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节 密谋
    “不想打下去?”杨致远问道:“大人这是何意?”
    “孙传廷绝对不是闯军的对手,就是没有许平他也不是。”镇东侯知道就是刘宗敏,刘芳亮也不是孙传廷能匹敌的:“现在战火已经波及四省,如果坚持打下去,不知道还要死多少人,我有一个想法,就是和许平和谈,我带着新军南下,明廷的事情我不管了。”
    “然后呢?”杨致远追问道:“和李闯划江而治?这就能不死人了么?将来就不需要再打了?大人,民心定则难移,若是现在大人放手不管,明廷转眼之间就会土崩瓦解,李闯受此鼓励势必要夺取全国,将来我们要打更惨的仗,死更多的人。”
    见镇东侯不说话,杨致远又问道:“大人这个心思,和其他人说过么?”
    镇东侯摇摇头:“没有,赵慢熊他们肯定不会同意。”
    “属下也不同意,大人在南方积累多年,皇上倒行逆施二十余年,如今已经是丧尽人心,天下人之怨明,恨入骨髓,有偕亡之心。有识之士正翘首盼望能拨乱反正之君,大人只要镇压了叛乱,然后倒戈攻明,开辟新朝已经是水到渠成之势,在眼下这个节骨眼上,大人万万不能自损名望。”杨致远苦劝道:“现在大人就差最后一步了,不可迟疑啊。”
    “谋朝篡位,还想不自损名望么?”镇东侯摇头道:“这怎么可能?”
    “但不能损害得太多,属下以前就说过,只要我们击败闯军,那么便是大人想赦免他们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大人若是等不及了,实在不行就不要回京师去了。等给开封解围,消除中原的动乱,大人挟战胜之余威,立刻竖起清君侧的大旗,赦免李闯他们,也不是不行啊。”杨致远还有一个疑虑:“现在起事,贺兄弟那里怎么办?以前说的是发动前打发他去南方,现在他可是手握兵权的。”
    “如果我直接去他大营中,就是有监军我也能拿走他的兵权。”镇东侯知道极难说动贺宝刀参与叛乱,所以这件密谋从始至终是瞒着他的:“现在没有强敌在侧,有时间收拢住军心。”
    “总归是太过行险了,军中难免会起疑虑,山东战场的压力确实不大,但谁敢说不会出任何纰漏,还是等没有了后顾之忧后才好行事。”杨致远无法理解镇东侯为何要如此冒险:“大人,可是又有什么变故么?”
    “许平在开封换粮,之前还颁布归德宣示,金求德和李云睿都认为许平的爱民之心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弱点,这些时日来还有些心怀不满的士人出头率领百姓闹事,攻击许平的各项制度和法规。”无论何种制度总会有不公的地方,总会有受损受害的人士,也一定会有心怀怨恨的百姓。
    “归德宣示是孙可望做的吧?”杨致远不知道这些内情,有些好奇地问道:“闯营作何反应?”
    “孙可望可没有这种肚量,我敢说归德宣示一定是许平所为,”虽然天下人都认为归德宣示是孙可望的谋划,不过镇东侯完全不这么看:“出事后孙可望就下令严厉镇压,把所有闹事的人都归为朝廷的细作煽动。”
    “闯营本来就蔑视士人,他们这么做属下一点不奇怪。”杨致远道:“不过其中有没有我们的人呢?。”
    “没有,我们那里有这么多的细作,而且就是有,探查闯营的情报还来不及,哪里肯暴露在这种事情上?若不是许平的规矩定的有问题,那些百姓就是再煽动也不会跟着起哄。”镇东侯复述孙可望的命令,里面除了威胁外,还有对百姓的责备,说他们不懂事,不懂得政务处理上的难处:“孙可望说那些闹事告状的人:凡事就懂得抱怨,却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把事情做好,也拿不出合情合理的办法。所有告状的人都是别有用心,胆敢这么做的人一律以朝廷细作论处。”
    杨致远心有所感,问道:“许平取消了这个命令吗?”
