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始毕可汗麾下的突厥军队自然是分成四营,分别驻扎在雁门城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而且当时因为杨广从东面桑干河突围的可能性最低。所以城东大营的突厥军队是四营中最弱的一部分。
然而隋军勤王援军纷纷赶来之后。突厥人的部署自然做出过相应的调整,为了对付城外隋军的压力。始毕可汗把麾下的辅兵、老弱残兵和此前历次小规模战斗中受伤的伤员统统调到了不面对隋军直接压力的城北,而把主力沿着东西南三个方向部署展开。
雁门城西是始毕可汗的二弟阿史那俟利弗设为统军主将。带着突厥老将哥伦辅助,带领东突厥主力骑兵约两万人、外加除薛延陀之外的铁勒其余各部兵马两万人,总兵力四万。而他们对面的。则是隋军援军的西路军,也就是李渊和阴世师两路诸侯分别带来的河东、关陇各地兵马,如今还剩余七万左右可战之兵。
雁门城东、桑干河以东的兵力,如今也加强到了三万多,是由阿史那咄苾为主将,其中两万是东突厥本部骑兵、另有一万多分别是薛延酋长夷男的兵马和室韦等势力的契丹骑兵。作为阿史那咄苾对手的,当然是隋军的东路援军,由江南道经略使萧铣、东莱留守陈棱的兵马构成,总兵力也有五万左右。
最后两军投入力量最多的,自然是雁门城正南面的中央主战场,突厥人在这里部署了由始毕可汗亲自统领的主力十万人,几乎都是东突厥本族的精锐部队,也有阿史那思摩等智将军师辅弼,无数勇士撑场。而面对始毕可汗本部兵马的,自然是杨义臣麾下全军,乃至张须陀派来的那支偏师,以及东都留守樊子盖派来的皇甫无逸、裴仁基、段达等将领的兵马,其中杨义臣还剩十二万多战兵,东都和河南道加起来五六万,总计十八万人对始毕可汗的十万人。
总的来说,隋军在各处正面战场上都达到了突厥人一倍半还多一点的兵力人数优势,不过战争显然不是数人头,突厥人能久战余生活到现在也都算是精兵了,所以双方战前都还颇有取胜的信心,士气并没有太明显的危机。而且因为战场上只有桑干河这个明显的天然屏障切割,让东部战线的两军无法得到中军、西军的支援之外;中、西两处战场之间其实还是可以互通有无的,万一哪一边打得不好还有可能得到侧翼的援军。
hellip;hellip;
这已经是腊月下旬的日子了,决战前一天起,一场大雪便没有停息过,决战当日虽然雪花不大,但是地上的积雪已经有半尺深浅,早已枯尽的草原上,连仅剩的草茬子都全部被掩埋在雪地之下,两军的战马显然只能全部靠预先存储的草料支撑下去。
其实吧,距离初次的大雪至今,也已经有十来天了,只是雪情断断续续的,此前几场都没等到后面一场落下便融化殆尽而已,所以还让草原的本色可以裸露几天,但是不管怎么说,能够在这样的局面下把突厥人拖得越久,对汉人肯定是有一定的天时之利的。
萧铣自然也少不得在甲胄里面穿了厚厚的棉衣,让他颇觉板甲有时候也是颇为不便的,至少弧形尺寸定死之后。再想往里头塞东西不免会觉得臃肿憋闷,还好萧铣的身段比较瘦削,还不至于勒得慌,而有些体格相对偏胖的军官们在量产尺寸的板甲下头,大冬天的都喘上了。
不过这些都是小问题,至少汉人的军队如今都有棉衣可穿,便是一桩非常重大的利好了。丝绸做的最内层衬衣,充分确保即使甲胄被箭矢射穿后还能裹住箭头润滑伤口、避免拔箭时的二次伤害。丝绸外面的棉袄则是棉布料子、棉花填料的,棉花都是东莱留守陈棱的地盘上出产的,也就是后世山东日照一带的棉花。棉布则是吴郡松江常熟一代机纺的棉布。
这些货色虽然卖到外头去可以赚取暴利,但是这几年萧铣军可不缺钱粮,对于这种战略物资都是捂得很紧的。突厥人绝对不可能得到,这些胡狗只能在寒冬中依靠传统的皮裘御寒。当然倒不是说皮裘的御寒效果就一定差,但是皮裘的昂贵特质导致这玩意儿中的上品只有突厥中的军官才穿得起,普通士兵大多数还是只有破破烂烂的羊皮袄,这种装备在寒冬中作战,首先体能上就要打一两成折扣。
原本萧铣军如今的一个劣势。便是他手头的精锐骑兵有些不足mdash;mdash;秦琼的部队之前被杨义臣调走。在沿着桑干河用车轮舸给杨广抢送军粮的时候,因为后续突厥人围堵上来。所以当时就顺势入城了,并没有返回城外的大营。这桩事情因为是杨义臣随机应变指挥的。当时萧铣本人带领的大军还没有赶到关外,所以他并不知情,也着实打乱了萧铣的计划mdash;mdash;在他原本的预期之中。秦琼这支铁骑,可是要在决战中由他亲自作为战略预备队指挥的。
不过现在由于情况有变,萧铣倒是对这个变故有了几分欣慰。因为考虑到如今的天时,秦琼的铁骑如果此前留在城外的话,此刻肯定已经因为缺乏草料而窘迫了数日了,而雁门城原本便是关外边城,战前草料存储便很多,此前出现物资短缺时也主要只是缺粮,并不缺草料,所以秦琼的部队留在城里,反而躲过了雪灾对骑兵战马的损害,还能养精蓄锐。
