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军事理论] 《世界秩序》作者:[美] 亨利middot;基辛格/译者:胡利平/林华/曹爱菊【完结】
目录
序言 对世界秩序问题的思考
不同类型的世界秩序 合法性与权力 |第一章| 欧洲:多元化的国际秩序
欧洲秩序的独特性 三十年战争:合法性的含义是什么?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运行 法国大革命及其后果 |第二章| 欧洲均势体系及其终结
俄罗斯之谜 维也纳会议 国际秩序的前提 梅特涅与俾斯麦 均势的窘境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合法性和权力 战后的欧洲秩序 欧洲的未来 |第三章| 伊斯兰主义和中东:世界乱局
伊斯兰世界秩序 奥斯曼帝国:欧洲病夫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伊斯兰世界 伊斯兰主义:革命潮流;两种哲学诠释[1] 阿拉伯之春和叙利亚的剧变 巴勒斯坦问题与国际秩序 沙特阿拉伯 国家的衰落? |第四章| 美国与伊朗:不同的秩序理念
伊朗的治国传统 霍梅尼革命 核不扩散与伊朗 远见与现实 |第五章| 亚洲的多样性
亚洲与欧洲:不同的均势观 日本 印度 什么是亚洲的地区秩序? |第六章| 通往亚洲秩序之路:对抗还是伙伴关系?
亚洲的国际秩序与中国 中国和世界秩序 放远眼光 |第七章| 代表全人类行事:美国及其秩序观
世界舞台上的美国 西奥多middot;罗斯福:美国成为世界大国 伍德罗middot;威尔逊:代表世界良心的美国 富兰克林middot;罗斯福与世界新秩序 |第八章| 美国:心情矛盾的超级大国
冷战的开启 冷战秩序的战略 朝鲜战争 国家共识的瓦解 尼克松与国际秩序 复兴的开端 罗纳德middot;里根和冷战的结束 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 目标与可能 |第九章| 技术、均衡与人的意识
核时代的国际秩序 核扩散的挑战 网络技术和世界秩序 人的因素 数字时代的外交政策 结论 当今时代能建立世界秩序吗?
国际秩序的演变 我们走向何方? 致谢
注释
序言
对世界秩序问题的思考
1961年我作为一名年轻学者去堪萨斯城做讲演时,拜访了杜鲁门总统。我问他,在他担任总统期间,哪件事最令他感到骄傲。杜鲁门回答说:我们彻底打垮了我们的敌人,随后又把他们拉回到国际大家庭中。我认为,只有美国才会这样做。杜鲁门总统深知美国拥有巨大的实力,但最令他感到骄傲的是这一实力所包含的人道和民主价值。他更希望后人铭记他是因为美国与敌人实现了和解,而不是战胜了敌人。
杜鲁门之后历届美国总统都做过类似的表述,他们都对美国在历史进程中表现出来的类似品质感到自豪。这一时期的大部分岁月里,他们致力于捍卫的国际大家庭反映了一项美国共识:不断扩展合作型秩序,各国遵守共同的规则和准则,实行自由经济体制,誓言不再攫取他国领土,尊重他国主权,建立参与型的民主治理体制。来自两党的美国总统始终敦促;常常是雄辩地力促;他国政府同意维护和促进人权。在很多情况下,美国及其盟友捍卫这些价值观,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境况。
然而今天这一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面临诸多挑战。我们频频听到各方面的呼声,促请各国在一个共同的体系内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量,遵守21世纪的规则,抑或充当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这反映了该体系没有一个各国均认可的定义,对什么是应尽的力量也没有一致的理解。西方世界之外的其他地区在这些规则的最初制定上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它们对这些规则提出质疑,明确表示要推动修改这些规则。今天国际社会一词在各种场合出现的次数之频繁可能超过了任何一个时代,然而从这一词中却看不出任何清晰或一致的目标、方式或限制。
当今时代锲而不舍,有时几乎是不顾一切地追求一个世界秩序的概念。世界混乱无序,各国之间却又史无前例地相互依存,从而构成了种种威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扩散,国家解体,环境恶化,种族灭绝现象层出不穷,以及有可能将冲突推向人类无法控制或无法想象地步的新技术正在扩展。新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方式把世界各地区前所未有地连接在一起,使人们从全球视角审视各种事件。然而这种状况却让人无暇思考,使领导人不得不对任何事件都即刻做出反应。种种不受任何秩序约束的势力是否将决定我们的未来?