    “是的,就在几天前,从许州大营发出命令,禁止开封、归德两府各县追究告状的人,闯营的通告的上——这个我敢说肯定是许平的意思,自称归德宣示就保证了要为闯营治下的百姓谋取太平安康,而且闯营收取各种税金就是一种合同交换,收钱不办事是说不过去的,而且在通报上还为带头的士人辩护,说他们并不在闯营中为官,没有拿过一天许州发给的俸禄,他们不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提出有问题、向闯营诉苦告状本身就是对闯营的信任和友善。这封通报上还告诫两府内闯营任免的官吏,买东西的人骂货物不好是合情合理的,卖东西的不喜欢听可以,但是用性命相威胁不许买家说则是蛮不讲理。”镇东侯苦笑一声:“李云睿立刻制定了一批计划,打算煽风点火,利用这点在河南全面闹事,一定要让许平自食其言,最好能逼得他杀一批百姓才好,就是牺牲几个细作也值得了。”
    杨致远想了想,他觉得李云睿恐怕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给那些闯营内部反对许平的人以口实,就最近的情况看来,闯军中有不少人都对许平不满,觉得这两年来闯营大发展,好处全被许平一系拿去了。说不定李云睿还希望闯军会因此和百姓关系恶化,之前每次攻打河南时,新军都行走在充满敌意的领土上,这对新军的军事行动是非常不利的。
    “果然是慈不掌兵。”要是能达成这些目的,那牺牲一些细作确实是值得的,到目前为止这恐怕是许平暴露出来的最易被攻击的软肋,杨致远想起这些年来黄石和自己说过的一些话:“如果这真是许平的意思,他好像和大人的看法有些暗合。”
    “我就是这么看的,官府是没有权利责备百姓不满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虽然我不认为许平能坚持下去,我也不认为闯营能做到,但能这么想一想,就很了不起了。”不过黄石不认为这全是许平的自创,类似的话他曾经写在那些秘密发表的书籍里,而现在黄石越来越确信夏完淳对许平是有一定影响力的:“现在不但我的兵法,就连我的治国之道,都被许平学去了。”
    “大人,属下相信您一定能做到,属下相信您建立的新朝一定能如此,这不是因为属下迷信您,而是您跟我说过的那些话说服了属下,让属下对此深信不疑,这是属下为什么要跟着大人做这件大事。”杨致远现在有些明白黄石为什么犹豫,因为李云睿对许平的攻击行动,黄石会感觉是在攻击他本人,不过这些事情杨致远知道黄石从来没有和李云睿提过。
    “当年你劝我收许平做弟子,我没同意,现在有点后悔了。”杨致远的话让黄石微微一笑:“可惜了,若是他在手下做事,那会是多大的一股助力啊。”
    “反正现在天下人都这么看了,”杨致远也笑了一下,黄石刚说出的话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现在许平杀了这么多黄石的故旧,和这帮老弟兄已经是仇深似海。想到此处,杨致远正色对黄石道:“如果大人将来想赦免许平,即便所有的老兄弟都反对,属下也会赞同的,但眼下不是时候,我们还是要同许平打到底。第一,这有关大人的威信不必多说;第二,属下知道大人想少死人,但这个时候若不肯死人,将来定要死更多的人。”
    “若是死人一定能把这件事解决了,我就不会犹豫了,可是已经死了那么多的人,河南的事却越闹越大了。”
    “这次我们全力以赴一定能够击败许平,”虽然杨致远口头上说的斩钉截铁,但心里其实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他向黄石保证道:“若是这次还是没能消灭闯军,属下就赞同大人与他们和谈。”
