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和舰体上的双重重量飙升,已经使得巡洋舰的装甲重量分配严重捉襟见肘而在这种情况下,防护尺寸这一因素还要来横插一脚。由于巡洋舰上的动力功率并不比主力舰小多少,这必然使得其核心舱长度也趋近于主力舰的程度:这种装甲重量轻而防护面积又大的情况,无疑更加促使了条约巡洋舰的装甲厚度都只能维持在一个极低的程度!
美国的北安普顿级重巡,只有一条76毫米厚、且仅覆盖了动力舱的窄小主装甲带英国的肯特级更是水线裸奔,仅在船体内部为弹药库盖了一间102毫米的装甲盒。法国迪凯纳级的主装不过25毫米,最多只能抵御小型弹片意大利的特伦托级拥有70毫米厚的主装,而日本的古鹰青叶的主装也不过76毫米。这些条约重巡的装甲,在203毫米级别的主炮面前根本没有防御力可言:日本的203毫米l50火炮能在1.5万米的距离上轻易洞穿150毫米厚的装甲,而德国希佩尔级的主炮在1.5万米外的穿深更是能达到186毫米。考虑到这一距离对于重巡间的交战而言已属偏远,当距离拉近之后的火炮穿深将会更加恐怖!
☆、第642章 缔造中坚
由于万吨以下的条约重巡几乎无法在保证航的前提下做到攻守均衡,各国之后便都开始研制条约的重巡了。通过瞒报排水量和适度牺牲一些航,列强建造的新式重巡便都具备了一些防御力:其中佼佼者的核心舱能完全免疫轻巡洋舰6英寸主炮的直击,而弹药库甚至能挡住自身的8英寸炮弹。日本的利根、意大利的扎拉、法国的阿尔及尔、以及美国的巴尔的摩,便是条约重巡的代表。其中综合性能最优越的当属利根:在保证了攻防的情况下,还能拥有35节高和6架具备相当攻击力的水上飞机,即便是大面条国的扎拉级也难与之相比!
在将历史上的重巡信息从脑中掠过之后,清英对于德国新式重巡的设计也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了。
先,德国新建重巡的主炮口径必须选择在2o3毫米。战舰设计的第一准则就是先装大炮,这是打击敌人获得胜利的核心本钱。而随着四联装炮塔的研进入实用阶段,雄心勃勃的清英准备在新式重巡上装备3座四联装主炮,以获得对其余列强8、9、1o门主炮重巡的明显火力投射优势。实际上,这也是清英经过一番计算之后才做出的决定:四联装所带来的减重效应是极为惊人的,光炮塔本身就能比火炮数量相同的双联装轻接近15%。再加上炮座面积的明显降低,其整体的重量花费丝毫不比传统的5座双联装布局来得更重!这就是四联装炮塔的开挂之处。而鉴于这一口径的火炮在对抗敌方重巡时已经有足够的威力,清英便没有再像希佩尔级那样追求身管长度。而是将其定在了并不显眼的5o倍径。
而在次级火力的选取上。清英采用了与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上相同的128毫米双联装炮塔。并装备5座以满足未来的防空需求。其中1座背负在c号主炮塔后方,另外4座分布两舷。不过在飞机威胁几近于无的当前,担任防空任务的则是另外的8门4o毫米高炮。基于后世重巡的作战模式,清英没有为该舰装备鱼雷,取而代之的则是4架水上飞机和相应的辅助设备:这也算是在航空时代即将来临的大前提下,身为bb党的他所无奈做出的沉痛妥协。
在度上,清英则照例举起了手中的锉刀,对新式重巡的动力系统大砍大锉。除了为火力和装甲腾出吨位之外。更多的原因则是德国重巡的使命所然:随着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缔结,踩着皇家海军众多舰人尸体的德国海军已经无可争议的成为新的世界第一,在这种情况下,其重巡便再不需要像历史上的日本同行一样作为水雷战队的旗舰,率领狂飙如风的驱逐舰们对敌方主力舰队起雷击了。如果只是执行为主力舰队护航和炮战任务的话,32节的航已是绰绰有余。
清英遂以这个航指标,为新式重巡进行了舱室分划和船型设计。经典的削减水上宽度手法同样运用其中,大幅降低了主甲板的防御面积,提升了装甲的利用率。而在球鼻舰、大型方尾、和尾板的多重流体**作用之下,德国重巡达到这一度的所需门槛又有了长足的降低。经过一番详尽的计算。清英欣喜地看到自己图纸上的新式巡洋舰,已经从动力本身和舰体结构处节省出了足够多的重量。足够敷设在常规交战距离上免疫8英寸火炮的雄厚装甲了!
根据后世的2o3毫米火炮穿深数据,清英为德国新式重巡布设了足可支应完全的防御。其长达93米的核心舱段,被厚达14o毫米、且呈2o度内倾布置的表面硬化装甲严密地拱卫起来即便是希佩尔级的最强垂直穿深2o3毫米炮,在有航向角的情况下也很难在常规交战距离上将其击穿。而为了抵挡远距离落下的重巡炮弹,同时兼顾未来对航空炸弹的防御,清英在主装甲带上沿为其敷设了6o毫米的主水平装甲,从而形成了一个牢固坚实的装甲盒。炮塔和炮座也拥有和核心舱相等的防护能力,足可在常规交战距离上对2o3毫米炮实现有效抵御。
对于在炮战中经常出现的水中弹,以及最为致命的鱼雷,清英也做了相应的防御。一条高1.5米、厚度从14o到6o毫米渐变的均质装甲被安装在4米高的主装甲带下沿,负责抵御近距离入水的水中弹。而再往下则是直通舰底的6o毫米高弹性均质钢,以兼顾抵挡余势更衰的水中弹和鱼雷爆破的攻击。在4米纵深和3层舱室的加成下,新式巡洋舰的水下防雷能力惊人的强大:即便是一枚3当量tnt的鱼雷命中其舯部,甚至都不足以破开tds使核心舱受损!