不同类型的世界秩序
从来不存在一个真正全球性的世界秩序。当今时代的所谓秩序源于近400年前在德国的威斯特伐利亚召开的一次会议。其他几个大陆和多数人类文明国家没有参加这次会议,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会议。此前中欧地区的教派冲突和政治动乱持续了一个多世纪,最终酿成了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这是一场各种政治和宗教争执相互交织的战争,卷入其中的各方针对人口稠密地区发动了全面战争。中欧将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死于战火、疾病或饥饿。筋疲力尽的参战各方于是召开会议,为制止流血做出一系列的安排。新教的存活和发展导致了一统宗教的分裂。打成平手的各种自治的政治单元并存,呈现出政治多样化的特征。因此,当代世界的形态大致是在欧洲形成的:一批多元化政治单元探索用于管控自身行为、减缓冲突的中立规则,它们中间没有一方强大到可以战胜所有其他对手,很多政治单元信奉截然不同的哲学,或者有自己独特的信仰。
目录
序言 对世界秩序问题的思考
不同类型的世界秩序 合法性与权力 |第一章| 欧洲:多元化的国际秩序
欧洲秩序的独特性 三十年战争:合法性的含义是什么?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运行 法国大革命及其后果 |第二章| 欧洲均势体系及其终结
俄罗斯之谜 维也纳会议 国际秩序的前提 梅特涅与俾斯麦 均势的窘境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合法性和权力 战后的欧洲秩序 欧洲的未来 |第三章| 伊斯兰主义和中东:世界乱局
伊斯兰世界秩序 奥斯曼帝国:欧洲病夫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伊斯兰世界 伊斯兰主义:革命潮流;两种哲学诠释[1] 阿拉伯之春和叙利亚的剧变 巴勒斯坦问题与国际秩序 沙特阿拉伯 国家的衰落? |第四章| 美国与伊朗:不同的秩序理念
伊朗的治国传统 霍梅尼革命 核不扩散与伊朗 远见与现实 |第五章| 亚洲的多样性
亚洲与欧洲:不同的均势观 日本 印度 什么是亚洲的地区秩序? |第六章| 通往亚洲秩序之路:对抗还是伙伴关系?
亚洲的国际秩序与中国 中国和世界秩序 放远眼光 |第七章| 代表全人类行事:美国及其秩序观
世界舞台上的美国 西奥多middot;罗斯福:美国成为世界大国 伍德罗middot;威尔逊:代表世界良心的美国 富兰克林middot;罗斯福与世界新秩序 |第八章| 美国:心情矛盾的超级大国
冷战的开启 冷战秩序的战略 朝鲜战争 国家共识的瓦解 尼克松与国际秩序 复兴的开端 罗纳德middot;里根和冷战的结束 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 目标与可能 |第九章| 技术、均衡与人的意识
核时代的国际秩序 核扩散的挑战 网络技术和世界秩序 人的因素 数字时代的外交政策 结论 当今时代能建立世界秩序吗?
国际秩序的演变 我们走向何方? 致谢
注释
序言
对世界秩序问题的思考
1961年我作为一名年轻学者去堪萨斯城做讲演时,拜访了杜鲁门总统。我问他,在他担任总统期间,哪件事最令他感到骄傲。杜鲁门回答说:我们彻底打垮了我们的敌人,随后又把他们拉回到国际大家庭中。我认为,只有美国才会这样做。杜鲁门总统深知美国拥有巨大的实力,但最令他感到骄傲的是这一实力所包含的人道和民主价值。他更希望后人铭记他是因为美国与敌人实现了和解,而不是战胜了敌人。
杜鲁门之后历届美国总统都做过类似的表述,他们都对美国在历史进程中表现出来的类似品质感到自豪。这一时期的大部分岁月里,他们致力于捍卫的国际大家庭反映了一项美国共识:不断扩展合作型秩序,各国遵守共同的规则和准则,实行自由经济体制,誓言不再攫取他国领土,尊重他国主权,建立参与型的民主治理体制。来自两党的美国总统始终敦促;常常是雄辩地力促;他国政府同意维护和促进人权。在很多情况下,美国及其盟友捍卫这些价值观,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境况。
然而今天这一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面临诸多挑战。我们频频听到各方面的呼声,促请各国在一个共同的体系内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量,遵守21世纪的规则,抑或充当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这反映了该体系没有一个各国均认可的定义,对什么是应尽的力量也没有一致的理解。西方世界之外的其他地区在这些规则的最初制定上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它们对这些规则提出质疑,明确表示要推动修改这些规则。今天国际社会一词在各种场合出现的次数之频繁可能超过了任何一个时代,然而从这一词中却看不出任何清晰或一致的目标、方式或限制。
当今时代锲而不舍,有时几乎是不顾一切地追求一个世界秩序的概念。世界混乱无序,各国之间却又史无前例地相互依存,从而构成了种种威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扩散,国家解体,环境恶化,种族灭绝现象层出不穷,以及有可能将冲突推向人类无法控制或无法想象地步的新技术正在扩展。新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方式把世界各地区前所未有地连接在一起,使人们从全球视角审视各种事件。然而这种状况却让人无暇思考,使领导人不得不对任何事件都即刻做出反应。种种不受任何秩序约束的势力是否将决定我们的未来?
不同类型的世界秩序
从来不存在一个真正全球性的世界秩序。当今时代的所谓秩序源于近400年前在德国的威斯特伐利亚召开的一次会议。其他几个大陆和多数人类文明国家没有参加这次会议,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会议。此前中欧地区的教派冲突和政治动乱持续了一个多世纪,最终酿成了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这是一场各种政治和宗教争执相互交织的战争,卷入其中的各方针对人口稠密地区发动了全面战争。中欧将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死于战火、疾病或饥饿。筋疲力尽的参战各方于是召开会议,为制止流血做出一系列的安排。新教的存活和发展导致了一统宗教的分裂。打成平手的各种自治的政治单元并存,呈现出政治多样化的特征。因此,当代世界的形态大致是在欧洲形成的:一批多元化政治单元探索用于管控自身行为、减缓冲突的中立规则,它们中间没有一方强大到可以战胜所有其他对手,很多政治单元信奉截然不同的哲学,或者有自己独特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