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阵算计,萧铣估计到四月底,这个头口水的净利润只怕可以达到七八千贯之多,五月份若是可以再利用独家先手优势赚上一个月,加上大兴这边的高端市场暂时饱和之后,随着信息的扩散,洛阳那边的纸墨商人们差不多也会来大批量进货。卖给那些洛阳来做批发生意的豪商自然要降一些价钱,让几成纯利润给对方,不过考虑到那些批发商的一次性进货量。估计到五月底,萧铣即使去掉分给欧阳询和沈家的那几千贯封口费好处费,自己估计能够落下两三万贯的纯利润。
罕见的暴利,但是这也是一次填补空白市场竭泽而渔的一锤子买卖。书这种东西不是消耗品,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因为书籍的昂贵还是很珍惜的。加上雕版印刷适合卖的也就是那么十几种可以让雕版重复印刷到磨损磨坏都不用再版rdquo;经典,所以相对于长期技术保密的麻烦以及吸引到的仇恨值,这并不是一笔长久的细水长流来钱买卖。
但是对于短时间内的萧铣来说,这已经够了。他可以合法的拥有两万贯之后,通过灰色收入的模糊杠杆,哪怕杨广再给他数倍于此的活动经费,也可以掩人耳目mdash;mdash;尤其他要对付的主要对象杨约还是一个喜好雅贿之人。哪怕放到千年之后,艺术品和古董雅贿,都是一件很难界定的事情,因为一件艺术品你可以估价五十万还是两百万,都很难说的清楚,数倍的模糊空间,那还是往少了算。
而且做印书生意,还有一点好处便是一旦将来打算降价之后,可以顺带公开技术原理,赚取一票名声。自古蔡伦、毕昇之类的人,不都是这样青史留名的么?
hellip;hellip;
五月初,新的廉价印刷书终于彻底充斥了大兴城的读书人阶层,也传进了各个深宅大院、深宫大内。《孟子》、《诗经》、《易经》等几部三万字以上的大部头也开始出现在市场上,引起了新一轮的购买热潮,也让沈家书市的这一波行情进一步推上了一个高潮,获利远比萧铣一开始的想象还要多几成。
连杨坚的御案上头,乃至高颎、杨素等朝中顶级重臣的案头,都摆上了全套的沈家书坊印刷书。
同时,在大兴城内的那股因书法而抢购的热潮过去之后,紧急再版的第二版书籍都在首页上加了一些内容mdash;mdash;自古出书,只会在书名下写上作者是谁,如果是选集,还要写上编者之类,但是绝对不会有人标注抄写者rdquo;是谁的。如今,因为读者们对于书法的关注度更高,萧铣非常无节操地在封皮内侧印上了书法:萧铣rdquo;或者书法:欧阳询rdquo;,以强调这些书的书法字体提供者是谁。
如此一来,萧铣的名字一下子就让朝中重臣全部都注意到了。五月初,萧铣趁着几个休假的日子,拿着拜帖去找一些太常寺、鸿胪寺之类清贵衙门的主官、次官拜见。原本那些端着架子的清高官吏们仗着有三四品的头衔,根本不可能鸟萧铣这样正八品的小官。但是萧铣有了靠印刷书创出来的名声之后,再加上此前在杨广那里作的几首足可千古传唱的绝句诗,待遇马上便不同了。无论是太常寺卿还是鸿胪寺卿这些名义上三品的大员,都很和蔼地接见了萧铣这个后生可畏之人。
有了和这些人往来的基础打底,去见杨约的火候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杨约也不过是四品的大理寺少卿而已,品级并不比五寺中的其他衙门高,只是因为他是杨素的弟弟,才门庭若市比较难见。
当然,在萧铣一边撸钱一边撸名声的同时,看不惯他的人自然也是大有人在。被调走了麾下全部造船的高手木匠去做刻板的中校署丞潘一凤便是其中一个。在萧铣得意的当口,一份关于萧铣以权谋私的举报材料,已经送到了内外侯官总管柳述,以及御史台的几位主官案头。
第三十五章 时间差
夜色已经渐渐深了,门下省的值衙大堂上烛火却还未熄灭,黄门侍郎柳述神色复杂地坐在桌案后头,看着眼前摊开着的一份密报。目光反复扫视权衡之后,他才开口问道:这上面说的,可都有确凿证据!rdquo;
柳树对面侍立着一个并不穿着官府的中年人,恭敬地说道:回禀总管,都有人证mdash;mdash;您一直让卑职盯着一点儿那萧铣,虽然他办公的将作监咱的人没法直接混进去,可是外围的消息一直不少。这份举告,是将作监中校署的一名署丞潘一凤所作的。一开始只是准备匿名投到御史台去检举,说是萧铣私调将作监的木工匠们去干私活,荒废了朝廷船政足有月余。而且萧铣便是沈家书坊的幕后之人,沈家书房这个把月来在京师卖的书,都是用将作监的工匠们制出来的秘法神器印的!可是当值的侍御史梁毗并没有马上处理这件事情,可能是觉得事情尚有疑点要留着观察,也有可能是要留着,等朝会日,由御史大夫刘行本定夺。rdquo;
隋制御史台主官称御史大夫,还没有改成后世的御史中丞rdquo;。而御史大夫之下的副职,便是侍御史。御史大夫刘行本如今已经年老衰弱,自开皇十六年起杨坚便特许他非朝会之日不来办公,在家歇养,所以开皇末年的朝廷上,御史台出现了轮流当值的侍御史主持日常工作的情况。
柳述的两撇鼠须随着面颊肌肉的微微抽搐抖动了几下,最后还是沉住气说:既然如此,这桩事咱也不能急,毕竟这终究也不是大事,我内外侯官是为陛下监察百官是否有不臣异动的,不是管这种小事的;要是突然对某一两件小事太积极,反为不美,说不定还会让陛下怀疑我等打击异己。不过你去想办法,把这个消息让我们的人找合适的渠道提前告知刘行本知道,不然再等大朝会又要好几日,免得夜长梦多!rdquo;
罕见的暴利,但是这也是一次填补空白市场竭泽而渔的一锤子买卖。书这种东西不是消耗品,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因为书籍的昂贵还是很珍惜的。加上雕版印刷适合卖的也就是那么十几种可以让雕版重复印刷到磨损磨坏都不用再版rdquo;经典,所以相对于长期技术保密的麻烦以及吸引到的仇恨值,这并不是一笔长久的细水长流来钱买卖。
但是对于短时间内的萧铣来说,这已经够了。他可以合法的拥有两万贯之后,通过灰色收入的模糊杠杆,哪怕杨广再给他数倍于此的活动经费,也可以掩人耳目mdash;mdash;尤其他要对付的主要对象杨约还是一个喜好雅贿之人。哪怕放到千年之后,艺术品和古董雅贿,都是一件很难界定的事情,因为一件艺术品你可以估价五十万还是两百万,都很难说的清楚,数倍的模糊空间,那还是往少了算。
而且做印书生意,还有一点好处便是一旦将来打算降价之后,可以顺带公开技术原理,赚取一票名声。自古蔡伦、毕昇之类的人,不都是这样青史留名的么?