    “好吧,”镇东侯点点头,放弃了这个自己也很清楚不成熟的念头,根据刚才军官们的汇报,山东的战局将很快结束:“你打算什么时候进攻河南。”
    “一旦季退思逃离山东,我们立刻就要追击而去。”面对镇东侯的时候,杨致远毫无隐瞒地说出自己的设想:“我们的时间一点儿也不充裕,属下很担心开封能不能坚持到我们抵达。”
    “不进行休整了么?”镇东侯还没有去过贺宝刀的大营,他首先来询问杨致远的意见。
    “我们没有时间了,开封随时都可能陷落。”刚才在镇东侯面前,黄希文又阐述过他下午在众人前的看法,当时杨致远还称赞了几句,但现在杨致远实话实说:“孩子们总是把事情想得太好了,当初开封城百姓肯协助河南巡抚坚守,绝不是因为河南巡抚衙门或是周王府多么得人心,而是出于对闯营的畏惧。许平交换粮食后,属下估计城内的民心会急剧转向闯营,人人都明白留在城内随时可能有性命之忧,而出城则安如泰山。”
    “如此一来。”镇东侯赞同地附和道:“开封城内必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钱的出钱,有朋友的靠朋友,想尽千方百计逃出城去。”
    “是的,城内的官兵也有很多是开封子弟,他们多半会眼睁眼闭放这些乡亲出城,如果有人行贿更是如此,河南巡抚衙门说迄今为止只交换了一万,属下估计逃出去城的百姓其实已经不计其数。”等到大批百姓逃出城后,城内民团的士气就会彻底崩溃,只要有大批的人相信许平,相信他不会屠城,那么靠恐惧维持的守军就会私通闯营,献城随时都可能发生,杨致远担心现在就是城内的将领们也会开始不可信:“看到士气趋于崩溃,士兵们发生动摇,那些汴军将领也会考虑后路。而贾兄弟是肯定不会投降的,一旦城破山岚营就会全军覆灭。”
    “确实如此啊。”镇东侯感慨一声:“我明天就赶去见贺兄弟,和他交代一下还得回京师。”
    “大人还要回京师?不跟着大军去河南么?”
    “我已经等了二十年了,也不差这一两天了,”以明廷现在的控制力,镇东侯自信就是知道自己私自出京也不敢把自己怎么样,何况京师附近还有新军的教导队和参谋司,这两处也有数千兵力:“就是阁老们集体发狂,非要对付我,难道我还会怕京营的那般家伙么?”
    ……
    “这登封的吏治,怎么这么荒唐呢?”
    在李自成的面前,牛金星大肆抒发着他的不满,接受登封后牛金星急于找县官了解情况,但一连找了几天都没有找到县官。那个坐在公堂上断案的按说应该是县令吧,可是牛金星发现这个人除了断案子以外对县里的事情一无所知,而且这个人也不是什么忠诚可靠的闯营头目——当然,这个法官绝对希望闯营继续击败明军,这样他可以每月拿到闯营给的俸禄,但是他出身是一个讼师,根本没有考取过任何功名。这个从南京来的法官在家乡并不得志,本意就是到河南挣钱的,他对登封的政务毫无了解也没有兴趣去知道,每天就是等着人来打官司,做好许平交给他的这份工作。
    牛金星好不容易才搞明白法官的职权范围并相信他真的只有这么点权力后,就去找指挥县内衙役的闯营头目,结果衙役头也是只负责县内治安、训练民团而不负责收税。负责收过路费并且上缴许州的另有其人,等把这个收税的人找来后,牛金星发现这个人其实是登封县内权力最大的闯营头目,但除了对道路、税卡极其熟悉外,他对登封县其他方面知道的也不多,而且最后这个人明显不符合牛金星的要求,在县内百姓心中也毫无威望。恰恰相反,这个税官和他手下的一帮人称得上是神厌鬼憎,因为没有兵权和司法权,县里人从来不给他们最讨厌的税官好脸色看。
    “我觉得许兄弟把登封治理得挺好的啊,”李自成见牛金星打定主意要彻底修改许平的制度,觉得有些没有必要:“既然一切都好,又何必要改呢?”
