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一层面,清英此举也是为今后可能到来的经济危机做未雨绸缪的准备。虽然这一位面中的欧洲格局较历史上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美国的国力也较历史同期削弱了不少,但后者却仍旧是资本主义世界无可撼动的领潮人。其经济和工业总量仍远非当前的德国所能够比拟。一旦美国政府对国内的金融机构仍旧如同历史上一般放纵的话,那么其因投机之风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定局而德国则需要在这场风潮中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并以此作为大幅缩减当前德美两国在国力上所存在的差距的契机。
与此同时,德国在海洋上也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局面。经过三年多的和平建设,包括摩洛哥、圭亚那、德属东非(坦桑尼亚)等地区的港口设施被逐步修建起来,再加上河内、马尼拉等原本就已经有相当基础设施的基地,航行在大洋上的德国商船终于享受到了四处补给的便利。而更令他们感到自豪的,则是德国战舰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条航道上进行巡弋。1915年初开工的6艘汉诺威级重巡洋舰,在海军部望眼欲穿的催促之下纷纷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就宣告竣工而这些专为海外派遣而建造的战舰随即便被西非舰队、印度洋舰队、和远东舰队所瓜分,以崭新的姿态亮相在了各国水手和观察员们的面前。在它们的威慑之下,德国的水手、侨民等海外人员所受到的待遇有了明显的改善而德国在各方势力的眼中也再不是那个根深蒂固的陆地野兽的形象,而是真正成为了海洋俱乐部的一员。
由于汉诺威级的船型尺寸偏小,其较条约规定超标了10%的吨位,便被很好的掩盖起来了。德国海军将试航时各舰测得的32.2~32.4节速度隐瞒为30节,算是从侧面印证了自己所宣称的10160公吨标排。美英两国海军的专家们半信半疑地打量着这些德国建造的初代次等主力舰,心中充满了不解和犹疑:根据其外形大小来判断,德国这级重巡完全没有吨位超标的理由,即便是他们自己快要下水的彭萨科拉级和肯特级万吨条约重巡,都拥有比对方更长10到20米的船型。
但要说德国人没有超标,英美设计师们同样难以相信。他们给自家战舰装了8到10门的203毫米火炮之后,在动力和防御上的吨位分配就已经是捉襟见肘,而德国战舰的同口径主炮却足足装了12门!在装甲上,和德国人当了这么多年对手的英国人,更是不相信对方会为了重火力而选择裸奔。即便是其航速只有堪称合格的30节,这个性能在一万吨的框架之下也显得过于惊人了!
虽然德国重巡的具体信息尚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在巡洋舰领域又较对方落了后成。采用低干舷设计的彭萨科拉级也只能装备10门主炮,而高干舷的德国重巡却有12门主炮的火力此外,30.5节的设计速度(根据年代有所削减)和仅覆盖动力舱的窄小主装甲带,比起对方重巡同样难有优势可言。合众国海军已经在主力舰规模上落后于对方,在次一级的巡洋舰领域,我们绝不应该再被德国人大幅超过。得知德舰情报之后的小罗斯福在日记中如是写道。
关注海军的小罗斯福随即找到了舰艇设计总委员会,要求其针对德国重巡作出有效的应对。然而令他感到愤怒的,却是设计师们那一张张如丧考妣的脸,和不断摇头的否定话语。设计师们纷纷表示,彭萨科拉级的航海性能并不如意,还要在此基础上提高干舷因此在万吨级别的框架上,他们最多只能造出9门203毫米主炮的轻甲重巡,再塞进一座三联装主炮塔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到。为了躲避海军部次长的问责,美国设计师们又开始充分发挥脑补精神,对德国重巡口诛笔伐:称那型战舰除非是用纸糊成的炮塔,否则肯定是个前所未有的大脆皮。
或许我们有一个办法来改善当前的局面。眼见小罗斯福愈加阴沉的目光,总工程师泰凯斯硬着头皮说道,根据我们驻罗马的武官发回的报告,意大利人准备在他们所改造的2艘卡拉乔洛级航母上装备10英寸级别的火炮,如果我们也开工相同类型的战舰,那么就足可对德国重巡形成优势。就算航母搭载的火炮数量受条约限制,其单发毁伤力也完全能够弥补数量上的缺憾。
听得这一方案,小罗斯福阴沉的脸色总算是化开了一些。相比于看着德国人的质量优势而束手无策,这个办法也算是应对策略之一至于适用与否,就不该他这个政府官员做出评判,而是那些高级职业军官的事情了。而在之后的内部商谈中,美国海军的高级将领们均表示给航母装上条约中所规定的大炮是个不错的选择。当前,他们虽然有2艘性能一流的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但在日本4艘金刚级的面前,其侦查实力仍有薄弱之嫌。而如果能将航母装上10英寸舰炮并与列克星敦级一同行动的话,那么临战时所选择的空间也就更大了。
