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便是促使奥匈和意大利就领土争端问题达成一致。一旦欧洲局势骤然紧张,奥匈则可以通过保证两国之间的争议领土在战争结束之后以全部或部分划归意大利的方式来稳住意大利,使其履行三国同盟的有关条款义务。只要德国提前对奥匈晓以利害,清英相信维也纳的决策者们不会为了边境上的那几块巴掌大的、且意大利人占据多数的领土归属问题而在战争中又多结下一个强敌。退一步讲,如果奥匈那群大国沙文的民族主义分子和歇斯底里的战争贩子们如历史上一般不肯让步,那么德国则可通过在其他地方的开源来满足意大利人的贪婪胃口: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众多法属殖民地都可以在战后划归到意大利的掌控之下。而就算他们像历史上一样对奥斯曼帝国的利比亚地区下手,德国也会竭力促使奥斯曼帝国向意大利妥协,以一个体面的方式将这片地区交予意大利控制。
除了这些战后实现的空头支票的利诱之外,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要在战场上取得连续不断的进展,让意大利决策层认为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将最终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只要德国能在战场上能够持续获胜,并呈现出明显有利的态势那么即便是意大利高层再怎么倾向英国,其国王本人再怎么厌恶德国,那么他们也是不可能和实打实的利益过不去,站到摇摇欲坠的协约国一方去。
值得欣慰的是,由于清英在很久之前就对威廉提出了在地中海组建奥意土三国联合舰队、迫使英国大舰队分兵的战略构想,德国对意大利的拉拢幅度远较历史为甚。此番比洛结束对维也纳的访问之后,便立即乘专列前往罗马同意方高层会晤,以加深德国同意大利之间的盟友关系。在德国的调解下,奥意双方已经就边界领土问题展开了谈判,一张囊括了几乎整个法国在北非殖民地的大饼也被比洛画在了意大利人的面前。如果不出意外,意大利将在这一位面搭上德国的战车,真正以三国同盟对抗三国协约。
☆、第235章 竟然停战了
夜色弥漫,星光点点皎洁的月光下,一列刻有霍亨索伦家族徽标的列车喷吐着白色的蒸汽,徐徐驶入了柏林火车站中hellip;汽笛长鸣,舱门开启,一名身材颀长的青年缓步走下站台,而后登上了一辆早已等候在此的小型轿车,疾驰而去。
时隔半月,再度回到高楼林立的柏林,领略到维也纳华美建筑的清英已经对这些古板刚肃的线条没有任何的反应了。霓虹闪烁,晚风扑面过不多时,一座恢弘壮丽的宏伟宫阙在楼重宇复中倏然出现。小车马力不减,径直入内,少顷之后,清英便站在了威廉那间熟悉的亮着灯火的书房跟前。拾阶而上,推门进入,随即清英便有些惊讶的发现,体型干枯瘦弱的施利芬竟然也出现在了威廉的房间里面。他正襟端坐,正和自己的便宜老爹在低声交谈着什么,口唇开合间,枯瘦脸颜上悄然浮现出些许凌厉之色。听得身后响动,施利芬微微偏过头来,当他看清了来人之后,单边眼镜下的浑浊眼眸中陡然绽放出一丝锐利的神采。
见到清英出现,威廉脸上露出一丝喜色然而他很快便是想起了什么,骤然明亮起来的目光也变得渐渐平淡了下来。对于威廉和施利芬有些异乎寻常的表现,清英心中没够感到任何的讶异,他们之所以会有这种反应,完全是由于自己前些曰子向柏林发回的一份报告的原因。
此次维也纳之行,清英原本的打算是解决奥匈陆军内部的语言问题,顺道加速其海军的无畏舰进程。然而在与赫岑道夫会晤的时候,他却意外发现了奥匈军队内部近乎无法解决的严重症结。
在当下,即便是维也纳知道了动员后的军队会因为语言交流的问题而难以正常作战,他们也无法将其现行的奥匈军团的军队指挥体系推广到其他的少数民族中去,否则便会有发生**和国家**之虞。如此一来,奥匈帝国真正能够在战争中进行兵员征召的群体,只有德意志人、匈牙利人、以及少量忠于他们的捷克人等,其总量不超过他们总人口的二分之一,这个数量甚至比英国陆军和意大利陆军都还要不如。而实际上,奥匈即便是连这些人也不能放心招募!
由于其国内头重脚轻的轻重工业比例、以及严重失调的经济发展速率造成的悬殊巨大的贫富差距,使得不少穷困潦倒的底层民众对哈布斯堡皇朝的统治,怀有痛入骨髓的怨恨之情。维也纳繁华富丽、纸醉金迷的灿烂绮景背后,也有着无数蜗居在桥洞和下水道中的流浪贫民,其贫穷程度和人员数量,都与目前的德国社会有着天壤之别。(PS:元首当年也是维也纳流浪汉中的一员)如果这些人被征兆入伍并发放枪支的话,无疑将是一股极端不稳定的因素,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因对现状的愤恨而化身成为爆炸的火药桶,对哈布斯堡皇朝的统治反戈一击。因此奥匈帝国陆军的实际战斗力,最多只有德国总参谋部先前设想的三分之一!