    “大王啊,您是想让我萧规曹随吗?”牛金星本来以为县官怎么也会是个有功名的人,和自己一样都是文人应该会比较有共同语言,了解清楚情况后他就要把县官收买为自己的心腹,没有想到登封这里竟然没有有功名的县太爷。
    “什么叫萧规曹随?”李自成问道。
    “没什么,就是不改的意思。”牛金星有些急躁地说道:“大王,怎么可以不改呢?现在河南不少闯营兄弟都只知道许平,而不知道大王了。”
    “军师这话说得过了,既然知道许兄弟,怎么可能不知道我呢?”李自成对牛金星如此防范许平有些不以为然:“现在官兵就在我们四周环伺,可不是对付自己人的时候。许兄弟的兵马都是我给的,他的大将军名义也是我封的。”
    “不错,但大王现在还拿得回来么?”牛金星有写后悔当年同意李自成给许平这个闯营大将军的名义了,当时谁能想到官兵竟然如此不堪一击,两年来无论汴军、楚军、秦军,都不是闯营的一合之将。有这么好的发展空间,就是不那么重用许平,牛金星觉得闯军也未必不能和新军周旋:“当初要是把许兄弟和近卫营留在大王身边就好了,真是没想到啊,开封府几万官兵,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
    许州,
    趁着战事的闲暇,许平回到自己的统治中心,视察各种政务工作。许平自认为没有这方面的饿才能,因此把所有的事务都委任给顾炎武他们,只要一切运行良好他就不会过问。
    私下里,许平对顾炎武和夏完淳说起了自己的一些烦心事,他并没有说明到底都是哪些人说了哪些话,但是两个人都听明白闯营中现在暗流涌动。
    “高处不胜寒。”顾炎武喝了一口茶,慢悠悠地说道:“许将军现在知道了吧,在诸侯这个位置上,不用你去找麻烦,麻烦自然就会来找你了。”
    “顾先生怎么也称我为诸侯?”
    “因为许将军现在就是诸侯了,兵权在握,部下众多,更有方圆千里的领地,这不是诸侯是什么?”顾炎武笑起来:“当年老夫就和许将军说过,治乱之道,并非仅限于国家,而是所有集团的通病,当年闯营一无所有,旦夕有覆灭之危,大家还能精诚团结。现在好了,有地盘、有军队、有钱财,就开始勾心斗角了。”
    “我们还没有夺取天下呢。”许平叫道:“怎么这就开始了?”
    “治乱循环并不是始自成功之后,而是如影随行,”顾炎武道:“许将军猜猜老夫打算劝你做什么?”
    第二十六节 志向
    “我不知道。”每当许平想起这些内部矛盾,他心里就是一团乱麻,从感情上讲,毫无疑问许平和孙可望、李定国更亲近,而且就是他本人对放弃手里的兵权和利益也有不舍之情。
    “许将军愿意不愿意对我们讲讲你的想法,”顾炎武看着许平的眼睛,问道:“如果许将军不愿意与我们坦言,那也没有什么,所有人都有不愿意讲的心里话。”
    许平轻轻转动着手指中的茶杯,把它在桌面上一连转了很多个圈才缓缓开口:“常常有人对我说,我已经功高震主,我已经让很多人嫉恨,我的敌人不仅仅存在于明廷中。而兵权是我唯一的护身符,只要我一天不放弃兵权,闯王就会对我以礼相待,闯王身边那些不满我的人也会对我笑脸相待。两府的政权也是一样,只要我还有这些,那么我就会有很多追随者,如果有人要对我不利,他们就会通知我、保护我,不会看着我被人害死。若是我放弃了这些,哪怕闯王因此知道我忠心耿耿,那些早对我不满的人也会有机会来害我,若是我放弃了兵权,我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听起来,许将军对闯王也称不上忠心耿耿嘛,”顾炎武耐心听完后,说道:“老夫听说,忠臣都是无暇谋身的。”
    许平苦笑一声:“我从来就不是忠臣,无论在明廷时还是在闯营,我都是要先保自己的命。在明廷那边的时候还好些,不太懂这些事,而到了闯营时我已经不是从前那个什么都不懂的人了。我知道要对同僚表现得客气,要让跟着我的人有真正的好处。”虽然时间不长,但许平觉得自己变了很多:“不过闯王待我不薄,解衣推食。我已经叛变过一次,而且是背叛朝廷、侯爷,与之前的长辈同僚交战,要是我再无缘无故地背叛闯王,那以后人会如何看待我?”
    “许将军都是叛贼了,还担心别人怎么看待你么?”顾炎武闻言大笑起来,他指着边上的夏完淳:“至少要像我们这样隐姓埋名,才算是在乎祖先名声,后世评价吧?”
