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马飞下山岗,余长宁三人朝着唐军大营飞驰而去,不消片刻三骑联袂而至,来到营门之前驻马而立,已有卫士前来勘验鱼符。当知道这位青年将军便在大战中率领粮草军力挽狂澜的驸马爷时,守门军吏立即肃然起敬,抱拳拱手道:末将已经得到了大总管的将令,请各位大人径直入内便可。多谢了。余长宁微笑颔首,看了杜禹英和柴秀云一眼后,打马一鞭朝着营中去了。
☆、第九一九章 善待吾夫
来到中军大帐,李绩早就在帐内等候。
眼见余长宁三人进来,他搁下手中的毛笔起身笑道:各位来了?不必多礼,落座便可。
多谢大总管。余长宁微笑拱手,落座在了案前。
李绩吩咐军仆端来凉茶,待到余长宁、杜禹英、柴秀云一人一碗喝下去解暑解乏之后,他这才捋须笑道:这次多亏三位才能力保粮草不失,实在居功至伟也!
余长宁作为粮秣转运使,自然代表杜禹英和柴秀云笑着回答道:大总管过奖了,这次能够顺利保住粮草,一来得益于杜军师所排列的车城圆阵,而来得益于全军将士浴血奋战,眼下突厥已退,粮草得以为继,漠南之战也算圆满结束。
柴秀云笑道:余大人说得不错,甄云不仅信守承诺退兵而去,而且还将夺取的白道城还给了大唐,如此结局实在难得可贵。
杜禹英轻轻一叹道:白道城乃是两国边界关键的兵家要塞,突厥若是据之,便是攻略漠南的重要据点,从此点可以看出,今后几年甄云一定没有南侵的野心,漠南应该可以安稳一段日子了。
是啊!李绩发出了一声欣慰的感叹,老脸上也浮现出了一丝笑容,现在战事虽然已经结束,但大军只要一天没有撤离漠南,还需的三位共同努力调运粮草,本帅在此拜托了。
余长宁起身拱手道:大总管放心,属下一定竭尽所能,确保军粮供应。
李绩满意地点点头,笑道:本帅已经将漠南目前的情况禀明陛下知晓。大军是走是留,想必要不了多久朝廷便会有所决断。
hellip;hellip;
天色阴沉细雨绵绵,雄阔宏伟的大唐皇宫湮没在了无边无际的雨幕之中。
处理完厚厚一摞奏折,李世民端起茶盏轻呷了一口,这才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注视着窗外的连绵细雨不说话了。
大唐与突厥汗国的漠南之战可谓是一波三折。
开始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李世民对于打胜这场大战一直是充满了信心,因为从他即位以来对外用兵,一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厥、高昌、吐谷浑、吐蕃,皆是俯首称臣甘拜下风,虽然上次在漠南败给了甄云与薛延陀的联军,但李世民一直认为那是李大亮大意轻敌的结果。
然则战报频频传回,当得知突厥汗国夺得白道城,并烧毁敕勒川的粮秣大营后,李世民这才意识到战局对唐军很是不妙,若再得不到必要的军粮供应,十五万唐军将无粮可食,为之土崩瓦解。
正在李世民焦急不安与群臣商量对策的时候,却又听见甄云决定与大唐罢兵息战的消息,不禁让李世民大觉疑惑不解,因为他不能相信再这般有利的战局下,野心勃勃觊觎漠南久矣的甄云会主动撤兵。
当终于得知具体原因之后,李世民嘴角不禁泛起了一丝苦笑,没想到大唐与突厥汗国你死我活的生死大战,竟因为两个刚出世的孩童而为之熄灭,实在天行无常,世事难料。
如今治水顺利,大战结束,一直萦绕李世民心头的担忧烦躁顿时为之消散,也使得他整个人大觉轻松。
正在悠悠思忖之际,一名老内侍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对着李世民的背影俯身禀告道:陛下,平夷道行军大总管李绩传来八百里加急奏折。
李世民眉头一挑,收回视线转过身来沉声开口道:奏折何在?呈朕阅看。
诺。老内侍应得一声,这才拿出一本奏折快步上前送到了李世民的手里。
李世民刚扯掉封条展开奏折,突然一封夹在奏折中的书信轻轻飘出跌落在地,顿时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
还未等他弯腰拾取,老内侍已是眼疾手快地上前捡起了书信,捧到了李世民的手边。
李世民本在漫不经心当儿,突然看见书信信封上书呈天可汗亲启。突厥汗王甄云。的字眼,忍不住身子为之一震。
他略一思忖,先将李绩所呈的奏折飞快地读了一遍,这才知道目前突厥大军已经退却,而这封信乃是甄云专门写给他的。
来不及多想,他略显急促地接过信封撕开封口,刚刚展开信纸一看,一行娟秀的字体顿时跃入眼帘,惊得他竟愣在了那里。
甄云之信很简单,寥寥十余字,上书若要漠南无事,请天可汗善待吾夫。
细细地琢磨了半响,李世民不可思议地喃喃道:堂堂突厥汗王,为了长宁竟作出如此承诺,难道她真的对长宁情根深种,为了他竟不惜与大唐停战么?
