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赵国旧地尚未平稳,我准备南下给齐国一个教训,所以赵地需要伯父坐镇。”
    董卓闻言,摇头说道:“领军我行,留守赵地,安抚人心的事情咱做不来。”
    “伯父莫要推辞,只要赵地留守军队不乱,赵地就不会乱。”
    公孙策继续说道:“我将率赵国降卒以及新编大军南下,让战争来淬炼他们的意志。而且李青云想当赵侯,必须要有足够的功劳,不然凭他姐姐的关系封侯,大家脸上都没光。”
    董卓了解公孙策的意思,那就是公孙策已经意识到了李青云的危害,准备在战争中消耗一下李青云的力量,而且给他留下的还是西魏旧军。
    这些旧军忠诚又善战,对公孙氏忠心耿耿,极为崇拜公孙策,也不怕他能拉拢旧军。
    “若没有旧军做轴心,南下军队必将是散沙一盘,弄不好会出乱子。”
    董卓意思就是让公孙策多带一些旧军,做不做轴心无所谓,关键是压制新编入的军魂和降兵,防止他们出乱子。
    公孙策指着北边说道:“燕国正应付国内胡人叛乱,听到我率大军南下必然全力清剿国内叛逆。而伯父择机而动,务必一举拿下常山郡、中山郡以及河间郡!”
    董卓心里一惊,没想到公孙策还不知足,得到了南冀州还不松手,还想乘胜追击,一举占领冀州全境!
    “伯父率左卫攻中山,子龙率右卫攻常山、高顺率骁卫攻河间,三路齐攻,燕国必将首尾难顾。而且这三郡也不平稳,境内乱军不少,燕国的乱军,不一定就是我们魏国的乱军。”
    公孙策坐在董卓身边,话锋一转说道:“伯父,鱼儿上钩了。”
    董卓哈哈一笑,又问:“赵地谁来守卫?”
    “由我七弟公孙恩来镇守,公孙孝初次领兵,能将魏郡管的服服帖帖,他比阿孝多一年的领兵经验,坐镇赵郡不成问题。”
    见公孙策赞扬他两个弟弟,董卓心里虽然不赞同,却也没说什么,只是脸上隐隐有着担忧。
    公孙策见了,继续说道:“马谡到时候会坐镇井陉,兼顾上党和赵郡。再从河东调一卫北上上党,协助郭亮坐镇上党。”
    “殿下的意思是情不得已的情况下,会放弃河东郡?”
    公孙策一笑,寒声说道:“如果晋国不给面子,那就和他倾国一战!上党和常山在手,进攻晋国很是便利!”
    董卓点点头,只要上党和常山在手,进攻晋国真心很方便,而且是由高攻低,有地利优势。
    公孙策继续说道:“我准备让赵奢率领一卫辅佐伯父北攻中山,中山郡一下,即可与伯父分兵协助左右两路大军。他儿子赵括我也准备重用,让他率领一卫随我南下。”
    赵国降臣因为公孙策残酷处置李兑一党而忧心忡忡,所以必须要从降臣中挑选有能力者给与重用。
    赵奢与赵括是父子关系,都有不错的统兵才能,同时重用,又分隔两地,让他们顾忌对方安危,算是互为人质。
    而且公孙策如此重用他们父子,如果他们都谋反背叛,那么他们的名声就彻底毁了。
    公孙策又和董卓商议了一下各卫统辖的军队互调事宜,再次征得董卓默许后,公孙策将董卓的左卫再次打散重组。将西凉军集团拆的四分五裂,与各卫参杂。
    他要消化西凉军集团,这是魏国系统内仅次于他的一股军事集团,与魏无忌的东魏集团、旧赵集团不分上下的一股力量。
    至于李青云的军力只是一个满编军,一万来号人在这三个巨头集团面前似乎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可李青云有潜力,有底蕴。
    而且李青云这一个军的向心力很强,很有凝聚力。这也是公孙策要消耗李青云,而不准备将他的军队拆散的缘故。
    因为人心这种东西,不是一般手段能分化瓦解的,只有从躯体上才能进行消灭。
    董卓也知道,随着魏国脱胎换骨的壮大,公孙策深深感到很难压制各个集团,所以他要急切的壮大自己的嫡系军力,和西凉军集团和公孙策的嫡系差别很小,很容易吸收。
    旧赵集团是降卒降将,似乎清洗起来很顺手,可公孙策不敢,因为得不偿失。
    这些人虽然和他还不是一条心,但随着时间的磨合,这些人还是会逐渐融入魏国体系的。
    他现在缺的就是磨合旧赵集团的时间,可他不会慢慢用时间来磨合,因为他在争时间。
    现在各国都在内乱中,这是魏国壮大的机会,近乎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甚至可能就是唯一的机会。
    他必须要紧紧抓住这段时间,要让魏国在这段时间成为一个庞然大物!