    “是啊,当初背叛明廷的时候我也确实就是这样想的,我曾以为我可以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但其实我发现我还是在乎别人是怎么看待我的。”许平心中有许多感慨,他希望他的部下能够尊敬自己,百姓能够爱戴自己:“我很羡慕侯爷的名气,以前如此,现在更加的强烈。无论如何,后世的史书上总归是会有我一席之地的,评书和戏剧里,也会有我的演绎,我希望在后人的眼中,我还是会有一点点好的样子。我希望后代的书上,不要把我写成吕布一样的人,会说许平这个人,虽然背叛过,但是并不是背叛成性。虽然杀过人,但也救过人。既是把我描绘成无恶不作的恶棍,也能为我发出一声感叹,说这个人身上也还有那么一点点可取之处。”
    “许将军不希望被写成一个混世魔王么?一个战无不胜,人人都畏惧,所向无敌的人,不好么?”顾炎武问道:“秦皇汉武、成吉思汗,他们一生杀人如麻,可是据老夫所知,也有很多人在称颂他们的功业,打下了大片的疆土啊。”
    “我不希望,”许平摇头道:“虽然已经不可能了,但我的愿望始终是想成为侯爷那样的人,史书上会说我对百姓很好,救过很多很多人的命。我希望因我而活的人,远远超过因我而死的人。”
    “这就是老夫为什么要来投奔许将军。”
    “也是我的理由。”顾炎武说完后,夏完淳亦击节叹道:“许将军虽然不是圣人门徒,但服膺的是圣人的学说,我们的志向就是为万世开太平,而不是追求今世的霸业。”
    “老夫常常想,作为圣人门徒,我最想要的是什么?”顾炎武微笑起来:“应该是千古留名,当然不是恶名,所以现在老夫要隐姓埋名。其实这个愿望很多人都有,朝廷很多御史直言犯上,为的就是能够留下一个好名声,不过这种幸进的行径为老夫所不取。一个真正的好名声,应该从为民请命中得来,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王安石,才华横溢,一心要辅佐天子开辟盛世,可惜最终却害民扰民,更激起前宋党争耗尽了国家元气,以致数十年后有靖康之恨。所以老夫年轻时的愿望,是能像王阳明那样为国出力,以致名传后世。”
    听到这里许平忍不住插话道:“顾先生,您不是一贯看不惯心学么?”
    “阳明公的心学老夫确实看不惯,术业有专攻,王阳明兵法韬略那是很了得的,老夫一辈子拍马也是绝对赶不上的,不过并不是兵法好的人说什么都对。项羽、韩信,哪怕成吉思汗这样的混世魔王兵法韬略如何?但他们若是写儒学,能写成什么样?”顾炎武摇了摇头,显得有些遗憾:“老夫年轻时曾经读过兵书,也想像阳明公一样去建功立业,不过老夫还算有点自知之明,很快就明白自己根本没有那个资质,不必枉费心机了。所以老夫想另辟蹊径,老夫仍然想为天下谋利,为万民造福,以致青史留名。”
    “所以顾先生来在下这里,劝在下不要滥杀无辜,对吧?”许平问道。
    “是的,老夫的志向很大,希望能够开辟万世太平,若是能够达成便是留不下名声,也算不枉平生了。”说道此处,顾炎武和夏完淳一副心有戚戚焉的样子:“若是只是像法家那样想宰割天下,那今天老夫就会对许将军说:自古神器无主,唯有德有利者得之,许将军若是能成就霸业,那便是背叛了朝廷又如何?连朝廷都能背叛,那背叛闯王又算的了什么?只要许将军能结束乱世,那就是欺心又如何?怎么样,这番说辞还算有力吧?”
    “说得在下心旌动摇,”许平笑道:“既然如此,顾先生到底打算对我说什么呢?”
    “老夫想说的是,当初许将军初次见到我们时,曾对我们二人说,希望能够结束中华的治乱循环,希望能够让华夏的后世百姓再也不要遭遇乱世。而现在新一轮治乱循环的兆头已经出现在许将军的身边了,许将军如果按照历代霸主的老路行事,不知道最后是不是能够取得天下,但即便能够取得,也不过是走老路而已。才有了一点利益就开始你争我夺,就开始视同路如仇寇,担忧有才能的人会对自己构成威胁,日后功业越来越大,人才却越来越少,位置越来越高,同伴间却越来越互相提防,最后自相残杀。这应该不是许将军的本愿吧?”