拍板敲定的美国人随即完成了被他们命名为约克城级的航母设计。相比于意大利人那完全就是炮舰的设计,美国人的思路则更显前卫一些:他们设置了贯通全长的飞行甲板,而将主炮和舰桥都放在战舰右侧,一如历史上列克星敦级航母的布局。然而,为了在2.7万吨的标排限制下装备8门254毫米火炮、并拥有抵御重巡炮弹的防护,美国人大幅收缩了战舰的体型以节省结构重量。该舰的全长仅有220米,机库高度也随着干舷的降低而被削减在之后的海空大战中,这将成为该型航母最关键的缺陷。
与此同时,德国在海洋上也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局面。经过三年多的和平建设,包括摩洛哥、圭亚那、德属东非(坦桑尼亚)等地区的港口设施被逐步修建起来,再加上河内、马尼拉等原本就已经有相当基础设施的基地,航行在大洋上的德国商船终于享受到了四处补给的便利。而更令他们感到自豪的,则是德国战舰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条航道上进行巡弋。1915年初开工的6艘汉诺威级重巡洋舰,在海军部望眼欲穿的催促之下纷纷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就宣告竣工而这些专为海外派遣而建造的战舰随即便被西非舰队、印度洋舰队、和远东舰队所瓜分,以崭新的姿态亮相在了各国水手和观察员们的面前。在它们的威慑之下,德国的水手、侨民等海外人员所受到的待遇有了明显的改善而德国在各方势力的眼中也再不是那个根深蒂固的陆地野兽的形象,而是真正成为了海洋俱乐部的一员。
由于汉诺威级的船型尺寸偏小,其较条约规定超标了10%的吨位,便被很好的掩盖起来了。德国海军将试航时各舰测得的32.2~32.4节速度隐瞒为30节,算是从侧面印证了自己所宣称的10160公吨标排。美英两国海军的专家们半信半疑地打量着这些德国建造的初代次等主力舰,心中充满了不解和犹疑:根据其外形大小来判断,德国这级重巡完全没有吨位超标的理由,即便是他们自己快要下水的彭萨科拉级和肯特级万吨条约重巡,都拥有比对方更长10到20米的船型。
但要说德国人没有超标,英美设计师们同样难以相信。他们给自家战舰装了8到10门的203毫米火炮之后,在动力和防御上的吨位分配就已经是捉襟见肘,而德国战舰的同口径主炮却足足装了12门!在装甲上,和德国人当了这么多年对手的英国人,更是不相信对方会为了重火力而选择裸奔。即便是其航速只有堪称合格的30节,这个性能在一万吨的框架之下也显得过于惊人了!
虽然德国重巡的具体信息尚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在巡洋舰领域又较对方落了后成。采用低干舷设计的彭萨科拉级也只能装备10门主炮,而高干舷的德国重巡却有12门主炮的火力此外,30.5节的设计速度(根据年代有所削减)和仅覆盖动力舱的窄小主装甲带,比起对方重巡同样难有优势可言。合众国海军已经在主力舰规模上落后于对方,在次一级的巡洋舰领域,我们绝不应该再被德国人大幅超过。得知德舰情报之后的小罗斯福在日记中如是写道。
关注海军的小罗斯福随即找到了舰艇设计总委员会,要求其针对德国重巡作出有效的应对。然而令他感到愤怒的,却是设计师们那一张张如丧考妣的脸,和不断摇头的否定话语。设计师们纷纷表示,彭萨科拉级的航海性能并不如意,还要在此基础上提高干舷因此在万吨级别的框架上,他们最多只能造出9门203毫米主炮的轻甲重巡,再塞进一座三联装主炮塔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到。为了躲避海军部次长的问责,美国设计师们又开始充分发挥脑补精神,对德国重巡口诛笔伐:称那型战舰除非是用纸糊成的炮塔,否则肯定是个前所未有的大脆皮。
或许我们有一个办法来改善当前的局面。眼见小罗斯福愈加阴沉的目光,总工程师泰凯斯硬着头皮说道,根据我们驻罗马的武官发回的报告,意大利人准备在他们所改造的2艘卡拉乔洛级航母上装备10英寸级别的火炮,如果我们也开工相同类型的战舰,那么就足可对德国重巡形成优势。就算航母搭载的火炮数量受条约限制,其单发毁伤力也完全能够弥补数量上的缺憾。
听得这一方案,小罗斯福阴沉的脸色总算是化开了一些。相比于看着德国人的质量优势而束手无策,这个办法也算是应对策略之一至于适用与否,就不该他这个政府官员做出评判,而是那些高级职业军官的事情了。而在之后的内部商谈中,美国海军的高级将领们均表示给航母装上条约中所规定的大炮是个不错的选择。当前,他们虽然有2艘性能一流的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但在日本4艘金刚级的面前,其侦查实力仍有薄弱之嫌。而如果能将航母装上10英寸舰炮并与列克星敦级一同行动的话,那么临战时所选择的空间也就更大了。
拍板敲定的美国人随即完成了被他们命名为约克城级的航母设计。相比于意大利人那完全就是炮舰的设计,美国人的思路则更显前卫一些:他们设置了贯通全长的飞行甲板,而将主炮和舰桥都放在战舰右侧,一如历史上列克星敦级航母的布局。然而,为了在2.7万吨的标排限制下装备8门254毫米火炮、并拥有抵御重巡炮弹的防护,美国人大幅收缩了战舰的体型以节省结构重量。该舰的全长仅有220米,机库高度也随着干舷的降低而被削减在之后的海空大战中,这将成为该型航母最关键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