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厕所回来,会议室的秩序已经被吕志超给整顿好了,这样他便低着头在后面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还是低调点好。
会议主题他已经很熟悉了,就是继承渔文化、光大渔传统,内容跟周一时候他们讨论的一样。
千篇一律的东西,敖沐阳本来可以不听了,但吕志超不断的提到龙头村,这样不断有人回头看他,他就不得不做出表率:目光前视、腰杆笔直,幻想连连,神游天外。
吕志超要求各村向龙头村学习,毕竟龙头村过去两三年不断举办谢洋大典、开海大典和龙王祭之类的活动,逢年过节还会根据渔家传统来展示一些风俗。
会议开了一个小时后进入了自由讨论的环节,吕志超要求村干部们发挥头脑风暴,群策群力来支持这项惠及全镇渔民的活动。
敖沐阳从小在渔村里长大,全镇村子多,但各村风俗差不多,所以他们提出来的东西他都了解,没什么兴趣去听,又开始走神。
他不知道走神多久,然后注意力被一阵呼喊声给唤了回来:hellip;hellip;哪里发现了?会不会是海上丝绸之路啊?rdquo;
对对对,这是个大发现呀,去年市里还搞过海洋丝绸之路的侦查行动。rdquo;
规模怎么样?老杨你自己去确定过了吗?rdquo;
敖沐阳一怔,大家伙这是在讨论什么?怎么这么激动?
一个腰上挂着金h标志的胖汉子站起来,他说道:我确实能确定,你们看我今天还特意带来了一件海捞瓷,这应该是大明朝时候的花瓶。rdquo;
说着,他从桌下拿出个背包,随着背包被小心翼翼的拉开,一座大约有四十公分长的瓷瓶露了出来。
这个瓷瓶是个漂亮的鹅头花瓶,造型修长优美,不过看不清瓷质,因为它外面分布着许多小海螺和小藤壶类东西,有人看了一眼便叫道:卧槽,真恶心,真吓人啊!rdquo;
你有密集恐惧症吧?rdquo;又有人调侃道。
会议室里多数人情不自禁的站了起来,不少人还离开座位往那胖村长身边走去,争抢着要看他展示出来的这花瓶。
第1388章 海捞瓷
至此敖沐阳大概明白怎么回事了,有人发现了海捞瓷!
而且这个发现海捞瓷的人还算是个熟人,就是刚才对他说自己才是今天主角的那个暴发户村干部。
不过他要是找到了一艘满载海捞瓷的沉船,那他确实是今天的主角。
海捞瓷,顾名思义就是从海里捞出来的瓷器,其实它们是中国历史上外销瓷的一个分类,书面定义为从古代沉船打捞出来的中国瓷器rdquo;,而在考古业界专业术语则是出水文物rdquo;。
一直到清朝闭关锁国,中国古代一直有大量瓷器出口,其中红洋的海岸线很长,又是海上丝绸之路途经之点,当初许多经过的满载商船会在红洋港口做短暂停留再前往远海,这样碰到极端天气,就会有一些船沉在红洋一带的海域中。
千百年来,沉没在红洋湾的船只为数不少,这些船上若是载有瓷器,那捞出来的就是海捞瓷。
正所谓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如今全球整体大环境就是发展盛世,中国本土更是已经有超过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战争,收藏业很火爆。
其中在各种藏品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古代瓷器。
当然像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更受欢迎,但那玩意儿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私人几乎不能收藏,收藏了也不能流通。
胖干部展示出来的花瓶从外表看就是海捞瓷,海捞瓷在海里泡过多年,至少也有三四百年,虽然瓷器本身防水且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可海里海藻多微生物多小甲壳类生物也多,它们会附着在海捞瓷上,影响其价值。
海捞瓷出产的瓷器跨越时代众多,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宋元以后尤其多。
这些时代的陆生存储瓷器价值巨大,比如一座元青花便以几千万打底,而海捞瓷中出产的相同时代瓷器的价值低许多,因为它们品相不行。
之前敖沐阳在海里也捡到过瓷器,就是被程德明命名为龙泉窑梅子青大口短颈天字罐的那一件,但他只捡到过这么一件,听这胖干部的意思,他至少发现了一座沉船,船上全是海捞瓷。
如果他说的是事实,那这可是个大新闻。
不少人争抢着去看那瓷花瓶,吕志超也想看,他使劲拍了拍桌子强调纪律,然后说道:杨支书,你把这花瓶拿到主席台上来吧,这样大家都能看着。rdquo;
杨支书很享受成为话题中心的感觉,听了吕志超的话他就应了一声将瓶子搬到了主席台,主席台上还有空座,他便腆着脸坐下了。
坐在敖沐阳前面的一个汉子不屑的说道:啊呸,杨宝才真有脸坐在上面,看着他就恶心。rdquo;
敖沐阳感兴趣的问道:这位老哥怎么称呼?rdquo;
得到他主动搭腔,那汉子有些受宠若惊:敖主任客气了,老哥啥呀,我叫陈明亮,是北约村的村支书。rdquo;
中国地大物博,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些乡村的名字就很奇葩,比如首都有个村叫乃子房,魔都不甘示弱有个村叫高朝村,江浙有个村叫火星村,青海则有个村叫菊花村。
相比之下,这个北约村就不算奇葩了,毕竟村子历史可以追溯到百年之前,而北约这组织成立了也就半个世纪。
会议主题他已经很熟悉了,就是继承渔文化、光大渔传统,内容跟周一时候他们讨论的一样。
千篇一律的东西,敖沐阳本来可以不听了,但吕志超不断的提到龙头村,这样不断有人回头看他,他就不得不做出表率:目光前视、腰杆笔直,幻想连连,神游天外。
吕志超要求各村向龙头村学习,毕竟龙头村过去两三年不断举办谢洋大典、开海大典和龙王祭之类的活动,逢年过节还会根据渔家传统来展示一些风俗。
会议开了一个小时后进入了自由讨论的环节,吕志超要求村干部们发挥头脑风暴,群策群力来支持这项惠及全镇渔民的活动。
敖沐阳从小在渔村里长大,全镇村子多,但各村风俗差不多,所以他们提出来的东西他都了解,没什么兴趣去听,又开始走神。
他不知道走神多久,然后注意力被一阵呼喊声给唤了回来:hellip;hellip;哪里发现了?会不会是海上丝绸之路啊?rdquo;
对对对,这是个大发现呀,去年市里还搞过海洋丝绸之路的侦查行动。rdquo;
规模怎么样?老杨你自己去确定过了吗?rdquo;
敖沐阳一怔,大家伙这是在讨论什么?怎么这么激动?