带着这般疑问,李世民皱着眉头在殿内转悠思忖了起来,不经意走到御案前时,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似地一愣,疾步上前一通翻找,将原本叠得整整齐齐的奏折翻得一团凌乱。
☆、第九一九章 善待吾夫
来到中军大帐,李绩早就在帐内等候。
眼见余长宁三人进来,他搁下手中的毛笔起身笑道:各位来了?不必多礼,落座便可。
多谢大总管。余长宁微笑拱手,落座在了案前。
李绩吩咐军仆端来凉茶,待到余长宁、杜禹英、柴秀云一人一碗喝下去解暑解乏之后,他这才捋须笑道:这次多亏三位才能力保粮草不失,实在居功至伟也!
余长宁作为粮秣转运使,自然代表杜禹英和柴秀云笑着回答道:大总管过奖了,这次能够顺利保住粮草,一来得益于杜军师所排列的车城圆阵,而来得益于全军将士浴血奋战,眼下突厥已退,粮草得以为继,漠南之战也算圆满结束。
柴秀云笑道:余大人说得不错,甄云不仅信守承诺退兵而去,而且还将夺取的白道城还给了大唐,如此结局实在难得可贵。
杜禹英轻轻一叹道:白道城乃是两国边界关键的兵家要塞,突厥若是据之,便是攻略漠南的重要据点,从此点可以看出,今后几年甄云一定没有南侵的野心,漠南应该可以安稳一段日子了。
是啊!李绩发出了一声欣慰的感叹,老脸上也浮现出了一丝笑容,现在战事虽然已经结束,但大军只要一天没有撤离漠南,还需的三位共同努力调运粮草,本帅在此拜托了。
余长宁起身拱手道:大总管放心,属下一定竭尽所能,确保军粮供应。
李绩满意地点点头,笑道:本帅已经将漠南目前的情况禀明陛下知晓。大军是走是留,想必要不了多久朝廷便会有所决断。
hellip;hellip;
天色阴沉细雨绵绵,雄阔宏伟的大唐皇宫湮没在了无边无际的雨幕之中。
处理完厚厚一摞奏折,李世民端起茶盏轻呷了一口,这才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注视着窗外的连绵细雨不说话了。
大唐与突厥汗国的漠南之战可谓是一波三折。
开始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李世民对于打胜这场大战一直是充满了信心,因为从他即位以来对外用兵,一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厥、高昌、吐谷浑、吐蕃,皆是俯首称臣甘拜下风,虽然上次在漠南败给了甄云与薛延陀的联军,但李世民一直认为那是李大亮大意轻敌的结果。
然则战报频频传回,当得知突厥汗国夺得白道城,并烧毁敕勒川的粮秣大营后,李世民这才意识到战局对唐军很是不妙,若再得不到必要的军粮供应,十五万唐军将无粮可食,为之土崩瓦解。
正在李世民焦急不安与群臣商量对策的时候,却又听见甄云决定与大唐罢兵息战的消息,不禁让李世民大觉疑惑不解,因为他不能相信再这般有利的战局下,野心勃勃觊觎漠南久矣的甄云会主动撤兵。
当终于得知具体原因之后,李世民嘴角不禁泛起了一丝苦笑,没想到大唐与突厥汗国你死我活的生死大战,竟因为两个刚出世的孩童而为之熄灭,实在天行无常,世事难料。
如今治水顺利,大战结束,一直萦绕李世民心头的担忧烦躁顿时为之消散,也使得他整个人大觉轻松。
正在悠悠思忖之际,一名老内侍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对着李世民的背影俯身禀告道:陛下,平夷道行军大总管李绩传来八百里加急奏折。
李世民眉头一挑,收回视线转过身来沉声开口道:奏折何在?呈朕阅看。
诺。老内侍应得一声,这才拿出一本奏折快步上前送到了李世民的手里。
李世民刚扯掉封条展开奏折,突然一封夹在奏折中的书信轻轻飘出跌落在地,顿时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
还未等他弯腰拾取,老内侍已是眼疾手快地上前捡起了书信,捧到了李世民的手边。
李世民本在漫不经心当儿,突然看见书信信封上书呈天可汗亲启。突厥汗王甄云。的字眼,忍不住身子为之一震。
他略一思忖,先将李绩所呈的奏折飞快地读了一遍,这才知道目前突厥大军已经退却,而这封信乃是甄云专门写给他的。
来不及多想,他略显急促地接过信封撕开封口,刚刚展开信纸一看,一行娟秀的字体顿时跃入眼帘,惊得他竟愣在了那里。
甄云之信很简单,寥寥十余字,上书若要漠南无事,请天可汗善待吾夫。
细细地琢磨了半响,李世民不可思议地喃喃道:堂堂突厥汗王,为了长宁竟作出如此承诺,难道她真的对长宁情根深种,为了他竟不惜与大唐停战么?
带着这般疑问,李世民皱着眉头在殿内转悠思忖了起来,不经意走到御案前时,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似地一愣,疾步上前一通翻找,将原本叠得整整齐齐的奏折翻得一团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