    “不是,”许平断然说道:“我明白顾先生的意思了。我会努力和闯王、和同伴推心置腹,消除猜疑。”
    “仅仅许将军自己一个人这么做未必有用,历代乱世之中,那些有善念的人往往都没有好下场,成为失败者,身死族灭,为天下人所笑,被称为妇人之仁。”顾炎武进一步追问道:“许将军你可明白,既是你不这么做,别人也可能这么做,而你死了之后,治乱循环仍然不能结束,你只是成为了霸主成就功业的踏脚石。”
    “我很明白,”许平点头道:“但我的志向也很大,和顾先生你的一样大。我希望能够作为结束治乱循环的人被载入青史,若真能如此,确如顾先生所说,不枉平生。”
    “而且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达到我们的志向,如果这么容易就能做到,那也轮不到我们来做了。”顾炎武继续给许平泼冷水:“也许穷尽我们一生,我们仍然找不到这条路,许将军会被后世嘲笑,被史书记载成一个愚蠢、妇人之仁、背叛成性的败寇。许将军你可明白,你愿望达成的机会仍是万中无一,即便你放弃了王霸之路,放弃了今世的功业,付出了这样的代价,换来的仍只有虚幻。”
    这次许平沉默了很久,不过他最后仍点头道:“或许治乱循环是不可逆转的天命,是中华永远不可能摆脱的宿命,不过我希望它不是,我不相信它是,所以我不想闯营走上这条老路,更不要说由我的手来开启这扇门。”
    ……
    赤峰
    这二十年来林丹汗可以称得上是意气风发,喜峰口之战前,林丹汗几乎是一无所有,盐、铁领土上均无产出。因为信仰问题,林丹汗和蒙古各部也闹得很僵,明军他是肯定是打不过的,而后金虽小,但也能把他撵得乱窜。东面的科尔沁蒙古,因为坚持和后金联姻、结盟政策,不但林丹汗啃不下他们的领土,反倒有被对方侵略的危险,而南面的朵颜蒙古等部,也先后投入后金的怀抱,让林丹汗有累卵之危。
    但喜峰口一战后,林丹汗突然发现一夜之间他所有的强敌都被镇东侯消灭了。后金最杰出的领袖和最精锐的部队尽数覆灭,老仇家科尔沁蒙古的头人、他的几个儿子和部落中的五千骑兵一同覆灭在关内,漠南蒙古的仇敌也被镇东侯一网打尽。
    和明廷不同,镇东侯似乎对林丹汗的实力不屑一顾,这固然让林丹汗感到耻辱,但他也承认这其实是最大的幸事,因为镇东侯的这种看法无疑给明朝君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喜峰口大捷后大明朝野一片欢腾,认为北方的威胁已经解除,明廷的北疆恢复安全只是时间问题。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明廷执意不由镇东侯继续主持对后金的最后一击,名震天下的福宁军被遣送回南方,而他们的领袖镇东侯则被留在京中。
    不出数年,即使没有福宁军的参与,辽中平原仍然回到了明廷手中,为了加紧对后金的军事进攻,明廷还让林丹汗这个被镇东侯认定没有军事才能和军事实力的家伙参与。通过与明廷的军事合作,林丹汗得到了不少急需的武器装备,而且趁机大大扩展了自己在蒙古各部中的实力。
    崇祯六年,在得知镇东侯交出兵权赋闲后,林丹汗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抉择,那就是接受后金的投降——向他本人而不是向明廷。林丹汗还放弃往昔的仇怨,不但和阿敏结拜为兄弟,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他。
    穷途末路的阿敏,亲手杀了自己的妻子,还有之前妻子给他生育的孩子之后才迎娶了林丹汗的小妹妹。蒙古和后金联军大败明廷的关宁铁骑,夺回了辽中平原。为了证明对林丹汗的忠诚,阿敏放弃了所有在辽东的领土,带领后金余部攻入朝鲜,这样林丹汗终于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盐、铁产地,还有宝贵的粮产地,这些领土让林丹汗摆脱了游牧状态,建立了一支能够和明廷长期抗衡的、装备精良的军队。
