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他的想法我大概能猜出几分,只是暂时和我没有冲突,不排除他想借我的手压下田蚡,这个黑锅可不能让我来背。”
四个人举起酒杯相视一笑。
曹时被益封五千户,封户从去年的37500户提升到43000户,当年增长的人口也被计算在其内,河东的婴儿潮也不必关中差太多,曹时手中的领地快赶得上边郡,即使再河东境内也占据快五分之一的县,天下无人不知平阳侯的厉害。
从汉初开国以来,封过万户的也就那么几家,开国的诸侯王是50000户往上走,强大的诸如齐王刘肥有几十万户,辖下70个县城也就比关中的75县的内史郡略差一线,尔后陆续分封的小号诸侯王大概在三五万户左右,曹时的封底已经超过部分小号诸侯王。
赵君育凭借两场战功获封复阳侯,食邑2500户,迟来的赏赐实至名归,雁门之战他以指挥战争的骑将身份积功擢升关内侯,阴山之战又以主要领军骑将身份晋升至功勋列侯,名符其实的列侯不用再羡慕其他人。
周左车、灌强二人功劳略高,凭着领军获功益封2000户,陈何稍次也益封1000户,这几家最少的周左车食邑也快两万户,灌强家两万户出头,陈何家更厉害的三万七千户,到这个层次益封多少是小事,皇帝给益封的表态是大事,起码证明他们是合格的继承者,没有辱没先祖的威名。
张汤和赵禹羡慕极了,两人做梦都想当个列侯,并不是他们变的更市侩,而是想成就张良萧何的功业,生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想做第二个张良萧何、韩信曹参,否则也不会有李广求封侯的故事了。
没过几天,未央宫,天子单独召见曹时。
“车骑将军,你说朔方郡这个名字怎么样?”
“陛下起的名字非常好,臣想不出比这更合适的名字。”
刘彻一脸不信:“朕记得你提过故秦九原郡,岂不是比朕的朔方郡更合适。”
曹时说道:“九原只是传统地名,无法体现陛下的重视和期待,起个新名可以提振士气鼓舞人心,臣觉得朔方就很不错。”
“每次你总能说服我,那就叫朔方吧!”
“不是臣说服陛下,只有陛下说服自己。”
刘彻很满意,他很喜欢这样的交谈,以前的他太没有主心骨,现在的交谈方式才符合他的身份。
“朔方郡就这么定下来了,朕会已经命令内郡的郡国兵去北方守卫,边郡的民夫会再明年开春修筑城池搭建闾里,你说说有什么办法让朔方一线尽快稳定?”
第272章 出路总会有的
未央宫廷辩两个时辰,围绕朔方设郡进行讨论,迁徙朔方人口的解决方案非常复杂,为此还特意制定外迁人口的规定。£,新设的朔方郡囊括云中郡以西,关中内史郡往北囊括黄河壶口瀑布延伸到阴山的大片地区,那里人烟稀少气候干燥寒冷,更适宜放牧而不是耕作,汉民大多不愿意去北方苦寒之地居住,除非有非常丰厚的利益。
刘彻的态度明确,让利没有迁徙还得去,不去就论罪判刑,最后变成罪民依然还是得迁过去,皇帝执行策略更倾向于简单粗暴,丝毫不讲政治的妥协艺术,甚至做不到将心比心考虑每个人的需求。
对此曹时是坚决反对的,他拿出各种例证来告诉天子,边郡汉民的耕作积极性非常差,大农令府给出的数据是边郡平均两军亩产1.6石,有些地区甚至不足1石,基本等于洒下种子就不管不问任其生长,到秋天能收多少粮食那就吃多少,绝收就不吃粮食。
天子很愤怒:“胡说八道!汉民怎么会那么懒惰!”
“陛下稍安勿躁且听我说完,边郡种植积极性差与水土不好有关系,贫瘠的土地再努力耕作也很难收到2石粮食,汉民为了吃饱饭必须想尽办法去放牧,但是有几个人愿意在边郡放牧为生呢?在内郡养猪养牛养羊是一回事,到边郡放牧又是另一回事,在边郡日久与草原上的匈奴牧民打交道,不用十年就会逐渐胡化,边郡很多牧民为了对抗胡化。会主动挑起与匈奴部落的厮杀,汉匈边患常年难解也与这有很大关系。我们设边郡到底是为了汉化还是为了胡化,这值得令人深思。”
刘彻烦躁的踱着步子。显得非常讨厌听到不顺耳的论调,但是他很快就冷静下来展现一个统治者的高素质:“既然你说到放牧与胡化的影响,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有是的确有,要从几方面入手,首先是朝廷对边郡传播泰一神信仰必须大力支持,汉文明之所以强大在于我们的文化很强,即使强大的匈奴人也非常羡慕汉文化发达,只要边郡的传教做的扎实保证汉民对泰一神的信仰不变,长安城作为宗教中心的地位不变。汉民就不会产生较大的离心力。
其次是优渥的待遇,待遇是必须要有的,比如迁入朔方郡的汉民免除五年内全家税收,包括刍藁税和算赋在内,所有入籍边郡的汉民按照每户的户主给与民爵提升,5级大夫以下统一提至大夫爵,大夫爵以上9级五大夫以下各提一级,五大夫爵及以上的军功爵授予县内、乡里实职,领受朝廷俸禄补贴。”
曹时做出妥协。允许以迁徙为代价提升民爵,反正朝廷也会给予天下户主民爵提升的恩赐,到不如用来收买迁徙百姓的人心,但是他这个制度有个致命的破绽。那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朔方设郡允许外迁的百姓享受特权,那么雁门郡、云中郡、上谷郡的边民该如何处理。
