虽然是谈判得来的位置,但要当下去,必须要经过庆帝的亲自册封。
他有些黯然地起身,双手接过圣旨,再行一礼。
一应仪式还在继续。这是无比繁复而无比重要的仪式,一个关于征服与被征服的仪式。
大皇子下马,走近了范闲,看了他半晌后说道:“先前做得不好。”
范闲知道这位亲近的兄长,指的是自己让剑庐弟子离开的事情,沉默片刻后应道:“我已经很累了,不知道还应该怎样做。”
“但剑庐弟子们的态度还是要表现一下。”大皇子温和地望着他,安静了一会儿,极为严肃地说道:“不过,你已经做得足够好了……我想,整个天下,在这件事情上,没有谁能比你做得更好。”
范闲微微一笑,没有接过这个话头,只是说道:“剑庐弟子的态度,会展现给陛下看到的。”
他低着头,对身旁的王十三郎说道:“十三郎,你负责安置大军进驻仪式。”
一直沉默的王十三郎霍然抬首,没有问为什么,只是静静地看着范闲,意思很简单——为什么是我?
“因为你是一个简单的人。”范闲给了他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从你身上我学会了一点,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
在大皇子微微疑惑的目光里,范闲拍了拍王十三郎,说道:“我想你也希望这件事情能简单一些。”
……
……
剑庐十三徒王羲站在那队骑兵面前,不由想起,很多年前桑文姑娘带着他去挑选姑娘的那个明朗的下午,一样的无奈,一样的头痛。
他这才知道,从那个下午开始,范闲就已经决定将自己的人生与他的人生捆在一起。关于这一点,简单的王十三郎想了想后,就简单地接受了。
第八十章 平乱之心
庆国方面派过来的一万驻军,自然不可能全部安排在东夷城四周,虽然这座城池乃是天下第一大城,供应一万名军人的后勤营帐,并不是件太难的事情,但由于一些难以道清言明的缘故,本来应该在五天就修整一新的军营,直至今日还没有做完收尾的工作,所以有一部分的庆军,只是暂时驻扎在临时营地里。
最后留在东夷城方面的共计五千六百余人,而其余的人则是分驻到了各诸侯小国之中,以为弹压,以为震慑。
当天晚上,出席完大宴的大皇子没有急着去休息,而是对范闲轻轻地挥了挥手,二人闪入了一间安静的书房之中。
大皇子沉默片刻,终究还是先从怀里拿出了一封书信。范闲眼光一瞥,便瞥见这封信的制式,正准备往下跪倒,迎接陛下密旨,不料却被大皇子拉住了。
“就我们两个人,何必让膝盖受罪。”大皇子轻轻地摇了摇头。
范闲微怔,旋即缓缓笑了起来,也就不再行大礼,从他的手中接过这封陛下的密旨,拆开封来,细细地看了一遍,然后陷入了沉思之中,许久都没有开口说话。
“我先回京,然后你在这里替我三个月。”信中皇帝陛下的语气很温和,还有一种掩之不住的对范闲的欣赏之心,范闲的心情很放松,语气也就很放松,对大皇子说道:“这个安排倒是行得通,问题是将来你再回京,我再来接你,难道我们两个人就要永远在东夷城出外差?”
要尽量波澜不惊地征服东夷城,让南庆的国力财力军力受到的损耗越少越好,大皇子以及范闲,这两个皇帝陛下有东夷血脉的儿子,毫无疑问是最佳的选择。
虽然一个月前开庐仪式中,四顾剑的那封遗书一个劲儿地把范闲往东夷人的路上拉,针指帝心,但是皇帝陛下是个大智慧之人,怎能不理解这一点,他反而顺势而为,改变了当初的想法,真的派大皇子带着庆军前来进驻。
不论是大皇子还是范闲,都有一半的东夷人血统,这一点对于征服东夷民心来说,是无上的利器,至少那些被征服的人们,每每想到压在自己头上的庆国权贵,也算半个东夷人,心情想必会好过很多。
尤其是大皇子,他是正牌皇子,他的生母身世天下皆知,由他驻在东夷城,也可以代表南庆与东夷之间的血脉交融。真正要征服一片疆土,血统的混杂交融,毫无疑问是最有力的一件武器。
皇帝陛下看得极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