一个腰上挂着金h标志的胖汉子站起来,他说道:我确实能确定,你们看我今天还特意带来了一件海捞瓷,这应该是大明朝时候的花瓶。rdquo;
说着,他从桌下拿出个背包,随着背包被小心翼翼的拉开,一座大约有四十公分长的瓷瓶露了出来。
这个瓷瓶是个漂亮的鹅头花瓶,造型修长优美,不过看不清瓷质,因为它外面分布着许多小海螺和小藤壶类东西,有人看了一眼便叫道:卧槽,真恶心,真吓人啊!rdquo;
你有密集恐惧症吧?rdquo;又有人调侃道。
会议室里多数人情不自禁的站了起来,不少人还离开座位往那胖村长身边走去,争抢着要看他展示出来的这花瓶。
第1388章 海捞瓷
至此敖沐阳大概明白怎么回事了,有人发现了海捞瓷!
而且这个发现海捞瓷的人还算是个熟人,就是刚才对他说自己才是今天主角的那个暴发户村干部。
不过他要是找到了一艘满载海捞瓷的沉船,那他确实是今天的主角。
海捞瓷,顾名思义就是从海里捞出来的瓷器,其实它们是中国历史上外销瓷的一个分类,书面定义为从古代沉船打捞出来的中国瓷器rdquo;,而在考古业界专业术语则是出水文物rdquo;。
一直到清朝闭关锁国,中国古代一直有大量瓷器出口,其中红洋的海岸线很长,又是海上丝绸之路途经之点,当初许多经过的满载商船会在红洋港口做短暂停留再前往远海,这样碰到极端天气,就会有一些船沉在红洋一带的海域中。
千百年来,沉没在红洋湾的船只为数不少,这些船上若是载有瓷器,那捞出来的就是海捞瓷。
正所谓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如今全球整体大环境就是发展盛世,中国本土更是已经有超过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战争,收藏业很火爆。
其中在各种藏品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古代瓷器。
当然像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更受欢迎,但那玩意儿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私人几乎不能收藏,收藏了也不能流通。
胖干部展示出来的花瓶从外表看就是海捞瓷,海捞瓷在海里泡过多年,至少也有三四百年,虽然瓷器本身防水且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可海里海藻多微生物多小甲壳类生物也多,它们会附着在海捞瓷上,影响其价值。
海捞瓷出产的瓷器跨越时代众多,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宋元以后尤其多。
这些时代的陆生存储瓷器价值巨大,比如一座元青花便以几千万打底,而海捞瓷中出产的相同时代瓷器的价值低许多,因为它们品相不行。
之前敖沐阳在海里也捡到过瓷器,就是被程德明命名为龙泉窑梅子青大口短颈天字罐的那一件,但他只捡到过这么一件,听这胖干部的意思,他至少发现了一座沉船,船上全是海捞瓷。
如果他说的是事实,那这可是个大新闻。
不少人争抢着去看那瓷花瓶,吕志超也想看,他使劲拍了拍桌子强调纪律,然后说道:杨支书,你把这花瓶拿到主席台上来吧,这样大家都能看着。rdquo;
杨支书很享受成为话题中心的感觉,听了吕志超的话他就应了一声将瓶子搬到了主席台,主席台上还有空座,他便腆着脸坐下了。
坐在敖沐阳前面的一个汉子不屑的说道:啊呸,杨宝才真有脸坐在上面,看着他就恶心。rdquo;
敖沐阳感兴趣的问道:这位老哥怎么称呼?rdquo;
得到他主动搭腔,那汉子有些受宠若惊:敖主任客气了,老哥啥呀,我叫陈明亮,是北约村的村支书。rdquo;
中国地大物博,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些乡村的名字就很奇葩,比如首都有个村叫乃子房,魔都不甘示弱有个村叫高朝村,江浙有个村叫火星村,青海则有个村叫菊花村。
相比之下,这个北约村就不算奇葩了,毕竟村子历史可以追溯到百年之前,而北约这组织成立了也就半个世纪。