这么一个超级悲剧的消息传回国内,当场就让皇帝威廉和总参谋长施利芬呆在了原地,半晌都没缓过神来。尽管当年施利芬也曾注意到奥匈这个二元君主国的复杂民族组成,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他们的战争能力,但他却沉浸在他那份坎尼战役式的行军的作战计划的制订中,并没有对奥匈的情况有过多的深究,更没有想到这个因民族问题带来的这个战斗力下跌的幅度竟会有这么剧烈。奥匈陆军的悲剧境况,直接让他们在施利芬的心中从一个极富实力的股肱臂膀骤然跌落至二流的渣渣货色,同盟国一方所拥有筹码急剧缩水,再难于英法协约之间的博弈中保持之前的有利态势。
除了这些战后实现的空头支票的利诱之外,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要在战场上取得连续不断的进展,让意大利决策层认为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将最终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只要德国能在战场上能够持续获胜,并呈现出明显有利的态势那么即便是意大利高层再怎么倾向英国,其国王本人再怎么厌恶德国,那么他们也是不可能和实打实的利益过不去,站到摇摇欲坠的协约国一方去。
值得欣慰的是,由于清英在很久之前就对威廉提出了在地中海组建奥意土三国联合舰队、迫使英国大舰队分兵的战略构想,德国对意大利的拉拢幅度远较历史为甚。此番比洛结束对维也纳的访问之后,便立即乘专列前往罗马同意方高层会晤,以加深德国同意大利之间的盟友关系。在德国的调解下,奥意双方已经就边界领土问题展开了谈判,一张囊括了几乎整个法国在北非殖民地的大饼也被比洛画在了意大利人的面前。如果不出意外,意大利将在这一位面搭上德国的战车,真正以三国同盟对抗三国协约。
☆、第235章 竟然停战了
夜色弥漫,星光点点皎洁的月光下,一列刻有霍亨索伦家族徽标的列车喷吐着白色的蒸汽,徐徐驶入了柏林火车站中hellip;汽笛长鸣,舱门开启,一名身材颀长的青年缓步走下站台,而后登上了一辆早已等候在此的小型轿车,疾驰而去。
时隔半月,再度回到高楼林立的柏林,领略到维也纳华美建筑的清英已经对这些古板刚肃的线条没有任何的反应了。霓虹闪烁,晚风扑面过不多时,一座恢弘壮丽的宏伟宫阙在楼重宇复中倏然出现。小车马力不减,径直入内,少顷之后,清英便站在了威廉那间熟悉的亮着灯火的书房跟前。拾阶而上,推门进入,随即清英便有些惊讶的发现,体型干枯瘦弱的施利芬竟然也出现在了威廉的房间里面。他正襟端坐,正和自己的便宜老爹在低声交谈着什么,口唇开合间,枯瘦脸颜上悄然浮现出些许凌厉之色。听得身后响动,施利芬微微偏过头来,当他看清了来人之后,单边眼镜下的浑浊眼眸中陡然绽放出一丝锐利的神采。
见到清英出现,威廉脸上露出一丝喜色然而他很快便是想起了什么,骤然明亮起来的目光也变得渐渐平淡了下来。对于威廉和施利芬有些异乎寻常的表现,清英心中没够感到任何的讶异,他们之所以会有这种反应,完全是由于自己前些曰子向柏林发回的一份报告的原因。
此次维也纳之行,清英原本的打算是解决奥匈陆军内部的语言问题,顺道加速其海军的无畏舰进程。然而在与赫岑道夫会晤的时候,他却意外发现了奥匈军队内部近乎无法解决的严重症结。
在当下,即便是维也纳知道了动员后的军队会因为语言交流的问题而难以正常作战,他们也无法将其现行的奥匈军团的军队指挥体系推广到其他的少数民族中去,否则便会有发生**和国家**之虞。如此一来,奥匈帝国真正能够在战争中进行兵员征召的群体,只有德意志人、匈牙利人、以及少量忠于他们的捷克人等,其总量不超过他们总人口的二分之一,这个数量甚至比英国陆军和意大利陆军都还要不如。而实际上,奥匈即便是连这些人也不能放心招募!
由于其国内头重脚轻的轻重工业比例、以及严重失调的经济发展速率造成的悬殊巨大的贫富差距,使得不少穷困潦倒的底层民众对哈布斯堡皇朝的统治,怀有痛入骨髓的怨恨之情。维也纳繁华富丽、纸醉金迷的灿烂绮景背后,也有着无数蜗居在桥洞和下水道中的流浪贫民,其贫穷程度和人员数量,都与目前的德国社会有着天壤之别。(PS:元首当年也是维也纳流浪汉中的一员)如果这些人被征兆入伍并发放枪支的话,无疑将是一股极端不稳定的因素,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因对现状的愤恨而化身成为爆炸的火药桶,对哈布斯堡皇朝的统治反戈一击。因此奥匈帝国陆军的实际战斗力,最多只有德国总参谋部先前设想的三分之一!
这么一个超级悲剧的消息传回国内,当场就让皇帝威廉和总参谋长施利芬呆在了原地,半晌都没缓过神来。尽管当年施利芬也曾注意到奥匈这个二元君主国的复杂民族组成,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他们的战争能力,但他却沉浸在他那份坎尼战役式的行军的作战计划的制订中,并没有对奥匈的情况有过多的深究,更没有想到这个因民族问题带来的这个战斗力下跌的幅度竟会有这么剧烈。奥匈陆军的悲剧境况,直接让他们在施利芬的心中从一个极富实力的股肱臂膀骤然跌落至二流的渣渣货色,同盟国一方所拥有筹码急剧缩水,再难于英法协约之间的博弈中保持之前的有利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