hellip;hellip;
五月初,新的廉价印刷书终于彻底充斥了大兴城的读书人阶层,也传进了各个深宅大院、深宫大内。《孟子》、《诗经》、《易经》等几部三万字以上的大部头也开始出现在市场上,引起了新一轮的购买热潮,也让沈家书市的这一波行情进一步推上了一个高潮,获利远比萧铣一开始的想象还要多几成。
连杨坚的御案上头,乃至高颎、杨素等朝中顶级重臣的案头,都摆上了全套的沈家书坊印刷书。
同时,在大兴城内的那股因书法而抢购的热潮过去之后,紧急再版的第二版书籍都在首页上加了一些内容mdash;mdash;自古出书,只会在书名下写上作者是谁,如果是选集,还要写上编者之类,但是绝对不会有人标注抄写者rdquo;是谁的。如今,因为读者们对于书法的关注度更高,萧铣非常无节操地在封皮内侧印上了书法:萧铣rdquo;或者书法:欧阳询rdquo;,以强调这些书的书法字体提供者是谁。
如此一来,萧铣的名字一下子就让朝中重臣全部都注意到了。五月初,萧铣趁着几个休假的日子,拿着拜帖去找一些太常寺、鸿胪寺之类清贵衙门的主官、次官拜见。原本那些端着架子的清高官吏们仗着有三四品的头衔,根本不可能鸟萧铣这样正八品的小官。但是萧铣有了靠印刷书创出来的名声之后,再加上此前在杨广那里作的几首足可千古传唱的绝句诗,待遇马上便不同了。无论是太常寺卿还是鸿胪寺卿这些名义上三品的大员,都很和蔼地接见了萧铣这个后生可畏之人。
有了和这些人往来的基础打底,去见杨约的火候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杨约也不过是四品的大理寺少卿而已,品级并不比五寺中的其他衙门高,只是因为他是杨素的弟弟,才门庭若市比较难见。
当然,在萧铣一边撸钱一边撸名声的同时,看不惯他的人自然也是大有人在。被调走了麾下全部造船的高手木匠去做刻板的中校署丞潘一凤便是其中一个。在萧铣得意的当口,一份关于萧铣以权谋私的举报材料,已经送到了内外侯官总管柳述,以及御史台的几位主官案头。
第三十五章 时间差
夜色已经渐渐深了,门下省的值衙大堂上烛火却还未熄灭,黄门侍郎柳述神色复杂地坐在桌案后头,看着眼前摊开着的一份密报。目光反复扫视权衡之后,他才开口问道:这上面说的,可都有确凿证据!rdquo;
柳树对面侍立着一个并不穿着官府的中年人,恭敬地说道:回禀总管,都有人证mdash;mdash;您一直让卑职盯着一点儿那萧铣,虽然他办公的将作监咱的人没法直接混进去,可是外围的消息一直不少。这份举告,是将作监中校署的一名署丞潘一凤所作的。一开始只是准备匿名投到御史台去检举,说是萧铣私调将作监的木工匠们去干私活,荒废了朝廷船政足有月余。而且萧铣便是沈家书坊的幕后之人,沈家书房这个把月来在京师卖的书,都是用将作监的工匠们制出来的秘法神器印的!可是当值的侍御史梁毗并没有马上处理这件事情,可能是觉得事情尚有疑点要留着观察,也有可能是要留着,等朝会日,由御史大夫刘行本定夺。rdquo;
隋制御史台主官称御史大夫,还没有改成后世的御史中丞rdquo;。而御史大夫之下的副职,便是侍御史。御史大夫刘行本如今已经年老衰弱,自开皇十六年起杨坚便特许他非朝会之日不来办公,在家歇养,所以开皇末年的朝廷上,御史台出现了轮流当值的侍御史主持日常工作的情况。
柳述的两撇鼠须随着面颊肌肉的微微抽搐抖动了几下,最后还是沉住气说:既然如此,这桩事咱也不能急,毕竟这终究也不是大事,我内外侯官是为陛下监察百官是否有不臣异动的,不是管这种小事的;要是突然对某一两件小事太积极,反为不美,说不定还会让陛下怀疑我等打击异己。不过你去想办法,把这个消息让我们的人找合适的渠道提前告知刘行本知道,不然再等大朝会又要好几日,免得夜长梦多!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