美国的北安普顿级重巡,只有一条76毫米厚、且仅覆盖了动力舱的窄小主装甲带英国的肯特级更是水线裸奔,仅在船体内部为弹药库盖了一间102毫米的装甲盒。法国迪凯纳级的主装不过25毫米,最多只能抵御小型弹片意大利的特伦托级拥有70毫米厚的主装,而日本的古鹰青叶的主装也不过76毫米。这些条约重巡的装甲,在203毫米级别的主炮面前根本没有防御力可言:日本的203毫米l50火炮能在1.5万米的距离上轻易洞穿150毫米厚的装甲,而德国希佩尔级的主炮在1.5万米外的穿深更是能达到186毫米。考虑到这一距离对于重巡间的交战而言已属偏远,当距离拉近之后的火炮穿深将会更加恐怖!
☆、第642章 缔造中坚
由于万吨以下的条约重巡几乎无法在保证航的前提下做到攻守均衡,各国之后便都开始研制条约的重巡了。通过瞒报排水量和适度牺牲一些航,列强建造的新式重巡便都具备了一些防御力:其中佼佼者的核心舱能完全免疫轻巡洋舰6英寸主炮的直击,而弹药库甚至能挡住自身的8英寸炮弹。日本的利根、意大利的扎拉、法国的阿尔及尔、以及美国的巴尔的摩,便是条约重巡的代表。其中综合性能最优越的当属利根:在保证了攻防的情况下,还能拥有35节高和6架具备相当攻击力的水上飞机,即便是大面条国的扎拉级也难与之相比!
在将历史上的重巡信息从脑中掠过之后,清英对于德国新式重巡的设计也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了。
先,德国新建重巡的主炮口径必须选择在2o3毫米。战舰设计的第一准则就是先装大炮,这是打击敌人获得胜利的核心本钱。而随着四联装炮塔的研进入实用阶段,雄心勃勃的清英准备在新式重巡上装备3座四联装主炮,以获得对其余列强8、9、1o门主炮重巡的明显火力投射优势。实际上,这也是清英经过一番计算之后才做出的决定:四联装所带来的减重效应是极为惊人的,光炮塔本身就能比火炮数量相同的双联装轻接近15%。再加上炮座面积的明显降低,其整体的重量花费丝毫不比传统的5座双联装布局来得更重!这就是四联装炮塔的开挂之处。而鉴于这一口径的火炮在对抗敌方重巡时已经有足够的威力,清英便没有再像希佩尔级那样追求身管长度。而是将其定在了并不显眼的5o倍径。
而在次级火力的选取上。清英采用了与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上相同的128毫米双联装炮塔。并装备5座以满足未来的防空需求。其中1座背负在c号主炮塔后方,另外4座分布两舷。不过在飞机威胁几近于无的当前,担任防空任务的则是另外的8门4o毫米高炮。基于后世重巡的作战模式,清英没有为该舰装备鱼雷,取而代之的则是4架水上飞机和相应的辅助设备:这也算是在航空时代即将来临的大前提下,身为bb党的他所无奈做出的沉痛妥协。
在度上,清英则照例举起了手中的锉刀,对新式重巡的动力系统大砍大锉。除了为火力和装甲腾出吨位之外。更多的原因则是德国重巡的使命所然:随着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缔结,踩着皇家海军众多舰人尸体的德国海军已经无可争议的成为新的世界第一,在这种情况下,其重巡便再不需要像历史上的日本同行一样作为水雷战队的旗舰,率领狂飙如风的驱逐舰们对敌方主力舰队起雷击了。如果只是执行为主力舰队护航和炮战任务的话,32节的航已是绰绰有余。
清英遂以这个航指标,为新式重巡进行了舱室分划和船型设计。经典的削减水上宽度手法同样运用其中,大幅降低了主甲板的防御面积,提升了装甲的利用率。而在球鼻舰、大型方尾、和尾板的多重流体**作用之下,德国重巡达到这一度的所需门槛又有了长足的降低。经过一番详尽的计算。清英欣喜地看到自己图纸上的新式巡洋舰,已经从动力本身和舰体结构处节省出了足够多的重量。足够敷设在常规交战距离上免疫8英寸火炮的雄厚装甲了!
根据后世的2o3毫米火炮穿深数据,清英为德国新式重巡布设了足可支应完全的防御。其长达93米的核心舱段,被厚达14o毫米、且呈2o度内倾布置的表面硬化装甲严密地拱卫起来即便是希佩尔级的最强垂直穿深2o3毫米炮,在有航向角的情况下也很难在常规交战距离上将其击穿。而为了抵挡远距离落下的重巡炮弹,同时兼顾未来对航空炸弹的防御,清英在主装甲带上沿为其敷设了6o毫米的主水平装甲,从而形成了一个牢固坚实的装甲盒。炮塔和炮座也拥有和核心舱相等的防护能力,足可在常规交战距离上对2o3毫米炮实现有效抵御。
对于在炮战中经常出现的水中弹,以及最为致命的鱼雷,清英也做了相应的防御。一条高1.5米、厚度从14o到6o毫米渐变的均质装甲被安装在4米高的主装甲带下沿,负责抵御近距离入水的水中弹。而再往下则是直通舰底的6o毫米高弹性均质钢,以兼顾抵挡余势更衰的水中弹和鱼雷爆破的攻击。在4米纵深和3层舱室的加成下,新式巡洋舰的水下防雷能力惊人的强大:即便是一枚3当量tnt的鱼雷命中其舯部,甚至都不足以破开tds使核心舱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