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乖多了。”范闲闭着眼睛说道:“看来大小姐们都一样,都有受虐狂,不下狠劲儿打几顿,是断然听不进道理的。”
叶灵儿脸色一窘,想到当年京都旧事,狠狠地瞪了范闲一眼,说道:“这是在说我?”
范闲依然闭着眼睛,唇角却浮起一丝淡淡的微笑,说道:“当年你是要打了再招,如今可是不打自招。”
马车就在二人的对话声中,缓缓向京都折回,压榨着路上的冰雪,沿着深深的痕迹前行。范闲感觉车厢中热得有些过头,掀开车窗一角,希望能透进些清凉的冬风,眼光却顺着车窗瞥见了一路银枝雪树,清美风景。
他怔怔地看着这一幕,却不自禁地联想到了自身。贺宗纬那方面不好太逼迫,但他也不如何担心,待明年解决了东夷城之事,替大庆立下一个大大的功劳,皇帝老子再如何刻厉寡恩,只怕也不忍再逼迫自己。
只是这一路风雪,马儿困难前行,范闲忽然觉得自己就像是皇帝套中的一匹马,被迫努力地破开风雪,拖着一个庞大的马车,向着远方前进,而那远方并不见得是马儿想去的地方。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任由寒风冷却了自己的胸膛及胸膛里藏着的那颗心,放下了车帘,闭目静思。不论是西凉还是东夷,他如此努力地奋斗着,其实都是在为皇帝作马前卒,而他也不想改变这一切,因为整个世间,他暂时还没有勇气挑战的,也只有这位深不可测的皇帝老子了。
如果五竹叔和箱子还在身旁,那情势一定会有极大的改变,只不过那种改变不见得好。范闲摇摇头,甩走这个恼人的可能,五竹叔虽然名义上是自己的仆人,但实际上是自己最亲的亲人,每个人都需要找寻自己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
好在这位皇帝陛下已经改变了很多,从他最近和范闲以及靖王爷赌气一事来看,虽然极为过分,但至少也显出几分人气——或者说是老人气。不论是哪一种气味,至少都证实这位陛下开始从神坛里走了出来,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一个虚无光彩身影。
※※※
冬去春来,又是废话。好吧,总之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庆国早已送走了下得稀里糊涂的无数场雪,迎来了转暖的天气,初生的绿芽,瑟瑟的翠花。
而庆国东北方的第一重郡——燕京,则是迎来了一行身份格外重要的队伍。此时天时已入三月,官道两侧青树抽枝,于春风之中招摇,就像是举着花束喊欢迎欢迎的孩子。看来连这些植物都知道这行队伍的重要性。
燕京地处偏北,从京都直行崤山再往北转,经由一条通往沧州的平行官道,往东北方伸展,便到了这座大城。此地在数十年前,还是大魏的一座城池,史称南京,只是被庆国伟大的皇帝陛下硬生生打了下来,改名燕京,取之燕衔泥而回之意。
至于燕京故地在一千多年前,是不是庆国祖宗的属地,这就没有任何人知道了。但是燕京的名称,至少给了庆国一个正义的名份,加上此地故民民风温顺,多在统治者转换间生活,没有太浓厚的民族情感,所以庆国只统治了三十年,却也治成了熟地,俨俨然成为庆国一座离京。
燕京极大,极繁华,与东夷城所控的十数诸侯小国接壤,尤其是与宋国更是亲密依偎,如果庆国意图征服东夷,则大军必自燕京出,所以二十年间,燕京一地的边兵,乃是庆国军方精锐中的精锐,与西凉的定州军,更北方沧州附近的北大营并称。
燕京是庆国有史以来打下的最大城池,是庆帝武功的最佳佐证,所以朝廷对于此地向来极为用心,不仅在军事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政务上也特例相待,在燕京任职的文官,都上调半级品秩,甚至连六部衙门,在燕京城也专门备了分理署。
如此的优渥待遇,人人都知道原因,因为此地往东便是东夷城,往北经沧州便是北齐,南庆意欲一统天下,燕京城一定会是大军攻势的发源地和前线大本营。
庆帝为此事准备了三十年,自然将燕京经营得如铁桶一般,谁也不清楚城内到底存贮了多少粮草兵器。
如今燕京城的军方首脑是王志昆大都督,此人一向深得庆帝信任,庆历七年庆国内乱,燕京大营起了稳定江山的绝对重要作用,也正是因为燕京大营的强大实力,失去了燕小乙的沧州北大营才会如此顺利地被史飞接管,而东山路的一路官员,则根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而燕京城的文官守领也是位重要人物,姓梅名执礼,乃是当年柳国公门生,早在六七年前,就已经出任了京都府尹一职,后来循次提升,来到了燕京,如今早已是正二品的地方大员,仅比一路总督低了半级。
今日这两位大人物都在燕京城外微笑等待,而身旁的官员下属,却没有丝毫诧异神色,因为这些官员将军知道,这个队伍虽然不是陛下的御驾,却和御驾的等级差不多,而且王大都督的小姐也在车队之中。
……
……
丝竹声声中,无数立牌行过,抱剑太监行过,车队停在了迎接官员们的面前。一位身着黑色官服,腰间却系着根淡黄丝带的年轻官员,掀开车帘,来到了众人身前。
来人正是范闲,他如今带着钦差的身份前来,所以见着面前的阵仗也不意外,只是苦笑了一声,陪着王都督和梅大人严肃认真地履行完一应程序,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请二位大人起身,自己再行见礼。
叶灵儿脸色一窘,想到当年京都旧事,狠狠地瞪了范闲一眼,说道:“这是在说我?”