而且萧铣相信,如果城外的隋军真的挫动了突厥人的阵脚,有取胜的苗头的话,城里杨广肯定也会让守城军出击的,到时候秦琼一样可以作为最终一锤定音的战略预备队使用。
然而隋军勤王援军纷纷赶来之后。突厥人的部署自然做出过相应的调整,为了对付城外隋军的压力。始毕可汗把麾下的辅兵、老弱残兵和此前历次小规模战斗中受伤的伤员统统调到了不面对隋军直接压力的城北,而把主力沿着东西南三个方向部署展开。
雁门城西是始毕可汗的二弟阿史那俟利弗设为统军主将。带着突厥老将哥伦辅助,带领东突厥主力骑兵约两万人、外加除薛延陀之外的铁勒其余各部兵马两万人,总兵力四万。而他们对面的。则是隋军援军的西路军,也就是李渊和阴世师两路诸侯分别带来的河东、关陇各地兵马,如今还剩余七万左右可战之兵。
雁门城东、桑干河以东的兵力,如今也加强到了三万多,是由阿史那咄苾为主将,其中两万是东突厥本部骑兵、另有一万多分别是薛延酋长夷男的兵马和室韦等势力的契丹骑兵。作为阿史那咄苾对手的,当然是隋军的东路援军,由江南道经略使萧铣、东莱留守陈棱的兵马构成,总兵力也有五万左右。
最后两军投入力量最多的,自然是雁门城正南面的中央主战场,突厥人在这里部署了由始毕可汗亲自统领的主力十万人,几乎都是东突厥本族的精锐部队,也有阿史那思摩等智将军师辅弼,无数勇士撑场。而面对始毕可汗本部兵马的,自然是杨义臣麾下全军,乃至张须陀派来的那支偏师,以及东都留守樊子盖派来的皇甫无逸、裴仁基、段达等将领的兵马,其中杨义臣还剩十二万多战兵,东都和河南道加起来五六万,总计十八万人对始毕可汗的十万人。
总的来说,隋军在各处正面战场上都达到了突厥人一倍半还多一点的兵力人数优势,不过战争显然不是数人头,突厥人能久战余生活到现在也都算是精兵了,所以双方战前都还颇有取胜的信心,士气并没有太明显的危机。而且因为战场上只有桑干河这个明显的天然屏障切割,让东部战线的两军无法得到中军、西军的支援之外;中、西两处战场之间其实还是可以互通有无的,万一哪一边打得不好还有可能得到侧翼的援军。
hellip;hellip;
这已经是腊月下旬的日子了,决战前一天起,一场大雪便没有停息过,决战当日虽然雪花不大,但是地上的积雪已经有半尺深浅,早已枯尽的草原上,连仅剩的草茬子都全部被掩埋在雪地之下,两军的战马显然只能全部靠预先存储的草料支撑下去。
其实吧,距离初次的大雪至今,也已经有十来天了,只是雪情断断续续的,此前几场都没等到后面一场落下便融化殆尽而已,所以还让草原的本色可以裸露几天,但是不管怎么说,能够在这样的局面下把突厥人拖得越久,对汉人肯定是有一定的天时之利的。
萧铣自然也少不得在甲胄里面穿了厚厚的棉衣,让他颇觉板甲有时候也是颇为不便的,至少弧形尺寸定死之后。再想往里头塞东西不免会觉得臃肿憋闷,还好萧铣的身段比较瘦削,还不至于勒得慌,而有些体格相对偏胖的军官们在量产尺寸的板甲下头,大冬天的都喘上了。
不过这些都是小问题,至少汉人的军队如今都有棉衣可穿,便是一桩非常重大的利好了。丝绸做的最内层衬衣,充分确保即使甲胄被箭矢射穿后还能裹住箭头润滑伤口、避免拔箭时的二次伤害。丝绸外面的棉袄则是棉布料子、棉花填料的,棉花都是东莱留守陈棱的地盘上出产的,也就是后世山东日照一带的棉花。棉布则是吴郡松江常熟一代机纺的棉布。
这些货色虽然卖到外头去可以赚取暴利,但是这几年萧铣军可不缺钱粮,对于这种战略物资都是捂得很紧的。突厥人绝对不可能得到,这些胡狗只能在寒冬中依靠传统的皮裘御寒。当然倒不是说皮裘的御寒效果就一定差,但是皮裘的昂贵特质导致这玩意儿中的上品只有突厥中的军官才穿得起,普通士兵大多数还是只有破破烂烂的羊皮袄,这种装备在寒冬中作战,首先体能上就要打一两成折扣。
原本萧铣军如今的一个劣势。便是他手头的精锐骑兵有些不足mdash;mdash;秦琼的部队之前被杨义臣调走。在沿着桑干河用车轮舸给杨广抢送军粮的时候,因为后续突厥人围堵上来。所以当时就顺势入城了,并没有返回城外的大营。这桩事情因为是杨义臣随机应变指挥的。当时萧铣本人带领的大军还没有赶到关外,所以他并不知情,也着实打乱了萧铣的计划mdash;mdash;在他原本的预期之中。秦琼这支铁骑,可是要在决战中由他亲自作为战略预备队指挥的。
不过现在由于情况有变,萧铣倒是对这个变故有了几分欣慰。因为考虑到如今的天时,秦琼的铁骑如果此前留在城外的话,此刻肯定已经因为缺乏草料而窘迫了数日了,而雁门城原本便是关外边城,战前草料存储便很多,此前出现物资短缺时也主要只是缺粮,并不缺草料,所以秦琼的部队留在城里,反而躲过了雪灾对骑兵战马的损害,还能养精蓄锐。
而且萧铣相信,如果城外的隋军真的挫动了突厥人的阵脚,有取胜的苗头的话,城里杨广肯定也会让守城军出击的,到时候秦琼一样可以作为最终一锤定音的战略预备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