四个人举起酒杯相视一笑。
曹时被益封五千户,封户从去年的37500户提升到43000户,当年增长的人口也被计算在其内,河东的婴儿潮也不必关中差太多,曹时手中的领地快赶得上边郡,即使再河东境内也占据快五分之一的县,天下无人不知平阳侯的厉害。
从汉初开国以来,封过万户的也就那么几家,开国的诸侯王是50000户往上走,强大的诸如齐王刘肥有几十万户,辖下70个县城也就比关中的75县的内史郡略差一线,尔后陆续分封的小号诸侯王大概在三五万户左右,曹时的封底已经超过部分小号诸侯王。
赵君育凭借两场战功获封复阳侯,食邑2500户,迟来的赏赐实至名归,雁门之战他以指挥战争的骑将身份积功擢升关内侯,阴山之战又以主要领军骑将身份晋升至功勋列侯,名符其实的列侯不用再羡慕其他人。
周左车、灌强二人功劳略高,凭着领军获功益封2000户,陈何稍次也益封1000户,这几家最少的周左车食邑也快两万户,灌强家两万户出头,陈何家更厉害的三万七千户,到这个层次益封多少是小事,皇帝给益封的表态是大事,起码证明他们是合格的继承者,没有辱没先祖的威名。
张汤和赵禹羡慕极了,两人做梦都想当个列侯,并不是他们变的更市侩,而是想成就张良萧何的功业,生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想做第二个张良萧何、韩信曹参,否则也不会有李广求封侯的故事了。
没过几天,未央宫,天子单独召见曹时。
“车骑将军,你说朔方郡这个名字怎么样?”
“陛下起的名字非常好,臣想不出比这更合适的名字。”
刘彻一脸不信:“朕记得你提过故秦九原郡,岂不是比朕的朔方郡更合适。”
曹时说道:“九原只是传统地名,无法体现陛下的重视和期待,起个新名可以提振士气鼓舞人心,臣觉得朔方就很不错。”
“每次你总能说服我,那就叫朔方吧!”
“不是臣说服陛下,只有陛下说服自己。”
刘彻很满意,他很喜欢这样的交谈,以前的他太没有主心骨,现在的交谈方式才符合他的身份。
“朔方郡就这么定下来了,朕会已经命令内郡的郡国兵去北方守卫,边郡的民夫会再明年开春修筑城池搭建闾里,你说说有什么办法让朔方一线尽快稳定?”
第272章 出路总会有的
未央宫廷辩两个时辰,围绕朔方设郡进行讨论,迁徙朔方人口的解决方案非常复杂,为此还特意制定外迁人口的规定。£,新设的朔方郡囊括云中郡以西,关中内史郡往北囊括黄河壶口瀑布延伸到阴山的大片地区,那里人烟稀少气候干燥寒冷,更适宜放牧而不是耕作,汉民大多不愿意去北方苦寒之地居住,除非有非常丰厚的利益。
刘彻的态度明确,让利没有迁徙还得去,不去就论罪判刑,最后变成罪民依然还是得迁过去,皇帝执行策略更倾向于简单粗暴,丝毫不讲政治的妥协艺术,甚至做不到将心比心考虑每个人的需求。
对此曹时是坚决反对的,他拿出各种例证来告诉天子,边郡汉民的耕作积极性非常差,大农令府给出的数据是边郡平均两军亩产1.6石,有些地区甚至不足1石,基本等于洒下种子就不管不问任其生长,到秋天能收多少粮食那就吃多少,绝收就不吃粮食。
天子很愤怒:“胡说八道!汉民怎么会那么懒惰!”
“陛下稍安勿躁且听我说完,边郡种植积极性差与水土不好有关系,贫瘠的土地再努力耕作也很难收到2石粮食,汉民为了吃饱饭必须想尽办法去放牧,但是有几个人愿意在边郡放牧为生呢?在内郡养猪养牛养羊是一回事,到边郡放牧又是另一回事,在边郡日久与草原上的匈奴牧民打交道,不用十年就会逐渐胡化,边郡很多牧民为了对抗胡化。会主动挑起与匈奴部落的厮杀,汉匈边患常年难解也与这有很大关系。我们设边郡到底是为了汉化还是为了胡化,这值得令人深思。”
刘彻烦躁的踱着步子。显得非常讨厌听到不顺耳的论调,但是他很快就冷静下来展现一个统治者的高素质:“既然你说到放牧与胡化的影响,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有是的确有,要从几方面入手,首先是朝廷对边郡传播泰一神信仰必须大力支持,汉文明之所以强大在于我们的文化很强,即使强大的匈奴人也非常羡慕汉文化发达,只要边郡的传教做的扎实保证汉民对泰一神的信仰不变,长安城作为宗教中心的地位不变。汉民就不会产生较大的离心力。
其次是优渥的待遇,待遇是必须要有的,比如迁入朔方郡的汉民免除五年内全家税收,包括刍藁税和算赋在内,所有入籍边郡的汉民按照每户的户主给与民爵提升,5级大夫以下统一提至大夫爵,大夫爵以上9级五大夫以下各提一级,五大夫爵及以上的军功爵授予县内、乡里实职,领受朝廷俸禄补贴。”
曹时做出妥协。允许以迁徙为代价提升民爵,反正朝廷也会给予天下户主民爵提升的恩赐,到不如用来收买迁徙百姓的人心,但是他这个制度有个致命的破绽。那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朔方设郡允许外迁的百姓享受特权,那么雁门郡、云中郡、上谷郡的边民该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