    在达成这些成就后,林丹汗不止一次地在部众前嘲笑镇东侯的短视,当年来自镇东侯的蔑视被他引为奇耻大辱,现在总算可以十倍、百倍地予以回报。当然,自从林丹汗听说镇东侯的次子到晋军中效力后,他就再不曾攻击过山西。
    这种得意持续到崇祯二十一年明廷重新启用镇东侯为练兵总理,当林丹汗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过于猖狂了,懊悔地说道不应该在松锦大战中把明军打得全军覆灭。若是明廷还有凭借其他力量收复关外的希望,林丹汗认为镇东侯不会得到复出的机会。
    此后的两年来,林丹汗一直非常谨慎地维持守势,停止对明军北疆的攻掠,这让内部的少壮派非常不满意。一直有人在暗中责备大汗太胆小了,因为停止了掠夺,蒙古各位头人的收入都大大减少了,囊中羞涩让这种责备声变得越来越大。
    每次听到这种质疑声时,林丹汗都懒得去加以理会。“这些年轻不晓事的孩子们啊!”林丹汗手下的这些少壮派都是在与明廷二十年的战争中长大的,他们总觉得明军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每次都会败在蒙古铁骑的手下:“他们根本不晓得黄侯的厉害。”林丹汗可是镇东侯崛起过程的目击者,战神般的后金老汗、还有他那不可一世的继承人,个个都是镇东侯的手下败将。林丹汗也曾研究过镇东侯的征战之路,镇东侯亲自领军的第一仗,就带着八百人击溃了六千后金兵,还砍下了五百多首级。不要说从前,就是现在林丹汗估摸着自己遇上了当年的后金军,六千对六千也多半是自己的首级被后金老汗或是他的继承人砍了去。而黄侯当时手下的装备,恐怕还没有现在自己亲军的装备精良。
    随着新军的建立,明廷也在其他军队中试图复制镇东侯的军队,今年林丹汗就从北方明军边军中购买到一些燧发枪,这种装备的威力让林丹汗看得瞠目结舌——这种武器到底黄侯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与保守的林丹汗一样,妹夫阿敏同样坚决反对再与明军交战,阿敏认为消灭更多的关宁军只是为新军腾出与蒙古作战的地方。为了保证不与镇东侯的新军交战,阿敏认为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地爱护关宁军,一定要确保关宁军的生命安全,只要一天与蒙古大军在前线对峙的还是关宁军,林丹汗和阿敏就认为自己还是安全的。
    不过现在局面有了新的变化。
    横空出世的许平,那个厉害的镇东侯教出来的一样厉害的大弟子,居然投奔了大明内部的叛军。两年来不但新军迭受损失,而且连带着将明廷山西、河北的军队一并予以重创。
    听惯了老人陈述镇东侯厉害无比的少壮派们,看到新军的失败后变得更加不满,能够被农民军这种乌合之众打得溃散的军队到底能够厉害到哪里去?
    而在西面,被明廷倚为柱石,和蒙古结下数百年深仇大恨的秦军,也被闯军一而再、再而三地击溃。如今他们不但不能像以前那样在蒙古大军入寇时驰援山西、河北,就是坚守甘陕都变得吃力。
    今天,林丹汗给远道而来的妹夫阿敏接风后,私下里也谈起了自己的想法:“此番明廷倾巢而出,镇东侯让十二营新军尽数南下讨伐他的大弟子去了,我觉得这倒是个机会啊。”
    河北军不久前被许平打垮,现在明廷京师附件的城市连守城部队都凑不齐了,这对于不擅攻城的蒙古大军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林丹汗的手下蠢蠢欲动,就连林丹汗本人也开始心动了:“谁也不知道那个许平还能坚持多久,如果我们能趁机去南朝狠狠打一次草谷也不错啊,尤其是那种燧发枪,我们买到得太少了,可能还是去抢一把来得快。”

章节目录


虎狼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灰熊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灰熊猫并收藏虎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