范闲依然闭着眼睛,唇角却浮起一丝淡淡的微笑,说道:“当年你是要打了再招,如今可是不打自招。”
马车就在二人的对话声中,缓缓向京都折回,压榨着路上的冰雪,沿着深深的痕迹前行。范闲感觉车厢中热得有些过头,掀开车窗一角,希望能透进些清凉的冬风,眼光却顺着车窗瞥见了一路银枝雪树,清美风景。
他怔怔地看着这一幕,却不自禁地联想到了自身。贺宗纬那方面不好太逼迫,但他也不如何担心,待明年解决了东夷城之事,替大庆立下一个大大的功劳,皇帝老子再如何刻厉寡恩,只怕也不忍再逼迫自己。
只是这一路风雪,马儿困难前行,范闲忽然觉得自己就像是皇帝套中的一匹马,被迫努力地破开风雪,拖着一个庞大的马车,向着远方前进,而那远方并不见得是马儿想去的地方。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任由寒风冷却了自己的胸膛及胸膛里藏着的那颗心,放下了车帘,闭目静思。不论是西凉还是东夷,他如此努力地奋斗着,其实都是在为皇帝作马前卒,而他也不想改变这一切,因为整个世间,他暂时还没有勇气挑战的,也只有这位深不可测的皇帝老子了。
如果五竹叔和箱子还在身旁,那情势一定会有极大的改变,只不过那种改变不见得好。范闲摇摇头,甩走这个恼人的可能,五竹叔虽然名义上是自己的仆人,但实际上是自己最亲的亲人,每个人都需要找寻自己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
好在这位皇帝陛下已经改变了很多,从他最近和范闲以及靖王爷赌气一事来看,虽然极为过分,但至少也显出几分人气——或者说是老人气。不论是哪一种气味,至少都证实这位陛下开始从神坛里走了出来,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一个虚无光彩身影。
※※※
冬去春来,又是废话。好吧,总之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庆国早已送走了下得稀里糊涂的无数场雪,迎来了转暖的天气,初生的绿芽,瑟瑟的翠花。
而庆国东北方的第一重郡——燕京,则是迎来了一行身份格外重要的队伍。此时天时已入三月,官道两侧青树抽枝,于春风之中招摇,就像是举着花束喊欢迎欢迎的孩子。看来连这些植物都知道这行队伍的重要性。
燕京地处偏北,从京都直行崤山再往北转,经由一条通往沧州的平行官道,往东北方伸展,便到了这座大城。此地在数十年前,还是大魏的一座城池,史称南京,只是被庆国伟大的皇帝陛下硬生生打了下来,改名燕京,取之燕衔泥而回之意。
至于燕京故地在一千多年前,是不是庆国祖宗的属地,这就没有任何人知道了。但是燕京的名称,至少给了庆国一个正义的名份,加上此地故民民风温顺,多在统治者转换间生活,没有太浓厚的民族情感,所以庆国只统治了三十年,却也治成了熟地,俨俨然成为庆国一座离京。
燕京极大,极繁华,与东夷城所控的十数诸侯小国接壤,尤其是与宋国更是亲密依偎,如果庆国意图征服东夷,则大军必自燕京出,所以二十年间,燕京一地的边兵,乃是庆国军方精锐中的精锐,与西凉的定州军,更北方沧州附近的北大营并称。
燕京是庆国有史以来打下的最大城池,是庆帝武功的最佳佐证,所以朝廷对于此地向来极为用心,不仅在军事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政务上也特例相待,在燕京任职的文官,都上调半级品秩,甚至连六部衙门,在燕京城也专门备了分理署。
如此的优渥待遇,人人都知道原因,因为此地往东便是东夷城,往北经沧州便是北齐,南庆意欲一统天下,燕京城一定会是大军攻势的发源地和前线大本营。
庆帝为此事准备了三十年,自然将燕京经营得如铁桶一般,谁也不清楚城内到底存贮了多少粮草兵器。
如今燕京城的军方首脑是王志昆大都督,此人一向深得庆帝信任,庆历七年庆国内乱,燕京大营起了稳定江山的绝对重要作用,也正是因为燕京大营的强大实力,失去了燕小乙的沧州北大营才会如此顺利地被史飞接管,而东山路的一路官员,则根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而燕京城的文官守领也是位重要人物,姓梅名执礼,乃是当年柳国公门生,早在六七年前,就已经出任了京都府尹一职,后来循次提升,来到了燕京,如今早已是正二品的地方大员,仅比一路总督低了半级。
今日这两位大人物都在燕京城外微笑等待,而身旁的官员下属,却没有丝毫诧异神色,因为这些官员将军知道,这个队伍虽然不是陛下的御驾,却和御驾的等级差不多,而且王大都督的小姐也在车队之中。
……
……
丝竹声声中,无数立牌行过,抱剑太监行过,车队停在了迎接官员们的面前。一位身着黑色官服,腰间却系着根淡黄丝带的年轻官员,掀开车帘,来到了众人身前。
来人正是范闲,他如今带着钦差的身份前来,所以见着面前的阵仗也不意外,只是苦笑了一声,陪着王都督和梅大人严肃认真地履行完一应程序,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请二位大人起身,自己再行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