    这也是他重用赵奢父子的原因,为了收拢赵国降臣的心,他打算迎娶赵月茹为夫人。
    而且杀降将,会成为以后招降的极大阻力,当真是得不偿失。
    与董卓讨论到太阳西陲,两人议事完毕,董卓才将一条累的濒临死亡的金色鲤鱼扯了上来。
    此时的雁门关外,萌古人正在一片灰烬中寻找他们需要的一切东西,可以打造兵器的铁,哪怕是一个箭簇也会被收集走,还有死亡战马的肉什么的。
    马成带百余骑难逃入山,萌古人见马成彻底没了翻身的资本,又因为马成不是草原人,不怕他卷土重来,所以就没有追杀。
    而雁门郡的晋军则入山搜索马成,他们想要拿马成去和公孙策交换李靖、秦琼等人质。
    追了一夜,厮杀中马成知道了晋国的打算,他倍感屈辱。没想到自己在晋国人眼中竟然只是一个交换俘虏的筹码。
    因为怕伤着马成,晋军最后只是将马成堵在山谷里,准备逼他投降。
    山谷内,马成撕下一块布,铺在地上,沉吟良久才说:“乱世以来,那个魂淡的运气越来越好,我的运气越来越背,我不想连累他,成为他的累赘。”
    成蒲断了一臂,躺在一旁并不言语,他已经彻底失去为韩遂报仇的机会,故而心如死灰,现在只求一死。
    马成见成蒲不言语,无所谓一笑,咬破自己食指,在染血的白布上写出了两个字:“报仇!”
    待血迹一干,马成卷好交给姜维:“是我连累了将军,将军持此血书去见我那个兄弟,让他替我们这些被晋军暗算的弟兄报仇!我那兄弟知人善用,以将军的才干,封侯只是早晚。”
    第七十三章 大名城有大名人
    八月十九,公孙策巡视赵郡后率先整编好的两个戍卫十五万南下。
    一路浩浩荡荡,烟尘蔽日。
    公孙策依旧在自己的车架里坐着,与郭嘉闲谈。
    “殿下,再有三十里就到了魏郡大名城。”
    车厢外的叶轻舟高声禀道,公孙策也没有回复,只是起身将代表自己的大红旗插到了地图上大名城的位置。
    一旁郭嘉把玩着扇子,询问:“殿下可知大名城有一个大名人么?此人在鬼界也是众口传扬的公众人物。”
    公孙策想不出,他又没去过鬼界,怎么能知道?
    “此人源出上古八姓之妫姓,周武王推翻商朝封其国为陈,是陈氏。后陈国内乱,公族陈完避难齐国,因为人谦逊有礼,被齐桓公封为田地之君,遂改田氏。之后田氏做大,取代姜姓齐国,建立田氏齐国。”
    公孙策被郭嘉说的一头雾水,还是不知,却又听郭嘉说道:“之后赢秦横扫天下,齐王田建不战而降,始皇帝要迁田氏于咸阳,充实关中,田氏子弟四散逃逸。后天下反秦,齐王田建之孙田安被项羽封为济北王。”
    “楚汉相争,高祖取胜,田安也失去了王位,其后裔为纪念这一事,遂改为王氏。陈留王氏与北海王氏都出自这一脉,而这人就属于北海王氏。”
    王氏在乱世之初就是大姓,在各个民族中都有曾经为王、称王、做官、称帝的、他们的后代把自己的本来姓氏不是王姓的姓改为王姓,也有做上大官和有当官、称王、称帝意图、王族、皇族、被赐姓王的人把本姓改为王姓,王姓的由来很复杂。
    “殿下,此人来了。”
    郭嘉突然一停,对公孙策指着一旁的空位,公孙策微微扭头,只见桌上的一杯茶飘起,一个人影不断凝聚,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一个老头。
    “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有什么好说道的?”
    老头将茶饮尽,长呼一口气,公孙策只觉得闷热的车厢猛地一阵清爽。
    老头径自为自己添水,对公孙策笑说:“殿下真是贵人多忘事,这么快就忘记老头子了?”
    “老先生是那个垂钓老翁?”
    “然也。”
    郭嘉一旁说道:“殿下,你可知道这位老先生是谁?”
    “不知。”
    老头鱼竿不知道从哪里掏出来,敲了一下郭嘉顶上束发玉冠:“你不在鬼界过你的逍遥日子,来人世搅什么浑水?你应该给殿下说了不少鬼界的私密吧?”
    郭嘉耸耸肩,就听老头一笑:“呵呵,那么老头也就没什么好隐藏的,你也不用费那些心思,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殿下吧!”
    公孙策自从上次在河边见过这个老头后就知道,人世不是他认识的那么简单。
    郭嘉沉吟片刻说道:“我们鬼界的灵都大多都沉浸在一生的记忆中不断轮回,无法自拔。只有极少数天资过人,又有信仰加持的才能醒悟过来。而这位,就是最强的,因为他参悟了时空,可以在鬼界各个时代穿梭,与各代人物都可以交流。”
    “鬼界的事与殿下无关,可他曾经打破了人世的时空限制,去了两千年前!”
    老头摇摇头:“还是我来说吧,论人世的岁数,我应该出生在一九七六年,十四岁的时候参军成了炮灰。然后就到了鬼界,因为各种诡异梦将我唤醒,然后还有所谓的烈士光环,这也是一种信仰加持,我才能早早从鬼界摆脱,不受轮回之苦。”
    “然后九零年的时候我从逃过鬼门关,在人世复活,结果发现还有一个我活在世上,等我和另外一个自己在战场上见面的时候,一起死了,然后莫名其妙的穿越了两千多年,到了西汉末期,成了王莽。”
    “王莽!”
    公孙策瞪大了眼睛,很不可思议。急忙又问:“你穿越了历史,应该知道那段历史的,可你怎么败了?”
    老头,也就是王莽苦笑:“殿下,我只有十四年的记忆,对于历史能有多少认知?我能记住的只有三国水浒里面的一些人物,当时对那个时期什么都不知道,谁是谁都弄不清。”
    “那个时代殿下也知道,当官要举孝廉或者方正,我当时的身份说不上好,父兄早死,虽然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可依旧一贫如洗。当时也没想那么多,也没想当官什么的,只想安安稳稳过完一生,返回鬼界再来现代。”
    王莽嘲讽说道:“两个时代不同的教育和价值观念反差极大,我就按着自己良心过日子,结果相比于其他贵族子弟的荒淫不堪,我实在是出众太多。而我伯父王凤是当朝大司马,他病了他儿子都只是过来应付差事一样做做样子。而他对我一家多有照顾,所以我服侍了四个月,结果他被感动,将我引上了仕途。”
    随着王莽的介绍,公孙策了解到王莽所处的那个年代里,王家就是外戚,朝中势力极大,而大司马一职就是实质的丞相,皆由王家人轮流把持。
    王凤的临死时请求皇太后和成帝委任王莽官职,太后和成帝都答应了。由于王莽品德优秀,公元前十六年,王莽的叔父成都侯王商请求成帝将自己的户邑分封给王莽。
    同时,很多的名士也联名上书,赞誉王莽的人品和才德。汉成帝便顺水推舟,封王莽为新都侯,食邑一千五百户,晋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众人的眼光是雪亮的,如此种种,充分证明王莽少年时的确品德超众。
    在公元前八年,任大司马大将军王根推荐王莽代替自己摄政,汉成帝升王莽为大司马。这时的王莽不足四十岁。
    高升后的王莽依然是那么谦逊有礼,他找来贤德的人做官,皇帝赏赐给自己的钱都拿来分给大家;一次,他的母亲生病,大臣们纷纷让自己的夫人来府上探视,王莽的夫人也到门外迎接,但众夫人却将她当作王府家的仆人了,因为王夫人的穿着太普通太节俭了。
    这说明王莽贤良爱民,不仅自己极其节俭,而且治家严格有方。
    他的儿子杀死了一个奴隶,这在当时本来不是大事,因为法律有规定,主人对奴隶有生杀之权,即使是冤杀,受点处罚便可以了事,但他让儿子自杀偿命。
    由此来看,王莽的民权思想已经超越了整个封建社会,要比社会前近了两千多年。而他让儿子自杀时,又忍受了多大的痛苦。
    如果公孙策定下法律,允许主人对奴隶有生杀之权,他手下传承者的儿子杀了一个奴隶,他手下那些传承者有几个会让自己的儿子去自杀吗?
    料想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王莽的自控能力和坚持民权的信念更是高于凡人太多,只有那个神州信仰最浓烈的时候教育出来的人能干的出来!
    汉成帝和汉哀帝死后,王莽在姑姑太皇太后的支持下做了新帝汉平帝的辅政大臣。
    不久,许多大臣上书太皇太后,说她应该保重贵体,不该太劳累,不必亲自处理小事,应让“安汉公”王莽来处理。太皇太后答应了,将大权基本上给了王莽。
    由于王莽功高震主,平帝逐渐对王莽不满,但未等平帝采取措施,便被王莽毒死了。公元八年,王莽终于宣布取代汉,改国号为“新”。
    那时候的汉朝因为人口膨胀,土地兼并严重。有识之士都看到了危如累卵的局势,而王莽素有贤名,又为人谦逊,而且有着跨时代的眼光和手段,所以他们一致请求王莽为汉朝度过眼前的难关,哪怕王莽篡位,他们这些大族也会支持。
    因为社会的秩序一乱,刘家的江山会玩完,他们这些大族也会在战火中被烧成灰烬。
    第七十四章 王莽新政之悲
    王莽字巨君,他的字起的很有胆魄。
    现代人穿越过去的王莽很仇视外族,原本依附神州的异族属国都是王爵,被他削成侯爵。可能他比较恨匈奴和棒子,曾经多次讨伐匈奴,意图将匈奴赶出北方草原。

章节目录


兵家大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白塔zZ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白塔zZ并收藏兵家大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